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102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docx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docx

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4化学实验第14讲化学实验基础学案

第14讲 化学实验基础

考纲定位

命题热点及考频考题

核心素养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标志。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4.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

1.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

2017年Ⅰ卷T8、T10、T26

(2);2017年Ⅲ卷T9;2016年Ⅰ卷T10

1.实验探究——能利用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

2.科学精神——通过基础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

3.创新意识——能对基础实验进行有效优化和适当创新。

2.物质的鉴别与检验

2017年Ⅱ卷T13;2016年Ⅱ卷T12;2015年Ⅱ卷T13

3.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2016年Ⅱ卷T13;2016年Ⅲ卷T9;2014年Ⅱ卷T10;2013年Ⅰ卷T13

命题热点1 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

(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

■储知识——剖解重点难点备考·

1.常见仪器识别

(1)最易考查的几种仪器:

冷凝管、分液漏斗、蒸馏烧瓶和干燥管。

(2)注意四种计量仪器的刻度及精确度:

量筒、托盘天平、滴定管、容量瓶。

(3)四种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和燃烧匙,三种可“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瓶、烧杯、锥形瓶。

(4)三种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

分液漏斗、容量瓶、酸式(碱式)滴定管。

2.基本仪器“创新使用”

(1)基本仪器的“创新使用”

防倒吸装置

量气装置

加液装置

简易启普发生器

(2)广口瓶的“一材多用”

装置A可作集气瓶和洗气瓶:

①作洗气瓶:

装入适当的试剂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长进短出”。

②作集气瓶:

a.不装任何试剂,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气体“长进短出”。

b.不装任何试剂,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气体“短进长出”。

c.装水,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装饱和食盐水,可收集Cl2,气体“短进”。

装置B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

长导管与另一弯管连接伸入量筒底部,广口瓶中盛满水,气体“短进”。

将广口瓶中的水排到量筒中来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

装置C和D作安全瓶起缓冲和防堵塞、防倒吸的作用。

3.四种试纸及用途

石蕊试纸(红色、蓝色)

pH试纸

KI淀粉试纸

品红试纸

定性检验溶液或气体的酸、碱性

粗略测量溶液的pH

检验Cl2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检验SO2、Cl2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4.熟记九大基本操作

(1)测定溶液pH、

(2)洗涤沉淀、(3)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5)装置气密性检查、(6)气体验满和检验、(7)浓硫酸的稀释、(8)粗盐的提纯、(9)结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1)熟记常见事故处理方法;

(2)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处理方法;

(3)化学试剂的保存(保护试剂、保护仪器)。

[归纳总结]

几种操作的“第一步”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3)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5)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

(6)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对点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1.(2017·桂林考前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

97184192】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

卡对照即可

B.在未知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溶液中存在SO或SO

C.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

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D.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

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D [氯水具有漂白性,能漂白pH试纸,A错误;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B错误;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不能冷却结晶,否则硝酸钾残留在母液中,达不到操作要求,C错误;做蒸馏实验时,蒸馏烧瓶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可防止溶液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沸石或碎瓷片,应该立即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沸石或碎瓷片,该操作合理,D正确。

]

2.(2017·东北育才第二次模拟)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

(  )

A.CH3COOH     B.HNO3

C.Na2CO3D.HCl

B [根据标签可知该物质具有氧化性和腐蚀性,应是硝酸。

]

3.(2017·湖北武汉4月调研)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

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C.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要不断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

D.浓碱液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B [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是CO2、Al(OH)3和Na2SO4溶液,Na与水反应会生成可燃的H2,加剧火势,所以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而应用扑灭金属火灾专用的灭火器或沙子。

]

4.(2017·四川成都模拟)下列选项中,利用相关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

实验器材

相应实验

A

试管、铁架台、导管

乙酸乙酯的制备

B

锥形瓶、漏斗、双孔塞、导管、带火星的木条、药匙

检验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

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天平

配制500mL1.00mol/LNaCl溶液

D

三脚架、坩埚、酒精灯、坩埚钳

钠在空气中燃烧

B [A项,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不能完成实验,故错误;B项,MnO2作催化剂,加速H2O2的分解,所给器材能够完成实验,故正确;C项,缺少胶头滴管,故错误;D项,缺少泥三角,故错误。

]

5.(2017·福建漳州八校联考)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导学号:

97184193】

A.甲装置:

可用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B.乙装置:

橡皮管的作用是使水顺利流下

C.丙装置:

用图示的方法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D.丁装置:

可在瓶中先装满某种液体收集NO气体

A [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亚硫酸不是硫的最高价含氧酸,故A错误;橡皮管可平衡分液漏斗和烧瓶内的压强,从而使液体顺利流下,故B正确;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Ⅰ、Ⅱ两侧水面高度不同,否则水面高度相同,所以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C正确;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

■提能力——针对热点题型训练·

(见专题限时集训T2、T3、T4、T5、T7)

命题热点2 物质的鉴别与检验

(对应学生用书第64页)

■储知识——剖解重点难点备考·

1.鉴别物质的四种常见方法

(1)溶解法:

如BaCO3和Na2CO3。

(2)加试剂法:

如用Ba(NO3)2可鉴别(NH4)2SO4和NH4Cl。

(3)顺序滴加法:

如鉴别Na2CO3与盐酸、AlCl3溶液与NaOH溶液。

(4)两两混合法:

如鉴别Na2CO3、HCl、NaCl、Ba(NO3)2四种溶液。

2.物质的检验

(1)记忆五种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Cl2、②O2、③SO2、④CO2、⑤CH2===CH2。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①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②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③利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

④利用氯水或其他试剂检验

(3)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3.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和技巧

(1)一般思路

第一步:

取少量试样(如果试样是固体要先配成溶液)放入容器(通常用试管)。

第二步:

根据要求在试样中加入合适的试剂。

第三步:

根据所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一般技巧

①先物理后化学,先利用物质的特殊颜色、状态、气味、焰色反应等进行检验,后利用化学反应检验。

②先常温后加热,先鉴别出常温下反应的物质,后鉴别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物质。

③先分组后“逐一”,根据阴(阳)离子或官能团的性质分成若干组,然后再逐一鉴别。

④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典型性和明显性的外部特征。

如品红溶液检验SO2,KSCN溶液检验Fe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等颜色的改变,或气体的生成,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等特征现象。

⑤检验反应时常需排除干扰,如检验SO应排除CO、SO等干扰,检验Fe2+、Fe3+混合溶液中的Fe2+和检验CO2、SO2混合气体中的CO2等。

⑥通过a.观察颜色;b.反应现象;c.共存关系;d.电荷守恒;e.来龙去脉,追踪推断物质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某物质(离子)。

[归纳总结]1选择的方法或试剂要简单,实验现象要明显。

2用物理方法时,一般可按观察法→嗅试法→水溶法的顺序进行。

3用化学方法时,对固体可按加热法、水溶法、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等进行;对液体可按照指示剂测试法、指定试剂法等进行;对气体可用点燃法、通入指定试剂法等进行。

■对点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1.(2017·福建漳州八校期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中,可用金属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只用水无法鉴别苯、乙酸和四氯化碳

D.植物油不能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

D [金属钠也能和乙醇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用于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A错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能发生取代反应,和酸、碱、盐以及一般的氧化剂不反应,但甲烷能在氧气中燃烧,故能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而四氯化碳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乙酸能和水互溶,三者和水混合后的现象各不相同,故只用水即可鉴别,C错误;植物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植物油中含不饱和碳碳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不能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D正确。

]

2.(2017·广东惠州4月模拟)某阳离子为钠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O、CO、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只取原溶液一次,便能一一检验其中存在的阴离子。

下列加入试剂的顺序最合理的是(  )【导学号:

97184194】

A.HNO3、Ba(NO3)2、AgNO3

B.Ba(NO3)2、AgNO3、HNO3

C.酚酞、Ba(NO3)2、AgNO3

D.HCl、BaCl2、AgNO3

A [抓住题中要求“一一检验其中存在的阴离子”,即每加一种试剂只与一种离子反应且有明显现象。

检验各选项不难发现只有A项符合要求:

①先加入过量的HNO3,若有气体产生,说明有CO,否则没有;②继续加入过量的Ba(NO3)2,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SO,否则没有;③向②的上层清液中再加入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Cl-,否则没有。

B、C项中加入Ba(NO3)2后,SO、CO都会形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到底存在哪种离子,D项中加入HCl后引入了Cl-,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此B、C、D项均不正确。

]

3.(2017·辽宁大连双基测试)有a、b、c、d、e五种气体,现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a和b混合

气体变红棕色

②c和d混合

产生白烟

③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溴水都变成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