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323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docx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docx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秦始皇

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1)时代趋势:

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

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

(4)重用人才:

破格录用一批谋臣猛将:

善于发现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

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措施:

①政治上:

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军事上:

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④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

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原因:

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3、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暴政:

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

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③严刑酷法

秦亡的原因: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直接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

4、怎样评价秦始皇?

(见笔记)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他的暴政又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唐太宗

1、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1)治国思想上:

他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随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3)用人策略上:

他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2)政治: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

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

为末的原则。

(3)经济: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4)文化:

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5)民族关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羁糜府州进行管辖;

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6)外交:

采取开放的政策,设立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对外来文明采取

兼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有何历史作用?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

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巯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贞治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因此,唐太宗做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评价唐太宗(功过两方面)

【练习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贞观四年,(唐大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

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

……张玄素上书谏曰:

“……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

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贞观政要》

材料2:

上(唐大宗)谓玄素曰:

“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

”对曰:

“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

”上叹曰:

“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顾谓房玄龄曰:

“…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资治通鉴》

材料3:

(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

“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

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请回答:

(1)据材料1和材料2,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与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

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分)

(1)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

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重大措施?

促成怎样的局面?

(8分)

(2)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

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太平盛世”。

(3)材料3与材料2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3)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

(4)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8分)

(4)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5)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8分)

(5)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民的基础之上的。

他即位之初,善于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

取得一定业绩后,情况就不同了。

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三、康熙皇帝

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形势?

他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

面临的形势:

(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

(2)沙俄势力正在东来。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4)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三藩)(5)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贡献:

(1)巩固统一国家的活动:

A平定三藩:

有利于安定统一。

B收复台湾:

启用郑氏降将施琅。

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

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C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D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E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2)维护国家主权的活动:

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历史影响:

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2、如何评价康熙帝

(1)功绩:

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2)消极:

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3)总评:

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一、孔子

1、孔子的生平:

(1)      自学礼乐:

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2)      从政失败:

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3)      周游列国:

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4)      献身文教:

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

(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2)“周礼尽在鲁”

影响:

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3、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

主要内容:

A思想:

(1)“礼”:

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

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

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

步意义。

(3)中庸:

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B政治: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C教育: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

A对中国:

(1)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      大教育家:

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3)      “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对欧洲: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二、          亚里士多德

1、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①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

②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

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

提出“中庸之道”。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

①哲学:

A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B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②生物学:

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