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2122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4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路基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路基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路基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路基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工程.docx

《路基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工程.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工程.docx

路基工程

第一篇路基工程

第一章路基工程总论

学习目标:

1、了解道路工程的发展概况;

2、熟悉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一般特点;

3、了解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及分析方法;

4、初步掌握路基干湿类型及路基临界高度的划分方法;

5、能根据路基用土的工程性质选择路基用土。

§1-1道路工程概述

一、道路工程的发展情况

1、解放前:

全国只有13万公里公路,标准低、路况差、设备简陋,能维持通车的仅有8万公里,全国有在三分之一的县不通公路。

2、解放后:

到2004年底,全国有18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3、2005年1月18日,原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同志说:

我国将用30年的时间建成高速公路网:

7射(以北京为中心)、9纵、18横,约8.5万公里。

二、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1、路基

2、路面

3、桥梁

4、涵洞

5、隧道

6、防护与加固工程

7、排水设施

8、山区特殊构造物

9、附属工程

三、路基工程的一般特点

1.结构形式简单

2.工程数量大

3.稳定性易受地形、地质、土壤、水文和气候影响

四、路基设计的基本内容

1、路基主体工程——路基横断面形式、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度

2、路基排水——地面排水、地下排水

3、路基防护与加固——坡面防护、冲刷防护、支挡建筑物、湿软地基加固

4、路基工程的附属设施——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堆料坪、错车道

§1-2路基的强度

一、路基受力与工作区

(一)路基受力状况

1)受力荷载:

1.路基自重

2.汽车轮重

2)车轮荷载作用下的σz:

3)路基自重作用下的σB:

4)土基中应力分布图

(二)路基工作区

1)路基工作区:

车轮荷载引起的σz是路基土自重引起的σB的1/10~1/5的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

2)路基工作区深度Za:

3)路基工作区深度与路基高度的关系:

1.工作区深度<路基高度时

2.工作区深度>路基高度时

二、路基的强度

1)回弹模量

1.定义:

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

2.表达式:

3.意义:

土基回弹模量表示土基在弹性变形阶段内,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抵抗竖向变形的能力。

4.关系:

P一定,E0大,lr小

lr一定,E0大,P大

2)抗剪强度

1.剪切破坏:

沿剪切面使土体破坏的现象。

2.抗剪强度:

土体所具有的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3.表达式:

三、路基的变形、破坏及其原因

(一)形式

1)路基沉陷

1.堤身下陷—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压实不足而引起

2.地基沉陷——地基软弱引起

 

2)边坡坍方

1.剥落——是指边坡土层或风化岩层表面,在大气的干湿或冷热的循环作用下,表面不断风化,使表层土或岩石成片状或带状从坡面上剥落下来的现象,而且老的脱落后,新的又不断产生。

2.碎落——坡面岩体风化,破碎比较严重时的一种碎落现象。

3.滑坍——路基边坡土体或岩石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4.崩坍——岩体或土体脱离母岩而沿边坡倾落下来的现象。

5.坍塌——由于土体(或土石混杂的堆积物)遇水软化,而边坡又在450~60o之间,且边坡无支撑情况下产生。

 

3)路基沿山坡滑动

 

4)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二)路基产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

1.不良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不利的水文与气候因素;

3.设计不合理。

4.施工不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规定要求。

结论:

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工程质量和产生病害的基本前提,水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

(三)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措施

1.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

2.路基用土选择。

3.分层压实路基,保证压实度。

4.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5.正确进行排水设计。

6.必要时设计垫层。

7.防护加固

 

§1-3公路自然区划与路基干湿类型

一、公路自然区划

1)区划目的(参照《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为区分不同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影响的差异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和采用合适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2)区划分级

1.一级区划:

Ⅰ北部多年冻土区;

Ⅱ东部温润季冻区;

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Ⅳ东南湿热区;

Ⅴ西南潮湿区;

Ⅵ西北干旱区;

Ⅶ青藏高寒区。

2.二级区划:

3.三级区划:

二、路基的干湿类型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通过路面,路肩边坡和边沟渗入路基;

2.地面水:

边沟的流水、地表径流因排水不良,形成积水、渗入路基;

3.地下水:

路基下面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浸入路基;

4.毛细水:

路基下的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到路基;

5.凝结水:

在土的空隙中流动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水;

6.薄膜水:

在土的结构中水以薄膜的形式从含水量较高处向较低处流动,或由温度较高处向冻结中心周围流动。

 

(二)干湿类型划分

1)分类:

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2)路基要求:

干燥或中湿状态

3)划分方法:

1.按平均稠度划分

①表达式:

WC=(WL-W)/(WL-WP)

②含义:

WC=1.0,W=WP,为半固体与硬塑状的分界值;

WC=0,W=WL,为流塑与流动状的分界值;

1.0>WC>0,WL>W>WP,为可塑状;

③分界稠度

WC0—干燥状态下限;

WC1—干燥与中湿状态分界;

WC2—中湿与潮湿状态分界;

WC3—潮湿与过湿状态分界;

④平均稠度:

WCi=(WLi-Wi)/(WLi-WPi)

⑤判别

干燥:

>WC1

中湿:

WC1≥

>WC2

潮湿:

WC2≥

>WC3

过湿:

<WC3

⑥适用范围:

老路

2.按临界高度划分

①临界高度

H1:

干燥与中湿状态分界;

H2:

中湿与潮湿状态分界;

H3:

潮湿与过湿状态分界。

②判别

干燥:

H>H1

中湿:

H2<H≤H1

潮湿:

H3<H≤H2

过湿:

H<H3

③适用范围:

新建公路

§1-4路基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

一、土的分类依据(参照《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土颗粒组成特征;

2.土的塑性指标: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

3.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

二、粒组划分

1.巨粒组:

>60mm

2.粗粒组:

60~2mm砾组,2~0.074mm砂组

3.细粒组0.074~0.002mm粉粒组,<0.002mm粘粒组

三、土分类总体系

 

四、土的工程性质

1)巨粒土:

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填筑路基良好的材料,可砌筑边坡。

2)粗粒土:

1.砾类土:

级配良好的密实程度好,级配不良的会造成空隙大,易积水。

2.砂类土

①砂:

无塑性,透水性强,毛细上升高度小,强度和稳定性好,但粘性小,易于松散,压实困难;

②砂土:

同砂

③砂性土:

易压实,是填筑路基理想材料

3)细粒土

1.粉质土:

最差的筑路材料,毛细上升高度大,易扬尘

2.粘质土:

透水性差,粘聚力大,可塑性强,承载力小

3.有机质土:

不宜作路基填料

4)特殊土:

不宜作路基填料

1.黄土:

湿陷性

2.膨胀土:

易膨胀

3.红粘土:

收缩性大

4.盐渍土:

承载力低

本章重点:

公路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功能及组合形式,路基的干湿类型划分。

本章的难点:

路基干湿类型及临界高度的划分。

第二章一般路基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一般路基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2、掌握路基宽度、高度和边坡坡度的确定方法;

3、了解其他路基附属设施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4、重点掌握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运用及一般路基边坡坡度的确定方法。

§2-1路基的典型横断面

一、路基典型横断面

二、路堤

1.概念

①路床:

路面底面以下0.8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

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0.30m)及下路床(0.30~0.80m)两层。

②路堤: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路堤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堤和下路堤,上路堤指路面底面以下0.80~1.50m范围内的填方部分;下路堤指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

2.常用横断面形式

①矮路堤

②一般路堤

③浸水路堤

④护脚路堤

⑤挖沟填筑路堤

3.按填土高度分

①矮路堤:

H<1.0~1.5m

②一般路堤:

H=1.5~18m

③高路堤:

H>18~20m

三、路堑

1.常见断面形式

①全挖路基

②台口式路基

③半山洞路基

 

四、填挖结合

1.常用断面形式:

①一般填挖路基②矮挡土墙路基③护肩路基

④砌石护坡路基⑤砌石护墙路基⑥挡土墙支撑路基

⑦半山桥路基

 

§2-2路基的构造

一、路基宽度

1.概念:

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

2.路基宽度图

3.行车道数及行车道宽度

①行车道数是根据远景年交通量和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并考虑公路的等级及不同路段而决定。

②行车道宽度主要取决于车道数和每一车道的宽度。

一个车道的宽度可由车身宽度、车身边缘和相邻车道以及车身外缘至路面边缘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所组成。

③一个车道宽度为3.50~3.75m(国外4.27m)

二、路基高度

1.路基高度:

路基设计标高和中桩地面标高之差,路堤为填筑高度、路堑为开挖深度。

2.边坡高度:

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边缘的相对高差。

三、路基边坡坡度

1.路基边坡坡度:

边坡高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值。

2.边坡示意图

3.常用值:

路堑边坡1:

0.5

路堤边坡1:

1.5

4.路堤边坡坡度

①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规定值。

②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边坡形式宜用阶梯形,边坡坡率应进行稳定分析。

③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

1.75。

5.路堑边坡坡度

①边坡高度不大于30m时,按规范确定。

②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宜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预加回技术。

③边坡较高时,开挖成折线形式或台阶式边坡,边沟外侧设置碎落台,其宽度不宜小于1.0m;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2m。

④对土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20m,岩石边坡高度超过30m和不良地质地段路堑边坡,应进行边坡个别处理设计。

 

§2-3路基的附属设施

一、取土坑与弃土堆

1)取土坑

1.路线外集中取土坑的设置,应根据各地段所需取土数量,并结合路基排水、地形、土质、施工方法,作出统一设计。

2.取土坑到路基之间的距离不得影响路基边坡稳定。

3.桥头引道两侧不宜设置取土坑。

4.兼作排水的取土坑,应确保水流通畅排泄,其深度不宜超过该地区地下水

位,并应与桥涵进口高程相衔接;其纵坡不应小于0.2%,平坦地段亦不应小于0.1%。

5.对取土坑应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和绿化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6.取土坑一般设置在地势较高一侧。

2)弃土堆

1.路基弃土堆设计应与当地农田建设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并注意保护林木、农田、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

2.应合理设置弃土堆,不得影响路基稳定及斜坡稳定。

3.弃土堆应堆放规则,进行适当碾压,并应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和绿化措施。

4.沿河弃土时,应防止加剧下游路基与河岸的冲刷,避免弃土阻塞、污染河道,必要时应设置防护支挡工程。

桥头弃土不得挤压桥墩、阻塞桥孔。

5.废方一般选择在沿线附近低洼荒地或路堑的下坡一侧堆放。

浅而开阔的路堑两旁不得设弃土堆。

二、护坡道与碎落台

1.设置护坡道可加宽边坡横向距离,减少边坡平均坡度,护坡愈宽,愈有利于边坡稳定,但最少为1m。

设在取土坑与坡脚之间,或在边坡坡面上的平台。

2.设置碎落台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宽度为1.0~1.5m,设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也可设置在边坡中部,兼有护坡作用。

二、堆料坪与错车道

本章重点:

一般路基构造的理念建立和各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掌握。

本章难点:

路基边坡坡度的确定。

第三章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2、掌握直线、折线和圆弧法的稳定性分析法,明确使用对象,合理选择安全系数。

§3-1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与方法

一、边坡稳定原理

1)边坡滑动面形状

1.直线形:

砂性土及碎砾土,有较大的内摩擦角及较小的粘聚力,破坏面近似于直线平面。

2.圆曲线:

粘性土的粘聚力较大,内摩擦角较小,破坏面近似于圆曲面。

二、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一)工程地质法

(二)力学分析法

1)计算参数

1.均匀土体:

φ、c、γ

2.多层土体:

2)汽车荷载当量换算

1.当量厚度:

车辆的设计荷载按最不利排列,换算成相等压力的土层厚度。

2.计算公式:

3)边坡稳定性力学分析方法

(1)直线形法

1.路堤

①表达公式:

(c≠0)

(c=0)

2.路堑

①表达式:

(2)圆弧线法

1.条分法

①基本原理:

先假定一圆弧滑动面,将圆弧滑动面上的土体分成若干竖向土条,依次计算每个土条滑动面圆心的抗滑力矩和下滑力矩,然后分别叠加求出整个滑动土体的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再求出它们的比值可得稳定系数,从而判断出路基边坡是否稳定。

②验算步骤与计算公式

a.通过坡脚任意选定可能的圆弧滑动面,将其划分若干个垂直土条;

b.计算每个土条的自重,并分解到滑动面的法向和切线方向上;

法向分力:

切向分力:

c.计算滑动面上各土条对O点的转动力矩;

滑动力矩:

抗滑力矩:

d.求稳定系数K

e.按上述步骤通过坡脚再假定几个可能的滑动面,计算对应的稳定系数。

2)危险圆心辅助线的确定

①4.5H法

②36°线法

§3-2陡坡路堤稳定性

一、概述

1)陡坡路堤的滑动面:

1.路堤整体沿基底接触面产生滑动,多发生在岩石基底或稳定山坡基底。

2.路堤随同基底覆盖层沿倾斜基岩滑动,多发生在基底为不稳定的坡积覆盖层,而且下卧基岩层面陡峭的地方。

3.路堤连同其下的软弱土层沿某一圆弧滑动面滑动,多发生在基底为较厚的软弱层。

4.路堤连同其下的岩层沿某一最弱的层面滑动,多发生在基底的岩层倾向与山坡一致,填土后加大下滑力的地方。

二、分析方法

1)直线滑动面稳定性验算

1.表达公式:

2.判别:

E>0,不稳定,下滑

E≤0,稳定,不下滑

2)折线滑动面稳定性分析验算

1.表达公式:

2.判别:

En>0,不稳定,下滑

En≤0,稳定,不下滑

3)增加稳定性措施

1.改善基底

2.加强排水设施

3.设置支挡结构物

§3-3浸水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

一、渗透动水的作用

二、渗透动水压力的计算

1)计算公式:

三、浸水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

本章重点:

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与方法,各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合理应用。

本章难点:

浸水路堤边坡、陡坡路堤稳定性分析及处治。

第四章路基排水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路基排水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2、掌握道路排水设施的构造与布置;

3、能根据调查资料进行一般地形的道路排水设计;

§4-1路基排水要求及一般规定

一、路基排水的要求

路基排水的任务,就是采用拦截、汇集、排除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措施,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以内,确保公路排水畅通,结构稳定,行车安全,使路基常年保持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及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

二、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规定

1.公路路基排水设计应防、排、疏结合,并与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地基处理以及特殊路基地区段的其他处治措施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

2.路基排水设计应遵循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环境保护的原则,并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

3.排水困难地段,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

4.施工场地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应尽可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各类排水设施的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结构安全可靠,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

§4-2地表排水设施的构造与布置

一、边沟

1.设置:

在路堑、矮路堤、零填零挖路基及陡坡路堤边缘外侧或坡脚外侧。

2.作用:

用来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坡面上流下的表面水。

3.分类:

路堑边沟和路堤边沟

4.断面形式:

路堤边沟——梯形、矩形、U形(带盖板矩形、U形)、三角形、

碟形、暗埋式

路堑边沟——三角形、浅碟形、盖板矩形、暗埋式

5.要求:

①边沟沟底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0.3%。

②路堑边沟的水流,不应流经隧道排出。

③边沟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防护加固措施。

以往多采用片石或砼预制块铺砌,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一般情况下,可选用植物防护;当边沟可能产生冲刷时,采用浆砌片石或砼预制块加固。

二、截水沟

1.设置:

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在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

2.作用:

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3.要求:

①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米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布设。

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小于2米。

②截水沟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3%。

长度一般不宜超过500

③截水沟的水流应排至路界边外,不宜引入路堑边沟。

应尽量利用地形,将截水沟中的水流排入截水沟所在山坡一侧的自然沟中,或直接引到桥涵进口处,以免在山坡上任其自流,造成冲刷。

④截水沟应进行防渗加固。

出水口应引伸到路基范围以外,出口处设置消能设施,确保边坡和路基的稳定性。

⑤截水沟断面的形式一般为梯形,底宽不小于0.5m,深度按设计流量确定,也不应小于0.5m,边坡坡度视土质而定。

三、排水沟

1.设置:

边沟、截水沟、取土坑、弃土场和路基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以外的地方。

用来引出路基附近低洼处积水的人工沟渠。

2.作用:

引水

3.要求:

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3%。

四、跌水与急流槽

1.设置:

水流通过坡度大于10%、水头高差大于1.0m的陡坡地段或特殊陡坎地段。

设置于需要排水的高差较大而距离较短或坡度陡峻的地段。

2.作用:

排水,消能、减缓流速。

3.跌水:

是阶梯形的建筑物,水流以瀑布形式通过,有单级和多级的。

它的作用是降低流速和消减水的能量。

4.急流槽:

是具有很陡坡度的水槽,但水流不离开槽底。

它的作用是在很短的距离内、水面落差很大的情况下进行排水。

多用于涵洞的进出水口,或在特殊情况下,截水沟流向边沟的场合。

五、倒虹吸与渡水槽

1.设置:

水流需要横跨路基,又受设计标高的限制,从路基底部或上部跨越。

2.作用:

六、蒸发池

1.适用:

我国北方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且排水困难的地段。

2.设置:

在年降雨量不大,晴天日数多、空气相对湿度小、多风易蒸发的空旷荒野地段。

3.作用:

引水入池,依靠自然蒸发或下渗将水排除。

4.要求:

容量应以一个月内路基汇流入池中的雨水能及时完成渗透与蒸发作为设计依据。

§4-4路基地下排水设施的构造与布置

一、暗沟

1.作用:

设在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渠,无渗水和汇水作用。

2.说明:

①当路基范围内遇有个别泉眼,泉水外涌,路线不能绕避时,为将泉水引到填方坡脚以外或挖方边沟,加以排除,可在泉眼与出口之间开挖沟槽,修建暗沟。

②市区街道污水管或雨水管,以及公路有中央分隔带时弯道处的排水设计也有采用暗沟或暗管排除积水的。

③暗沟造价一般高于明沟,同时,一旦淤塞,疏通费事,甚至需开挖重建。

因此,设计时必须与修建明沟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择优选用。

 

二、渗沟

1.作用:

平式排水,在地面以下汇集流向路基的地下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使路基上保持干燥,不致因地下水成害。

 

 

2.分类:

①填石渗沟(盲沟)②管式渗沟③洞式渗沟

3.适用:

①填石渗沟:

一般用于流量不大,渗沟不长的地段。

是目前公路上常用的一种渗沟。

设计时应考虑淤塞失效问题。

②管式渗沟:

设于地下引水较长的地段,但渗沟过长时,应加设横向泄水管,将纵向渗沟内的水流,迅速的分段排除。

③洞式渗沟:

当地下水流量较大,或缺乏水管时,可采用石砌涵洞。

4.要求:

渗沤沟的基底一般埋入不透水层,故渗沟沟壁一侧设反滤层汇集水流,而另一侧用粘土夯实或5号水泥砂浆砌片石,拦截水流。

三、渗井

1.作用:

立式排水,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设置渗井,穿过不透水层,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中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除。

§4-5路基排水的综合设计

为了使各个排水设施都得以合理使用,发挥最大的效益,就需要进行路基排水综合设计,使各个排水设施与其他的排水设施、防护加固工程、农田水利及相关建设项目相互配合。

(见图4-16)

本章重点:

路基排水设计一般原则及要求;路基排水设施的构造与布置。

本章难点:

路基排水综合设计。

第五章路基防护与加固

学习目标:

掌握路基防护与加固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明确路基防护与路基稳定、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5-1基本概念

一、一般规定

二、防护与加固类型

1.坡面防护:

用以防护易受自然因素影响而破坏的土质与岩石边坡。

2.冲刷防护:

用以防护水流对路基的冲刷与淘刷。

3.支挡建筑:

用来防止路基变形或支撑路基或山体的位移,保证路基的稳定。

4.湿软地基加固:

用各种有效方法处治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承载力低的湿软地基,以防路基沉陷、滑移或发生其它病害。

§5-2坡面防护

一、植物防护(生命防护)

1.适用范围:

较缓的土质边坡。

2.防护原理:

依靠成活植物的发达根系,深入土层,使表土固结。

3.作用:

植物根、茎、叶可以调节表土的湿度,阻滞地表径流,防止或减缓冲刷,防洪保堤。

沙漠或积雪地区路基两侧植树,可成为防沙栅和防雪栅。

不同的植被,还可起到交通诱导、安全、防眩、吸尘、隔音作用,同时美化路容,协调环境。

4.分类:

种草、铺草皮、植树。

5.种草

①适用范围:

不陡于1:

1的草类生长的土质边坡。

②选用:

宜采用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叶茎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

③种植方式:

将草籽加土拌和,均匀撒播在翻楹的表土坡面,铺不少于10cm厚的种植土层,草籽入土深度不少于5cm,种完后拍实松土,洒水湿润,管理。

6.铺草皮

①适用范围:

需要快速绿化,且坡率缓于1:

1的土质边坡和严重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

②选用:

根系发达、茎矮叶茂耐旱草种,不宜采用喜水草种,严禁采用生长在泥沼地的草皮。

③铺砌形式:

平铺、水平叠铺、垂直叠铺、斜交叠铺及网格式。

 

7.植树

①适用范围:

坡率缓于1:

1.5的边坡,或在边坡以外的河岸及漫滩外。

②作用:

加固边坡、防止和减缓冲刷,防汛、防砂、防雪等。

③选用:

能迅速生长且根深枝密的低矮灌木类。

公路弯道内侧边坡严禁栽植高大树木。

二、砌石防护

1.适用范围:

不宜使用植物防护或考虑就地取材的路基。

2.分类:

①干砌:

受水冲刷较轻,流速不大的河岸路基。

②浆砌:

受水冲刷较重,流速较大的河岸路基。

③注意事项:

干砌或浆砌片石,均应在片石下面设0.1~0.15厚的碎砾石或砂砾垫层,以起到整平作用,防止水流将片石下面的边坡细土粒带走,能使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