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823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师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经济师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经济师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经济师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经济师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师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docx

《经济师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师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docx

经济师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二、货币供给

  三、货币均衡

  四、通货膨胀

  一、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1.货币需求

  掌握货币需求的定义:

注意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经济需求、派生需求。

  掌握货币需求量的定义:

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二)熟悉传统货币数量说

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

MV=PT。

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π=KY/M

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

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本观点是: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三)掌握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人们基于货币的流动性持有货币

  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需求是由三类动机决定的:

交易动机

交易性需求,L1=L1(Y)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L2=L2(i)

L=L1(Y)+L2(i)(掌握)

  (四)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

①财富总额

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并认为“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

②财富构成

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

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

③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持有货币的数量就越少

④其他因素

 

  M/P=f(Yp;W;im,ib,ie;1/p·dp/dt;μ)

  二、货币供给

  

(一)掌握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

  1.货币供应量:

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2.掌握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者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

  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掌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银行活期存款

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广义货币量,其中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属于潜在的货币

  

(二)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

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1.掌握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2.掌握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掌握)

  

(1)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

  

(2)提取现金数量;

  (3)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

  基础货币“B”,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货币乘数K=1/(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结构比率)(掌握)

  三、货币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失衡

  1.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

  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货币失衡的含义:

总量性货币失衡、结构性货币失衡。

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二)货币均衡水平决定

  掌握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关系:

  ΔM1=(Y′+P′)M0,或者M′=Y′+P′

  P′为物价的自然上涨率,M′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四、通货膨胀

  

(一)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

  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二)熟悉通货膨胀的类型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具体解释

1.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特点:

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工会推动的“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

垄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3)输入型通货膨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

2.按表现形式划分

(1)公开型通货膨胀

开放性通货膨胀

(2)抑制型通货膨胀

隐蔽性通货膨胀。

表现为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三)熟悉通货膨胀的成因

1.直接原因

过度的信贷供给

2.主要原因

(1)财政原因

(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3.其他原因

 

  (四)熟悉通货膨胀的治理

1.紧缩的需求政策

(1)紧缩性财政政策

①减少政府支出;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

(2)紧缩性货币政策:

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提高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

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通过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

2.积极的供给政策

倡导这种政策的学派被称为供给学派,其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等。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一、货币需求

  二、货币供给

  三、货币均衡

  四、通货膨胀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

  

(一)掌握中央银行制度

  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一国金融业,并以其为核心构成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融资媒体的金融体制。

  1.熟悉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2.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产生的第一个标志。

  3.了解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即中央银行对政府直接负责还是对政府相对负责的问题。

  

(二)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

  

(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

  (3)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三)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

——发行的银行

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对银行的业务

——银行的银行

(1)集中准备金

(2)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三种贷款方式:

再抵押放款、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

(3)全国清算——中央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

  

3.对政府的业务

——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

国库存款是中央银行主要负债之一

(2)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3)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

(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5)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四)熟悉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的资产

贴现及放款、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外汇及黄金储备、其他资产

中央银行的负债

流通中的通货、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五)中央银行组织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1.熟悉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简介

  中央银行组织全国银行清算包括同城或同地区和异地两大类。

同城或同地区银行的资金清算主要是通过票据交换所来进行。

票据交换应收应付最后通过中央银行集中清算交换的差额。

  2.掌握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总体架构

  目前我国已建成以中国人民银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为中枢,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业务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系统、证券结算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清算组织和互联网支付服务组织业务系统为补充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

熟悉银行间支付清算的主渠道、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业务系统、证券结算系统、行业清算组织系统、互联网支付服务组织业务系统的具体内容。

  二、货币政策

  

(一)掌握货币政策定义

  

  

(二)掌握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平衡国际收支。

  掌握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三)货币政策工具

  1.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再贴现

  (3)公开市场业务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运用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若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政策,调低存款准备金率

  缺陷

  ①超额存款准备金掌控在商业银行手中;

  ②作用力度强;

  ③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2)再贴现

  运用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再贴现率

  若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政策,调低再贴现率

  特点

  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相比,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但再贴现政策的主动权却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

  (3)公开市场业务

  运用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卖出债券

  若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政策,买入债券

  特点

  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

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更具有弹性,更具有优越性。

  2.熟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重要)

  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优惠利率

  (4)预缴进口保证金

  3.熟悉直接信用控制

  手段

  利率最高限

  信用配额

  流动比率

  直接干预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4.了解间接信用指导

  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四)熟悉货币政策的中介(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中间目标。

  1.利率:

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

  2.货币供应量:

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定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3.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4.通货膨胀率

  (五)熟悉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注意:

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谢谢大家!

  第十八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内涵

  商业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唯一能够面向公众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形式

  1.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

信用中介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挥着化货币为资本的作用,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支付中介

汇兑、非现金结算

信用创造

 

  2.熟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1)按机构设置分类

单一银行制(如美国)

总分行制

(2)按业务经营范围分类

①专业化银行制(分业经营)

②综合化银行制(全能银行制)

  (三)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负债业务——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