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2884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

《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docx

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重点

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

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课堂导语:

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

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

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

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

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二、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三、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

由此归纳出: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四、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

(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

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长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三、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四、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

(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札记

 

第二课时

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与技能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

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

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

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

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

4厘米有几大格?

请同学们说一说。

二、学生汇报。

用厘米量。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集体订正。

二、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回家测量自己身上各部分的长度,例如:

头围、手掌宽等等。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一、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二、用厘米量

教学札记

 

第三课时

课题

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

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与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2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

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

认识米 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铅笔长15米。

(  )

2课桌高70米。

(  )

3一棵树高16厘米。

(  )

二、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回家量一量自己的卧室的长与宽。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札记

 

第四课时

课题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的例6、做一做。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

(限整厘米和整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难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

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图,上面有很多路有直的弯的。

师:

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

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

认识线段)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特征。

1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

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示范:

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

小结:

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

线段)

2看看线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指导:

直的、有两个点。

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3出示拉直的绳子。

提问:

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

为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4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

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

教师总结: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2)完成“做一做”

(3)找线段

小组讨论汇报。

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

(4)连线段、数线段。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

(5)量线段长。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四、总结提升

一、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

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学札记

 

第五课时

课题

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例7及“做一做”。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与技能

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用刻度尺画线段。

难点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准备

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老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几条弯弯的线。

提问:

这是线段吗?

生回答后再问:

如果要画线段,要用什么帮忙。

老师用尺子在黑板上随意画一条线段。

提问:

这是一条1米的线段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

画线段有什么要求呢?

这就是我们这几课就来学习。

(板书:

画线段)

二、探究新知

 

(1)巩固量线段的长度。

1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

教师强调:

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

2演示,直观感知。

3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

(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

2演示,直观感知。

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 点。

3操作,亲身体验。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画一画:

用4厘米的线段画出一个五角星,或正方形,正六边形。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画线段

画线段:

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

教学札记

 

第六课时

课题

长度单位的选用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的例8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8、9题。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与技能

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点

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

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1学生比画13厘米,如果13厘米就这么长,旗杆不可能就这么矮。

2我有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高。

310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4一支铅笔都不止13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

小结:

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

(2)使用交流。

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

小组讨论,汇报。

交流后小结;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

四、总结提升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

教材练习一第9题。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

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