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作业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4590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作业题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10B.5C.1D.0.75

9.人力资源属于(D)。

A.可存留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自然资源D.社会资源

10.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C)。

A.生物对策B.环境对策C.生态对策D.进化对策

三、多选题

1.生态学研究逐步由(ABC)、()与()生态,最终走向生态系统生态。

A.个体B.种群C.群落D.景观

2.生态系统的功能有(ABC)。

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价值传递

3.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ABC)特征。

A.空间分布B.数量C.遗传D.质量

4.每个群落都由一定的(ABC)种群组成。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生物

5.环境与生物关系的基本规律有(BC)。

A.最大因子定律B.最小因子定律C.耐受性定律D.热力学定律

6.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有(ABC)几种表现形式。

A.日光能B.生物化学能C.热能D.动能

7.初级生产力可以分为(AB)。

A.总初级生产力B.净初级生产力C.次级生产力D.群落净生产力

8.生态系统包含着许多种生命所必需的无机和有机物质,这些必需的物质包括(ABC)。

A.能量元素B.大量元素C.微量元素D.有毒物质

9.根据生物经济平衡规律,生物种群的数量可通过(BD)来控制。

A.资源开发能力B.单位开发能力成本C.环境容纳量D.单位收获物价格

10.现代农业的负效应有(ABCD)。

A.能源过度消耗B.水资源紧缺C.生产成本增加D.污染加剧

四、填空题

1.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

2.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整合特性)。

3.(密度)是种群内部自动调节的基础。

4.(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5.生活型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划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6.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即为(净初级生产力)。

7.碳和二氧化碳的储存库分别是(岩石圈、大气圈)。

8.根据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应进行(.综合)利用。

9.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低)。

10.合理投入并注重生产要素的现代组合是(.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五、简述题

1.什么是系统?

系统有何特征?

系统是指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

(1)的结构特点:

系统的边界,系统的层次,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

(2)系统的功能特点:

系统的整合效应

2.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应用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1)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

(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3.举例说明次生演替的过程。

如森林的采伐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以云杉林采伐为例,次生演替包括:

(1)采伐迹地阶段

(2)阔叶树种阶段(3)云杉定居阶段(4)云杉恢复阶段。

4.生物群落的结构有哪些?

请举例说明。

(1)垂直结构:

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4个基本结构层次。

(2)水平结构:

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

(3)时间结构: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季草原一片嫩绿;

入夏后草原的色彩更加复杂;

秋季以黄绿色为主;

秋季以后,草原群落出现了枯黄色而向冬季季相过渡。

5.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

(2)生态因子作用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导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直接性和间接性(5)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6.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系统边界

(2)确定系统的主要成分及相互关系(3)确定各组分、各项输入和输出的数量(4)将各种流量转换成能流量(5)绘出能流图(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7)从能量角度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六、论述题

论述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在水、碳、氮、磷循环中的异同。

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分别建立在物质循环、物质流动的基础上;

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分为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部分,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以生物小循环为主;

其中水、碳、氮属于气相型循环,磷属于沉积型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

(1)水

(2)碳(3)氮(4)磷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

(二)

1.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3.生态对策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4.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5.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6.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

7.耗散结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8.地质大循环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9.生物经济平衡规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以公共资源形式存在的生物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在这个水平上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收益恰好等于其成本。

这种经济与生物的双重平衡关系叫生物经济平衡规律。

10.生态农业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农业体系。

1.1866年,(B)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2.在演替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处于(A)时期。

A.未成熟B.成熟C.演替D.顶极

3.自然界中蒲公英的分布属于(A)。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概率型

4.生物群落的结构被称之为(D)。

A.形态结构B.生态结构C.营养结构D.松散结构

5.水稻品种中的不同光温生态型以及耐热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属于不同的(C)。

6.“稻草→牛(牛粪)→蚯蚓→鸡(鸡粪)→猪(猪粪)→鱼”属于(D)食物链。

7.(B)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

A.自然辅助能B.人工辅助能C.有机能D.无机能

8.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的有毒物质可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D)。

A.减少B.转化C.分解D.积累

9.根据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应(B)利用。

A.综合B.经济C.合理D.有效

10.人力资源属于(B)。

A.自然资源B.社会资源C.不可更新资源D.可存留性资源

三、多选题(20分)

1.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AB)理论。

A.食物链B.生态金字塔C.生态学D.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有(ABCD)。

A.物种结构B.时间结构C.空间结构D.营养结构

3.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AB)的对比关系。

A.出生率B.死亡率C.增长率D.生态效率

4.种群的空间动态包括(ABC)。

A.个体对空间的需要B.空间结构C.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方式D.空间分布特征

5.群落的结构主要有(ABCD)。

A.水平结构B.时间结构C.垂直结构D.营养结构

6.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CD)因子之分。

A.环境B.生物C.生存D.生态

7.(AC)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能源。

A.太阳能B.辅助能C.人工辅助能D.自然辅助能

8.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CD)。

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气相型循环D.沉积循环型

9.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可分为(CD)。

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自然资源D.社会资源

10.中国生态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A.整体B.协调C.循环D.再生

1.(农业生态系统)为介于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典型代表。

2.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变化比自然生态系统(简单)。

3.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同一种群来说,生态密度常(大)于粗密度。

4.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形成(群落环境)。

5.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

6.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为(总初级生产力)。

7.物质的(循环效率)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志。

8.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75)%,才真正是陆地或淡水生物的主要水源。

9.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流量(大),周转快。

10.农业生态系统比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

1.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林木、农田杂草等生产者,家畜、家禽、养殖水产类、昆虫、经济动物、人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部分。

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

2.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方式有哪些?

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

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

种群波动的调节方式:

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种内自动调节

3.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4.生物因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生物因素对某个物种的影响只涉及到种群中某些个体。

(2)其对生物种群影响的程度与种群的密度有关。

(3)生物因素之间关系复杂。

(4)生物因素一般仅直接涉及到两个物种。

5.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除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相同的过程外,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即经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在肥料(秸杆还田)、饲料(过腹还田)、燃料间存在矛盾,由于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产生温室效应等。

6.人工辅助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人工辅助能的作用分为两方面:

正作用:

(1)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

(2)引进新物种,开发生态位

(3)调控食物链进行多级生产(4)控制生态、经济平衡

负作用:

(1)成环境污染

(2)使病虫草抗药性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3)破坏土壤结构(4)农产品品质下降

(5)生态安全(6)石油类能量的大量消耗及利用效率的降低

请论述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

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光、温、水等对生物有影响;

(2)生物适应环境:

产生生态型、生活型、生境和生态位的划分;

(3)生物影响环境:

如森林、淡水生物、农田生物等的生态作用。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三)

1.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2.水体富营养化随着水中营养物质(N、P肥等)含量的增加,导致水中生物的过量生长,其大量繁殖及其死亡后的分解,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从而形成厌气条件,严重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的现象。

3.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4.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5.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

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6.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

7.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一切形式的能量。

8.循环效率生态系统中某一组分的库存物质,一部分或全部流出该组分,但并未离开系统,并最终返回该组分时,循环物质占总输入物质的比例。

9.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

10.生物农业根据生物学原理建立的农业生产体系,靠各种生物学过程维持土壤肥力,使作物营养得到满足,并建立起有效的生物防治杂草和病虫害的体系。

1.《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D)的著作。

2.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A)自然生态系统。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等于

3.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型又称为(B)型增长。

A.JB.SC.rD.K

4.多度、盖度、频度等是描述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A)。

A.个体数量指标B.综合数量指标C.物种多样性D.物种丰富性

5.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

其中顶级期出现的物种叫(D)。

A.先锋种B.过渡种C.演替种D.顶级种

6.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C)。

A.环境B.生态因子C.生存因子D.生态环境

7.熵是一个热力学函数,是对系统或事物(D)的量度

A.守恒性B.有序性C.耗散性D.无序性

8.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的特点是,返回陆地的磷量(D)流入海洋的量。

A.大于B.小于C.远大于D.远小于

9.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最适持续收获量应控制在(D)之内。

A.k/2B.r/4C.r/2D.r·

k/4

10.除太阳辐射能之外,生态系统接收的其它形式的能量统称为(B)。

A.工业辅助能B.辅助能C.自然辅助能D.生物辅助能

1.生态学产生之后便出现学派的分化,在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有(ABCD)学派。

A.英美B.法瑞C.北欧D.苏联

2.生态系统从物理学角度可分为(ABC)。

A.隔离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孤立系统

3.种群的年龄结构有(ABC)几种类型。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均衡型

4.r-型生物的特点是(AC)。

A.繁殖率高B.竞争力强C.个体小D.生活周期长

5.根据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可分为(ABCD)。

A.建群种B.优势种C.亚优势种D.附属种

6.(CD)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影响生物的间接因子。

A.光照B.温度C.地形D.海拔高度

7.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对能量(CD)的重要概括。

A.守恒B.耗散C.转化效率D.传递方向

8.生物地化循环包括(AB)。

A.地质大循环B.生物小循环C.气相型循环D.沉积型循环

9.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可分为(AB)。

10.持续农业的目标有(ABCD)。

A.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B.增加农业收入

C.提高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循环D.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

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2.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而采用食物链(解列)法中断食物链与人类的连接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危害。

3.当增长率接近于(零)时,种群数量就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4.决定群落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蝙蝠与大多数卵生鸟类属于同一(生活)型。

6.在农业上用秸秆、粪便生产沼气,用棉籽壳、稻草培育蘑菇等都是(腐食)食物链的作用。

7.水分循环的形式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8.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上限和下限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9.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10.生态农业建设依据的原理主要有(整体效应、生态位、食物链、物质循环与再生、生物种群相生相克、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等

)。

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2.什么是生态对策?

种群的生态对策有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生态对策有r对策,如农田中的昆虫、杂草等;

k对策,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

3.次生演替的特点。

(1)速度

(2)趋向(3)经历的阶段

4.在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设计时应依据生态位原理,请举例说明。

在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设计时,种植或养殖物种的组成在分布、形态、生理、营养、年龄、时间、高度等方面,应有适当的差别,使之分别占据相应的生态位,以减少或减缓生物种间的竞争。

举例

5.农业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除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相同的过程外,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即存在人工的灌水和排水过程,而且人类对水分循环的过程有较大影响并产生相应的问题。

6.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的能流途径有哪些?

(1)一条路径(主路径):

能量沿捕食食物链流动

(2)第二条路径:

能量沿腐食食物链流动(3)第三条路径:

呼吸作用(4)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除了太阳辐射能之外,还有大量的辅助能量的投入。

论述国内外持续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1.国内外持续农业的主要模式:

(1)美国的“低投入持续农业”和“高效率持续农业”

(2)德国的综合农业(3)日本的“环保型持续农业”(4)印度的持续农业发展(5)中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2.持续农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植物高产、优质生产技术

(2)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3)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4)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5)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污染控制技术(6)生态环境建设与综合治理技术(7)食品安全生产及监测技术(8)农业高新技术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四)

1.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2.内禀增长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其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3.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一切形式的能量。

4.生物地化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5.生境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只能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生存,则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6.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都迅速地减少,所以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生物的个体数目、生物量和所含能量就会呈现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塔。

7.净初级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Pn=Pg-R。

8.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9.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的长波辐射有较好的吸收性,对太阳辐射有高度的透过性,把这部分光波辐射的能量吸收(集聚)在大气层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10.农业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类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构成农业资源。

1.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D)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A.勒特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列

2.人类为了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常采用食物链(A)来改造营养结构。

A.加环B.解列C.浓缩D.放大

3.种群的指数增长型又称为(A)型增长。

4.(B)的个体数量并不一定多,但决定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A.优势种B.建群种C.亚优势种D.附属种

5.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C)。

6.水稻和陆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D)。

7.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是一条(A)食物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