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考试题五.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考试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考试题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考试题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测试考试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考试形式:
闭卷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
1.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
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开创殿试和武举考试
2.下图描绘隋朝大运河的起止地点是
A.北达涿郡,南至洛阳
B.北达涿郡,南至江都
C.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D.北达涿郡,南至长安
3.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与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选举制
4.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
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陈桥兵变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诗中的“开元”指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前期的年号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
6.中国是世界陶瓷大国。
唐朝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艺珍品是
A.
B.
C.
D.
7.“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下列哪一帝王功绩的正确评价?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唐朝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文物是
A.司母戊鼎
B.“汉并天下”瓦当
C.筒车
D.《清明上河图》(局部)
9.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10.“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A.回纥
B.吐蕃
C.南诏
D.靺鞨
11.某剧组准备拍摄《大唐王朝》的纪录片,你认为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现
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唐朝政府的热情招待
C.江南地区的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D.李白用“交子”支付酒楼老板酒钱
12.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
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民族关系史上的哪次和亲?
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1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14.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他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善于推陈出新,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
他是
A.颜真卿
B.欧阳询
C.柳公权
D.吴道子
15.促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叛乱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16.数据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图是依据此方法制作的年代尺。
据图所示,唐朝灭亡对应的时间点是
17.下列典故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的是
A.三顾茅庐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卧薪尝胆
18.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派文人出任地方官
D.实行行省制度
19.下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
他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岳飞
2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各议
D.北宋与金对峙
21.下边示意图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的一个漫长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22.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23.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
万户)。
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24.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诗)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25.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26.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名诗句的抗元名将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陆秀夫
27.元朝为加强对琉球的有效管辖与治理,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驿站
D.西域都护
28.从下面地图《元朝疆域图》可以看出,当时管辖泉州所在地区的行省是
A.行中书省
B.江浙行省
C.河南江北行省
D.江西行省
29.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30.与下图人物有关的史实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
②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④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辨析说理题:
(6分)
31.在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有关历史后,小明制作了如下简表。
他认为①政权的建立者是赵构,②政权是党项族建立的。
他的表述符合史实吗?
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综合题:
(本大题有3小题,其中32小题12分,33小题14分,34小题8分,共3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日本遣唐使船(局部)
材料三:
去往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①
唐→日本
②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的理由。
(2)材料二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来中国的目的?
(3)请将材料三表格中①②两个空白处补充完整;说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
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宋出现纸币的原因和意义。
(3)从材料三中,你能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至少回答2点)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34.材料论述题: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确实选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
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有原秦王府的臣僚,有追随李建成反对他的政敌,有关中军事贵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由于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拔人物不私于党”,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多士盈廷,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等。
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发展。
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乖谬和改正错误,以利于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
其中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
正是这些谏诤,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唐太宗就说,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皆魏征之力也”。
(《旧唐书。
魏征传》)
(1)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