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程氏养生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6265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程氏养生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百年程氏养生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百年程氏养生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百年程氏养生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百年程氏养生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年程氏养生经.docx

《百年程氏养生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年程氏养生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年程氏养生经.docx

百年程氏养生经

百年程氏养生经

 

肩井穴

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取穴时首先找到肩的外侧,然后找到大椎穴,肩井穴就在两者的中点上。

肩井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如果把身体看做是一口井,肩井穴就相当于一个井口,要保持井口通畅不受赌,才能让经脉通畅,因此平时需要按摩这个穴位,保持井口的干净,身体很多经脉是否通合都与肩颈所在的经脉有关。

平时精神太集中或者压力太大的时候,颈部会不自主的往前探,这时候整个肩部就会拘谨,收紧,造成肩部肌肉过度的紧张,或者是痉挛,肩颈这个位置就会出现酸痛这样一个感觉,按揉肩井穴会感到放松舒服,头晕头痛都得到缓解。

主治疾病:

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在肩井治疗里,除了按揉肩井穴外,还有一个方法很好,即拇指和四指并拢放在肩这儿。

捏起来,再放下去,再捏起来,这样反复做,会感到肩部很舒服。

除肩部疲劳外,很多工作的人会感觉全身疲劳,困倦,气色不足,这种情况往往是脾虚导致。

脾虚的表现在腹胀、无食欲、消化功能差,倦怠、疲劳,头晕,四肢无力,大便稀,怕冷,面色萎黄,腹泻,肥胖浮肿,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

判断脾虚最简单的方法,是从镜子里照看自己舌头边上是否有齿痕,舌头胖瘦如何,有无白色的苔,颜色是否正常,还有身体是否疲劳。

治疗脾虚,可用肩井穴缓解疲劳提高脾气,并通过与大包穴配合治疗。

大包穴是脾经最终末的一个穴位,叫脾之大络,脾管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这个气血升发出来以后,由这个大络把它散布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去,所以若脾的整个运化有问题了,就找大包。

大包穴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

该穴位深部相对应的器官有胸膜腔、肺、膈、肝(右侧)、胃(左侧),故不可深刺。

做的方法首先把双拳相握,对在一起。

然后手叉腰,放到腋窝下,一般是放到根乳头相平的这个位置,用你的拳顶在这个地方,顶住的时候,拳的手指的缝隙刚好顶到肋骨的缝隙,以这儿为支点,往里稍微用力一点,转肩,顺时针转,逆时针转都可以,这个方法其实是以大包为支点清理肩井穴,因为自己很难摸到肩井穴。

这个动作让肩部转起来,刺激到了大包穴,也刺激到了肩井穴。

在做这个姿势的时候,若能转肩以后再收肩,坚持十秒钟,然后再做仰头,再坚持十秒钟放松再转两分钟,如此反复,就连颈椎都锻炼了。

最适合于在办公室工作的中年人。

华佗夹脊穴

夹脊穴位于人体脊柱的两侧。

人需要养护好五脏六腑,肝心脾肺肾,脊柱能够对这些地方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身体的内脏和身体的体表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就是靠脊柱,因为它们的神经的传导是在同一个神经截断上面。

在身体的某一些特定的体表的部位,对它进行按揉,就可以起到对人体内脏或者是脑或者身体各个部位进行养护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就是通过脊柱这样一个神经传导的过程来实现的。

夹脊穴一侧有17个,两侧加在一起34个。

人体躯干部的所有的脏腑都归它来管理,它比膀胱经的作用更为明显。

取穴方法:

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

可以简单的划分一个截断,把自己的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看肩部的肩胛骨下角,如果两个肩胛骨的下角连成一条线的话,往上的这个截断叫人体背部的上三分之一,这一段管上焦的问题。

上焦包括心胸肺,对女性来讲就是心胸肺乳房,还包括肩,凡是这个地方以上,这块的脏腑的问题都可以在那个截断的夹脊穴上进行治疗。

中间的那个三分之一,可在肋骨的下缘这个位置,水平向后也划一条线,或者从肚脐划一条线,从腰部以上到肩胛骨下角以下,这段中间位置叫中三分之一。

属于中焦,管脾胃肝胆。

剩下的下三分之一就是治疗像各种生殖系统的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这些问题,因为下焦的地方属肾,也包括肝的一部分及肾、膀胱、盆腔的问题,所以对于生殖系统的疾病,泌尿系统的疾病,肛肠的病症,都可以在下焦的这个位置上做治疗。

主治疾病:

主治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部病证;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病症证。

使用夹脊穴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平时没事的时候,晚上睡觉之前,找家人给您在这个脊柱两侧点点,摁摁,揉揉,看看有没有反应点。

这是判断病的诊断方法,发现如果有了,跟自己原来的慢性病对应一下,看看有没有上焦、中焦、下焦这样一个脏腑对应关系,比如说以前有过老慢支、哮喘,上边这个截断偏上的部位就会有压痛,如果有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过缓这种情况会在中间,上面这三分之一偏中间的位置上会有压痛。

如果有消化的问题,就在上三分之一偏下,下三分之一偏上,这个部位上就会有明显的反应,那么肝胆的问题就是中三分之一,中间偏下这个位置上。

对于常见的腿疼,膝疼,其实都是腰的问题,治腿先治腰。

如果下肢有一些活动的问题,可以在局部上采用刺络拔罐的方法。

首先用三棱针在这个位置快速点刺,然后拔一个罐,出一点血,通过刺血的方法把淤滞打通,在腰骶部,对于腰部的疼痛和下肢的活动不利,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治疗。

如果不会用三棱针的话,还可用采血针。

把采血针拧到最大档这个位置,然后对准这个皮肤,这块皮肤比较厚,不容易出血,用力摁下去,然后弹一下,这样出来一点血,有一个小血珠出来,然后再下一个地方再弹一下,弹四五处,再拔一个罐,就解决问题了。

此外还可用委中来治好夹脊穴所经过的肩背腰这些地方,包括腿这些方面的问题。

肩胛部如果出现疼痛的话,在肩胛边缘的骨缝里边,紧挨这个骨缝的地方,很容易有一个或几个肌肉凝结形成的条锁,把手指头立起来在这儿横向弹拨的时候,会感觉有明显的痛点,可扎腿部的委中穴,因为委中治腰腿痛,比如像腰疼背痛,可以在委中这刺血拔罐,委中局部的经脉刺出血以后,止痛效果特别好。

人迎穴

人迎穴位于人迎脉上,用手放在这里轻轻往下按时,会感觉有压迫感,有些窒息,因为这个地方是颈总动脉的根,即颈总动脉终止的部位,这个地方有一个膨大的部位,这个部位的血管上面有一个反射器,叫做压力感受器,当出现按压的时候,这个压力反射器就会感受到你的压迫,起到一个降压的作用。

用人迎穴可以防止高血压或有助于降压。

取穴方法:

人体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取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

主治疾病: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降压方法:

1、先找到颈总动脉搏动的位置,记住这个位置,再找到风池穴,将两手拇指、食指并拢,放到颈后的风池穴,先点风池,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有降压的作用,点住,坚持10秒钟。

做完这个以后,两指从这儿往下捋过来,用点力,捋到人迎穴。

坚持五秒钟,别时间长了,否则脑供血容易出现问题,然后回来,再点风池,继续10秒钟,用力接着下来又到这儿,反复做五到八次,动作需慢。

这个动作最好坐在躺椅上做,不过这只是临时性降压的方法,适用于血压波动范围不大的人群。

如果你的血压刚刚出现,比如家族有遗传病史,但是自己现在还没有发作出来,也还没有开始吃药,或者吃的量还很小,这时候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不吃药,或者把药量减少。

2、曲肘的时候,肘部有一个穴位叫曲池,在肘部的横纹的末端,首先找到这个位置。

第二去找艾条,把艾条撕开了,捻做一个小的窝头,做好了以后,把它放到这个穴位上,用线香往这儿点,点着了冒一点烟,热力一点点地往下渗,慢慢的渗到穴位里面去,快烧完了再换一个,局部红了就可以了,一天做九次。

这个是通行的降压,这各种类型的降压都比较适合用这个方法,因为它很温和。

而且这个穴位对女同志特别好,叫美白穴,对气血的运化起到调节作用,让脸色变得很红润。

3、用吴茱萸20克,冰片5克到10克,贴敷涌泉穴。

吴茱萸有暖中的作用,滋补肝肾,冰片有挥发作用,贴敷了以后可以促进药物的渗透作用。

把它们碾成末,放点醋调一下,调匀了以后敷在涌泉穴上,可倒在纱布的中间,往涌泉穴敷,再用胶带绑住。

这种方法适用于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

三阴交

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对于肥胖现象,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旺盛,肥胖就能慢慢减下来,从根源上看,就涉及到三阴交这个穴位。

三阴交是本穴是足三阴经交会处。

取穴方法:

首先找到内踝尖。

内踝最高的骨头高点的地方,然后用手量四指,从这高点向上数四指,这个地方是胫骨,在胫骨的内侧边缘这个地方就是三阴交。

主治疾病: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等。

三阴交能够补脾。

点揉三阴交往上这个截断是脾经的巡行线,脾经从这儿沿着胫骨的后缘向上走,一直走到膝盖以下。

所以这时候用点揉的方法,把拇指立起来,从下向上沿着胫骨的后缘依次点上来,这个方法是补脾经,从下往上顺经为补,从下向上点揉,一直点到阴陵泉的位置。

每天这样从下向上点按,左右可以交替,哪只腿无所谓,每次做30次以上。

如果真的是盆腔炎或者是宫颈炎,多按揉按揉能把那个结节揉开,然后刺痛感慢慢地消失,炎症就逐渐能够缓解,但如果是很严重的一定要配合其他的针对治疗。

关于减肥:

肥胖分虚胖与实胖。

虚胖就是爱喘,因为它缺少运动,动则喘,本身气就弱,然后体型又是那种摁起来肉不是很实的感觉,对于虚胖的人,就从三阴交到阴陵泉逐次点按,特别要重点点阴陵泉。

由下向上点上来以后,在阴陵泉的位置要重点点按,因为阴陵泉是利水的穴位,虚胖多是因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导致,所以可把身体多余储存的水分代谢掉。

实胖患者往往是因为吃得特别多,便秘。

仅用健脾经的和补脾经的这条线就不够了,还要增加胃经的一个穴位,叫做丰隆。

取穴是先找到膝关节膝眼这个位置,再找到足上系鞋带这个位置,两者之间取它的终点,在小腿的侧面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的肌肉是最丰厚的,丰厚隆起的地方也是治疗人体太丰隆的问题。

这个地方是一个化痰的穴位,叫丰隆,用力点揉这个穴位,配合补脾经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化掉身体当中的多余的痰邪。

内外关

内外关包括内关和外关。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人体当中有好多的穴位像内外关这样内外相应,或者是前后相应,或者是左右相应的,如果两个穴位一起来治疗刺激的话,治疗作用可加倍。

内外关主治疾病:

内关的作用叫胃心胸,胃的病,包括胃发胀,胃疼,孕妇晕车晕船引发呕吐,胸膈里的问题,比如打嗝儿,膈肌痉挛、胸闷等,偏于上焦和中焦相交界这部分的问题,归于胸腔,这一部分的问题都可以用内关穴来治疗。

外关可治疗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怀孕期的妇女有时候呕吐特别剧烈,必须要去输液才能够抑制的住,但是输液或者是用药物治疗的话对孩子会有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一是可以用手指去点内关止疼止吐,另外还可在家里面找一块鲜的生姜,把它切成有点像五分硬币大的片,贴在内关穴上。

拿一块胶布或者沙袋缠住,上车上船之前半个小时贴在这儿,晕车晕船的机率会大大的下降,症状得到缓解。

其实治疗打嗝,或是孕妇晕车晕船,可把外关和内关一块点揉,效果更好。

内关和外关是内外相应的一条线,这两个穴位按了以后,这两侧通于两条经脉,我们就把两条经脉把它通在一起,而且不仅仅是两条经脉,它的作用还比它还要强,这两个穴位,一个是通于阳维脉,外关通于阳维脉,维是维系的意思,人体的一身的属阳的经脉都归阳维脉去维系,这是七经之一,另外一个叫阴维脉,一身人体之阴经都会归阴维脉去维系,所以一个管人体所有的阴经,一个管所有的阳经,一个通于外关,一个通于内关,一按这两个穴位人体的阴和阳打通了,人体所有的经脉的阴和阳在此打通了。

四关穴

人身体当中有四个穴位代表了身体躯干、肢体各方面的问题,也叫四关穴,分别是手上的两个合谷穴和足上的两个太冲穴。

合谷穴:

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取穴方法: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

俗话说“面口合谷收”,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可用合谷穴,包括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止痛的一个穴位,用拇指点按可止痛。

由于左侧的经脉入左侧下下齿,右侧经脉在右侧下齿,所以左侧疼则按左侧的合谷穴,右侧疼就按右侧。

太冲穴:

位于脚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左右脚各有一个太冲穴。

取穴方法:

脚的大指和次指之间有一条沟,有人把它用于降压,这个位置向上大约有一指宽的位置就是太冲。

主治疾病:

太冲是属肝的经脉,足厥阴肝经,肝是主管疏泄功能的,也就是人体的气机的通行,是主气的。

太冲可调理气血,治头晕目眩、中风、消气等。

手上的合谷穴属于手阳明经脉,足上的太冲穴属于足厥阴经脉,这叫一阴一阳,也是一手一足,此外一个是肝经,是属于脏的,一个是大肠经,是属于腑的,也叫一脏一腑,最后一句话最为关键,叫一气一血。

阳明经这个合谷穴管人体的血,太冲是属肝的经脉,足厥阴肝经,肝是主管疏泄功能的,也就是人体的气机的通行,是主气的。

两者相辅相成。

调气血重在调气,可左右手来回按揉合谷穴,每次按揉5分钟,可以理气。

若感到郁闷了,想生气了,也可提前按合谷穴,能缓解烦躁情绪。

注意事项:

孕妇按揉合谷和太冲一定要小心。

因为合谷对气和血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行气和活血,所以又有滑开的作用,或者叫下胎的作用。

但用合谷和三阴交配合起来使用,在生育的过程当中可以治疗难产,增加顺产的几率,缩短产程。

肾俞穴

四肢的末端血液循环不好,就容易发凉,导致感冒,女性出现宫寒的症状,譬如月经不调,子宫供血出现一些问题,这些症状都属于肾阳虚的表现,而通过使用肾俞穴,可以保护好肾的作用。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可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收腹,吸气,挺拔一点,然后摸到两胁,再摸到肋骨的下缘,摁的时候稍微有一点胀,还有一点弹动的感觉,因为肋弓是硬的,在这儿形成了一个软骨,这个位置是人体五脏会聚的地方,叫做章门。

从这儿水平向后划到腰部正中间,正中间往旁边大约有两指宽,然后摁到腰部,取肾俞穴的时候,叫入巡膢,肾俞在腰两旁肌肉凸起的高处。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

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护肾三部曲:

第一部叫擦肾俞。

首先把手搓热,搓手的时候本身就是温了你的阳气,使手脚温热。

搓热了以后,把它放到肾俞穴上,将掌心相对向内侧斜45度角,用力搓,速度要快。

搓的时候两手往正中间搓。

搓2到3分钟,可休息一会,再接着搓。

每天做三到五次,对这个地方进行热刺激。

第二部涉及另外一个穴位,即八疗这个位置。

搓了肾俞后,搓到腰骶的这个位置,就是平时说的尾巴骨或者尾巴骨上边那段就是骶骨所在,它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殖功能或者下焦的盆腔里边那些脏器,泌尿生殖这些问题的一个反应区。

腰骶这个位置上有八个孔,就是八疗。

在我们骶骨的这个位置,腰以下,尾骨以上这个小小的区域里边,这块地方有一块肉,就是这个八疗上面有一块肉,从这个肉的软硬度,或者是温热度可以判断这个人的下焦是不是有虚寒的情况。

取站位,然后自己手放到这个腰骶这个部位,放到这里,然后捏一捏它,或者捏一捏自己的家人,腰骶上附近的这块肌肉,摸一摸它到底是软还是硬,如果出现那种硬梆梆的感觉,就说明他里边有寒气聚集,寒主收引,令这块肌肉经脉出现紧张拘集的的情况。

按照第一部擦完甚于后,接着往下擦,放到腰骶部把手竖起来,把手竖起来,竖着往下擦,接着擦这个部位,直到把这个部位也擦热。

像男性的遗精,阳萎,早泄,或者小便频这种情况,还有女性出现宫寒,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怕冷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辅助治疗。

第三部,从肾俞穴开始竖着往下擦了,擦完了以后再回来横着擦。

平时很少有人擦到侧面,平时的动作里边也很难刺激到这个部位,而这个带脉确实是人体当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约束的经脉,人体的所有的经脉当中只有这一条是横着走,前面过腰眼,后面过两肾间的命门,如果不约束它,寒气就会由此侵入。

做这几个步骤,对肾中的阴气的滋养,或者肾精的滋养都非常有帮助,此外,掉头发的问题,眼睛事物昏花的问题,耳聋耳鸣的问题,小便频数的问题,下焦虚寒的问题,怕冷的问题,等等,其实都可以在这个地方得到解决。

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

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涌泉穴的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涌泉穴的功能很多,简而言之即“骨耳水气精”。

骨即骨骼是否健康有力,骨头怕冷、劳损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肾,因为肾主骨生髓。

第二个耳,肾开窍于耳,所以耳聪目明与肾中的精气有关,第三个水,人体大部分由水组成的,所以一定要让身体当中的水活动起来,如果涌泉这个地方比较茂盛的话,旺盛的话,这个泉眼涌出的水量足,力量大,就会通过肾主水的功能,让一些下焦淤滞、水肿、小便不利症状得到缓解。

第四是气,肾中所讲的气是呼吸之气的根,能不能把呼吸之气沉到元气所跟的两肾之间的位置,就靠肾中这个气坠的力量,它越足,这个气就吸的越到底。

第五是精,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都依赖于肾中的精气充足,精还代表生殖功能。

对于男性也好,对于女性也好,只要关系到生殖功能相关的病症都可以用涌泉这个穴位来进行一些补养调理。

对于按揉涌泉穴,包括其他的足穴乃至全身其他的所有的穴位,在做按揉的时候,一定讲究取穴准确、力量柔和、按揉持久、深透这几个事项,这样穴位里边才会受到刺激。

搓涌泉。

对于涌泉穴的按摩,最常见的是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之一。

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搓可以加强它和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

搓涌泉的专业术语也叫擦涌泉,强调用手掌心擦,用掌心来擦磨身体的一些重要的穴位,就会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互相刺激的作用,因为掌心有一个劳宫穴,管心脏,把手掌翘起来,掌心能够尽量的凸起,因为这里是个凹陷,抱起自己的脚,然后搓时就把手掌心对着脚心,可心肾相交,

掐涌泉。

用手指去掐,而且是抱着那脚时,用两指放在上面用力掐。

至少坚持15秒钟再松开。

然后再掐。

掐涌泉穴可治疗头顶疼。

因为头顶痛在针灸里边把它叫做绝阴头疼,这是肾阴亏的表现,阴亏了,那肾中的经可以转化为肝中的阴血,所以它们俩之间相互转换是通过涌泉来刺激,所以按了这个穴位以后,巅顶因肝阴不足,肝阳抗,血压高引起的头痛,包括眩晕都可以通过它来缓解。

三步泡脚法。

第一,建议用桶泡脚,这样水可以没倒膝关节以下,小腿这个位置上。

因为人是直立在天地之间的,浊气是沉在下面的,所以下肢这个地方最容易出现一些气血循环的一些障碍,这个部位在经络里边叫做经络排毒的地方,即下肢这个部位经常会把毒排到脚上,通过脚把它排到地上去,因此通过下肢的气血循环可以让这种排毒的机制变得通畅起来。

第二铺石头,石头的大小要均匀一致,可以起到对足底穴位的按摩作用,第三是撒花。

用普通的红花和磨碎的艾叶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泡脚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作为保健使用都是可以的,但是对于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需要注意,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他已经有了糖尿病足,这时候是不适宜泡脚的,如果他是糖尿病患者,但是没有糖尿病足,没有并发症,但是可能他的肢端对温度感觉可能会出现异常,因此在水温上需要注意,糖尿病患者泡脚的时候需要拿一个温度计去量一下,或者用手量一量;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下肢已经有了水肿,而且肿的很明显,这时候也不适合烫的水。

对于老年人而言,年龄越高越需要注意,另外也需要注意体质虚弱的程度,比如说刚刚大病初愈,很虚弱的人,还有年事过高的人,在泡脚的时候第一时间要短一些,不要泡得时间长,第二泡的时候最好你旁边放一杯热茶,毕竟他会发汗,会有一个脱水的情况,喝水可以补液。

风穴

人的脖子上有三个穴位,被称为“风穴”,这三个穴位需要好好保护,否则便容易有风邪入侵的危险。

这三个穴位分别是翳风穴、风池穴、风府穴。

人最容易受风是虚弱的时候和做运动的时候,所以在两种情况下,要格外注意保养好三个穴位。

“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

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

这个地方是人体最容易受风的一个地方。

取穴方法: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主治疾病:

口眼歪斜,面瘫。

这类病经常由受风引起,体质虚弱者、痰湿者都容易受风引起面瘫的问题。

如何判断面瘫轻重问题,愈后长短问题,是否容易治愈的问题,可通过这个翳风穴,如果患者在得面瘫之前有外感症状,而且翳风穴这个地方有发紧,不舒服,疼痛的感觉,或者是得了病以后这个地方有明显的压痛,或者跳痛,一跳一跳的疼,这种情况都是面瘫比较重的情况,愈后时间会很长的,而且预示着它有七天的加重期。

若要自我判断是否会患上面瘫,也可通过翳风穴,如果感觉到翳风穴有点压迫感,有点疼痛的话,就要注意是不是要有面瘫的可能,是不是要有伤风感冒的可能性。

若感觉到可能会感冒,可双手搓翳风穴,平时注意戴围脖保暖,可起到前期的预防作用。

风池穴位于头颅骨的下方,胸锁乳头肌的内侧,这儿有两个明显的凹陷。

凹进去那个位置就是风池穴。

风池最早见于《灵枢?

热病》篇,在《谈谈穴位的命名》中这样说: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手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取穴方法:

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

偏头疼、侧面疼,脾气大、高血压,颈部不适。

偏头痛,侧面疼属少阳头痛,这个穴位又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所以点风池穴可以治疗这种头痛。

高血压里边有一种比较多的类型属于肝阳亢的类型。

脾气比较大,容易发火,遇事急躁,口苦,这种情况会出现血压比较高,血压高的时候,在血压高之前点风池穴,可以降血压。

风池的经脉正好走道肩胛、肩背这个地方,所以点按风池穴还可以治疗颈肩不适,特别是因为受风引起的颈肩不适。

点按风池穴的方法是,拇指立起来放到头后边的穴位上,剩下四个手指放在头顶这个位置,以四指为支点,拇指就可以用力往里按,点住后坚持10秒,松开,再点10秒,如此坚持三次,再揉,揉完后会感觉身体发热,头脑清晰。

揉完后拿,即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把皮肤提捏起来。

因为点风池穴的时候刺激特别大,有的人会对这种酸痛有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觉得头稍微有点晕,这是经络治疗的正常感觉,但治疗完了以后,要把它的气血放松下来,所以最后一步就是这个拿的手法。

风府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若风邪到了风府,会导致中风,从而偏瘫,半身不遂,还有言语不流利,神经系统反射异常,还包括神智失常,甚至死亡,很多的严重的病症都会出现。

取穴方法:

在枕骨和第1颈椎之间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证;中风,癫狂,痴呆;咽喉肿痛,失音。

这个穴位不要做重刺激,因为这个穴位如果暴力按压,会有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出现。

平时应该小心呵护。

可将四个手指并拢,或者三个手指并拢,放到翳风穴,即耳垂的后面的这个位置上,从这儿开始到后头的正中间,风府的位置,再搓回来,反复搓动。

出现麻酥酥的感觉就对了,这是经脉通畅的感觉,是风邪往外散的感觉,是毛孔开的感觉。

大椎穴(上)

大椎穴是督脉的重要穴位,位于颈部大椎的下面,这个位置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柱骨之会。

人的头颈部要有力量才能把头支起来,这靠的是天柱骨的力量,大椎正好是在颈椎和胸椎相互交界的这个位置,类似于底托儿,所以这个地方叫做柱骨之汇,一个是柱骨在这儿交汇的位置,另外一个是人体的所有属阳的经脉都要交汇在这儿,即这些经脉都要汇聚到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