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5002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6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docx

《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docx

不断前进的ZTZ99式主战坦克五

不断前进的ZTZ-99主战坦克(五)

本文搜集自网络。

发表本文非商业目的。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登录军事网站。

点评中国99式二期改进型坦克

随着99式二期改进型的服役,对于99式的图片,视频增多,各种境内、境外的军事媒体对它的分析也逐渐多了起来,内容也越来越详细。

下面将选择台湾军事杂志和大陆官方媒体的两篇文章,对比的来了解99式坦克的详细情况。

台湾军事杂志(黑体字):

基本构型

整体而言,由於99式参考了不少T-72的设计,整体外观遂像是一辆放大的T-72,不过换装一座新型焊接砲塔,这是85-IIM以来中共新型战车惯用的砲塔构型。

与先前85/90式战车相较,99式战车外观最容易辨认之处,就是车头的V字形档弹板,此种设计先前见於俄罗斯T-72战车,主要用於防止弹片沿著车头击中砲塔环。

车头必要时可加装一具推土铲车体的翼子板上固定有外部燃油箱、燃油供给管路、备用零件、工具箱以及车外机油箱等,车尾支架则装有两个备用油箱。

驾驶席设置於车头中央,驾驶舱盖為单片式,舱盖设有三具潜望镜,中央的一具可换成双目星光夜视镜,夜间有效使用距离约200m。

车头装甲板内侧设有驾驶席舱门螺旋关闭装置、92式化学/辐射侦测器以及核生化防护装置的滤毒通风机,驾驶舱右侧设有右燃油箱、储弹架与油箱,左侧则有左燃油箱、驾驶员检测仪表手动制动操纵手柄、蓄电池组以及相关电气控制设备,驾驶席后方则是主砲旋转输弹机。

驾驶以一组操纵桿来控制战车,油门踏板位於右前方,驾驶席右手边则设有变速操纵档位选择器,上一个方向选择开关以及一个排档释放开关;发动引擎时,驾驶员必须打开燃油分配开关,并接通预压泵。

砲塔战斗室内有两名乘员,车长位於砲身右侧,顶上的车长指挥塔舱盖四周设有5个潜望镜,砲手舱盖沿袭俄式的向前开啟设计,指挥塔前方设有车长全週界瞄準仪。

99式的砲塔战斗室空间比以往中共战车更大,预留了安装更大口径战车砲的空间。

砲手席位於砲身左侧,砲手瞄準仪位於砲手舱盖前方。

车尾发动机舱与砲塔战斗室之间以装甲隔绝,整个动力包件可以一次吊换。

由於车内装备较多,99式的砲塔也比先前的90式略大一些,然而也因此与车体產生较大的缝隙,构成防护上的弱点,砲弹破片可能由此射入并破坏砲塔环。

99式推出后,相关单位仍继续进行研究改进,99G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加装了大量附加装甲,包括在砲塔正面加装新型箭簇型装甲(可能為反应装甲),避弹造型与防护能力均获得显著提升,此外车体正面也加装不少装甲块,砲塔两侧装设具有防弹功能的装甲置物箱,而原本车头的V字形避弹钢条则因為附加装甲而取消。

由於敌方武器命中箭簇型装甲下半部时,可能会顺著装甲外部轮廓而打进砲塔与车体的接缝,进而卡死砲塔,因此中共还在车体相对应位置增添装甲来减少砲弹穿入砲塔环的机会。

大陆官方媒体(蓝色字):

总体布置:

中国新式主战坦克的设计中借鉴了俄罗斯T—72的许多设计思想(这从外形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尤其是坦克底盘)。

但底盘要比T—72长得多(几乎长了近1米)。

与我军过去的坦克相比,中国新式主战的炮塔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改传统的鹅卵式铸造炮塔,改用焊接结构的炮塔的正面与M1系列坦克有许多相似之处。

新近推出的99改其正面防护能力大大提高。

炮塔正面采用了类似德国“豹”2A5/A6主战坦克的楔型设计,炮塔的防护能力相当于800和1000mm厚的均质装甲,大大提高了防护各种穿甲弹的能力。

从坦克布局上看,中国新式坦克采用了传统的布局方式:

驾驶室前置、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纵向后置。

车体采用庄稼焊接结构,由首部、侧部、尾部、底部以及风扇隔板、动力舱隔板和动力舱顶盖组成,车体首上装甲板上焊接有一对带弹性卡锁的牵引钩、两个前灯防护支架,两块倾斜装甲板之间以及塔下装甲板、侧装甲板、底部装甲板均焊接在一起。

车体尾部支架上固定有两个备用油桶。

坦克驾驶员位于坦克车体的前部中央,驾驶室上方配有一扇单扇舱门,舱门前的镜室内装有一具昼用单倍潜望镜和2具潜望镜。

此外,驾驶员还配有一具被动式(微光)双日夜视潜望镜,夜视距离为200m。

在车体首上装甲板内侧,布置有驾驶员舱门螺杆式关闭装置和92式辐射与化学探测器以及滤毒通风装置。

驾驶舱右侧布置有右燃油箱和弹架油箱,左侧有左燃油箱、驾驶员检测仪表板、蓄电池组以及电气设备,后面是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

 驾驶室内设有驾驶员座椅,座椅前面底部装甲板上安装有操纵杆,有前方有油门踏板、燃油分配开关和预压泵开关,在启动发动机时,驾驶员必须将燃油分配开关置于通位,并接通预压泵。

驾驶员的右边有变速操纵档位选择器,选择器上有两个手柄,一个是方向选择手柄,一个是档位选择手柄。

在驾驶员的左边还有手制动操纵手柄,在其附近还安装有个系统的电气操纵系统。

战斗室位于坦克车体中部,炮塔前部中间安装有火炮,火炮右侧安装有并列机枪。

炮塔内有2名乘员(车长和炮长),其中车长位于炮塔内火炮的右侧,在车长舱盖的四周设有5个观察镜,指挥塔前方安装有1具周视瞄准镜,在周视瞄准镜的后面和车长舱盖右侧各有一个高射机枪架;炮长位于火炮的左侧,炮长舱盖前面有1具观瞄镜。

动力传动室位于坦克后部,在动力室和战斗室之间用装甲隔板隔开,动力系统可以整体吊装,布局紧凑,与以往的坦克相比,中国新式主战坦克的战斗室内加大了使用空间,为日后安装更大口径的坦克炮保留了余地。

台湾军事杂志:

防护设计

99式的车体与砲塔均由滚轧均质钢甲焊接而成,车头与砲塔正面採用中共最新科技的模组化复合装甲。

车头上半部的复合装甲的夹层依序為普通钢、玻璃纤维、超硬钢、普通钢,总厚度為220mm,砲塔正面倾角為22度,其防护能力相当於500~600mm均质装甲;车头下半的装甲厚度约80mm,并装有两块大型塑钢板。

炮塔正面採用间隙式复合装甲,由复合材料与特种钢构成主体,两者之间的夹层内还装有其他材质的挡板,对2000m的距离射来的动能穿甲弹防御能力相当於700mm滚轧均质装甲,对高爆穿甲弹的防御能力则相当於800mm以上的滚轧均质装甲。

车体两侧安装有夹布橡胶製造的侧裙,厚度8mm,前护板与侧裙对於採用倾斜引信的反战车地雷与高爆穿甲弹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為了强化抗地雷能力,99式的车体设有装甲强化,车体两侧各焊接一根垂直钢架以提高结构强度,此外驾驶席座椅採用悬掛式设计,避免地雷爆震威力透过底板直接传给驾驶员。

除了车体本身的装甲外,99式还能安装附加装甲:

在正面加装被动装甲块的情况下,99式的正面对APFSDS穿甲弹的防护力在830mm以上,对HEAT高爆穿甲弹的防护效益则在1060mm以上;而在选择加装高爆反应装甲时(砲塔与车体皆可加装),砲塔与车体前方对抗APFSDS和HEAT的能力可达到1000~1200mm。

99式的顶部装甲也予以强化,以抵抗逐渐兴盛的攻顶武器。

99式是中共防护能力最好的主力战车,在1997年冬季进行的寒带测试中,99式战车的车体正面承受了14发105mmAPFSDS的攻击,没有一次能击穿其前部装甲;尔后改以T-72C战车的125mm战车砲射击6次,依然无法击穿99式的正面装甲。

大陆官方媒体:

防护系统

中国新式主战坦克的外形低矮(不到2.3m),车首和炮塔正面采用可更换式新型复合装甲。

其中车首用均质轧制装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采用叠型陶瓷复合装甲加强。

首上装甲板为多层复合装甲,具体结构为钢—玻璃纤维板—超硬钢—玻璃纤维板—钢,总厚度为220mm、倾角22°,其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mm厚的均质钢装甲。

车体首下装甲板厚度为80mm,挂装有两块大型钢质塑胶板,也可挂一具推土铲。

车体两侧安装有8mm厚夹布橡胶履带裙板,前护板和侧裙板对带倾斜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和破甲弹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另外,为了保护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员的座椅悬挂在车体上,底部加强了防弹装甲,驾驶员两侧各焊有一根垂直钢架,用于提高机构强度。

加布橡胶履带裙板,有一点变形。

注意侧裙板的厚度

中国新式主战坦克的炮塔装甲就采用了类似的复合材料和特种钢组合而成,两者之间的夹层内还夹有特种材料,故又称间隙式复合装甲。

其在2000m距离上可抗击穿甲能力在700mm的动能穿甲弹和破甲能力在800mm以上的聚能弹,与美军的贫铀装甲相比,在防护能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我国的新型贫铀装甲早已研制成功,如有必要可迅速投入生产,综合指标优于美军贫铀装甲)。

在1997年冬季进行的低温试验中,中国新式坦克经受了14发105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没有一发能够击穿中国新式坦克的前装甲。

如果披挂上附加装甲,在车重增加0.7t的情况下,中国新式坦克的抗穿甲能力可达830mm以上,抗破甲能力在1060mm以上;在炮塔和车体上加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穿和甲破甲弹的能力可达1000—1200mm.另外,在中国新式主战坦克的侧屏蔽前端还装有反应装甲,坦克的顶部装甲也得以强化,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坦克自下而上的防护能力。

台湾军事杂志:

击穿战车装甲的砲弹很容易在车内造成强大的「二次效应」,这往往是伤害车内乘员与设备的重要因素。

根据实际测试,穿入车体装甲的HEAT金属喷流可能引爆车内的油气混合物,并在140毫秒至240毫秒内形成0.35~1.4兆Pa的超压(有时甚至达到2兆Pa),而爆炸產生的热辐射强度可达6~10瓦/平方公分;而这样的攻击效果会对车内乘员造成压力衝击、皮肤烧伤、毒剂效应等三种伤害。

人员在0.3兆Pa左右的超压之下,死亡率达50%;当超压值抵达0.4~0.5兆Pa时,人员必死无疑。

烧伤方面,如皮肤承受10瓦/平方公分强度的热辐射超过100毫秒时,,将造成一度烧伤;若人体皮肤以下0.08mm深处的温度若超过43.5摄氏度,身体裸露部位将遭到难以完全復元的2度烧伤。

毒剂效应则是在车体中弹时,车内乘员势必处於高度紧张状态,人体内肾上腺素会急速分泌,从而增加人体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而敌方武器穿透战车爆炸时所飞散出的物质、燃烧產物及热分解產物,恰巧就是这一类毒性来源,爆炸產生的毒性物质取决於来袭弹种,而燃烧与热分解產生的毒性物质量则视感受穿透射流的敏感速度与燃烧时间而定。

根据研究,如能在火灾发生后於130毫秒内瞬间扑灭,就能够避免各种油气混合物的爆炸;只要10瓦/平方公分热辐射作用於人类皮肤表面的时间不超过100毫秒,就能避免出现较為严重的二度灼伤;而如果超压作用在人体50毫秒以内,就能降低对人体组织的损伤。

因此,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的反应时间越快,防止超压与烧伤的效果就越好。

因此,现代化的战甲车辆多半配备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能在火苗產生的瞬间迅速感知,并瞬间啟动抑爆装置将其扑灭。

中共早在196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发供装甲车辆使用的自动灭火系统,不过由於当时中共技术不足而进展缓慢。

中越战争爆发后,鲜血的教训刺激解放军加快自动灭火系统的研究工作。

在1980年,解放军首度啟用80式自动灭火装置并装备於各型装甲车辆上,不过此系统并不具备瞬间抑爆能力。

随后在1980年代初,中共自国外引进了SAFE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并迅速完成逆向工程掌握关键生產技术,随后又以之為基础进一步改良,终於推出国產的自动灭火抑爆系统。

99式战车装备的是92式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由六个火源探测器、四个灭火剂瓶、控制电路盒、电缆与紧急手动开关组成。

灭火剂瓶内装填的是液态海龙1301灭火剂,并充满氮气,阀体直接设於瓶口而不透过管路,能大幅缩短喷洒灭火剂所需的反应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92式能瞬间感测火源并释放灭火剂,在火源出现后50豪秒内迅速扑灭,能有效防止HEAT喷射流引爆战斗舱内的油气混合物,并将油气爆炸產生的压力限制在0.1兆Pa以内,把车内乘员皮肤烧伤程度控制在1度以下。

大陆官方媒体:

由于中弹而引起的车内起火燃烧或爆炸所产生的破坏、杀伤效应就是通常所说的“二次效应”。

给装甲车辆配备高效的灭火抑爆系统,预防“二次效应”,对提高坦克装甲车辆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新式坦克内装备有新式自动灭火抑爆系统。

该系统从火情开始到完全扑灭的时间极短,在50ms内抑制由于破甲弹射流引起的战斗舱内油气混合物的爆炸,并能够将油气爆炸产生的压力限制在0.1MPa以内,这样能够使成员的皮肤烧伤程度限制在1度以下,故能够达到灭火抑爆作用,防止了车内“二次效应”的发生。

可以清晰的看到炮长位置边上的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中的报警器、灭火瓶。

另外,在舱顶安装有抗辐射,阻挡二次效应的衬里。

台湾军事杂志:

除了引爆油气的超压与火灾之外,敌弹命中所產生的另一种二次效应,就是在将强大震波聚焦在砲塔表面,使得砲塔背面的装甲剥离,在战斗室内高速飞散,对车内乘员与设备造成严重杀伤;因此与西方河俄式先进战车一样,99式在驾驶舱、砲塔战斗室内装有具有抗辐射能力的衬裡,不仅能降低r射线对车内乘员的伤害,并可阻挡敌弹命中造成的内部装甲剥离,而这种衬裡是先前中共的90-II战车开始装备的。

大陆官方媒体:

在中国新式主战坦克的车内还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战斗舱,驾驶舱机器舱盖的内壁上加装一层防辐射衬层,可降低γ射线对成员的伤害。

此外,在坦克被穿甲弹击中时还可防止成员受到从内侧崩落的碎片的伤害。

车体和炮塔均涂有三色迷彩涂层。

台湾军事杂志:

动力与承载系统

在中共的战车发展史上,缺乏高功率、高效率发动机长久以来都是一大痛处,在在限制了中共战车的发展潜能。

不过从1970年代后期,中共开始与西方接触,从而获得高性能柴油机的技术,例如与柴油机巨擘──德国MTU厂的交流便让中共获益良多。

根据德国引进的技术,中共在1980年代末期陆续推出几种1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其中的150HB系列1200马力涡轮增压中冷式柴油机由於性能较為出色,被指定為第三代主力战车的动力系统。

150HB的技术明显受到MTUMB-871Ka501柴油机的影响(此发动机亦被南韩引进,作為K-1战车的动力系统),两者的结构与细节极為相似。

MTU厂的柴油机一向以惯於同时期的功率重量比著称,而150HB也接受了这种「遗传」,其重量比功率相同的英国帕金斯引擎公司(PerkinsEngines)的CV-12-1200TCA12V柴油机柴油机(用於挑战者战车)轻15%。

不过中共柴油机工业毕竟较為落后,使得150HB发动机需要时间来发展成熟,因此也有消息推测90式的原型车试用过国外进口的动力套件;例如,99式原型车在测试期间曾传出使用过乌克兰製6TD-3柴油机,或者是德国WD396柴油机,此外还试装过英国CV-12-1200TCA12V柴油机与法国SESM公司ESM500自动变速箱(有五个前进档,两个倒退档)的组合,但无法证实;上述发动机的出力均為1200马力。

此外,99式的发动机舱散热栅与T-80相似。

99式的战斗重量增為46.26公吨(51ton),是目前最重的中共战车,不过拜大功率引擎之赐,推重比仍达到中共战车新高的23.54hp/ton,最大路速65~70km/hr,越野时速47km,静止加速至32km/hr需12秒,单靠车内燃油的续航力為450km,加装车外油箱后则增至600km。

99式的发动机舱比96式更大些,车体长度因而略微增加,路轮间距也有所不同。

中共继续以1200马力的150HB发动机為基础,开发新一代的1500马力大功率柴油机,以德国MTU  MT883作為性能指标。

此种新发动机以及新的传动系统已经安装於98式改战车进行测试,并展现了80km/hr的最大道路速度以及60km/hr的最大越野速度。

大陆官方媒体:

动力及传动系统

长期以来,缺乏强劲的大功率发动机是制约我国主战坦克迈向世界最高水平的一大技术瓶颈。

经过不懈地努力,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多种883kw(1200hp)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

其中,150HB系列中的883KW(1200hp)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的性能较为出色。

可能在设计时参考和借鉴了德国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发动机的设计思想,所以150HB883KW发动机与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韩国的K1A1坦克上也安装了MB871ka501型柴油发动机。

经过严酷的实验考核之后,150HB883KW(1200hp)柴油机最终成为中国新式主战坦克的动力系统。

由于安装了大功率发动机,51t重的中国新式主战坦克的单位功率达到了17.3KW(23.54hp)/t,最大公路时速高达70km/h,0—32km加速时间为12s。

无论是单位功率还是最大公路时速均超过了英国的“挑战者”2型坦克(单位功率14.KW/t、最大公路时速56km/h)和德国“豹”2A6坦克(单位功率17kw/t、最大公路时速68km/h)。

与“挑战者”上安装的CV12TVC-1200型柴油机相比,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150HB883KW柴油机的重量比前者轻15﹪。

为了适应装甲兵的发展要求,我科研人员又在150HB柴油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50HB1103KW(1500hp)大功率柴油机,在研制之初,新型发动机所瞄准的目标就是德国的MT883型发动机。

目前,该发动机已经安装在52t重的中国新式(改)主战坦克上,经测试,中国新式(改)主战坦克的最大公路时速和最大越野时速分别为80km/h和60km/h。

0—32km加速时间为12s,最大行程为600km。

尾部发动机的整体外形

台湾军事杂志:

99式仍沿用过去的机械传动与液压辅助手排变速箱系统,传动装置由传动箱、两个侧变速箱与同轴侧传动器组成,侧变速箱為行星齿轮式,带摩擦离合器,使用液压操作,每个侧变速箱内有2个闭锁离合器和4个机械式制动器,总共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有消息指出,99式在测试期间遭遇到不少传动方面的问题。

99式战车採用双鞘式履带(外观与T-80类似),每条履带由85块履带板组成,总重量达2.1ton,履带表面可加掛橡胶,使用寿命為10000km。

车体两侧有六对直径730mm的双缘承载(外观与T-72类似),并设有两对橡胶顶支轮。

99式的承载系统佈局与T-80颇為类似统,採用扭力桿悬吊,行程為340mm,第一、第二与第六对承载轮的扭力桿附有液压避震器与Z形轴避震器,扭力桿沿著车底板横向佈置,操纵装置的拉桿则沿著车侧板佈置。

大陆官方媒体:

在中国新式坦克上,仍然采用了传统了机械传动、液压控制装置、动力传动室采用纵向布局,传动装置由传动箱、两个侧变速器和同轴侧传动器组成。

发动机扭矩通过固定齿轮箱和主动轴传递给双侧行星变速箱,同时它还驱动压气机、启动发动机和风扇。

侧变速箱为行星式,带摩擦离合器,采用液压操纵,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每个变速箱内有2个闭锁离合器和4个机械式制动器。

在操纵时,驾驶员借助转换内侧的变速箱排挡实现转向行驶。

如果驾驶员将内侧变速箱降低一档,坦克则以两条履带的速度差实现相应半径的转向。

驾驶员拉回操纵杆,安全制动一侧履带,则可实现坦克的最小半径转向。

在行走部分上,中国新式坦克采用了两条双硝挂胶履带(每条由85块履带板组成,总质量为2.1t,使用寿命为10000km)、6对直径为730mm的双轮缘负重轮、2对挂胶拖带轮、2对挂胶拖边轮以及主动轮和诱导轮组成,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

主动轮带2个可拆卸齿圈,齿数为11个,质量约为200kg,叱和部用耐磨合金制成。

诱导轮由两个焊接在一起的的铸造圆盘制成,上面有间隙,便于清除积雪和泥土,并配有履带张紧调整机构。

诱导与曲臂总成的质量约为190kg,轮轴中装有电子侧速器和减速器。

拖带轮和拖边轮为单轮缘挂胶式,单个质量约为30kg。

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负重轮上安装有液压套筒式减振器和“Z”形轴减振器。

悬挂装置的扭杆沿低甲板横向布置,操纵装置的拉杆沿侧甲板布置。

由于对扭杆进行了改进,负重轮行程增至340mm,从而使车辆行驶速度提高了12﹪,从停车状态加速到42km/h只需10s。

公路行驶时的履带状态

越野状态下的履带

台湾军事杂志:

观测/射控系统

99式战车配备先进的指挥式数位战车射控系统,较先前85-IIM以及90-II的系统更為先进。

99式的射控系统整合有双轴稳定系统、上反稳向式车长瞄準仪、下反稳像式砲手瞄準仪(含红外线热影像仪与雷射测距仪)、砲耳轴倾斜感测器、炮塔水平角速率感测器、横风感测器、数位射控电脑、操纵介面以及相关电路控制盒所组成。

所谓下反稳像式,就是透过一个安装在双轴陀螺仪稳定瞄準仪内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砲手瞄準线的双向稳定;而上反式则相反。

99式的车长、砲手瞄準仪以及砲身俯仰迴旋伺服机构都具有双轴稳定机能,在水平方位与高低俯仰均能保持稳定。

砲手透过控制台驱动瞄準仪的瞄準线来追踪目标,砲身俯仰机构也与砲手瞄準仪连动,使砲口随时保持与砲手瞄準线重合。

在砲手稳像式瞄準仪视野中,目标与背景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所以砲手只需将瞄準仪十字线对準目标并以雷射测距,并继续保持瞄準就可以射击。

射控系统含有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当火砲调整到符合电脑计算出的瞄準角和方位前置角时,此装置会自动输出允许射击的讯号,砲手射击开关唯有在重合装置允许的情况才能生效。

至於98式的全週界车长瞄準仪则位於车长指挥塔前方,光仪的俯仰视角介於-10~+45度,具有雷射测距仪以及夜视功能,使车长能独立於砲手之外自行搜索、瞄準目标。

99式拥有完整的全天候Hunter/Killer机能,当砲手正在瞄準接战一个目标时,车长便逕自寻找下一个目标;当砲手完成前一个目标的接战后,车长便按下按钮,砲塔便自动转向,使砲口与车长瞄準线重合,让砲手立即捕捉车长先前选定的目标并予以攻击。

当车长发现一个威胁性或优先权更高的目标时,还能立刻按下超越控制钮,强制将砲塔与砲口对向新目标。

而如果车长欲瞭解砲手正在对付的目标时,则直接按下监视砲手钮,使车长瞄準线与砲手瞄準线重合来观察同一目标。

由於砲手瞄準仪、车长瞄準仪与砲身都具备二维稳定机能,故99式战车能在行进间对付静止或移动目标;在静止对静止情况下,射控系统反应时间在5秒以内,在动对动的情况下也能於9秒内完成计算与瞄準。

万一射控系统发生故障,99式能以自动装定表尺的模式继续运作;假如自动装表也故障,则改成人工装定表尺模式接战。

经测试证实,99式战车射击2000m外目标的第一发命中率在85%以上。

大陆官方媒体:

火控系统

中国新式主战坦克上安装了先进的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于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和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

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

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纵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瞄准线瞄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

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

经改进的炮长用瞄准镜,具有瞄导合一、大闭环射击功能,安装有热像仪。

由于我国研制的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炮长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有稳定的火控系统,中国新式主战坦克不仅能在静止时以较高的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的目标,而且还可以在行进间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的目标。

为了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火控系统中增加了车长对火控进行操纵的功能。

在中国新式坦克车长指挥塔的前方,有一具可以360°旋转观察的上反式周视瞄准镜,该瞄准镜和炮长瞄准镜一样,均可在高低和方向位上独立稳定,并有激光测距和夜视功能,可独立稳定的搜索,选择和瞄准射击目标。

车长用上反式周视瞄准镜

为了适应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国新式主战坦克的火控还可以降级使用。

当稳像部分出现故障时,该系统还可作为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使用:

假如当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又出现故障时,还可以用人工装定表尺进行瞄准射击。

台湾军事杂志:

99式战车的砲手红外线热影像仪在解放军中是很先进的装备,早期99式使元件内信号处理(signalprocessingint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