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8450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docx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docx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国外低碳理论的研究动向

  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

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

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

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

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

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

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

(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

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

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

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

然而,对于产生碳排放基础的内部各要素间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不同国家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

对我国而言,煤炭是主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与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石油的做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

  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 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

这不仅是减少国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趋势。

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给我国通过扩大进口方式改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很大风险,但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这种政策成功的风险成本依然是最小的。

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

  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 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对保障能源供给、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

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

我国也应注重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

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

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

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

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

此外,应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增大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目标投向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城市的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

在城市及区域交通方面,应更多地鼓励建立高效和快捷的共用交通运输系统。

  充分发挥碳汇潜力 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

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可增加森林的碳汇潜力,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等措施的成本可能会很高。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每年大量投入资金、劳动力造林,但森林覆盖率仅提高了4%,而且这些造林地段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好的。

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

考虑到我国1/3的沙漠和1/3的高原土地,未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困难非常大。

但为了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必须有效发挥森林碳汇潜力。

  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

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也不应该低估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

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是发展中国家获取能源新技术的主要途径。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

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 低碳经济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了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

清晰的政策目标并传递成价格信号,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框架中来,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和坚持低碳模式的信心。

我国应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保持一致的新的能源政策,还应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此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应多样化和相互协调。

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加强。

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向企业发出明确的信号,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其一,通过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激励机制,政府和相关企业将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或者通过对研发资金的重新分配,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

其二,由于对碳排放的限制,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企业不得不增加对低碳技术的需求,一个新兴的低碳技术市场将会形成,这将极大地促进低碳技术产业的发展。

其三,由于学习效应,低碳技术的性能在应用中将得到提高而成本却会下降,这反过来增强了技术自身的吸引力,使其市场前景变得更为广阔。

  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推进 推进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应该逐步纳入国家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中,循序渐进,使基础设施的正常更新能够承受,避免对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

节约能源、防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之间的政策和措施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例如,如何在有关污染控制治理中考虑到低碳因素,不仅是解决污染排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

其次,对现有节能技术需要加强向公众、商业和交通领域推广,这些领域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期,正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最低成本期。

此外,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相当有限,而且这类能源是间歇性的,因此寻找合适的储存方法并实现最终大规模的应用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和稳定的减排环境 政府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可以科学界定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当中还有减排的潜力。

低碳经济是基于自然规律的经济模式,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减排进行实时的监测,摸清其减排程度,并对其应尽的减排义务进行客观评估,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

另外在减排过程中设立一些税收等政策激励的措施,促使企业寻求更好的节省能源的技术和方法。

此外,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感,从而根据政府制定的目标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重点领域。

低碳经济的政策要有时间范围,如英国政府就承诺在2015年之前低碳政策维持不变,这样就能给企业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明确的信号可以给企业以稳定感,同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个人提供更多消费的信心。

应最大限度地使用以市场为主的自愿性机制,在完全必要和设计完善的前提下提倡以监管等原则来保障成效。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 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将逐步形成。

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将逐渐成为这一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技术,谁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谁就能够抢先占领这一市场,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此外,更应注重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不仅会带来非常大的利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

低碳经济及其实现方式的若干思考

  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与重视,“低碳”这一新名词承载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追求,逐渐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发展潮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LCE)”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但是该书并没有为“低碳经济”提出明确的内涵;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明确表示将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项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这一决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2009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普遍民众也认识到大气中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对正在上演的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认识到这些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结果,而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低碳经济”也就逐渐成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

  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发展模式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这不但源于气候方面逐渐变暖的压力,同时也是源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需求以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的压力,此外,国际间形成的共识,如《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当属低碳经济已经毫无疑义。

  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

其实,迄今为止低碳经济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概念内涵不是很明确,并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

  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表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界定为:

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成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各类经济形态的总称。

  因此,可以说,低碳经济实际上是涵盖到生产生活方式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方式,它以“三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三高”(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二、中国将迎来低碳经济时代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多国形成低碳发展道路共识的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逐渐提世界各国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毫无疑问将迎来低碳经济的时代。

  其实,在气候问题上,中国一直是高度重视的,许多年来一直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应对。

如1990年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签署并在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从立法的高度指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2010年3月中国政府致函联合国批准《哥本哈根协议》。

  上述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低碳经济的大幕即将拉开,并开始以实际行动布局低碳经济,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的低碳经济,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两点,一是逐步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这也是现有产业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首先在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进行试点,通过实施低碳化技术,使这些行业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突破领域。

二是发展低碳产业,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达到低碳的标准,这方面一个有代表性的方向就是新能源产业,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形成、低碳社会的建设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三、中国国情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思考

  虽然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有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只能是贯彻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节能减排等诸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一个,而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而简单地使其他目标无条件地服从于低碳目标,而迷失发展的正确方向。

其二,在争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实施固碳技术,如碳转化、碳锁定、碳捕捉等,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其三,把着力点放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因地制宜科学地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各类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那么,中国的低碳道路究竟该如何走呢?

笔者认为,在策略上应该循序渐进,从稳碳到减碳再到低碳,其中,首要的任务是稳碳,完成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逐步将碳排放控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对友好的阶段,然后进一步实行减碳策略,这其中包括碳交易、碳汇等多种可以采用的制度和技术,最终达到低碳的目标。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

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为数不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因此,制定和完善合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

  二是要积极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一方面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先进技术的转让,另一方面着力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同时扶持和鼓励开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技术,并推广使用。

这些重要的技术主要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碳替代技术和碳转化技术,通过立体的减排体系的建立,综合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是以政策倾斜和利益为导向鼓励发展低碳产业。

可以通过一篮子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励相关主体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如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按不同能源种类的碳排放浓度进行征税,以达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可再生资源进行直接的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进行有计划的扶持和培育,使之逐渐成长能源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广碳排放标志认证,从而促进企业努力生产低排放型产品,并引导市场消费;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利用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合理的交易制度安排,形成市场化的交易价格,使低碳产业能够获得市场流动性支撑。

  四是对某些产业或行业进行有重点的扶持。

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而汽车消耗的能源十分巨大,在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容易见到成效的一个行业;又如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打造“低碳城市”,以建筑节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交通方案的优化综合推动低碳发展之路。

  五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普及低碳知识。

只有全民参与才能真正使经济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变,通过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的改变引导企业的供给和政府的决策,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行为和的共同认识,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