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7308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课本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入手,带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使学生对物质有了进一步的定量认识。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亲自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学习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4.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物理量,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

本章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尝试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

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能对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体会利用比值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学会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4.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总课时数:

本章共四节,用7课时完成,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节质量1课时

第二节密度1课时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1课时

复习3课时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班物理教案

课题

质量

课型

新授

课时序数

备课人

顾新成

审核人

唐保龙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标

解读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教学内容分析: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

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

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

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知识

技能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媒体教具

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正方体组1套。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以桌子和铁钉为例,区别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提问:

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质量?

一、质量

板书:

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演示实验:

1.出示课本,把书卷成筒状,它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2.把书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它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拿到月球上呢?

3.出示装满水的矿泉水,当这瓶水结成冰时,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总结:

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可见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板书: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单位

1.引入:

小学里我们学过重量的单位,都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强调:

(1)“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介绍千克的规定;

(2)感性认识“吨”、“千克”、“克”

(3)还有比“克”更小的单位是“毫克”

(4)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板书: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给下列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鸡的质量约是2000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是60    

一辆自行车的质量约是25    

一根头发的质量约是20    

三、质量的测量

每个小组的课桌上都有一个托盘天平,请认真观察它的构造,认真观察砝码盒里砝码的个数和质量数。

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

1.把天平水平放置。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盘的中线处。

有的小组的天平的横梁左端高,有的右端高,哪组能发表一下意见,你们是如何调节的,使天平平衡的?

 有的组的天平的横梁还在动,有的已经静止,如果都等到静止后再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太浪费时间,我们还可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1.测量前要估测物体的质量

2.放物体时要注意“左物右码”,增减砝码时要用镊子。

3.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还是先加质量小的砝码?

刚才发现,有的组没有合适的小砝码,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这时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哪个发表意见。

使用游码能分辨出更小的质量,那么

(1)在你的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

(2)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呢?

(3)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

(4)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呢?

称量完毕,要清点砝码,并装入盒内。

同时要把天平、被测物体排放整齐。

重点强调: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思考、总结。

观察、交流

 

小结

 

 

练习、回答

 

学生准备器材

 

 

观察实验操作

 

做的好的小组帮助解答。

做的不好的组及时调整。

观察

思考、回答

 

实验操作

观察后回答

 

观察、讨论

 

整理器材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班物理教案

课题

密度

课型

新授

课时序数

备课人

顾新成

审核人

唐保龙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标

解读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的属性之一——密度。

教学内容分析:

《密度》,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为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做好准备;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知识

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

3、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的属性之一——密度。

过程

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实验探究

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媒体教具

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肥皂1个,泡沫1个,煤油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演示实验:

1、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2、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了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进一步提问: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启发学生对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

(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想和假设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和假设)

组织实验探究:

1、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每种物质要选质量和体积不同的两组,是为了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与体积或质量有关?

选三种不同的物质是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2、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

实验数据如下:

物质

名称

质量

(g)

体积

(cm3)

质量/体积

(g/cm3)

木块1

10

20

0.5

木块2

20

40

0.5

石块1

20

8

2.5

石块2

40

16

2.5

水1

50

50

1

水2

100

100

1

1、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D、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中可看出:

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2、密度

 A、密度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

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

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3/10-6kg/m3=103kg/m3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

这说明什么?

(3)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

 

学生动手参与、观察思考并回答

 

学生举例

 

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按方案进行实验,合理分工,并做好实验数据记载。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分析

 

练习ρ的写法

 

练习单位的化法

 

思考讨论

板书设计

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二、密度ρ

A、密度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

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

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3/10-6kg/m3=103kg/m3

作业布置

课本3、5.

教学反思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班物理教案

课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型

新授

课时序数

备课人

顾新成

审核人

唐保龙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标

解读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中,学生首次接触量筒,由于量筒的结构和使用都比较简单,该点内容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

课本上以插图的形式给出了结构和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观察量筒,认识量筒的单位标度、量程、分度值。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早已接触过,可以很快认清量筒。

紧接着课本以插图方式给出了用量筒测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学生首先观察图片,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测量方法。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本以探究的方式,选择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作为测量对象,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本实验没有给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根据实验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出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再根据设计完成实验,测出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

知识

技能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

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媒体教具

天平200g20个、量筒100ml20个、水、盐水、石块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

怎样测量?

方法如下:

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积,密度可得。

合作探究:

一、量筒的使用:

(一)观察量筒回答课本中的问题;

(1)单位ml

(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ml(3)正确读数:

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二)使用方法:

(1)、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

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次数

m/kg

V1/mL

V2/mL

V=V2-V1

ρ=m/V

次数

m1/kg

m2/kg

m=m2-m1

V/mL

ρ=m/V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

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ρ=m/V得出若测ρ就先测m和V再算出。

 

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

 

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

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用画图法表示自己的方法

分组讨论塑料块、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序,重点是盐水质量的测量方法,写(画)在练习本上。

最后结论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班物理教案

课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型

新授

课时序数

备课人

顾新成

审核人

唐保龙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标

解读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应用密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

具体来说,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

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具有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

知识

技能

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过程

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

2、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

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生活中不常见,学生易受热胀冷缩的习惯思维影响,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媒体教具

教学课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引入新课:

视频:

选种

师:

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

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二)新课教学:

一、密度与温度

视频:

龙卷风

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实验一:

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

实验二:

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结论:

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2、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提问:

冬天气温在0℃以下时,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那么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多媒体展示冰面下水中嬉戏的鱼)

演示实验三:

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

教师演示时请学生观察1kg冰化成水后的体积变化情况。

先将装置中的烧瓶装满水,塞紧装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的胶塞,使玻璃管中保持适当高度的水柱,再将烧瓶置于盛有冰盐混合物的大烧杯中,等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取出。

总结水的特点。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提问:

(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例题1:

“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

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师:

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

例题2:

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³”等字样。

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例题3:

铁的密度为ρ铁=7.9×103kg/m3,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3,质量为79g,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根据课本的阅读情况,讲讲自己的理解。

 

观察实验,

思考得出结论。

 

思考并独立解题。

 

思考并独立解题。

 

思考并独立解题。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7、8

教学反思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班物理教案

课题

质量与密度复习

课型

复习

课时序数

备课人

顾新成

审核人

唐保龙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标

解读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使学生对物质有了进一步的定量认识。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亲自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学习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

技能

系统复习本章内容。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

方法

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系统复习本章内容。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密度知识的应用

媒体教具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一,本章知识点

1、质量:

物体所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4、质量的测量工具:

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5、天平的使用

①把天平放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