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笔记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2524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笔记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药学笔记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药学笔记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药学笔记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药学笔记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笔记精.docx

《中药学笔记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笔记精.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笔记精.docx

中药学笔记精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

发汗解表

力峻用于无汗表实证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解表要药

桂枝

力缓宜于有汗无汗表实证助阳化气,温通经络

紫苏

发散风寒

解鱼蟹毒

力缓又行气宽中,安胎

生姜

又温胃止呕,解药毒

呕家圣药

生姜皮:

水肿,小便不利;生姜汁:

开痰止呕

荆芥

祛风解表

又透疹消疮(疮疡初期),炒炭止血

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

防风

以祛风见长,又祛风湿(为风药润剂),止痉

治风之通用药防风、秦艽为祛风药中不伤阴的药

香薷

——发汗解表(药力较强)化湿和中(善治阴暑),利水消肿

羌活

发散风寒

胜湿止痛

性升散,善治巅顶头痛(太阳经)、上半身痹痛

藁本

善治巅顶头痛(太阳经)

白芷

发散风寒

宣通鼻窍

祛风止痛

善治眉棱骨疼痛(阳明经)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

善治少阴头痛又温肺化饮(干姜、细辛)

足少阴肾经引经药反藜芦

苍耳子

散风寒

通鼻窍

胜湿止痛

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辛夷

鼻渊要药

包煎又名:

木笔花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疏散风热

透疹止痒

利咽

辛散力强疏肝解郁清利头目

后下

蝉蜕

发散力弱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牛蒡子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

透疹

润肠通便解毒消肿利咽

气虚便溏者慎用又名:

鼠黏子、大力子、牛子

升麻

升阳举陷(有形脏器)

生用: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蜜制:

升阳举陷

桑叶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平肝抑阳

主入肺经,偏于清肺润燥

蜜制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菊花

主入肝经,偏于清肝平肝

黄菊:

清肝明目;白菊:

清热解毒

柴胡

——和解退热升阳举陷(有形脏器)疏肝解郁截疟

葛根

——生用:

解肌退热(善治项背疼痛)生津止渴透疹;煨用:

升阳止泻(无形之清气)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善祛头面诛邪)

淡豆豉

——宣散邪热除烦解表(风寒、风热皆可用)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清肺胃热

味辛长于透热,为清解之品煅用:

收湿敛疮

清解肺胃实热要药先煎

知母

味甘养阴生津,为清润之品

清相火,退虚热

芦根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清热生津力强清胃止呕,清热利尿(热淋)

清肺胃、膀胱热

天花粉

兼养肺胃之阴,生津止渴力强消肿排脓

反乌头

竹叶

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

长于清心除烦又生津

淡竹叶

长于清热利尿

夏枯草

清肝明目

清肝火力强又散郁结,消肿

草决明

明目效佳,虚实皆宜又味甘质润,润肠通便

不宜久煎又名:

决明子

栀子

——清热泻火(清泻三焦,尤善清心火除烦)

泻火解毒气血双清(血淋)

外用:

消肿止痛

生用:

捣碎;醋调:

外敷

焦栀子:

凉血止血

栀子皮:

达表,去肌肤热

栀子仁:

走里清内热

生栀子:

走气分,泄火又名:

越桃

2.清热燥湿药

黄芩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主上焦,善清肺与胸膈之热

又清热安胎,凉血止血

生用:

清热;炒用:

安胎;

酒制:

清上焦热;炒炭:

止血

黄连

主中焦,善清心胃之热、胃肠湿热

为湿热泻痢要药

生用:

清热;姜汁制:

止呕;清制:

清上焦;

胆汁制:

清肝胆实火;炒用:

降低寒性

黄柏

主下焦,善清下焦肾火

清相火,退虚热

生用:

清热;炒炭:

止血;盐炒:

泻肾火

苦寒燥湿代表药

龙胆草

——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泻肝胆火

苦参

——清热燥湿(善清下焦及肌肤湿热),杀虫利尿

反藜芦

白鲜皮

——清热燥湿(风湿热痹),祛风解毒(止痒),利胆退黄

秦皮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收涩止痢止带,清肝明目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阴疽要药

清热解毒力强

又凉血止痢,清解暑热

治疗一切内痈外痈要药

炒炭:

热毒血痢;露剂:

暑热烦渴

连翘

散结消肿,散结力强

善清心火

疮痈要药

疮家圣药

蒲公英

清热解毒

消痈

善治乳痈(清肝胃之热,兼能通乳)利湿通淋

疗乳痈要药

紫花地丁

善治疔毒

鱼腥草

善治肺痈(清透肺热)利尿通淋

肺痈要药不宜久煎

野菊花

善治丹毒

败酱草

活血祛瘀

善治肠痈

消痈排脓

红藤

又祛风止痛

肠痈要药又名:

大血藤

贯众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凉血止血又杀虫

大青叶

凉血消斑力强

青黛

清脏腑之热,长于凉肝定惊(清肝火)(蚤休)

又名:

靛沫花

板蓝根

长于解毒利咽散结,清利咽喉

射干

清热解毒

利咽散结

祛痰

山豆根

咽喉肿痛要药

土茯苓

——解毒除湿,利关节

治梅毒要药

白头翁

——凉血解毒,止痢(功专力强)

热毒血痢要药

半边莲

清热解毒

解热毒、蛇毒

利水消肿

蛇舌草

利湿通淋(热淋、湿热黄疸)

蚤休

凉肝定惊(青黛)

又名:

草河车、七叶一枝花、重楼

4.清热凉血药

生地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凉血养阴力强又凉血止血、退虚热

清热、凉血止血要药

炒炭:

止血;酒制、姜汁制:

缓解甘寒滋腻

玄参

泻火解毒,软坚散结

反藜芦

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祛瘀

凉血力强又消痈,退虚热

生用:

清热凉血;酒制:

活血祛瘀

赤芍

活血力强又清肝火

反藜芦

紫草

清热解毒透疹润肠通便

水牛角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先煎

5.清虚热药

青蒿

清虚热

截疟、解暑,热证皆可用

气味芳香,宜后下,不宜久煎

地骨皮

味甘质润,善治有汗骨蒸又凉血止血,清肺降火

凉血除蒸,透散之力较差

银柴胡

除疳热,清里热

退虚热除骨蒸常用药

胡黄连

除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白薇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三、泻下药

1.攻下药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

攻下力峻

又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

生用、泡服、后下:

泻下力强;

炙用、久煎:

泻下力缓又名:

将军、锦纹

芒硝

攻下力缓

又润燥软坚,外用:

清热消肿止痛

反硫磺、三棱

番泻叶

——泻下通便(热结便秘)

芦荟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2.润下药

火麻仁

润肠通便

略兼补虚之功

郁李仁

润肠力强,兼行气滞,利水消肿

松子仁

润肺止咳

3.峻下逐水药

甘遂

峻下逐水

用于水湿壅盛实证

毒性中,泻下力强0.5-1g辛苦寒消肿散结

反甘草

醋制:

降低毒性

大戟

毒性小,泻下力中1.5-3g辛苦寒

芫花

毒性大,泻下力弱1.5-3g辛苦温

杀虫疗疮祛痰止咳

巴豆

——辛热大毒峻下冷积,逐水消肿祛痰利咽

外用蚀疮去油取霜降低毒性内服0.1-0.3g

二者相反

牵牛子

——苦寒泻下逐水,祛积杀虫又名:

二丑

四、祛风湿药

独活

祛风湿

止痹痛

祛风寒湿

偏治寒湿痹痛及下半身痹痛,又解表

风湿痹痛主药

威灵仙

善治行痹(性猛善走,通经络),消骨鲠

行痹要药

蕲蛇

善治行痹、顽痹(祛风力强),祛风通络,止痉

“透骨搜风”治疗风湿诸症,及瘰疬、梅毒、恶疮

川乌

散寒止痛力强,善治痛痹

大毒,先煎,久煎

木瓜

舒筋活络,化湿和胃,善治着痹

秦艽

祛风湿热

通络止痛,利湿退黄,又退虚热,清湿热

为风药润剂(防风)

防己

利水消肿(木防己:

祛风止痛,汉防己:

利水)

热痹要药

豨签草

清热解毒,利关节专药

桑枝

上肢风湿热痹,又利关节

络石藤

通络,又凉血消肿

雷公藤

通络,又活血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又名:

钩吻、断肠草、黄藤

五加皮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祛风湿力强,又利水消肿

桑寄生

补肝肾力强,又养血,安胎

狗脊

温补力强

绒毛止血

五、化湿药(配理气健脾药,全后下)

藿香

化湿解暑

辛香性温,兼能解表,又止呕

芳香化湿浊要药

佩兰

辛平(平而偏寒)尤宜于脾经湿热

苍术

——燥湿健脾(燥湿力强),祛风寒湿(寒湿痹痛,及风寒夹湿表证),明目,苦温燥湿代表药

厚朴

——燥湿行气,消积除满,下气平喘,消除胀满要药

砂仁

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

行气力强,功偏中下二焦,温中止泻,安胎

豆蔻

化湿力强,功偏中上二焦

草果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六、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茯苓

利水消肿

补气健脾

药理和缓

又宁心安神利水消肿要药

茯苓皮:

利水消肿;茯神(抱木神):

宁心安神

薏苡仁

又消肿排脓,除痹(善治着痹)

生用:

清利湿热;炒用:

健脾止泻

猪苓

利水力强

专于利水(利水专药)

泽泻

又泻热(清理下焦湿热,清相火)

香加皮

有毒,服用不宜过量

 

2.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利水通淋

善治热淋

又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祛痰

包煎

滑石

善治石淋、热淋,又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包煎,水飞

木通

清心除烦

通乳

清心力强,又通经(苦寒)

通草

力缓

萹蓄

又杀虫止痒

瞿麦

又破血通经

石韦

又凉血止血,善治血淋清肺止咳

地肤子

又清热利湿止痒(清利下焦及肌肤湿热)苦参

海金沙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善治诸淋涩痛)

五淋通治,治诸淋涩痛要药包煎

萆薢

——利湿祛浊(善治膏淋白浊)、祛风除痹

膏淋要药

3.利湿退黄药

茵陈

利湿退黄

阳黄、阴黄通治,黄疸要药,又解毒疗疮

金钱草

又利尿通淋(热淋、石淋),解毒消肿(毒蛇咬伤)

虎杖

又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泻下通便

又名:

阴阳莲

七、温里药

附子

回阳救逆

治亡阳证

回阳力强(要药),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敛、白及、犀角

干姜

又温肺化饮,温中散寒

肉桂

——补火助阳(命门火衰要药),温通经脉引火归元,鼓舞气血生长(特殊功效)畏赤石脂

吴茱萸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暖肝疏肝要药)

五更泻常用药

淡吴茱萸:

毒性小;姜汁炒:

止呕;盐水炒:

止泻

小茴香

温中散寒

止痛

理气和胃,又温肾暖肝

高良姜

主入中焦(温中)止痛、止呕

花椒

主入中焦(温中)止痛,又杀虫止痒

丁香

长于温中降逆止呕,又温肾助阳

治胃寒呕逆要药畏郁金

荜茇

下气止痛

治龋齿疼痛(特殊功效)

八、理气药

陈皮

理气

力缓,主入脾胃,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治痰要药又名:

新会皮、橘皮

青皮

力峻,主入肝经,又消积导滞,破气散结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炒后性较平和治脏器下垂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行气止痛要药,湿热泻痢里急后重要药

生用:

行气力强;煨用:

行气力缓,实肠止泻

沉香

行气止痛

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后下或磨汁

乌药

温肾散寒

川楝子

——行气止痛,杀虫(疏肝、清肝)

炒用:

寒性降低又名:

金铃子

香附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妇科调经要药气病之主司,女科之主帅

醋制:

增强止痛力

薤白

——通阳散结(胸痹要药),行气导滞

柿蒂

——降气止呃

与丁香同用

荔枝核

——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佛手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九、消食药

山楂

消食

焦三仙

善消肉食积滞又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生用、炒用:

消食散瘀;焦用、炒炭:

止泻痢

神曲

兼助金石药物消化,又解表

炒焦消食

麦芽

善消米面积滞,又疏肝解郁,回乳消胀

生用:

消食健脾;炒用:

回乳消胀

莱菔子

善行气消胀,又降气化痰

恶人参又名:

萝卜籽、土人参、小人参

生用:

吐风痰;炒用:

消食下气化痰

鸡内金

消各种食积,消食力强,又化坚消石,涩精止遗

善治石淋研末比煎剂效果好

十、驱虫药

使君子

主杀蛔虫

蛲虫

又消(疳)积

驱蛔虫要药忌茶

苦楝皮

又疗癣(清热燥湿,杀虫)

钩虫

槟榔子

主杀绦虫

又消积导滞,行气利水,截疟(最佳)

又名:

大腹子

南瓜子

甘平不伤正

鹤草芽

兼泻下

雷丸

——杀虫消积

榧子

——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十一、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小蓟

凉血止血

解毒散瘀

善治尿血、血淋石韦兼利尿

大蓟

药力较强(全身血热出血)

侧柏叶

凉血止血

收敛止血

又化痰止咳,生发乌发全身出血

生用:

化痰止咳;炒用:

止血

地榆

善治下部出血,又解毒敛疮

水火烫伤要药生用:

解毒敛疮;炒用:

止血

槐花

凉血止血

清大肠积热而善治便血、痔血,又清肝泻火

白茅根

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膀胱湿热血淋、黄疸炒炭止血

苎麻根

又安胎,清热解毒

安胎要药

 

2.化瘀止血药

三七

化瘀止血

化瘀力强(化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活血定痛

伤科要药血证良药

茜草

又凉血,活血通经(妇科多用)

妇科调经要药炒炭:

止血;生用、酒炒:

活血通经

蒲黄

性平力缓,兼利尿(石淋、血淋),又活血止痛

包煎

3.收敛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

各种出血

善治肺胃出血,又收敛止血

收敛止血要药反乌头

仙鹤草

用于各种出血,又补虚(劳嗽)、截疟、止痢

又名:

脱力草

棕榈炭

易于留瘀

收敛止血要药焖煅

血余炭

又化瘀、利尿

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宜与化瘀药同用,以免止血留瘀

4.温经止血药

艾叶

温经止血

主入下焦(暖宫),善治下焦虚寒之崩漏

又散寒调经,止痛,安胎

温经止血要药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要药

妇科安胎要药炒炭:

温经止血

炮姜

主入中焦(温中),善治中焦虚寒之出血

又温中止痛

干姜炒炭

灶心土

止呕、止泻

又名:

伏龙肝

十二、活血化瘀药

1.活血止痛药

川芎

活血行气

止痛

又祛风止痛

血中气药活血调经要药头痛要药妇科要药

玄胡

长于止痛

醋制加强止痛效力又名:

延胡索、元胡索

郁金

疏肝解郁,利胆退黄,清心凉血

畏丁香

姜黄

又通经

乳香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偏于行气、伸筋

为外伤科要药,相须为用

没药

偏于散瘀止痛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瘀滞疼痛要药人参畏五灵脂

2.活血调经药

丹参

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药力和缓,去瘀生新,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桃仁

药力强

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桃仁霜包煎

红花

善于通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要药

牛膝

——活血通经,利湿通淋,补肝肾,强筋骨,

性通利,善下行

川牛膝、生用:

活血通经,利水通淋

怀牛膝、酒制:

补肝肾、强筋骨

益母草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妇科经产要药

鸡血藤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3.活血疗伤药

马钱子

——散结消肿,活络止痛

(止痛力强,长于疗伤止痛,及治风湿顽痹)

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

又名:

番木鳖

土鳖虫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黄酒送服又名:

地鳖虫、蟅虫伤科常用药

骨碎补

——活血疗伤,补肾强骨

伤科要药又名:

毛姜

苏木

——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伤科要药

4.破血消癥药

水蛭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性善走窜,攻逐力强)

又名:

蚂蟥

莪术

破血逐瘀

消积止痛

偏于破气

治疗癌症第一位醋制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三棱

偏于破血

醋制加强祛瘀止痛作用反牙硝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半夏

——燥湿化痰(寒痰、湿痰),散结消痞,降逆止呕

外用消肿止痛

止呕要药姜半夏:

降逆止呕;法半夏:

燥湿;半夏曲:

化痰消食;竹沥半夏:

清华热痰

天南星

燥湿化痰

止痉止痛

善祛经络之风痰(全身风痰),外用散结消肿

禹白附

善祛头面之风痰,又解毒散结

又名:

白附子炮制后用

白芥子

——温肺化痰(搜剔停痰伏饮),利气散结(皮里膜外之痰)

芥末子

皂荚

——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吹鼻取涕

旋复花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降肺胃之气)枇杷叶、代赭石

诸花皆升,旋复独降

白前

——降气化痰,性微温

2.清化热痰药

川贝

清热化痰

散结消痈

润肺化痰力强

反乌头

浙贝

清热散结力强

反乌头

瓜蒌

又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反乌头

竹茹

又除烦止呕(清心胃之热)

生用:

清化痰热;姜汁制:

止呕

同出一物

竹沥

性质滑利,清热祛痰力强(豁痰),利窍定惊

天竺黄

又清心定惊(定惊力强)

海蛤壳

又软坚散结

前胡

性微寒,兼宣散风热,宣降肺气

海藻

消痰软坚

利水消肿

治瘿瘤瘰疬要药,常相须为用

反甘草

昆布

桔梗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性质升散,可载药上行)

提壶揭盖

3.止咳平喘药

杏仁

降气止咳

润肠通便

兼能宣肺

咳喘要药打碎入煎

苏子

又能化痰

百部

润肺止咳

各种咳喘

润肺力强,尤宜阴虚劳嗽,又杀虫灭虱

蜜制:

久咳虚喘

紫菀

兼祛痰

生用:

外感寒咳;蜜制:

肺虚久咳

款冬

长于镇咳

生用:

外感暴咳;蜜制:

内伤久咳

桑白皮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偏泻肺热,力缓,偏治风水、皮水

生用:

平肝清火;蜜制:

肺虚咳嗽

葶苈子

偏泻肺中痰火、水饮,力峻,偏治水湿壅盛实证

包煎

马兜铃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蜜制:

肺虚久咳又名:

天仙藤、青木香

枇杷叶

——清肺化痰,清胃止呕(清肺胃热,降肺胃气)

包煎刷毛

白果

——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十四、安神药

1.重镇安神药

朱砂

——清心镇静安神(心火亢盛尤宜),清解热毒

忌火煅又名:

丹砂、辰砂

磁石

重镇安神

平肝潜阳

又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

又收敛固涩,外用生肌敛疮

重镇安神要药先煎

生用:

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煅用:

收敛固涩

琥珀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药力和缓,石淋、血淋)

忌火煅

2.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养心安神

养心益肝,又敛汗

养心安神要药炒制:

增强疗效

柏子仁

重在养心(阴虚盗汗、小儿惊痫),又润肠通便

柏子仁霜:

治疗便溏

远志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合欢皮

——解郁安神(肝郁),活血消肿

悦心安神要药

夜交藤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又名:

首乌藤

十五、平肝熄风药

1.平肝抑阳药(打碎先煎)

石决明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平肝清肝要药,明目佳品制酸止痛(瓦楞子)

生用:

平肝清肝;煨用、水飞:

外用点眼

珍珠母

又重镇安神

牡蛎

——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重镇安神

煅用:

收敛固涩

代赭石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降肺胃气),凉血止血

凉降之品,重镇降逆要药

生用:

降逆平肝;煅用:

止血

刺蒺藜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止痒

明目退翳,祛风明目要药又名:

白蒺藜

罗布麻

——平肝抑阳,清热,利尿

2.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平肝息风

息风止痉力峻(要药),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惊痫抽搐要药(肝阳化风,热极生风)

钩藤

兼清肝热,药力和缓

后下

天麻

性平质润,宜于各种肝风内动,祛风通络

肝阳眩晕要药又名:

定风草、赤箭、明天麻

珍珠

——安神定惊,明目退翳,解毒生肌

牛黄

——息风止痉(热极生风),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又名:

丑宝

地龙

——清热息风(热极生风),通络,利尿,平喘(肺热喘证)

全蝎

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力缓,性平,毒性较小

又名:

全虫

蜈蚣

通络止痛,力峻,性温,毒性较大

又名:

天龙、百足虫

僵蚕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又名:

白僵蚕生用:

散风热;炙用:

其它作用

十六、开窍药

麝香

开窍醒神

止痛

力峻,温开之品,又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醒神回苏要药,伤科要药

又名:

当门子、元寸

苏合香

力次,温开之品,又辟秽,止痛

冻疮良药

冰片

力次,凉开之品(热病神昏),又清热止痛

研粉外敷,不宜入煎剂

又名:

艾片、梅片

石菖蒲

——祛痰开窍(力缓,痰湿偏盛窍闭),化湿和胃,宁神益智

又名:

九节菖蒲

十七、补虚药

1.补气药

人参

益气生津

补肺脾气

力峻,大补元气,安神益智,

益气生血,摄阴助阳

补肺脾要药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莱菔子、茶叶配伍

党参

力缓,生津

反藜芦又名:

台党,潞党

太子参

力弱

又名:

孩儿参,童参

西洋参

益气养阴

重在益肺气,养肺阴(药力次于人参),清火生津

又名:

花旗参反藜芦

山药

平布三焦气阴,药理和缓,固精止带,补肾涩精

麸炒增强补脾止泻作用又名:

薯蓣

黄芪

益气利水

固表止汗

主补肺脾之气,又升阳举陷,托疮生肌

补中益气要药,气虚水肿要药蜜制:

补中益气

白术

主补脾气燥湿,安胎

补气健脾要药炒用:

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白扁豆

——补脾和中,化湿(药力和缓)

炒用:

健脾止泻又名:

峨眉豆

甘草

补脾益气

缓和药性

补益心脾之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蜜制:

补益心脾之气,润肺止咳

又名:

国老草、蜜草藻戟遂芫俱战草

大枣

又养血安神,力缓

蜂蜜

——不中(补脾气),润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缓急止痛,解毒(乌头类)

2.补阳药

鹿茸

补肾阳

益精血

峻补肾阳,强筋骨,固冲任,托疮毒

肉苁蓉

药理和缓,润肠通便(阳虚便秘)

又名:

淡大云

巴戟天

补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

药力和缓

长于走下焦(腰膝疼痛)

淫羊藿

药性温燥

长于走四肢(肢体麻木疼痛)

又名:

仙灵脾

补骨脂

补肾助阳

固精缩尿

暖脾止泻

偏补肾阳,纳气平喘

益智仁

偏补脾阳,开胃摄唾

菟丝子

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

又止泻,安胎

沙苑子

偏于收涩

又名:

沙苑蒺藜

杜仲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补肝肾力强

腰痛要药炒用增强作用

续断

活血疗伤

伤科要药

蛤蚧

补肺肾

平喘嗽

峻补肺肾之气,助阳益精

虫草

平补肺肾阴阳,止血化痰

又名:

冬虫夏草

紫河车

——温肾益精,益气养血(平补气血阴阳)

治疗一切虚劳不足

3.补血药

熟地

养血滋阴

峻补肾阴,填精益髓(性温)

养血补虚要药

阿胶

滋肺肾阴,润燥止咳,止血

止血补血要药烊化

当归

补血调经

止痛

活血,润肠通便

补血要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