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满分训练含答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满分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满分训练含答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满分训练含答案
满分训练(十二) 文学作品阅读
抒情散文
一、[2019·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槐花约
谢 冕
①春日,友人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
他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②十年前的那天,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
清晨,约几位朋友登泰山,望不尽的奇峰峻岭,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
约行两小时,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
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
花若有待!
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等着我的到来。
③平原的槐花我见过,燕园的槐花也很有名,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总在隐约仿佛之间。
而中天门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
简直是喷发!
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感到温暖。
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
在道旁,在岭崖,在山谷,到处是她飘洒的璎珞。
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光芒。
④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
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浓郁的、甜蜜的香气熏蒸着我,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绵!
⑤那是我首登泰山,是数十年的圆梦之举。
我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
我知道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魄的十八盘。
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
⑥它是众山之首,奇兀、险峭、壮美,但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
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名世者稀。
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
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
中华文脉的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⑦我来北地数十载,所居城市离泰山并不远,有诸多机会可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惮于贸然登临。
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
这是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
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
同行者四人皆我好友,感人的是毛老师,他已体力不支,为陪我,强行至中天门。
力竭,众人劝止,改乘索道至南天门迎我。
毛老师于翌年病逝。
⑧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们的约定。
那次登临后,我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
五年后重登泰山,陪同者易人。
四月,山中微寒,花时尚早。
我暗下决心,相约十年为期,重践槐花之梦。
⑨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
朋友记得我的心愿,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
中天门的槐花开了。
我如听天音召唤,摈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
是日,朝发永定门,午前直抵泰安。
主客杯酒言欢,相忆十年旧事,我心有所萦,不敢恋杯,瞬即离座,款步登山。
较之十年前,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
⑩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
自2004年首次登临,阅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近十载。
2013年春日,我如约前来,花事如海,真情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
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
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
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
“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
”为了表达我对槐花的感激,或可换种表述:
“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
[注]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
1.第④段中画线的词语“心疼”“心醉”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4分)
2.在第⑦段中,作者要“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对此,原文中有明确的交代。
请找到这个句子并摘录下来。
(4分)
3.第⑩段中“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
”“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这两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
(4分)
4.作者以“槐花约”为题有何意蕴?
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二、[2019·常州模拟]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
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
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
我们感到不解。
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
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
燕子顺着赶过来。
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
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
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
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
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
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
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呢喃的声音。
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
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
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呢喃,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
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
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
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
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
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
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
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
只只大张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
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
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
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
就像大人牵挂贪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
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
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
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
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
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
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
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
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
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
请简要概述。
(2分)
2.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
(3分)
3.“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分)
4.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2分)
5.“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3分)
三、[2019·绍兴、义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露珠
李汉荣
一
每个夜晚,广阔的乡村和农业的原野,都变成了银光闪闪的作坊,人世安歇,上苍出场,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上苍忙着制造一种透明的产品——露珠。
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分配给所有的人家,和所有的植物。
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
那总是令人怜惜的苦菜花瘦小的手上,也戴着华美的戒指;那像无人认养的狗一样总是被人调侃的狗尾巴草的脖颈上,也挂着崭新的项链。
数千年来,“均贫富”这个农业社会的朴素理想,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
倒是,在大自然的主持下,“均美丑”的美学理想却实现了。
至少,在夜晚,在清晨,草根阶层的家门前,劳动者的原野上,到处都是美好清洁的露珠,叮当作响,闪闪发光。
二
看看这露珠闪耀着的原野之美吧。
你只要露天走着、站着或坐着,你只要与泥土在一起,与劳动在一起,与草木在一起,即使是夜晚,上苍也要摸黑把礼物准时送到你的手中,或挂在你家门前的丝瓜藤上。
这是天赐之美,天赐之礼,天赐之福——总之,天赐之物多半都是公正的。
天不会因为秦始皇腰里别着一把宝剑,而且是皇帝,就给他的私家花园多发放几滴露珠,或特供给他一条彩虹。
相反,秦始皇以及过眼烟云般的衮衮王侯将相富豪贵族,他们占尽了人间风光和便宜,但他们一生丢失的露珠是太多太多了。
比起我那种庄稼的父亲,他们丢失了自然界最珍贵的钻石,上苍赐予的最高洁的礼物——露珠,他们几乎全丢失了,一颗也没有得到。
我卑微的父亲却将它们全部拾了起来,小心地保存在原野,收藏在心底,他那清澈忠厚的眼睛里,也珍藏了两粒露珠——做了他深情的瞳仁。
若以露珠的占有量来衡量人的富有程度,我那种庄稼的父亲,可谓当之无愧的富翁。
三
物换星移,被强人霸占的金银财宝,总是又被别的强人占去了。
而我的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给了我们。
今天早晨我在老家门前的菜地里,看到的这满眼露珠,它们就是父亲传给我的。
美好和透明是可以传承的,美好和透明,是无常的尘世唯一可以传承的永恒之物。
如果不信,就在明天早晨,请看看你家房前屋后,你能找到的,定然不是什么祖传的黄金白银宝鼎桂冠,它们早已随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而不知去向,唯一举目可见、掬起可饮的,是草木手指上举着的、花朵掌心捧着的清洁的露珠,那是祖传的珍珠钻石。
四
这是农历六月的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父亲开了门,先咳嗽几声,与守门的黑狗打个招呼,吩咐刚打过鸣的公鸡不要偷吃门前菜园的菜苗,而菜园里的青菜们,远远近近都向父亲投来天真的眼神,看见父亲早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它们,它们对父亲一致表示感谢和尊敬。
有几棵青笋竟踮起脚向父亲报告它们昨夜又长了一头。
父亲点点头夸奖了它们。
然后,父亲扛着那把月牙锄,哼一段小调,沿小溪走了十几步,一转身,就来到了那片荷田面前,荷田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无边的稻田。
父亲很欢喜,但他却眯起了眼睛,又睁大了眼睛,然后又眯了几下眼睛。
好像是什么过于强烈的光亮忽然晃花了父亲的眼睛。
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神才平静下来。
父亲自言自语了一句:
嘿,与往天一样,与往年一样,还是它们,守在这里,养着土地,陪着庄稼,陪着我嘛。
父亲显然是被什么猛地触动了。
他看见什么了?
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
父亲看见的,是闪闪发光的露珠,是百万千万颗露珠,他被上苍降下的无数珍珠,被清晨的无量钻石团团围住了,他被这在人间看到的天国景象给照晕了。
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稻苗上簇拥的露珠,野花野草上镶嵌的露珠,虫儿们那简陋地下室的门口,也挂着几盏露珠做的豪华灯笼。
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
而荷叶下静静蹲着的那只青蛙的背上,驮着五颗露珠,它一动不动,仿佛要把这一串宝石,偷运给一个秘密国度。
父亲当然顾不得看这些细节。
他的身边,他的眼里,他的心里,是无穷的露珠叮当作响,是无数的露珠与他交换着眼神。
我清贫的父亲也有无限富足的时刻。
此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王和富豪,清早起来,一睁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露珠。
五
钢筋和水泥浇铸着现代人的生活,也浇铸着大地,甚至浇铸着人心。
城市铺张到哪里,钢筋和水泥就浇铸到哪里。
哨兵一样规整划一的行道树,礼仪小姐一样矫揉造作的公园花木,生日点心一样被量身定做的街道草坪——这些大自然的标本,草木世界的散兵游勇,只能零星地为城市勾兑极有限的几滴露水。
露珠,这种透明、纯真,体现童心和本然、体现早晨和初恋的清洁事物,已难得一见了,鸟语、苔藓、生灵、原生态草木、土地墒情氤氲的雾岚地气也渐渐远去。
就在明天,我要回一趟故乡,那里的夜晚和早晨,那里的山水草木间,那里的人心里,那里的乡风民俗里,也许,还保存着古时候的露珠和童年的露珠,还保存着父亲传下来的露珠。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7月13日15版,有删减)
1.请围绕“露珠”,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3分)
上苍分配露珠——
(1) ——
(2) ——(3) ——追寻远去的露珠
2.本文情意丰沛、文字精纯。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任选一句作答。
(4分)
(1)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
(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
(这个句子想象奇特,又合乎情理,请作品析)
3.作者选取“露珠”这一事物来阐发情思,有何作用?
(4分)
4.李汉荣在给朋友的信中说:
“我的文字只是追忆逝去的时光,只是怀念一种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
”本文中“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是指什么?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远去的蝉鸣
姚国禄
①炎热的夏日午后,蝉振动着它那薄薄的羽翼,像是在弹奏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琴音从树林里发出,像长了翅膀一样,旋即传遍村庄里的每一个角落。
古井边的林子里,也有蝉的鸣叫声,从村庄到庄稼地,到处都是蝉的声音,这悠长而邈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这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
②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它们就像我童年飘飞的梦影,在我记忆的数据库里一幕幕地回放,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那时候的乡村,天青水蓝,芳草如茵,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
从初夏到深秋,我不知道,那些一天到晚都在聒噪的蝉声,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走呼号?
我惊讶那些蝉们的执着,坚韧。
许多时候,乡村的蝉鸣总会让我想起热烈的夏天来,我喜欢乡村的蝉鸣就像喜欢儿时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感觉带着泥土的韵味。
我总觉得那撩人心扉的蝉鸣只有在我的乡村才可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那声音甚至带着几分的虚假,虚假的蝉声怎么会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呢?
③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我便会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它们从深深的地下钻了出来,那些刚从地下爬出的幼蝉,身体非常孱弱,它们慢慢地从地下爬到树上,把大树作为它们的依托,过了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脱掉一次壳,进行它们生命的蜕变,说来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应该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
我们古代三十六计之一的“金蝉脱壳”,大概说的是蝉也会用一种假象来迷惑人,殊不知,蝉是没有那么高的智商的,甚至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它之所以脱去躯壳完全是生命过程中的一次痛苦蜕变,这本不足为奇,只是人们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一种表象上。
④我曾经在古诗里寻找过一些蝉鸣的影子,比如白居易的《早蝉》“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六月初七日,时令应该是在初夏吧,初夏听到的蝉鸣也算是早蝉的声音了,所以,白居易把这首诗命名为“早蝉”不无道理。
当然,古代将蝉鸣写进自己诗歌中的诗人远不止白居易,多情的诗人们早已把蝉鸣美化成一种高度,而今我循着他们思想的足迹,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鸣,这多少有些东施效颦的嫌疑。
⑤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只有花香鸟语,溪水叮咚,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夏天的静态之美,而四面起伏的蝉鸣正在穿越山涧,声音带着些许的夸张,那拖着长音的嘶鸣在山谷久久回响,就像大山拟就的宣言,气壮山河,激越豪迈。
我听着鸟声、蝉鸣,感受着自然的天籁之音,心中的红尘物欲正被这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所净化。
⑥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听不到蝉在枝头歌唱,村庄的水塘干涸见底,没有了蛙鸣,过去村庄里茂盛的树木全被砍伐一空,废旧的村庄里也很少看到飞鸟,许多村民住进了钢筋和水泥建造的楼房里,他们远离了村庄和树木,远离了曾经生活过的多情的土地,过去曾经以蛙鼓蝉鸣引以为豪的乡村开始变得沉寂起来,加之化肥、农药的滥施滥用,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缈在村庄的蝉鸣了。
⑦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乡村蝉声的特点。
(3分)
2.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关于蝉声描写的句子。
(2分)
四面起伏的蝉鸣正在穿越山涧,声音带着些许的夸张,那拖着长音的嘶鸣在山谷久久回响,就像大山拟就的宣言,气壮山河,激越豪迈。
3.文章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分)
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
“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叙事散文
五、[2019·徐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分)
秋山寻野
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
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
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
“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
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
“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
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
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
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
我则像一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
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
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
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
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觅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
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
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斑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
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
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
这时才发现,刚才看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已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
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
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的静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
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
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
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
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
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
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
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
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难得的乐事了。
出山时,秋阳高悬。
司机问我:
“您老玩得开心吗?
”我立刻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
(选自《河北日报》2019年5月17日,有改动)
1.“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分)
2.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受骗上当——( )——( )——( )——沁人心脾
3.品析语言。
(6分)
(1)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
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4分)
5.请对文章的第④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3分)
六、[2019·青岛一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满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
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
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