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 物理 导学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6735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 物理 导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上 物理 导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上 物理 导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上 物理 导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上 物理 导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 物理 导学案1.docx

《八上 物理 导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 物理 导学案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 物理 导学案1.docx

八上物理导学案1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

唐亮审核人:

授课人

唐亮

授课时间

班级

(1)、

(2)

课题

科学之旅序号:

0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难点: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导

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教师个性设计及问题反馈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

,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

,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

,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

试举一例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

唐亮审核人:

授课人

唐亮

授课时间

班级

(1)、

(2)

课题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序号:

02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

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

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

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教师个性设计及问题反馈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

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

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171.2mmB、1.712dmC、0.172kmD、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都可能

4、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2nmB、2mmC、2cmD、2d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时,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1:

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猜想2:

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猜想3:

可能跟绳子的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小明同学已准备了:

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周期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

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摆钟的摆长__________(填“调长”或“调短”)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

唐亮审核人:

授课人

唐亮

授课时间

班级

(1)、

(2)

课题

运动的描述序号:

03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法指导

讲解法、讨论法。

我们生活在多彩的物质世界,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

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

(板书本章课题)

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

1、什么是机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个性设计及问题反馈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观察教材图1.1-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1)机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现象。

4、讨论:

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

(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

(3)如何选择参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某车站并排停放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列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起来,然而,乙列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甲车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表明。

②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

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风。

甲、乙、丙三个骑车速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________。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①(2005年温州中考题)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

②在一条东西取向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乙知甲车比乙车快,比丙车慢,则以为参照物时,三辆汽车均向西行驶。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_______(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C、车窗D、路边的树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A、竹排、青山B、青山、江水C、青山、竹排D、江水、青山

4、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湖岸B、湖水C、游船D、岸上的建筑物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

唐亮审核人:

授课人

唐亮

授课时间

班级

(1)、

(2)

课题

运动的快慢序号:

04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学法指导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

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速度及其物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个性设计及问题反馈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

百米赛跑

归纳: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归纳: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速度: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

m/s,km/h,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练习:

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2、运动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

①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速度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意: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单位换算:

1m/s=1×=3.6km/h

练习:

1km/h=______m/s。

1、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蜗牛:

1.5毫米/秒

B.炮弹:

1000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

7.9千米/秒

D.火车:

360千米/时

2、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A、1.33m/sB、7.2km/hC、2.5m/sD、4.8km/h

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1s内通过__________m,第2s内通过__________m,前5s内通过__________m。

1、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记在下表:

路程/m

0

10

20

30

40

时间/s

0

3.2

5.3

6.8

9.2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

2、小明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1.5m/s,求他的全程平均速度。

4、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

唐亮审核人:

授课人

唐亮

授课时间

班级

(1)、

(2)

课题

测量平均速度序号:

05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难点:

记时,绘制表格。

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法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师个性设计及问题反馈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

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

为什么?

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1=75cm

t1=2.6s

V1=28.85cm/s

2

S2=75cm

t2=2.5s

V2=_____cm/s

3

S3=75cm

t3=2.4s

V3=______cm/s

v=______cm/s

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

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

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T13

到站时间

……

16:

11

20:

11

8:

04

发车时间

14:

40

16:

16

20:

23

……

T14

到站时间

9:

03

7:

23

3:

14

……

发车时间

……

7:

28

3:

26

15:

45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

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

(用km/min做单位)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

大约什么时间相遇?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100m的平均速度是;

(2)小高在第个20m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

唐亮审核人:

授课人

唐亮

授课时间

班级

(1)、

(2)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

06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

设计探究的实验。

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学法指导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教师个性设计及问题反馈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