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767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哈尔滨市第九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1.墨法皆尚贤,墨子云: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韩非则认为君主应用贤能的“法术之士”,“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

”这说明与墨家相比,法家的“尚贤”更重视

A.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B.任能与重法术相结合

C.法、术、势三者结合D.反对世袭制任人唯亲

【答案】B

...............

点睛:

解决本题分两步走:

一是理解墨子和韩非子的“尚贤”主张,二是紧扣设问“与墨家相比,法家的‘尚贤’更重视”,比较两者主张即可得出“任能与重法术相结合”的结论。

2.下表是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对比,

东汉

唐代

太常

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

太常

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程之事,以八署分而理焉

卫尉

掌宫门卫士,宫中檄循事`。

卫尉

掌邦国器械、文物之政令`

少府

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

太府

掌邦国财货之政令。

太仆

掌车马。

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驭。

太仆

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

对其中变化趋势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枢权力职官分离趋势加快B.皇室与国家财政逐渐分离

C.中枢权力分工明确互相制衡D.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部分卿职的职责既负责皇帝家事,也负责国事;到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主要负责国事;故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的变化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没有涉及中枢权力职官分离的信息,故A项错误。

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且材料强调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的变化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故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中枢权力分工的信息,无法推断出中枢权力分工明确互相制衡,故C项错误。

3.《王阳明全集》载:

“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

故人人悦其易从。

”可见,王阳明施教的根本原则是

A.万物同体B.致极良知C.人悦易从D.随材适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不仅是人所要追求的境界,也是人心的本体,是一切人心而不仅仅是圣人之心的本体,因此王阳明施教的根本原则是随材适性,即指因材施教,适性扬才,故D项正确。

万物同体属于认识论,与设问施教的根本原则不符,故A项错误。

致极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方法论,与设问施教的根本原则不符,故B项错误。

人悦易从不是王阳明施教的根本原则,故C项错误。

4.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大都为百中取二,由行商承保代缴,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

雍正初年,将规礼归公。

据乾隆年间的调查,规礼有六七十种之多,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关税税率。

据此可知当时

A.一口通商导致官僚腐败B.中西贸易理念存在差异

C.行商垄断了海关管理权D.规礼过重阻碍朝贡贸易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关税税率较低,没有专门的征收关税机构,征税制度不规范,没有明确中西方贸易的税率,故可知当时中西贸易理念存在差异,故B项正确。

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材料主旨强调中国当时税制制度不规范,中西贸易理念存在差异,故错误。

C项说法错误,且材料“行商承保代缴”不符,故错误。

规礼过重是税制制度不规范的体现,不是阻碍朝贡贸易,而是影响正常的中西方贸易,故D项错误。

5.《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

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

导致“国体”涵义转变的原因是

A.社会矛盾的变迁B.国家政权的更迭

C.西学东渐的影响D.近代外交观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体”从国家体制到国家体面,说明“国体”内涵的变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故A项正确。

鸦片战争前后的政权依然是清政府,没有体现国家政权的更迭,故B项错误。

明末清初也存在西学东渐,但是“国体”的表述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

社会矛盾的变迁导致“国体”从国家体制到国家体面的变化,与近代外交观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

点睛:

抓住材料时间,了解1840年以前的“国体”和1840年以后“国体”的内涵,可从社会性质、社会矛盾的转变方面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6.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B.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C.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D.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族国家的观念由反满族统治到民族统一观念的形成,说明孙中山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故C项正确。

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析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孙中山近代民族国家构想的变化,没有涉及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孙中山近代民族国家构想的变化,与民主共和制的实质无关,故D项错误。

7.1902年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记载“京师大学堂主持教育,宜合通国之精神脉络而统筹之。

将来全国学校事宜,请由京师大学堂将应调查各项拟规定格式薄,颁发各省学堂,于每岁散学后,照格填注通报京师大学堂。

”由此可知京师大学堂

A.改革教育体制以适应变法需求B.学习西方的教育管理体制

C.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能力D.开创了官员选拔的新形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宜合通国之精神脉络而统筹之”“请由京师大学堂将应调查各项拟规定格式薄,颁发各省学堂”和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具有政府机构的性质,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能力,故C项正确。

京师大学堂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是改革后的结果,A项因果倒置,故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京师大学堂学习西方的教育管理体制的信息,而是强调京师大学堂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能力,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官员选拔的方式,而是强调京师大学堂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能力,故D项错误。

点睛:

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宜合通国之精神脉络而统筹之”“请由京师大学堂将应调查各项拟规定格式薄,颁发各省学堂”,根据对题眼的了解,从“京师大学堂具有政府机构的性质”的角度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8.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这一思想

A.强调农、轻、重发展并重B.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C.成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强调在经济建设要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的体现,故B项正确。

A项说法与材料“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不符,材料强调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等于强调农、轻、重发展并重,故A项错误。

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确立于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952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查士丁尼法学阶梯》记载:

元首所决定之事也有法律的效力,因为人民已依颁布的关于其谕令权的王法,把自己的一切谕令权和权力授予给他个人。

这表明罗马法

A.蕴含遵循契约的精神B.着力维护帝国的权威

C.标志元首制最终确立D.制约公民意识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王权民授的体现,蕴含遵循契约的精神,故A项正确。

罗马法有维护帝国的权威的作用,但与材料强调罗马法具有契约的精神不符,故B项错误。

公元前27年,屋大维采用元首制,确立个人独裁统治,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强调罗马法具有契约的精神,没有体现制约公民意识的形成,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考查罗马法的特点。

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因为人民已依颁布的关于其谕令权的王法,把自己的一切谕令权和权力授予给他个人”等,结合罗马法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0.19世纪自由放任学说成为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20世纪初,英国思想家霍布豪斯认为:

社会条件和公共福利的改进,将使个人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自由将随之增加。

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干涉措施,为自由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

这一变化

A.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B.导致英国最终放弃原有经济政策

C.基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形势变化D.是为了应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巨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霍布豪斯主张利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这种变化主要是基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形势变化,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的信息,而是强调经济政策的变化,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霍布豪斯主张利用国家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与导致英国最终放弃原有经济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经济政策的变化,与政治格局无关,故D项错误。

11.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内外政策,依据史实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国家干预,扩大对企业的投资B.国家垄断,奉行贸易保护政策

C.增强国力,确立世界霸主地位D.“美国优先”,导致二战爆发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寓意“对内拧开水龙头”“对外紧闭水龙头”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的对内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对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不让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故B项正确。

A项只涉及对内政策,但不是扩大对企业的投资,而是创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故错误。

C项只涉及对外政策,且该说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美国不是二战的发源地,故D项说法错误。

12.二战后欧洲国家主要选择了两条复兴的道路:

在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政府承诺明确的计划和无可置疑的党的坚定领导下的方向感;在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依靠自由市场和政府控制的结合来转化遭到战争毁灭的社会。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工业化道路选择依据具体国情

B.计划经济与自由主义政策之争

C.二战之后欧洲国家的正式分裂

D.强化政府在经济复兴中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苏联和东欧,还是西欧,他们都致力于经济恢复和发展,强化政府在经济复兴中的作用,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两种不同道路的经济复兴,与工业化道路选择依据具体国情无关,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两种经济发展手段的竞争,无法推断出计划经济与自由主义政策之争,故B项错误。

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第2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条件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13.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是近代政治观念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朕即国家,……为了百姓本身的利益,国君应当使他们无条件服从。

只有当全部权力完全集中在唯一的国君手里时,臣民的幸福和安谧才有保障……臣民没有权利,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