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3325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传染病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传染病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传染病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传染病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期末复习.docx

《传染病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期末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期末复习.docx

传染病期末复习

2015级考试题型(据说总论占50%;病毒性肝炎20%;艾滋病10%)

 

一、名词解释

干性霍乱:

一种罕见的爆发型或称中毒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尚未出现吐泄症状既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Koplik斑:

指麻疹粘膜斑,为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具有诊断价值,位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为0.5~1mm针尖大小的小白点,周围有红晕,初起时仅数个,1~2天内迅速增多融合,扩散至整个颊粘膜,形成表浅的糜烂,2~3天内消失。

抗原性漂移:

毒血症状:

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疼痛等。

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谵妄、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及休克等表现,有时还可引起肝、肾损害,表现为肝肾功能的改变。

隐性感染: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伴随免疫:

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针对童虫有一定杀伤作用,但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被破坏,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获得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再燃:

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复发:

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Pastia线:

猩红热患者,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又叫帕氏线。

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

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一般少于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此期主要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肾出血热综合征:

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自然传染源的一种自然免疫性疾病。

机会感染:

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它寄生部位,而引起宿主损伤,这种情况称为机会性感染。

主动免疫:

利用抗原刺激,使机体产生抗体的方法,而非直接自体外引入抗体。

主动免疫对随后的感染有高度抵抗的能力。

可通过疾病病原体本身或通过免疫接种(使用已杀死的或弱化的疫苗或类毒素)产生。

免疫须经几天,几个星期或更长时间才出现,但能长久甚至终生保持,且通过注射所需抗原很容易再活化。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在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下,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可出现充血、增生等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鸡尾酒疗法:

仅用一种抗病毒药物易诱发HIV变异,产生耐药性,因而目前主张联合用药,称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

根据目前的ARV药物,可以组成2NRTI为骨架的联合NNRTI或PI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其优缺点,如毒性、耐药性对以后治疗产生的影响、实用性和可行性等,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掌握。

胆酶分离:

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的现象

潜伏性感染:

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肥达反应(Widalreaction)是用已知伤寒菌的H(鞭毛)和O(菌体)以及甲型(A)与乙型(B)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免疫凝集实验。

肝肾综合征:

严重肝硬化时,由于内毒素血症、肾血管收缩、肾缺血、前列腺素E2减少、有效血容量下降等因素导致肾小球率过滤和肾血浆流量降低,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

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T后的最终阶段。

病人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少于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次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玫瑰疹:

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14天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

直径2-4mm,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主要分布在胸、腹、肩背部,四肢罕见,ibanez在2-4天内变暗淡、消失,可分批出现。

有时变成可压之不褪色的小出血点。

败血症:

指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病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的全身行感染综合征。

后遗症:

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伴随免疫:

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针对童虫有一定杀伤作用,但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被破坏,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获得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病原携带者:

病原体进入体内,未造成机体损伤,被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体征、生化及组织学改变,称为病原携带者。

在携带病原期间,可不断向外排出病原,是重要的传染源。

相对缓脉:

一般情况下,体温每升高1度,心率随之增快10~20次/分,伤寒病人,当体温升高达39~40度时,心率并不随上述比例增快,称为相对缓脉,是伤寒特有的体征之一。

发生原因,系伤寒杆菌释放的内毒素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

肝性脑病:

由于肝功能严重损害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出现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昏睡或昏迷等的临床表现。

肝肾综合征:

是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衰竭和门静脉高压时,以肾功能不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和动脉循环血液动力学改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在急性肝衰竭患者也可发生

黑尿热:

是疟疾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恶性疟。

临床有寒战、腰痛、尿少呈酱油色、贫血,重者有黄疸,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发生黑尿热的原因是患者本身红细胞存在G-6PD缺乏,加上疟原虫的代谢产物或抗疟药物的使用等因素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

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病原体进入机体引起机体组织器官损伤、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称为感染性疾病,其中具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填空题

1猩红热表现及其病理表现:

是A组β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是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

猩红热病原体侵入机体产生化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变态反应性病变三种病变。

2流感病毒最稳定的,最强的,其次是哪些

3乙脑急性期临床表现高热、抽搐、呼吸衰竭。

(还可出现意识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病理征)

4血吸虫传播条件:

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滋生;以及人畜接触疫水。

5中毒性痢疾分型:

休克型、脑型。

6肠伤寒的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其他并发症(支气管炎、肺炎、脑膜炎、急性胆囊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7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生殖系统并发症、胰腺炎、肾炎。

1.猩红热病原体侵入机体产生化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变态反应性病变三种病变。

2.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是液体疗法(或补液或纠正脱水)

3.乙型脑最凶险的三大症状是高热、抽搐、呼吸衰竭。

4.伤寒的确诊依据为血培养阳性,骨髓培养阳性。

5.流行性腮腺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

6.恙虫病临床上以叮咬部位溃疡,焦痂形成、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

7.感染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是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不知道找对没有)

8.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依据是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资料。

9.中毒型痢疾按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休克型,脑型,混合型三型

10.晚期血吸虫分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三型

11.传染病组织损伤的发病机制包括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

12.HBVDNA由3200碱基对组成,其L链有S,C,P,X4个开放读码区。

1、对于HBsAg、HBe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_与乙肝疫苗__。

联合免疫预防措施,以减少母婴传播的危险。

2、在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中,发现了5种主要病毒,其中属于DNA病毒的有______乙肝病毒_;属于RNA病毒的有__甲肝__、___丁肝___、_丙肝__和___戊肝___。

3、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消化道___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_血液_、__母婴__和__性接触__。

.

4、乙型脑炎抢救必须闯过的三关是_高热,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____。

5、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可分为休克_____、___脑型____和__混合型___3型。

6、溶组织阿米巴致肠道并发症有肠穿孔,肠出血_,阑尾炎,_阿米巴瘤,___肠腔狭窄

7、败血症临床共同表现有___毒血症状___、__皮疹___、___关节损害_、__肝脾肿大__、___原发病灶_。

8、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储存宿主及传染源是,鼠类,猪。

9、艾滋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受累系统和器官通常是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口腔,皮肤

10、伤寒的确诊依据为_血培养和骨髓培养伤寒杆菌阳性__。

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临床症状表现的“三痛”是_头痛,腰疼,眼眶痛__

12.阿米巴痢疾最常见的肠外并发症是肝脓肿

1.常见病毒性肝炎中通过体液或血液途径传播的有:

乙,丙型肝炎。

2.霍乱的主要症状为腹泻,腹泻的粪便可成呈米泔水样。

3.乙型脑炎最凶险的三大症状是高热,抽搐,呼吸衰竭。

4.晚期血吸虫病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可分4型分别为:

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侏儒型

5.猩红热普通型典型临床表现为:

发热,咽峡炎,皮疹。

6.

7.流行性出血热病程可分为_高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

8.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乙状结肠与,直肠,

9.重型肝炎可出现下列并发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感染。

10.阿米巴痢疾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有

11.HIV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接触和母婴传播。

12.根据我国有关艾滋病的诊疗标准和指南,将艾滋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2.恙虫病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是焦痂或溃疡,

13.流行性脑脊髓炎膜炎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

14.在传染病中导致组织损伤的发生方式有下列三种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传染病中哪些疾病可出现早期高热、休克、白细胞增高(试举3种):

中毒性痢疾,暴发性流脑,流行性出血热。

4.当ALT在2-5ULN或2-10ULN时,胆红素在<2ULN时,可选择2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5.传染病流行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基本条件。

6.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

其抗原亚型为H5N1。

传播为与禽类的密切接触有关,迄今尚无_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

7.麻疹出疹的时间于发热后的3-5天,其出疹顺序为耳后发际,面部、躯干、四肢,最后达手心、足底,3-5天出齐。

8.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是发热,神志障碍,抽搐,和呼吸衰竭。

9.猩红热是由A组ß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

少数病人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等并发症。

10.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较轻、卡他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为特点。

轻型和在非流行期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确诊。

11.造成血吸虫病传播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带虫卵大便入水、钉螺存在、人体接触。

1、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共35种。

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__鼠疫___和霍乱__2种;乙类传染病__24_种;丙类传染病__9_种。

2、对于HBsAg、HBe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采用___乙肝疫苗___与___乙肝免疫球蛋白

联合免疫预防措施,以减少母婴传播的危险。

3、在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中,发现了5种主要病毒,其中属于DNA病毒的有___HBV/TTV_;属于RNA病毒的有__HAVHCVHDVHEV_。

4、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粪-口传播__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__体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社区获得性传播医院内传播__。

.

5、乙型脑炎抢救必须闯过的三关是__高热惊厥/抽搐呼吸衰竭。

6、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可分为__休克型脑型混合性_3型。

7、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是_补充液体和电解质_。

8、猩红热的三大特征表现是_发热咽喉炎第二天出现皮疹__。

9、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_。

1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典型表现为__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_。

11、流行性腮腺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有_睾丸炎_者白细胞可以增高。

12、伤寒的确诊依据为___血培养骨髓培养___。

13、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临床症状表现的“三痛”是__头痛眼眶痛腰痛__。

14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15HBV复制的标记有--------、---------、--------------、------------和--------。

(没找到)

17流行性出血热继发性休克主要是由-大出血;继发感染;水、电解质失衡所致.

18-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19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20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

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3、是非题

1.人禽流感早期临床表现与人流感相同,但易发生肺炎,预后差,病死率高。

(T)

2、传染病疫情信息不能对外公布。

( F)

3、爱滋病的主要实验室检查为爱滋病抗体阳性(T)

4.流行性出血热  损害最明显的是 胃肠 ( F)

5.乙型脑炎高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使肛温控制在38℃左右。

(T)

6.肥达反应的“O”抗体凝集效价在1:

80或以上及“H”抗体在1:

160或以上时为阳性,有确定诊断价值。

(F)

7.暴发型霍乱以休克为首发症状,而吐泻症状不明显或缺如,病情急骤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

(T)

8.流行性腮腺炎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病毒仅侵袭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F)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因其主要病变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而致脑膜刺激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阴性。

(F)

10.非典按乙类传染病上报疫情(F)

11,HDV可单独导致丁型肝炎(F)

12.血吸虫的病理损伤是由成虫引起的(F)

13.HIV仅仅感染CD4+淋巴细胞(F)

14.粪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15个/HP)即可确诊细菌性痢疾。

(F)

15.Pastia线又称线状疹,有些猩红热患者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摩擦出血而呈紫色块状,称“线状疹”。

(T)

16.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所致,故血中白细胞不高(F)

17.乙肝肝硬化病人应慎用或禁用干扰素。

(T)

18.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F)

19.爆发性流脑可导致休克(T)

20.抗HBV治疗,可阻止慢性乙肝病情的进展(T)

1.皮疹吸出液涂片染色检查发现革兰阳性双球菌对流脑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F)

2.传染病的临床特征是有病原体、传染性,有流行性及感染后免疫.(T)

3.乙型脑炎高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使肛温控制在38℃左右,物理降温的方法主要是冰。

(T)

4.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入移行期后,症状既有改善,升高的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就恢复正常。

(F)

5.AIDS的高危人群为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

(T)

6.肥达反应的“O”抗体凝集效价在1:

80及“H”抗体在1:

160或以上时可确诊为阳性,有确定诊断价值。

(F)

7.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感染中毒症状:

畏寒、发热以及肠道症状:

腹痛、以及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T)

8.暴发型霍乱以休克为首发症状,而吐泻症状不明显或缺如,病情急骤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

(T)

9.出血热病人出现少尿时就立即控制入量。

(F)

10.由于HBV携带者肝功能正常,所以组织学也正常。

(F)

11.ALT在80IU以下或者正常的慢性乙肝,只要肝活检在G2以上,就可以抗病毒治疗.(T)

12.伤寒病人通过抗感染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升高,叫做再燃.(F)

13.血吸虫的组织损伤是由尾蚴引起的.(F)

14.HIV除了感染CD4+T淋巴细胞外,还可感染其他细胞。

(T)

15.水痘病人,都可以用激素。

(F)

16.高黄疸病人,PT时间延长,就可以诊断为重症肝炎。

(F)

17.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重叠感染。

(F)

18.出血热病人进入多尿期,可以出现肌酐和尿素氮的升高。

(T)

19.对于尚无特效防治手段的传染病,控制传染源可以有效防止和减缓该传染病的流行。

(T)

20.麻疹、水痘流行期间,一般以隐形感染为主。

(F)

1.恙虫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恙虫。

(F)

2.近段时间流行的禽流感为甲型H5N1亚型( F)

3.感染艾滋病后一般1周左右检测艾滋病抗体为阳性(F)

4.流行性感冒一般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F)

5.乙型脑炎高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使肛温控制在38℃左右。

(T)

6.肥达反应的“O”抗体凝集效价在1:

80或以上及“H”抗体在1:

160或以上时为阳性,有确定诊断价值。

(F)

7.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不同亚型的疱疹病毒所致(F)

8.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应首选大剂量青霉素治疗。

(F)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因其主要病变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而致脑膜刺激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阴性。

(T)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上报疫情(T)

11.HDV可单独导致丁型肝炎(F)

12.血吸虫的病理损伤是由毛蚴引起的(F)

13.HIV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F)

14.粪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15个/HP)即可确诊细菌性痢疾。

(F)

15.乙型脑炎病理改变主要位于软脑膜。

(F)

16.出血热虽是由汉坦病毒感染所致,但血中白细胞明显增高(T)

17.乙肝肝硬化病人应慎用或禁用干扰素。

(T)

18.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F)

19.中毒性菌痢可导致休克(T)

20.抗HBV治疗,可阻止慢性乙肝病情的进展(T)

1.HDAg阳性,抗HDV阳性,即可诊断丁型肝炎。

(N)

2.抗HCV是保护性抗体。

(N)

3.到AIDS期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N)

4.出血热病人进入多尿期时,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可升高,症状加重,并可以死于此期。

(Y)

5.出血热病人出现少尿时就立即控制入量。

(N)

6.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胸片表现为:

肺部阴影迅速扩大,伴随着进行性加重的呼吸道症状。

(Y)

7.霍乱的病原体是G+短小稍弯曲的弧菌。

(N)

8.造成肠上皮细胞过度分泌,从而导致水样便和米泔样便是霍乱弧菌的外毒素所致(Y)

9.粪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15个/HP)即可确诊细菌性痢疾。

(N)

10.肥达氏反应对伤寒有确诊意义。

(N)

11.6个月—5岁的儿童都易患流脑。

(Y)

12.恙虫病立克次体死亡后所释放的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

(Y)

13.基因型为非1型的丙肝抗病毒治疗疗效好。

(Y)

14.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同一病毒(Y)

15.HIV导致CD4+减少,所以CD4+减少时就可以确诊为艾滋病(N)

四、大题

1HIV传播途径:

①性接触传播②血液接触传播,如共用针具吸毒。

③母婴传播。

④其他,如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或医源性感染。

2重度肝炎产生腹水机制:

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和利钠激素的减少导致钠潴留。

钠潴留是早期腹水产生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增多是后期腹水的主要原因。

3传染病流行基本要素:

①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者动物。

②传播途径。

③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4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

①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重度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

②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第4-6病日,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退热时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持续时间越长,休克症状越严重。

③少尿期:

一般第5-8病日,24h尿量小于400ml,主要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

④多尿期:

一般9-14病日,病情与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有关。

⑤恢复期:

尿量恢复至2000ml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

5试述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6分

慢性乙肝抗病毒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发生,一般来说,HBeAg阳性者,如果HBVDNA≥105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同时肝功能反复异常就应就诊考虑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药物分二大类,注射药物干扰素,口服核苷类药物

6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哪些表现时,应考虑急性重型肝炎?

5分

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以下表现时,应考虑重型肝炎:

极度乏力,食欲不振,频繁呕吐,黄疸讯速加深,出现肝性脑病,肝浊音界缩小,出血倾向,中度性鼓肠,出现肝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

7简述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原则5分

治疗原则为“稳、促、导、透”,即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

(当出血热早期发现尿少时应注意:

是休克期少尿还是少尿期少尿,具体鉴别:

若比重(尿)>1.020,尿纳<40mnol/l;尿尿素氮与血尿素氮之比>10:

1,应考虑肾前性少尿。

可输注电介质溶液500-1000ml,并观察尿量是否增加,或用20%甘露醇100-125ml静注3小时尿量少于100ml,少尿期少尿。

如休克期少尿应做抗体先处理包括补(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及对症等处理。

如等尿期少尿应按“稳、促、导、透”来处理。

8传染病有哪些基本特征?

4分

①有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②有传染性,可以在人和人或动物和人之间进行传播,是传染病与其它非传染病最重要的区别;③有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流行性季节性周期性地方性等;④有感染后免疫,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不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不同的病原其免疫力维持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可达数年甚至终身,有的仅有数月。

9.病历分析患者孙XX,男,28岁,湖南浏阳人,因发热6d,少尿3d入院。

病人1月3日起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2℃~39.8℃,明显乏力,当地疑为“感冒”给予退热药处理,患者症状未见好转,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