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8306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docx

《《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docx

《中国现代大市场》第十七次修订版四

专业运营”,义乌市政府为小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

3、厂店结合、作坊林立——“工业支撑”是必要条件。

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围绕“小商品”来发展,更精地发展专业市场、更深地发展产业集群、更好地发展国际商贸中心。

三、绍兴中国轻纺城

(一)概况

中国轻纺城座落于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始建于1988年。

市场集聚了各类纺织服装面料、家居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

中国轻纺城已经形成了“南部的传统交易区、北部的市场创新区、中部国际贸易区、西部原料龙头区和东部物流配套区”。

截止2011年,中国轻纺城拥有总占地面积77.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26万平方米,商行1.6万余家,营业用房1.9万间。

场内经营人员5万余人,经营面料3万余种,日客流量10万人次,日成交额1.8亿元,市场区金融网点76个,日存款额20多亿元。

产品销往173个国家和地区,常驻境外代表机构273家,常驻境外采购商2000余人,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成交,与全国近一半的纺织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

市场率先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现代金融服务,引导培育技术创新、品牌创建、时尚创造和产业链整合的新型公司化经营模式并取得良好成绩。

(二)简史

中国轻纺城由一条自发形成的“布街”起步,发展到初具规模的“轻纺市场”,再到如今现代化的“国际纺织之都”,纺织业是当之无愧的“领衔主角”,中国轻纺城更是当地动力最足的“经济引擎”。

1985年7月,绍兴县工商局在柯桥西侧建造一个棚屋式的“柯桥轻纺产品市场”,第一代轻纺市场应运而生。

一年后,建成占地3500平方米的棚屋式柯桥轻纺市场,场内已设有门市部77个,摊位89个。

随着市场的发展,1988年10月,绍兴轻纺市场建成开业,建筑面积23000多平方米,营业用房600间。

轻纺市场一期扩建33500平方米,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轻纺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经营户达到1548户。

1992年6月,绍兴轻纺市场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先被冠名“中国”的专业市场。

1993年3月,创建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基础改组的股份制企业。

1997年2月“轻纺城”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流通,公司成为全国首家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的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专业批发市场第一股”。

2011年中国轻纺城实施“237”战略,市场提升与产业升级联动,市场建设与城市建设联动,围绕建设绍兴县“产业升级引领区、纺织贸易集聚区、城市经济先导区”三区目标,扎实推进电子商务、春秋纺博会、市场配套建设、新市场招商隆市、管理服务、国际拓展、品牌战略等七项重点工程,进一步集聚纺织货物流、资金流和客流,推动轻纺城繁荣发展,助推全县经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经过20余年发展,中国轻纺城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

通过近年来的技术改造、产权制度改革和国际下场开拓,更具备了放眼全球市场的能力。

(三)特点

中国轻纺城的发展与中国众多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的需求有着必然的联系。

已入驻中国轻纺城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就有万家以上,在从前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身的实体。

而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产品的研发环节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软肋,大部分摊位实际扮演的均为“销售门市”的角色。

但对于中小服装企业而言,能够在一家市场完成自己所需要的所有原材料的采购,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

中国轻纺城的存在正好与这些数额巨大的产品需求进行了对接。

四、海宁中国皮革城

(一)概况

海宁中国皮革城于1994年建成开业,由皮革服装交易区、裘皮服装交易区、箱包皮具交易区、原辅料市场、鞋业广场、皮草广场等组成,建筑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

它是中国皮革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竞争力优势的专业市场,全国皮革业龙头市场,也是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

海宁中国皮革城经营方式为批零兼营、综合服务。

批发以展示、订货为主,面向国

际、辐射全国;零售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中高收入阶层及旅游团队。

海宁中国皮革城是一个以品牌店、专卖店为主的现代化、商场化的大型皮革专业市场,也是“长三角地区”功能齐全、购物方便、环境优雅,集展示、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高档旅游购物中心。

海宁中国皮革城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皮革专业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曾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市场”、“全国中心批发市场”、“五星文明规范市场”和“AAAA级旅游景区”。

(二)简史

1、20世纪20年代:

行业内的“黄埔军校”

  海宁皮革业发端可追溯到1926年。

当时在海宁硖石,人们利用水缸、棍子等简陋工具,用盐酸硝皮法硝制皮革。

到解放前,海宁双山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皮革作坊。

2、20世纪90年代:

大步跨入黄金时代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1992年,海宁全市镇办、村办和个私办皮革企业达到200家,在海宁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全市迅速形成了大力发展皮革产业的氛围。

  1993年,海宁兴建了国内第一家大规模配置皮革产业资源的专业市场——海宁中国皮革城。

皮革城的建立又大大提升了区域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皮革产业的发展。

  1994年起海宁市每年举办一次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原海宁中国皮革服装展销会),该博览会是中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皮革博览会之一,成为中外皮革界的盛会。

1998开始,中国皮衣一度跌入低谷,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的穿着,海宁皮衣品牌遭遇霜冻。

面对困境,海宁皮革业很快将目光移向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从1996年开始,海宁皮老板在当时日用消费品匮乏的俄罗斯及东欧市场,赚取了远远高于国内市场的巨额利润。

为适应国内外皮革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从1999年12月起,海宁市委市政府在市区西北部创建海宁中国皮都科技工业园。

2000年,贴牌加工这条新的道路在海宁企业面前铺开了。

海宁一批皮衣企业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3、21世纪新时代:

代言中国皮革产业

2002年12月,皮革城投资2亿元组建了30万平方米集生产加工、设计开发、产品展示、外贸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海宁中国皮革城出口加工区,为皮革制造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硬件平台和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成功构筑了海宁皮革服装业的一个重要的企业集聚区、形象展示区和创新研发区。

(三)特点

海宁皮革城的成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1、市场不断升级。

回顾海宁中国皮革城16年来的发展,先后多次改建、扩建,不仅每年都花大力进行市场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举办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中国皮革时尚周、原辅料采购节等一系列活动来提升影响力。

2、“时尚”成为产业升级主旋律。

    海宁中国皮革城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皮革专业市场,被誉为“中国皮革时尚风向标”、“中国皮革第一桥头堡”。

   

3、加速国际化。

    近年来,海宁中国皮革城暨海宁皮革业与国际同行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

包括哥本哈根皮草、芬兰裘皮拍卖行、美国传奇皮草公司等世界主要的皮草原料供应商先后主动来到海宁中国皮革城寻求合作。

4、专业市场要走品牌化、连锁化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培育,“海宁皮革”已经成为知名的区域品牌,“海宁中国皮革城”也已经成为中国皮革专业市场最著名的商号。

5、皮革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和升级。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企业行为,而是产业链条中各部门的协同和合作,创意、设计、制造、物流、营销……只有形成完善的社会化分工,才能形成高效的产业链,才能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五、深圳华南城

(一)概况

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简称华南城)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物流基地园区,始建于2004年,总规划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总规划投资超过60亿元,是集交易、展示、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以及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超大规模工业原料及成品展示交易中心,也是集采购、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城。

华南城分为五大专业交易中心、一展览中心和五大功能分区。

主要经营:

纺织服装原辅料、皮革皮具原辅料、电子工业原材料、纸品包装印刷、五金化工塑料。

华南城的盈利模式独特,彻底摒弃重建设轻管理,重销售轻培育的急功近利的传统做法。

“筑巢引凤、放水养鱼、实现共赢”是华南城的经营信条,“3+7”模式(30%产权出售和70%产权出租)显现超人的气魄和气度。

(二)简史

华南城于2003年5月正式开工,一期五大交易中心总体入住率已经超过95%。

2007年7月18日,华南城与美林集团签订了1.25亿美元可换股债券的独家配售协议书,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成功融资,全面启动华南城二期建设。

第二期建筑面积170万平方米,2007年7月全面动工建设。

计划2012年7月建成的华南城将成为全国乃是世界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业原料及成品展示交易中心、综合商贸物流中心和高端生产服务业基地。

(三)特点

1、华南城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两点:

(1)是毗邻便捷广阔的交通网络。

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中心,亦是中国最大的制造及出口地区之一。

深圳华南城位于航空、铁路、港口设施及公路交通网络的枢纽,有效推动区内的贸易发展。

(2)是综合配套设施。

作为一个现代化综合物流平台,深圳华南城为租户及其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物流与交易服务及设施,包括仓储、物流配送服务、驻场物流服务及质量检定服务。

同时,华南城又提供展览及会议、住宅、酒店及办公室等增值设施,以及银行、广告和食肆等其它配套服务。

2、成功经验借鉴

华南城为了培育市场,不仅多方面让利商家,同时还组织采购商到这里来,补贴路费。

开始建设的第一年,做了180多次活动,到现在大大小小有600多次活动。

华南城市场中,只有30%的展示位出售,70%的展示位只租不售。

30%可以有效地保证城内商家的相对稳定性,华南城拥有70%的产权,从根本上保证了投资商与经营者利益的一致性。

 

华南城模式的核心因素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其集成服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分散的企业相互搜寻的成本,通过五大市场的联动互补,“展会+市场”的创新展贸模式,“网上华南城”的电子交易平台,以及物流、质量检测、银行、工商税务等各项配套服务的集成,将原材料的展示、交易、仓储、配送、信息交流、结算等原来分散的环节融为一体,全面满足供应商和采购商的各种需求,从而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六、浙江省家电市场

(一)概况

现代联合集团创办的浙江省家电市场,是浙江省最早成立的专业市场以及“现代”连锁专业市场中的老大哥,主要经营家电类、电脑类、数码类“泛家电”商品。

2009年,市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营业面积近30000平方米,入住商户300余家,其中不乏国内外著名品牌总代理商、总经销商及办事处,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

(二)简史

浙江省家电市场于1995年3月6日正式开业。

开业当年就取得骄人成绩,营业额突破15亿元,并且保持旺盛的上升势头。

经过几年经营管理,市场的年营业额始终保持在50亿元以上。

浙江省家电市场的目标是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最完善的服务、最便利的营销,吸引商户优先选择浙江省家电市场,并以此实现自身的价值。

浙江省家电市场自成立以来,创造了许多“第一”,一直是浙江省专业市场的标杆,为家电行业及专业市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杭城百姓见证了中国第一个高档商品专业市场的成长历程,尤其是其“正宗、便宜”的经营口号家喻户晓。

浙江省家电市场获得的主要荣誉有:

连续多年被评为杭州市“质量管理先进市场”;

1997年,浙江省首批“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2002年,“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浙江省百强市场”;

2003年,“浙江省百强市场”、“省区域性重点市场”;

2005年,“全国百强专业批发交易市场”;

2006年,“全国百强专业批发市场”、全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市场”、全国“文明诚信市场”、“首批价格承诺守信单位”;

2007年,“AAAA文明诚信市场——全国名牌市场”、“全国服务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十佳商品交易市场先进单位”;

2009年,“浙江省十佳知名市场成就奖”。

从1999年开始,浙江省家电市场还成功承办了杭州城市形象标志项目——“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之中的“杭州西湖国际音像博览会”和“杭州国际智能家用电器博览会”。

位于浙江省家电市场内的杭州电子出版物批发市场于1998年9月28日开业,由现代联合集团创办,是当时全国第二家、省内第一家电子出版物专业批发市场,现有经营面积3000平方米,经营商户近百家,年销售额超亿元。

市场结构格局呈敞开式、大视野、无盲区,已成为杭城东部上规模、上档次的集电子出版物,计算机软、硬件、耗材、外设,电脑培训及维修于一体的专业市场,现已并入浙江省家电市场。

该市场为中国软件协会出版分会会员。

(三)特点

浙江省家电市场作为浙江省最早成立的专业市场,正宗便宜,诚信经营,专业服务,品类齐全,荟萃了世界家电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有“质量管理先进市场”、“规范化市场”、“市场发展红旗单位”之称。

浙江省家电市场始终坚持“品质正宗,价格便宜”,把通过先进经营模式所获得的巨大成本优势,全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低价、不折不扣的让利,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争取利益。

浙江省家电市场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充满人情味的专业服务、实力与信誉的双重保证,让每一位顾客省心、放心、开心。

优质的服务和信誉,六大贴心承诺等进一步体现了浙江省家电市场作为老牌专业市场的模范带头作用。

七、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

(一)概况

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创建于1992年底,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

截止2010年,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已经投入建设资金3.7亿元,占地1000多亩,建筑面积67余万平方米,店铺摊位4630家,城内主要经营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筑五金及机电产品、金属材料、机械设备、装饰材料等上万种产品及相关产品,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客商前来经商贸易。

城内硬件、软件配套齐全,服务设施完善,工商、公安、技监、供电、供水、税务、金融、运输、邮政、学校、医疗、信息网络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

(二)简史

1992年,永康五金创建。

经过多年的发展,先后共掀起3次席卷全国的五金产品潮:

保温杯热、防盗门热和滑板车热,至今在中国科技五金城仍然留下了“保温杯街”、“防盗门街”和“滑板车街”。

这些五金产品潮像一个个巨浪推动着永康经济的快速发展。

很多人对永康的认识是从保温杯、防盗门等各种五金材料上开始,一波接一波的五金浪潮让永康五金逐渐闻名天下。

但是,竞争市场也展现了残酷的一面,随着买卖双方市场的对换,保温杯价格暴跌,许多企业因此亏损,同时促使很多五金企业也从中迅速成熟。

2001年是滑板车的生产高锋,永康滑板车成了国内外注目的规模产业。

一辆滑板车要由60多个零件组成,通过不同厂家的专业分工生产,最后通过五金城的集聚,流入整车组装厂,成品再回到市场信息销售。

现代化分工的生产方式,让永康经济迅速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现在滑板车热已经告一段落,而升级换代的电动滑板车却方兴未艾,永康的五金产业也借此走出国门。

2003年9月在五金城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直冲这里的防盗门涌来。

但是,“防盗门热”热得冷静,现在的永康防盗门,都是推行品牌生产,强调科技含量。

伴随着永康五金业从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改造,五金城的作用也从过去的流通、配件集散转向市场管理、品牌服务、科技引导。

近几年来,中国科技五金城交易持续增长,各种五金产品旺销不衰,进出市场客流、物流与日俱增,日货流量已经超过一千吨。

五金商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源源不断销往东南亚、中亚诸国、欧洲、美国、俄罗斯等30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市场成交额达300.85亿元,其成交额和增长幅度已连续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

到了2010年,中国科技五金城成交额再创新高,达401.3亿元,同比增长12.3%。

其中第15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交易额88.2亿元,比上届增长6.9%;网上交易额54.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五倍。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中国科技五金城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拥有“一期老市场”和“二期新市场”两个市场群,三期会展中心也正在报批开发中。

(三)特点

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以永康五金产业为依托,强化市场管理,注重与科技、文化、信息联姻,使五金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兴旺繁荣的新路子。

一方面注重规范管理,促进市场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科技与市场紧密结合,成功地架起科技与市场结合的桥梁,实现科技与市场联姻。

截止2011年,永康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中国五金博览会,成为永康对外形象中最亮的窗口。

从第一届博览会5.7亿元的交易额,到2011年第十六届的近百亿元。

如今规模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五金博览会,已经成为永康从“五金之乡”走向“五金之都”的助推器。

八、余姚中国塑料城

(一)概况

中国塑料城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是全国最大的集塑料原料交易、塑料制品加工经营和塑料信息交流于一体的塑料专业市场之一,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1.2亿元,建成区面积500余亩,总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进城经营公司520余家。

  中国塑料城建设发展多年来,在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城内交易区、加工区、塑料机械区、会展中心、综合服务区等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新建的会展中心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设有国际、大型石化企业产品、塑料原料、塑料制品等4个展馆,可容纳578个展位。

  中国塑料城的产品销售已辐射到国内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一些经营大户还长期与国内各大型石化企业及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往来。

  与有形市场并驾齐驱发展的是中国塑料城的信息市场。

中国塑料城信息中心在因特网上建立了“中国塑料信息网”网站,积极营造市场高速公路,创就网络化大流通,组合健康市场。

目前,信息中心已与国内外4000多家信息机构和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是中国信息协会理事之一,其信息已成为我国东南地区乃至全国塑料原料价格晴雨表。

(二)简史

   余姚市在八十年代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塑料原辅材料、制成品的集散地,有“塑料王国”的美誉。

中国塑料城于1994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设立。

1995年中国塑料城被国家工商局命名为“全国文明市场”。

1999年成交额超60亿元,年成交额居全国第一,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浙江省最大的生产资料市场和全省十家重点市场之一。

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中国塑料城的现货市场交易额和交易量分别达到1539亿元和1235万吨,均超过中国塑料城建成后前12年的现货市场交易总和。

2011年前7个月,中国塑料城实现交易额212.49亿元,缴纳税款1.52亿元,创历史新高。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逐步发展成为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化塑料专业市场,塑料原料年成交量居国内之首,目前上市品种逾2000种,是国内最大的集塑料原料(配料)、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塑料信息、会展于一体的专业市场和浙江省最大的生产资料市场。

 

  由于受当前国内塑料专业市场不断崛起等影响,中国塑料城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渐弱化;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总部直销等新兴交易模式的快速兴起,更是给中国塑料城的发展带来了新冲击。

  面对新的局面,余姚中国塑料城加快推动塑料城向原料经销、商品展销、信息集散、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产城联动等复合型、多功能方向发展,让塑料城真正成为我国重要的塑料原料交易中心、塑料机械展销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确保在全国塑料市场中的龙头地位和塑料行业的价格风向标地位。

2011年8月,余姚市和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全面启动中国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余姚研究所的组建工作,11月正式挂牌。

这标志着塑料城的发展不再仅仅依靠塑料销售,而是从提升涉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生产更具科技含量的改性塑料品种,走创新发展之路。

(三)特点

余姚中国塑料城发展至今,已形成庞大的辐射全国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本地及周边地区也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打造形成中国塑料城的市场品牌,建立了中国塑料城信息中心的网络。

中国塑料城运用各种专业的现代化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专业采购商前来看样、订货,拓展内贸与外销。

九、沈阳五爱市场

(一)概况

五爱市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因早期市场曾地处沈阳市沈河区五爱街而得名。

市场由服装城、针纺城、内衣袜子毛线城、床品布艺箱包鞋帽城等多个市场组建而成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市场,主要营服装、小百货、鞋帽、针织、布料、床上用品、礼品、玩具、日杂、箱包、小食品、小家电、袜子14大类,3万多个品种的产品。

经过多年规划改造,总建筑面积已达近22万平方米。

五爱市场直逼中国城市集贸商贾头把交椅,已成为闻名中外的综合性大型专业市场和国家4A级购物旅游区。

五爱市场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最大的流转型轻工产品交易中心,也是中国最著名的批发市场之一。

(二)简史

1、由“摊”到“集”,范围拓展阶段

五爱市场始建于1983年6月,原市场曾地处沈阳沈河区五爱街而得名。

1983年至1989年市场经过6年精心培育,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已由原仅有20几户业户的市场发展成为拥有业户3000余户,经营商品8000余个品种,年成交额3.38亿元,年税收额228万元的享誉全国各地的特大型批发市场。

1989年10月,根据城市改造规划的要求,五爱市场在现址(沈阳市沈河区风雨坛街65号)开始动工兴建新市场,从而结束了五爱市场为马路市场的历史,五爱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由“集”到“市”,规模扩张阶段

  1990年10月五爱市场第一期2万平方米工程竣工,设经营摊位3725个。

当时市场设服装、小百、针织三大类商品,当年商品成交额达40万元。

  1991年底扩建的第二期工程竣工,占地1.2万平方米,1992年1月开业,五爱市场固定摊位增至5812个。

  1992年3月,设立了外国人交易区,吸引了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客商在此经营。

8月,第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五爱经营的商品种类由原来的三大类发展到六大类。

1993年末,五爱市场完成了由“集”到“市”的转变,市场占地已达10万平方米,场内摊位达15327个,业户达1.6万户,从业人员达4万人。

3、由“市”到“区”,专业提升阶段

  1997年4月五爱服装城竣工,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经营面积10.7万平方米。

拥有先进的中央空调调节器系统、自动消防喷淋卷帘门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微机管理系统和广播通讯系统。

有15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及6万平方米的仓储库。

总的经营单元达到5600余个,平均日客流量30余万人次。

服装城逐渐成为沈阳人民购买服装的首选之地。

  1999年,市场新增设了医院、法律咨询服务、信息中心、图书室、文体室、夜校、党校等服务和文化设施。

同时扩大停车场,使市场停车场达到同时可停放200辆客货车的规模。

市场组建了客货联运二分站,使市场的客货运输线路延伸国内南至广州、温州;北至绥芬河、黑河;西至呼和浩特,并设置了通往南韩和俄罗斯的专线共130余条。

2000年初,“五爱集团”成立。

五爱市场主要包括四部分,即由国有企业五爱集团开发建设的内衣袜子毛线城、床品布艺箱包鞋帽城和正在建设的三期工程;由外资企业香港天地实业公司开发建设的五爱服装城;由民营企业辽宁维华集团开发建设的五爱针纺城,即五爱西区;由市交通局转属企业成立的五爱深港客货联运总站,为市场做客运货运等配套服务,即五爱南区,总体完成了从“市”到“区”的重要转变。

五爱市场先后获得众多的荣誉:

2005年,“全国十大批发市场”;2006年,“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