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5978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中图版

第三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东北地区概况

(1)图中山脉:

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脉。

(2)平原:

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

(3)东北地区地表的显著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资源条件:

①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

②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③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④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

①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

②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什么]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问题

原因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地和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

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开垦沼泽地

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大量流失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较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

[现如何]

农业生产存在问题分析思路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有关。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生态方面的问题,如土壤盐碱化、沙化等;二是人类为追求农业生产的高利润,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污染。

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怎么办]

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主要从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

[典题例析]

(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能够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四个设问可知:

(1)问要求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第

(2)问要求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少的气候原因;第(3)问要求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少的原因;第(4)问要求说明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的理由。

前三个问题层层铺垫,为回答第(4)问做准备。

因此准确掌握三江平原的地理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析其材——用何答

(1)问,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

(2)问,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

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

第(3)问,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施用的化肥少。

第(4)问,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

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

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答题策略]

(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

1.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步骤如下:

2.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水源等方面,主要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水源、土壤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做题时要注重对材料中农作物生长习性等信息的提取。

其次,分析社会经济条件。

在社会经济条件中,历史、劳动力往往成为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对农业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往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条件,在某些区域有时还起到主导作用。

最后,区别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限制性因素往往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中存在的不利方面,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黄淮海平原的风沙、盐碱、旱涝等都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当然,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自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某些特色农产品更是优质产品,其限制性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等。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分析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①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对各种作物进行合理布局;②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③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情况,发展第二、三产业,为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②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③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实现旱涝保丰收;②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合理用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③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益,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如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等。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二)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

1.我国的粮食问题

(1)受自然条件影响,粮食总产量不稳定。

(2)受社会经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人口规模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受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大。

2.解决途径

(1)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3)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集训冲关]

(2019·河南九校联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

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

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1~2题。

1.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  )

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

B.提高农产品产量

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2.下列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是(  )

A.黑龙江小麦种植区    B.浙江舟山渔村

C.太湖平原农耕区D.新疆天山牧区

解析:

1.A 2.C 第1题,图示该模式特点为区域专业化发展,可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不能看出提高农产品产量;有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但该产业不是工业;建设特色小镇和乡村,可能会使部分大城市人口回迁,但不会使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模式适宜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推行。

太湖平原农耕区位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且人口密集,适宜发展“田园综合体”。

舟山渔村位于沿海,人口密度较小、土地面积小,不适宜发展;黑龙江小麦种植区和新疆天山牧区人口密度小,一般不适宜。

3.(2019·长沙二模)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江平原昔日是以“北大荒”闻名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我国有名的稻米城,大米输出量占全国的15%,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

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新天府评选中成为明星,最终排名第六位。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大分布区,如图。

材料三 俗话说“南稻北麦”,我国水稻的传统优势产区都在南方。

但三江平原的农田现在有60%为水稻田,粮食总产量达1500万吨,70%作为商品粮输出,商品率远比南方的水稻生产基地高。

(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沼泽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三江平原现在沃野千里,其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

分析该区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

(3)根据材料三,试分析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的原因。

解析:

(1)题,据图可看出沼泽北部多、南部少;南北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则可从气温、降水角度分析。

(2)题,土壤肥沃程度是以有机质含量为衡量标准的,要从有机质含量多角度分析,注意耕地“由沼泽改良而来”,则分析沼泽有机质含量多的原因即可。

第(3)题,注意本题有两个问题:

成为水稻生产基地的原因、商品率高的原因。

成为水稻生产基地,要分析满足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成为基地还要分析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商品率高,关键在于人均粮食多。

答案:

(1)面积由北向南减少。

北部降水丰富,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漏,冷湿的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

(2)沼泽草甸植被有机质生产量大,气温低,分解微弱,有机质保存多;沼泽地势一般较低,淤积的有机物也较多。

(3)沼泽被大量改良成耕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土肥、水足,特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其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能很好地满足水稻的生产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使水稻种植界线北移;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

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余粮多。

4.(2019·南昌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蔗糖业包括甘蔗种植、甘蔗制糖等相关产业。

蔗糖业曾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由珠江三角洲向粤西、广西等地转移。

广西地方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引进蔗糖业,使广西成了蔗糖业的主要承接区。

随着蔗糖业的转移,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大多演变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业生产基地。

(1)简述广西成为珠江三角洲甘蔗种植产业主要承接区的原因。

(2)指出引起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的主导因素并说明理由。

(3)分析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演变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原因。

解析:

(1)题,广西与珠三角气候条件相差不大。

广西相对珠三角经济较落后,而在土地、劳动力方面具有优势,转移一般有政策支持。

(2)题,甘蔗制糖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地布局,以减少运费,增加利润。

第(3)题,结合改革开放后珠三角的发展,以及两类农业特征分析即可。

答案:

(1)水热(气候)适宜;土地丰富(廉价);劳动力廉价;政策支持(靠近珠江三角洲)。

(2)原料(甘蔗)。

甘蔗制糖业原料运输成本高,向广西转移(靠近原料)可减少成本(提高利润)。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农副产品需求量增大;农副产品运输成本高(宜就近供应,土地资源有限,引起甘蔗种植产业向外转移)。

一、国内热点区域——山东寿光

[在哪里]

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180km2,海岸线长56km,人口108万。

因盛产蔬菜而闻名。

[有什么]

(1)自然条件方面:

①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适中;②地下水源丰富;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社会经济方面: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国内外市场广阔;③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④种植蔬菜的历史悠久。

(3)农业技术条件:

20世纪80年代,寿光解决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的技术难题,推动了蔬菜的生产发展。

[现如何]

寿光市先后投资2亿多元组建了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电子收费结算中心、组建了蔬菜配送中心,配套建设了一处经营化肥、种子、农膜、农药等生产要素的大型农资市场;在批发市场专辟了“放心菜”专营区和蔬菜电子拍卖中心。

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

先后开通了寿光至北京、哈尔滨、广州等地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寿光蔬菜对这些城市市场的直供直销;又开通了到日本、韩国的海上“蓝色通道”,到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的“空中走廊”,使寿光蔬菜“海陆空”齐发。

寿光又与连续4年被评为上市公司50强的深圳农产品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农产品流通快车。

二、国外热点区域——加拿大南部农场

[在哪里]

加拿大的农场全部集中在加拿大的南部,尤其是与美国毗邻的400多千米的狭长地带,位于北纬49°~53°之间,类似于中国黑龙江省的北部,加拿大最重要的农业区是通常所说的“大草原地区”,即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和曼尼托巴三个省。

[有什么]

土壤以肥沃的棕壤和黑土为主,保肥性状良好;冬季漫长,大部分国土在0℃以下,成为有利的生物防治手段,因为很多病虫害无法在寒冷的气候中生存。

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3人,地广人稀;种植的历史悠久。

[现如何]

加拿大的种植业高度发达,是世界第7大粮食生产国;大型的家庭农场和高度发达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相结合;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

[怎发展]

(1)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相关的机构负责实施。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

(3)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加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

建立密切配合的各级农业科研网络。

[课时跟踪检测](对应检测卷P281)

一、选择题

(2019·郑州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

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

A.抗风透光      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

2.与图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D.通风、透光性好

3.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土壤D.水分

解析:

1.C 2.D 3.D 第1题,图中甲吠亩法的特点是:

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是“上田弃亩”。

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

第2题,甲吠亩法是“上田弃亩”,主要是在地势较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即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较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是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

第3题,甲吠亩法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

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油菜属喜冷凉、抗寒力较强的作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4~6℃,开花期的温度一般为15~19℃,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干物质和油分的积累。

按播种时间的差异可将油菜分为春油菜和冬油菜两种。

如图为我国2017年油菜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结合材料可知(  )

A.地形和水分差异导致我国南方油菜分布比北方广且集中

B.北方油菜冬季播种,夏季收获

C.纬度差异导致甲、乙两产区分别种植冬油菜和春油菜

D.长江流域油菜秋季播种,来年春末夏初收获

5.与丙产区相比,乙产区的优势是(  )

①油菜总产量高 ②油菜成熟所需时间长,含油量高

③低温期长,油菜病害少 ④油菜品种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华北地区没有成为我国油菜的优势产区,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  )

A.风沙灾害多,且积温偏少

B.水资源紧张,土壤盐碱化严重

C.油菜的生长时序和农事安排与小麦有冲突

D.耕地面积不足

解析:

4.D 5.B 6.C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影响我国南方油菜分布比北方广且集中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地形和水分;甲、乙两产区分别位于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种植的都是春油菜;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油菜要在春暖后才可播种,而南方冬季相对温暖,油菜可秋季播种,来年春末夏初收获。

第5题,乙产区纬度高,气温低,故油菜病害少;乙产区积温少,油菜成熟需要的时间长,积累的有机质多,含油量高;乙产区的油菜总产量不及丙产区;乙产区低温期长,生长期长,油菜品种不及丙产区丰富。

第6题,华北地区油菜的播种与生长时间处在该地区冬小麦的生长与收获期内,因而华北地区未成为我国油菜优势产区。

我国梨果资源非常丰富。

20世纪末,梨园用工劳力亩(1亩≈666.7m2)成本年约100美元,而同期日本、美国分别约为3000美元、1800美元。

我国梨果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栽培面积小,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

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发展梨果业的限制性区位条件是(  )

①产业化水平低 ②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 ③政府不支持 ④品种老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8.我国梨果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是(  )

A.缩短产业链,提高总产量

B.提高梨园用工的费用

C.建设商品化梨果生产基地

D.以农户为单位,发展梨果深加工

解析:

7.B 8.C 第7题,“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栽培面积小,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说明产业化水平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品种老化。

第8题,对于我国梨果业来说,主要对策是建设商品化梨果生产基地,延长产业链,提高总产量。

(2019·山东枣庄二模)甘蔗是主要糖料作物,喜温、喜光、喜水。

20世纪70、80年代,广东超过台湾成为我国第一产糖大省。

1993年之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

广西蔗区的甘蔗生产以个体种植为主,收割靠手砍、肩扛,与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巴西相比,广西甘蔗的生产成本要高出许多。

2012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据此回答9~11题。

9.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糖业中心由广东转移到广西的原因是广西比广东(  )

①水热条件更好 ②土地租金更低 ③平原面积更广 ④劳动力更廉价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0.2012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①种植成本上升 ②收购价格提高 ③种植业结构调整

④蔗糖进口数量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下列有关广西甘蔗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不合理的是(  )

A.推进土地流转B.扩大种植面积

C.培育高产品种D.提高机械化水平

解析:

9.D 10.C 11.B 第9题,20世纪90年代,广东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传统的制糖业面临着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的问题,导致制糖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中国糖业中心由广东转移到原料更为丰富的广西,②④正确。

故答案选D项。

第10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广西蔗区的甘蔗生产以个体种植为主,收割靠手砍、肩扛,随着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种植成本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种植业向产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进行调整,广西甘蔗的生产成本要比巴西高出许多,因此蔗糖进口数量增加,对传统制糖业冲击较大,原料的需求量减少,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因此①③④正确,收购价格提高,会导致种植面积增加,②错误。

故答案选C项。

第11题,针对广西甘蔗产业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可以采取推进当地土地流转,增大甘蔗的现代化种植规模以及管理方式,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种植成本,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高产品种,但是由于该地种植成本较高,不能盲目扩大种植面积。

故答案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2.(2019·衡水金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瓜耐旱、喜光照,需水但不耐湿,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最佳,生长期长,需要大量养分。

天津北部蓟州区桑梓镇西瓜品质优良,在华北、东北等地区小有名气。

该镇一方面扩大规模,另一方面更新品种,又先后引进30多个优质新品种,并利用科技方法培育出各种嫁接瓜、温室瓜、礼品瓜等西瓜新品种,以适应不同市场需求、不同口味人群。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天津市从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出发,以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为重点,以物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初步建成了《农业物流网区域实验工程》,涉及瓜果、蔬菜、种猪、海产品等种类。

今后还将加强在病虫害防治、农机调度、奶牛养殖等方面的应用,拓展农家乐、渔家乐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内容。

(1)分析桑梓镇发展西瓜种植的气候优势。

(2)说明桑梓镇西瓜品质较高的原因。

(3)分析农业物流网的建设对当地西瓜产业的积极影响。

(4)有人认为,天津桑梓镇应该进一步扩大“桑梓西瓜”的种植规模,你觉得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解析:

(1)题,读图可知,桑梓镇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据此分析即可。

(2)题,根据材料,西瓜耐旱、喜光照,需水但不耐湿,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最佳,生长期长,需要大量养分,以及新品种的更新等,由此分析。

第(3)题,农业物流网的建设能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节省中间环节,节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第(4)题,合理或不合理均可,主要从所产生的影响方面提出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桑梓镇位于华北平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