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372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x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

下面是我整理的圆锥体积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册42页—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

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

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

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

你发现到什么?

(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

等底等高)

  

(2)为什么?

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

(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

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

(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

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

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

(不能)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

(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

(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

(提问学生多人)

  C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

体积是多少?

(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2:

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

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3.14×()×1.2×表示什么?

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

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

  4、比较:

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

(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⑴立方米②3a立方米③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3)2立方米

  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

(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

(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

教室长12m,宽6m,高4m。

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书本44页第3、4、5。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2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

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进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揭示课题:

圆锥的体积)

  三、试验探究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

(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

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

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1个,分组试验,试验后记录结果;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集体评议:

(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

等底等高

  通过探究一活动,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探究二活动活动开展作好了铺垫。

  探究二:

(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

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

每组拿出水槽(装有适量的水),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提醒学生汇报出试验步骤)

  教学预设:

(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3)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过学生汇报的试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试验结论。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

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

(学生反复朗读公式)

  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三:

(伸展试验演示试验)研讨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题的体积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1、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2、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关系吗?

  3、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

  5、结合探究二和探究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通过教师课件演示试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条件,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进一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四、实践运用提升技能

  1、判断题:

独立思考抽生汇报说明理由师生评议

  2、口答题:

独立思考抽生汇报学生评议

  3、拓展运用:

学生分析题意小组合作解答学生解答展示师生评议

  通过判断题、口答题题型的训练,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巩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而拓展题型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五、谈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六、课堂作业:

  1、做在书上作业:

练习四第4、7题

  2、坐在作业本上作业:

练习四第3题

  

  附后

  圆锥体积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应用

  学具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水和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