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课题.docx
《说课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课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课课题
说课课题:
《IP地址的认识》
授课教师:
农垦加来高级中学:
刘小忠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内容:
《IP地址的认识》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二单元中第一节的内容(2课时),共有四个知识点:
IP地址的格式、分类、分配与管理以及发展与前景。
(2)地位作用:
是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网络通讯、网络及组网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将要学习到的“IP地址与域名”、“接入因特网”等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个体差异十分明显。
(2)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在情感方面,求知的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3、目标分析
新课程目标当中,三维目标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价值观,并把前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新课标还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包括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鉴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IP地址的格式与转换,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了解IP地址的分配与管理及IP地址的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分组探索与交流”学会与人合作。
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课堂中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
4、重、难点分析
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是本节课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IP地址与域名,接入因特网、建设网络家园等环节的基础知识,因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接触到有关IP地址的知识,对IP地址如何分类,特别是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等知识更是不容易把握和了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因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拟定如下:
重点:
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
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二、教法分析
(1)教法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我拟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基于任务的探究式教学法。
(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掌握探求获得结果的方法才是重要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分组与分层次教学法。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
本节课采用基于任务探究式教学法和分组与分层次教学法相结合,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辅助手段
采用电子网络教室、投影仪、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分析:
学法指导的立足点是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和“乐学”的高度上来,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可以用16个字概括:
1、类比迁移,对照学习。
(现代课程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必须经过迁移过程来完成。
采用类比迁移对照学习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采用的教学法拟定的,本节课中有很多知识点的有着类比点,采用类比迁移学生容易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参与,这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因而,课堂教学中要不时地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以交流与合作能力为目的学习训练。
)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学科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受教育者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1)问题情境1:
假设小明家有两台电脑(原IP地址都为192.168.0.2),原来两台电脑互不连接,前几天学习了双机互连后,小明想把两台计算机互连起来,平时共享资料,周末想跟老爸玩玩网上红心大战,现线缆连接后,两计算机出现IP冲突,请1位同学运用第一单元所学内容自告奋勇地上来解决。
(2)问题情境2:
“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以什么方式进行通讯和识别的呢?
通过输入IP地址:
http:
//64.233.189.104/进入google搜索网站。
(提示学生)让学生得出结论:
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以IP地址的形式惟一标识。
并推出IP地址由4个十进制数组成。
新课标指出,应该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IP地址的概念。
二、
类
比
迁
移
启
发
思
维
类比迁移,启发思维(分析IP地址的格式)
(1)列出IP地址的格式并分析
如11010010010010011000110000000010
便于记忆采用点分十进制法表示为:
210.73.140.2
(2)IP地址格式的转换
十进制数是按10的幂进位的。
如十进制210的表示形式:
210=2*102+1*101+0*100
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是二进制数,二进制数是按2的幂进位的。
如二进制11010010的表示形式:
11010010=1*27+1*26+0*25++1*24+0*23+0*22+1*21+0*20
(3)引导学生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科学型计算器验证自己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在学生对IP地址组成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其格式,加深学生对IP地址的掌握。
通过十进制和二进制表示形式的类比迁移方法使学生掌握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的方法。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
意图
三、
感
知
问
题
合
作
探
究
感知问题 合作探究(IP地址的分类)
活动1:
提问:
日常生活中的电话号码由哪两部分组成?
让学生打开IP地址学习表.XLS的7位号码工作表和8位号码工作表,分析同一区号中可分配多少个电话号码。
IP地址的分类又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从网络中搜索有关IP地址分类的资料(让学生归纳)。
活动2:
完成表格
将全班同学分为三大组A、B、C组对应A类、B类、C类IP地址,每组成员为20人,其中每大组又分为两个小组(各10人)分别填写对应网络标识的表格和主机标识的表格。
让同学们分组,分组表格如下:
IP类型
表格类型
分组
学生情况
机器号
A
网络标识
A1
好+差
01-10
A
主机标识
A2
好+差
11-20
B
网络标识
B1
好+差
21-30
B
主机标识
B2
好+差
31-40
C
网络标识
C1
好+差
41-50
C
主机标识
C2
好+差
51-60
然后让同学们打开“IP地址学习表.XLS”的C类IP地址列表、B类IP地址列表、A类IP地址列表三个工作表。
体会A、B、C三类IP地址的格式。
再让同学们在IP地址.XLS当中找到对应的任务并填写表格。
(当然,教师要对电子表格文档的介绍作简要说明。
),如:
21号
B类IP网络
最小的网络标识
最大的网络标识
网络个数
第一字节范围
31号
B类IP中网络标识为128.0( )的网络中的主机数
最小的主机地址
最大的主机地址
此网络的主机数量
①鉴于电话号码与IP地址同样也存在类比关系,巧妙地设计了活动1。
②采用分组的形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IP地址学习表”分析三类IP的分类方法,通过任务探究的形式,填写相关的表格。
生独立填写好表格后,先在小组中进行比较结果,讨论,并得出结论,小组长将结果、结论报送给大组长,大组长汇总给老师,老师最后做出结论。
归纳A、B、C三大组的表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类别
w
x
y
z
A类
网络标识
主机标识
B类
网络标识
主机标识
C类
网络标识
主机标识
IP地址类型
地址范围
可支持网络个数
每个网络支持的主机数
A类
1.x.y.z-126.x.y.z
126
1677214
B类
128.x.y.z-191.x.y.z
16384
65534
C类
192.x.y.z-223.x.y.z
2097152
254
活动3:
根据IP地址求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实例:
主机IP地址为:
135.2.254.193的机器中,代表主机标识的数字是:
A135 B193 C135.2 D254.193
思路:
先判断IP地址的类别,再根据IP地址类别求出主机地。
③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后讨论其正确性,并找出其规律性。
然后以实例巩固IP地址的分类方法。
问题驱动,拓展延伸(IP地址的分配与管理)
(1)问题1:
我们自己构建的网络可以设定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那么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所拥有的IP地址能不能自己设定呢?
如果不能,又是谁来分配呢?
引导学生从因特网查找有关IP地址分配与管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互联网IP地址的获取方式。
问题2:
由上面所学知识,计算理论上全球最多可拥有多少个IP地址呢?
先讨论后分析:
最小地址: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最大地址: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得出结论: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32
然后再讨论:
全球的因特网IP地址理论上有232(约10亿个),美国占了将近一半,资源方面分配不均,IP地址非常紧缺,请问当前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IP地址资源短缺的问题呢?
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IP地址的管理方面信息
(2)拓展:
了解局域网的IP地址
老师给出局域网使用的IP地址范围:
IP类别 供局域网使用的IP地址范围 网络数
A类 10.0.0.0~10.255.255.255 1
B类 172.16.0.0~172.31.255.255 16
C类 192.168.0.0~192.168.255.255 256
分层次教学:
较差生要求掌握C类IP地址范围
较好生要求掌握A、B、C三类IP的范围,并
学会用合适的地址段设置局域网。
(3)延伸:
了解IP地址的发展前景(先讨论,教师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新的IP协议IPV6)。
由前2个问题,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引出局域网IP地址和IP地址的发展前等知识点。
巩固练习 诊断新知
一、必做题:
1、如果学校局域网中IP地址的前三组数字不变,可以判断出该网络里的计算机不会超过( )台
A.254 B.256 C.255 D.655025
2、主机IP地址为:
192.168.0.233,代表网络标识的数字是:
A192 B192.168.0 C192.168 D233
3、主机IP地址为112.105.77.38,转化为二进制后标识为( )
A、01110001011010010100110100100110
B、01110000011010010100110100100110
C、01110000011010010100110100100111
D、01110000011010110100110100100110
4、A类、B类、C类IP地址的网络相比,同一网络中支持主机个数较多的是( )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5、请同学们查看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设置,并判断它属于哪一类IP地址,是局域网IP还是因特网IP地址?
二、选做题:
1、以下IP地址中,在因特网上可以使用的地址(即外网地址)( )
A、202.100.222.242 B、10.0.0.0
C、172.16.1.192 D、192.168.0.78
2、以下IP地址中,既不能配置给因特网使用,又不能配置给局域网使用的是:
A、171.1.1.3 B、10.0.0.1
C、127.0.0.1 D、203.2.254.3
3、操作题:
现提供20台计算机的局域网,请同学们选择一网络地址段,对这些计算机的IP地址进行设置。
(为局域网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因特网的学习做知识准备)
必做题是本节课所有知识的反馈,诊断前面所学知识的不足,以利于巩固与提高
选做题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扩展和延伸,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的。
体现分层次教学。
通过设计这样的电子板书,浓缩了本节课的精华,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评委点评:
这是一次优秀的说课。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学生情况的分析都相当到位,尤其是教学过程的安排,可以说每一个提问,每一个活动都有理有据,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个又一个情境的创设,任务安排,也很好的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可以说这是该说课稿所体现出的一个特色。
这也反映出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相当深刻。
同时,也有一点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如,IP地址与电话号码的类比以及后面IP的分类等部分所涉及的材料,均采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是不是太过抽象?
学生是否可以据此讨论出预期的结果?
如果不能,该如何补救呢?
再者,面对如此抽象的内容,怎样体现学生的差异?
虽然教师前面学情分析中提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清晰的体现。
另外,课后的反思也是比较重要的。
我们应该将说课稿更加完善。
因此,如何把一节课设计得更合理,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而且要将课堂艺术化。
这需要我们在细节上多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