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683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docx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docx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全(2013年3月)

目录

·人民日报评论员:

向最美基层干部致敬 2013年03月29日08:

31

·人民日报评论员:

让人民监督立政府公信 2013年03月29日07:

53

·人民日报评论员:

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2013年03月29日06:

53

·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党的引领下汇聚圆梦力量 2013年03月28日08:

26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2013年03月27日04:

51

·人民日报评论员:

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 2013年03月26日06:

48

·人民日报评论员:

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 2013年03月25日07:

41

·人民日报评论员:

用改革精神打造现代政府 2013年03月22日05:

26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 2013年03月22日05:

25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四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3年03月21日21:

16

·人民日报评论员:

凝聚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 2013年03月21日05:

05

·人民日报评论员:

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 2013年03月20日05:

44

·人民日报评论员:

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 2013年03月19日05:

07

·人民日报评论员: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突破 2013年03月15日04:

58

·人民日报评论员:

男女平等是一种现实权利 2013年03月08日05:

21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从严治党不辱历史使命 2013年03月04日04:

15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2013年03月03日04:

44

·人民日报评论员:

雷锋,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2013年03月03日04:

43

·人民日报评论员:

多些理解支持,多些关心帮助 2013年03月01日05:

12

 

人民日报评论员:

向最美基层干部致敬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3月29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四川省甘孜州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用青春演绎了造福百姓的感人故事,更用生命谱写了党的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

  了解基层工作的人,不少都有“基层真苦,基层真累,基层真难”的慨叹。

菊美多吉的事迹是无数基层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千千万万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的艰辛,反映了难能可贵的责任担当。

  面对雪域高原的艰苦环境,他经常压一锅饭吃三天。

面对山高坡陡、滚石如雷的危险,他组织抢救物资,转移村民。

菊美多吉的“最美”,不仅在于他克服了基层工作的重重苦与累,更在于他用一腔热血与智慧解开基层的种种“难”与“结”,彰显新时代基层干部的风采与形象。

  基层工作千累万累,为民造福不觉累。

基层工作千难万难,心有群众就不难。

菊美多吉心里只有老百姓的高尚情怀,赢得了许许多多人的尊敬。

他离去后,藏区百姓每月农历十五夜都会为他点亮酥油灯,正是这种干部群众深厚感情的真实写照。

  菊美多吉是千万最美基层干部中的一员,他们用忠诚与奉献,书写了扎根基层、造福百姓、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时代颂歌。

我们干部应该为有这样一支为民的基层队伍而欣慰,为群众有这样一群贴心服务的基层干部而自豪。

  同时,我们也更深切地体会到,许多基层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家庭和生活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各级党组织应更加关心呵护基层干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社会各方面应多理解支持基层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更好地为百姓履职尽责,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人民日报评论员:

让人民监督 立政府公信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3月29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18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抓紧把政府职能转变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会议研究确定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任务分工,将《方案》分解细化为72项任务,逐项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得全国人大批准后,国务院第一时间确定任务分工并公之于众,目的在于把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机构改革不易,职能转变更难。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

作为新一届国务院工作开局的关键,推进职能转变能否及时到位,事关改革大局。

多年来,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住的事,而又顾不上那些应该管、能够管并且必须管好的事。

砍了职能,意味着政府削自己的权、割自己的肉。

因此,改革会有一些阻力。

但再难也必须要做,这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打铁还需趁热。

任务分工确定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对新组建部门,要求抓紧完成“三定”工作,综合设置部门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对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等重点事项,要求抓紧提出具体实施办法,确保落实到位;对实施改革方案需要修改法律的,要求抓紧提出有关法律修正案草案,由国务院依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时抓紧修改有关行政法规。

这72项任务分工,既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又有具体的完成时限,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

  任务分工的公布是一种庄严承诺。

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向全社会表明了完成改革任务的坚定决心。

只有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确保改革按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提高政府公信力,才能给人民以信心。

同时,任务分工的公布也是对政府履行承诺的有效监督。

改革任务有没有完成、完成得怎么样?

人民群众都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人民群众的监督最有力,这将倒逼改革责任部门夙兴夜寐、勇往直前,做到该取消的必须取消,该下放的必须下放,该整合的必须整合,真正做到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该加强的要切实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依法监管,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好方案关键在落实。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确保改革方案落实到位意义重大。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任务十分艰巨,需要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分批实施、逐步推进,确保整个方案实施抓得紧、推得动、落得实。

我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用三到五年时间完成改革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就一定能够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

人民日报评论员:

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九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3月29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

这是很多人经受磨砺而后奋起的慨叹,更是我们民族走过几千年沧桑岁月而巍然屹立的写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深刻阐释中国梦的本质内涵,鲜明揭示无数先贤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为我们这代人自觉担当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放眼过去的30多年、60多年,乃至近代以来的170多年,导引无数中华儿女进行非凡奋斗的,正是对梦想的追求,对使命的担当。

从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到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再接再厉、一往无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脉相承,始终都贯穿着共产党人奋斗的梦想。

  正是对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神州大地沧桑巨变。

100年前国人只能在小说中幻想万国博览会,100年后千万游客穿过小说里虚构梦想的跨江大桥和地铁隧道走进世博中国馆。

30年前中国没有一公里高速公路,今天中国高速里程位居世界第二。

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西方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10年时间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

正是在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中,今天的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的大幅度跃升,中华民族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亿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全面小康大踏步迈进。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顺利取得,创造历史总是伴随着艰苦奋斗。

回首过去,国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变,凝聚着我们所走过的风雨艰辛;面向未来,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依然面临诸多可预料的困难和不可预知的风险。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国还有1.28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人均经济总量排位靠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公平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梦的美丽绽放还需付出更多辛劳。

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往一处使的齐心,我们才能填平前进路上的沟壑,开掘更加通达的坦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越来越近。

  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

两个一百年目标,已是“望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

穿过两个百年目标,已经能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这代人定能不负历史责任、担起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评论员:

在党的引领下汇聚圆梦力量

——八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3月28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方向;团结奋斗,更需要引领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课题。

  在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加起来还要多的国家,进行一场广泛深刻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让13亿人民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

应对这一挑战,实现中国梦想,起着引领作用的政治领导至关重要,团结亿万人民的核心力量不可或缺。

我国革命、建设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办好中国事,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迎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

  作为中华号巨轮的掌舵者,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目标。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乘势而上、转型发展,需要党引领方向;处在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的中国,凝聚共识、攻坚克难,更离不开党聚合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抗风险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执政使命,把党锻造成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今天的中国,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改革与发展不进则退。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振奋精神、奋发有为。

历史方位、执政条件和队伍结构的重大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把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400多万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必须把8200多万党员打造成8200多万个先锋模范。

坚定理想信念,大力改进作风,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有勇挑重担、敢涉险滩的精神,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必将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从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到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起来”,再到建成全面小康让13亿人“幸福起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基本动力。

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一个信仰坚定、坚强有力、清正廉洁的党,必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七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3月27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

“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实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13亿人的保障体系……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

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

如果说,“大河没水小河干”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小河有水大河满”,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一切为了人民,梦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

淮海战役战场上一望无际的手推车,见证了人民战争的伟力;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鲜红的手印,标注着人民改革的精神。

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是创造历史不竭的源动力。

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支持,尊重了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释放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开辟出一条生机勃勃的复兴之路。

  历史证明,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最大程度促进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就能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就能在逐梦之路上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始终有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人民日报评论员:

和世界共发展 与世界同分享

——六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3年03月26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中华民族的巨大航船,穿越历史的波涛,驶向复兴的彼岸,整个世界都在关注:

中国之梦,将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展开?

走向复兴的中国又会带给世界什么?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再次向世界传递了实现文明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理念。

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抉择。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翻开历史,“七下西洋”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丝绸之路”留下互利合作的足迹。

讲信修睦、善待他人,文明塑造出敦厚平和的民族禀性。

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交流孕育出推己及人的民族文化。

近代以来的列强入侵和连年战乱,将中华民族拉进苦难的深渊,留下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

迈上复兴之路的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世界和平。

  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

地球村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起飞,迈向梦想的脚步坚实而稳健。

以和平推动发展,以发展捍卫和平,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为赶超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

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无论是开放市场、引进技术、吸引投资,实现3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还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同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金融危机,我们都着眼于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

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未来的道路上,中国梦必将进一步焕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

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终将完成民族复兴伟业,也终将成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保障。

人民日报评论员:

民生改善是梦想的最好诠释

——五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3月25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

  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凸显出民生工作和社会管理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十年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

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正是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中不断深化的,也必将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推进,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好处。

  中国梦,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实现公平正义,既需要处理好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只有这些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是对改善生活的渴望。

这些年来,无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网初步建立,还是医疗、教育等方面不断向前的改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农业税免除了,义务教育免费了,职工工资增加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了,农民有了基本医疗保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思路形成……从生活质量到生态环境,各级政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拓展着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

这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让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

  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

能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

我们深知,这样的中国梦,体量之大,涉及13亿人;范围之广,涵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决定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

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诠释。

将国家的发展落脚在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梦想的力量凝聚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未来中国定能以稳健有力的步伐,在民族复兴梦想的道路上踏实前行。

人民日报评论员:

用改革精神打造现代政府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3月22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和期待。

人们关注,新一届中央政府以什么样的担当,承载起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以何种作为,打造与时俱进的现代政府?

又将以怎样的状态,走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几步?

  短短几天时间,从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的承诺,到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确定“改革时间表”,再到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给出“工作路线图”,新一届中央政府以高效务实的开局,体现了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彰显了勇于任事的改革决心,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现代政府的浓厚气息。

  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如何“破题”。

抓住主要矛盾、直指问题核心,就能够事半功倍,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纵观国务院开局工作,之所以给人们以信心和希望,就在于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完善了一个规矩。

此次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着重完善了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准则,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增强科学民主决策和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廉政和作风建设。

修改后的《规则》,既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又保持国务院工作的连续性,堪称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步。

  抓住了一个关键。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保障。

作为本届政府的“开门大事”,推进机构改革、强调职能转变,既“换牌子”更“换脑子”,既简政放权又强化监管,凸显了中央政府对自身建设的高标准要求,也必将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政府的步伐。

  把握了一个核心。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

今天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时刻。

改革的难度很大,但改革关系经济社会活力、关系国家民族命运,必须坚决推进。

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三大目标”的实现,需要改革;建设创新政府、建设廉洁政府、建设法治政府,这“三大保障”的落实,同样离不开改革。

看到“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强调“再深的水也要蹚”,勇于“自己割自己的肉”,改革成为本届中央政府的醒目标志,也必将源源不断地释放中国未来发展的红利。

  春分已至,光阴如梭。

新一届中央政府已经做出部署,下一步要求各个部门、各级政府紧跟其后、抓紧落实。

“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中央政府态度坚决、措施果断,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敢于做出具体承诺,各个部门、各级政府理应统一思想、全力以赴、夙夜在公,体现改革的勇气、智慧和韧性,在谋大局中抓重点,把有限的钱花在建机制、增效益上,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效率,努力让人民分享更多改革成果。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用改革精神打造现代政府,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一级跟着一级学,一级跟着一级干,我们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让人民坚定目标、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发展筑牢梦想根基

—— 四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3月22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更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

  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伟大的梦想,源于现实的土壤。

中国梦逐渐成形的过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

上世纪初,爱国学生只能空自发出“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里幻想举办万国博览会。

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何敢言梦?

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奥运梦、世博梦终于梦想成真,我们听到中国梦渐行渐近的铿锵足音。

  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体现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等实打实的民生红利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是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充满自信地向着现代化建设目标稳步前行。

  我们深知,前行的道路上还存在各种风险挑战。

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成为全球发展“新引擎”,但环境压力、资源瓶颈也日益凸显;整个社会活力涌动,但也要处理好转型过程中种种难题。

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中国梦依然在路上。

  要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能始终把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