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032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docx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docx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必修3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资源优势

(2)社会经济条件

2.农业布局的变化

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问题

原因

耕地破坏严重

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

湿地环境破坏

开垦沼泽地

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

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

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

(1)~

(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

答案 

(1)C 

(2)A

解析 第

(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2)题,由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减,这与东北地区≥10℃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一致。

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主要受纬度位置、白昼的长短、天气状况的影响。

东北地区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考向立意】

该题组以区域图与等值线叠加的形式,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和东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因素。

【思维过程】

①等值线向北凸出→光、热、水组合状况优于两侧→结合东北地区地形(甲为东北平原,两侧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得出结论。

②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平原处高,山地处低)→结合东北地区地形及自然特征(东南→西北降水量逐步减少,日照时数变大,太阳辐射量变大)→得出结论。

【误区警示】

①不能正确判读等值线弯曲的意义;②对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变化规律不熟悉。

【预测展望】

1.利用区域图考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

2.相关度较高的两区域比较;考查各自农业生产的优势与不足。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2)社会经济条件

深化拓展 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三角洲

出口创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陆、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

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1.读图,完成

(1)~

(2)题。

(1)对图中所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

C.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D.地貌以山地、平原为主

(2)与太湖平原相比,东北平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主要是因为(  )

A.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B.黑土被开垦后土壤肥力下降

C.降水较少,水分不足

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经营粗放

答案 

(1)A 

(2)A

解析 第

(1)题,通过经纬度和轮廓特征判断,图示区域为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属于外流河。

(2)题,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属于集约化经营;黑土肥力可以通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持;东北山环水绕,大部分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分条件不是产量较低的主要因素。

考点二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候,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

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

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农场,如今“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简述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两条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

(2)东北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3)根据材料分析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三江平原停止围垦后,耕地不再增加,其农业发展的出路何在?

答案 

(1)①水量丰富,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②含沙量较小;③结冰期长;④两河流均可能出现凌汛。

(2)①水土流失;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

(3)有利自然条件:

①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出路:

①依靠科技,提高单产;②发展绿色农业和水产养殖业;③进行农、林、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④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延长产业链条。

解析 第

(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从其汛期、补给方式、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等方面阐述。

(2)题,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但是开发利用中出现了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土壤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3)题,三江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其农业发展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延长粮食生产链、发展深加工等措施来实现。

【考向立意】

该题以区域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出路。

【思维过程】

①确定考查对象(水文特征)→调动所学知识(水文特征要素)→结合图中区域(东北地区)→得出正确答案。

②东北黑土开发中的问题→过度使用、污染等。

③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停止围垦→耕地不增,效益要增→科技投入、多种经营、增加附加值。

【误区警示】

①对东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不熟悉;②不能找到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

【预测展望】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主要农业区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1.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类型

问题

原因

对策

耕地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次生盐碱化

人口剧增,土地利用不合理

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保持水土,黑土培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建设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区,恢复退化的湿地。

②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③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等

林地、

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资源利用失调

沼泽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市场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

质量低、成本高,作物品种较单一,林产品和畜牧产品商品率低

2.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典型地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方向

农耕区

东北平

原、华北

平原

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

内蒙古

高原、青

海牧区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

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

东北大、

小兴安岭

林区

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

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

2.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

区域

植被类型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年降水量

(毫米)

农业植被

200~400

600~620

杂草类

100~200

小灌丛、碱蓬

1~50

380~390

材料二 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3)分析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对B地区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答案 

(1)

区域

人口密度

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A区域

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

B区域

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2)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 过度开垦,只种不养 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

(3)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为松嫩平原地区;根据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可以发现当地对农产品进行了深加工,拓展了产业链。

(1)题,通过图表可判断出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大小,这与两地的降水、土壤等因素有关。

(2)题,本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不合理开垦造成的,表现为水土流失、黑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