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3116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二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二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二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二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下教案.docx

《二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下教案.docx

二下教案

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

执教者:

王琴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单元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总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课时续数

1

独立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页:

例1、2,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经历把平均分的想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和余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投影、小棒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

小红在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奖品是10支铅笔。

她想把奖品和自己的小伙伴分享,同学们,我们来帮她一起想一想,怎么分才合理,好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正好分完的分法

提问:

如果让你来分10支铅笔,你打算怎样分?

(学生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每人分1支,可以分给10个小朋友;

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5个小朋友;

每人分5支,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

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投影出示表格整理答案

每人分几支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支

110——

25——

52——

3?

(3)?

(1)

4?

(2)?

(2)

小结:

我们发现,像刚才小朋友们回答的几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而且分完没有剩余。

(2)有剩余的分法

提问:

如果小红每人分3支笔,那么最多能分给几个人了?

会不会有剩余呢?

[表格出示“3”和“?

”]

请学生取出10根小棒,每3支一份,分一分,再指名回答。

每人分3支,最多可以分给3个人,还会剩1支。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调整表格内的答案)

追问:

那如果每人分4支呢?

请同学们动手拿小棒分一分,告诉老师结果是什么?

指名回答:

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2个人,还剩2支。

小结:

观察表格我们发现,后面两种分法,也是每人分得同样多,但是分完后铅笔有剩余。

所以把10支铅笔平均分,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完后铅笔还有剩余。

追问: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还能不能继续分下去呢?

[不够分]

(3)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像前面几种正好分完的情况,你们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写算式,并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指出:

像最后两种分完还有剩余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

10支铅笔,每人分3支,怎么列除法算式呢?

[10÷3=]

说明:

结果可以分给3个人,所以商还是写3,但是还剩余1支铅笔,我们就在上的后面加上一个省略号,表示剩余,再在省略号后面写上1,表示余1支。

教师板书:

10÷3=3(人)……1(支)

指导学生读算式,并指名几人读一读,再集体读一读。

指名说说:

这个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在学生答到“1表示分完后还剩1支”时,引导学生:

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名称,如“10表示的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3表示……”,那么今天新出现的这个省略号后面的1也有属于它的名称,叫做——余数。

教师板书:

余数

指导学生独立将书上的10÷4的算式填写完整,并指名读算式,再指名说说该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

算式中每个数各表示什么含义?

2.教学例2

示题:

让学生明确条件,并理解问题要求的是什么。

用12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你会列除法算式计算吗?

指名口答。

提问:

那如果小棒的根数变成13、14、15、16根呢?

你能正确计算吗?

(要求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例2的算式填空,有困难可以和同桌讨论)

指名说算式,教师课件演示算式结果。

讨论:

观察算式,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余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将算式中的结果整理到表格中。

观察表格和算式,想想在这组除法算式中,余数可能是几?

[1、2、3]

提问:

一个数除以4,余数可能是1、2或3,会不会出现4?

为什么?

[余数如果是4的话,又可以分一份了]

追问:

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

[余数都比除数小]

小结:

像刚才我们一起学习的新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示题:

让学生自己摆一摆小棒,根据结果填空。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观察比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1题是每几个一份的分法,第2题是平均分成几份的分法,两题都是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一说图中表示的意思,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填算式,指名回答。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相互选1题读一读,说一说,再分男女生集体读一读,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p1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0÷3=3(人)……1(支)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读作:

10除以3等于3余1。

12÷4=3

13÷4=

14÷4=

15÷4=

16÷4=

 

教学后记

 

单元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总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课时续数

2

独立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5页:

例3,想想做做1-5。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比较等过程中,发现并进一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投影、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口答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9

5×()<12

提问:

你是怎么想答案的?

2.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水果吗?

今天小明的妈妈请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他妈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水果?

(示图)

提问:

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口算

提问:

12个苹果,没4个一盘,可以放几盘?

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解答这道题吗?

你又是怎么想出答案的?

[用口诀求商]

2.教学例3没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指出:

除法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12÷4的除法竖式,同时说明除法竖式中被除数、除号和除数的位置,要求学生试着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引导:

我们在写好12除以4的竖式后,要按照“一除、二乘、三减”的顺序进行计算,让老师一步一步带领同学们来学会除法的竖式计算。

先是“一除”:

要计算12除以4,计算时要想4×()=12,这时,我们得到了答案3。

由于3是一位数,所以3不但要写在商的位置上,也就是除号的上面(出示“商”)。

还要注意和被除数12的个位对齐。

之后是“二乘”:

得到商是3以后,除法竖式还没算完,因为我们知道平均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刚好分完,一种是分完了还有剩余,我们还需要判断一下每盘分3个之后还有没有剩余,所以下一步要在被除数12的下面写一个“积”,这个积是我们算出的商和除数的积。

(带领学生算一算商乘除数等于12的过程,并在被除数下面写上12)。

最后是“三减”:

用被除数12减去商和除数的积12,我们发现答案等于0,这就表示刚好除完,没有剩余。

(画好横线并写上0)

强调:

最后的0也要对齐个位写。

补充除法竖式的儿歌:

被除数,厂框底;除数要在左边立。

上面写商下写积,商几想想口诀里

指名三个学生分别说一说“一除、二乘、三减”的计算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指着自己写的除法竖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提问:

在这个除法竖式里,出现了两个12,这两个12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指名说说分别表示什么)

3.教学例3有余数的笔算除法

示题:

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提问:

看到问题,你能发现什么?

(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写出口算的横式。

你能照刚才学习的方法列出除法算式吗?

(要求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列竖式,并指名两人板演)

指名一人说一说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的位置。

引导学生按照“一除、二乘、三减”的计算过程独立完成12÷5的竖式。

指名分别说一说“一除、二乘、三减”三步是怎么想的。

提问:

和刚才学习的12÷4的竖式比较一下,除了除数和商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减之后不是0,而是2)

追问:

这个2表示什么意思?

它在上面除法横式中叫做什么?

(课件出示“余数”)

请同桌相互说一说,12÷5的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含义?

(指名两人说一说)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示题:

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指名两人板演,集体订正。

强调:

商和余数都是一位数,写的时候注意和除数的个位对齐。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

观察每一组题目,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要求学生在1号本上独立完成竖式,并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说题意。

指导学生在1号本上列横式口算。

并在下面列竖式计算。

提问:

这道题中有两个单位名称,你是怎么找的?

6件表示什么?

3个表示什么?

5.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要求学生参照第4题,独立在1号本上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笔算除法竖式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p2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一除、二乘、三减

(1)12÷4=3(盘)

(2)12÷5=2(盘)……2(个)

…余数

教学后记

 

 

单元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总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课题

练习一

(1)

课时续数

3

独立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后的修改

(手写)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7页:

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储备,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7×7=9×6=21÷3=3×4=

24÷8=12÷2=35÷7=4×7=

6×9=48÷8=18÷2=56÷7=

指名口答,并说出口算时想的哪句口诀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投影出示)

4×()<285×()<32()×8<62

7×()<50()×6<369×()<25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答案,再指名回答,并追问:

你是怎么想到答案的。

二、揭示课题

1.回忆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吗?

说明:

今天,让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板书课题)

2.指名说说除法竖式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思考解答过程。

3.出示书上练习一第3题:

指名四人板演竖式,其余同学做在1号本上。

集体订正时,强调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位置不要写错。

三、计算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引导:

刚才我们练习了四道题,我们知道在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是怎么想到商是几的呢?

(指名回答)

指出:

我们只要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在列竖式计算时,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算出余数是多少,但一定要注意,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课件出示第2题:

你能很快想出每道题的括号里该填几吗?

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填空,再指名回答。

要求学生完成右边的竖式,检验一下自己括号里填的商是否正确。

检查自己计算的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指名回答时,选择前两题要求说说计算过程是怎么想的。

及时表扬全部做对的学生。

2.练习一第4题

引导:

同学们练习真认真,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个比赛,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示题:

男女生各做一列火车上的题,比比谁先完成。

并选择做的最快的学生上黑板板演。

集体订正时,强调想商的方法以及商和余数的位置要写正确。

观察比较:

每列火车中的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课件示图:

指名说说从图上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

如果要列除法算式,可以怎样列?

(再一次巩固两种平均分的思路)

出示算式:

要求学生在书上填空并计算。

指名口答算式和得数,并说说每一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9÷4=2(盘)……1(个)表示:

9个面包,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2盘,还剩1个;9÷2=4(个)……1(个)表示:

9个面包,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

]

2.练习一第5题

全班读题,指名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观察一下:

这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除法]根据问题,你能发现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单位名称分别是什么?

[几把余几把]

指导学生在1号本上完成该题,集体订正。

3.练习一第6题

全班读题,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

这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除法]根据问题,你能发现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单位名称分别是什么?

[几段余几米]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1号本上。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有信心了吗?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怎么想商是几?

书写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p3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

16÷3=25÷4=37÷5=17÷2=

 

教学后记

 

单元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总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课题

练习一

(2)

课时续数

4

独立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后的修改

(手写)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页:

练习一第7-12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储备,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投影

教学过程:

一、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算法

1.填空,再列竖式计算

12里面最多有()个312÷3=

15里面最多有()个415÷4=

27里面最多有()个627÷6=

36里面最多有()个836÷8=

指名口答,并请4位同学板演。

提问:

除法竖式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思考解答过程?

集体订正并追问:

商要写在哪里?

余数呢?

为什么要对齐个位?

2.对比口算(投影出示)

14÷7=36÷6=21÷3=32÷4=

14÷6=36÷7=21÷4=32÷5=

16÷9=48÷8=18÷2=56÷7=

18÷9=42÷8=15÷2=52÷7=

指名口答,并说出怎样想出商是几?

比较每一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3.练习一第8题

示题:

说明题意,指导学生讨论一下这道题怎么想答案。

引导:

我们发现这道题唯一知道的数是余数5.根据刚才我们复习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能给你什么启发呢?

[除数肯定是比5大的数]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答案。

追加练习:

除数最小是几,填在□里。

○÷□=△……7

○÷□=△……2

○÷□=△……8

4.练习一第12题

出示表格:

你能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除数都是3,被除数从15开始每次多1]

要求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集体检查答案。

表扬全部算对的学生。

提问:

观察表格,你有发现余数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余数是1和2]

追问:

在除数是3的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只可能是1或2,这就进一步证明余数一定比除数小,那么根据这个规律,如果除数是5,余数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没余数、1、2、3、4交替出现]

二、解决问题

1.练习一第9题

全班读题,要求学生在1号本上独立完成第

(1)小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

答案是7余2,表示什么意思?

强调单位名称不能写错。

引导思考第

(2)小题:

指名回答。

2.练习一第10题

全班读题,要求学生在1号本上独立完成第

(1)小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引导思考第

(2)小题:

指名回答。

3.练习一第11题

指名说说从图上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在1号本上。

四、指导思考题

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一下怎么想的,再指名说说,教师板书整理答案。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强调思考的有序性。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有信心了吗?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怎么想商是几?

书写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p4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

学生板书

教学后记

 

 

单元内容

时、分、秒

单元教学总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看着钟面认读时间,写出时间。

2.借助生活情境,为学生创设多种认识钟面时间的机会,巩固并掌握如何认读时间。

课题

时、分的认识

(1)

课时续数

1

独立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后的修改

(手写)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10页:

例1、2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能看着钟面认读时间,写出时间。

2.培养学生认、读、写时间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注意时间与生活的关系,渗透按时作息的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读时、分,再拨出时间。

教学难点:

时、分之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投影、口算卡片、钟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新课

猜谜:

三兄弟,真奇怪;整天绕着圈圈转;哥哥慢,弟弟快;最后时间一个样。

[钟表]

引导:

同学们,还记得寒假前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中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让同学们利用寒假的时间,通过观察、询问、讨教,对钟表作一定的认识吗?

谁能来说一说,关于钟表你有哪些认识呢?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板书整理:

时、分、秒、时针、分针、秒针、60、大格、小格等名词)

2.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钟表有关的知识,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时、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家进行整理:

①钟面上有三根针,最短最粗的是时针,较长的那根是分针。

(亦可补充最细最长的是秒针)②钟面上有12个数字。

③钟面上还有大格和小格。

2.认识整时

说明: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可以帮我们知道时间表示的是几时几分。

拨出8时:

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指名回答)

指出: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8时。

(板书:

8时8:

00)

拨出5时:

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指名回答,并指名学生板演5:

00)

拨出11时:

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在草稿上写出11:

00,再指名回答、板演)

说明:

我们发现,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提问第一个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

陆续提问后面三个钟面的时间,并要求学生相互说说怎么确定是几时。

指名三人板演后面三个钟面的时间。

集体订正。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引导:

继续观察钟面,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再回答,同时带领学生5个5个地数到60。

提问:

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拿出学具拨一拨,相互探讨一下有什么发现。

教师巡视,启发指导。

整理:

时针在钟面上走1大格,就是经过了1小时;分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经过了1分钟。

指名几人说一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各表示多少时间。

追问:

分针在钟面上走5小格,那表示经过了几分钟呢?

活动:

在学具钟上拨一拨,观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了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种答案:

时针走一大格(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60小格即60分)

提问:

谁能来说说1时=()分

齐读,并互相说说时、分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示题:

请学生在书上写出时间,再指名读一读时间。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作息,来整理一下自己上学(早晨8时)、吃完午饭(中午12时)和睡觉的时间(晚上9时)

2.想想做做第2题

读题,要求学生自己拨一拨,并给同桌检查,指名3人上讲台拨一拨。

强调:

在钟面上拨几时,就要让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观察:

每一个钟面上只有哪根针,缺哪根针?

提问:

三个时间都是几时,所以要确保分针是指着12的。

根据上面两点,请学生独立画出时针或分针,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对表,学生进行鞋子、跳绳和踢毽的活动,集体填写答案。

5.想想做做第6题

读题,引导学生思考1时=60分,即60分里有几个20分,再填空。

6.想想做做第7题

独立填写,指名口答,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