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8932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五大名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宋代五大名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宋代五大名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宋代五大名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宋代五大名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代五大名窑.docx

《宋代五大名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五大名窑.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五大名窑.docx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官窑

官窑简介:

官窑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

历代由朝造专设的瓷窑均称“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官窑瓷”。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

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

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

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

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

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

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

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官窑青釉圆洗

官窑葵瓣洗

官窑青釉弦纹瓶

官窑大瓶

官窑青釉盏托

官窑青釉蒜头瓶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粉青釉三足瓷炉

官窑贯耳瓶

孔雀绿釉碗

青花龙纹瓶

黄釉盘

官窑青釉圆洗

官窑青釉圆洗底部

  官窑青釉圆洗,宋,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

  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

造型端庄典雅。

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

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这件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

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

诗曰:

  修内遗来六百年,喜他脆器尚完全。

  况非髻垦不入市,却足清真可设筵。

  讵必古时无碗制,由来君道重盂圆。

  细纹如拟冰之裂,在玉壶中可并肩。

  下署“乾隆御题”。

  官窑葵瓣洗,高4.8cm,口径18.7cm,足径11.2cm。

  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

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

足底边无釉,露铁黑色胎。

  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别注重釉色美。

其凝厚的釉层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度。

烧成过程中,选用优质木材作燃料,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

官窑瓷器多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自然优美的片纹点缀下颇显高贵典雅。

  此洗造型优美,釉层莹润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又闪现条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和谐的艺术整体。

官窑青釉弦纹瓶

官窑青釉弦纹瓶底部

  官窑青釉弦纹瓶,宋,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

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

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

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

  此瓶仿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

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

釉面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

釉色以粉青为主。

釉面开片本因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冷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

这种装饰主要出现在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青瓷表面。

或称“开片”、“龟裂”。

  官窑大瓶,宋,高34.5cm,口径9.9cm,足径14cm。

  瓶圆口,直颈,垂腹,圈足。

通体内外施青釉,釉面开有冰裂状纹片,上部开大片纹,近底处纹片细碎。

  “官瓷重楷模,精华四海粹”,这是《饮流斋说瓷》中对宋代官窑瓷器的赞美。

官窑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有南北之分。

北宋官窑兴盛于宋徽宗时期,据文献记载,窑场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目前尚无法取证。

南宋官窑的窑址在杭州乌龟山一带,考古人员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了比较多的实物资料。

  此件官窑大瓶是官窑中的杰作,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古朴,溢青流翠的釉面上隐现出冰裂纹,在清代皇宫收藏中备受皇帝的赏识,成为御苑至宝。

官窑青釉盏托

官窑青釉盏托底部

  官窑青釉盏托,宋,高5.7cm,口径8.1cm,足径6.7cm。

  盏托敛口,弧形腹,托盘边沿宽大,圈足外撇。

内外施满釉,釉色莹润,开有冰裂纹片。

  此盏托造型别致,釉面晶莹类玉,为清宫旧藏宋代官窑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盏托是由耳杯承盘发展而来,始制于东晋,南北朝时已较流行,唐代随着江南地区饮茶风俗的盛行,产量有所增加。

五代末期,盏腹加深,托变高,美观实用。

宋代盏托式样繁多,南北瓷窑无不烧制,托口较前显著增高,颇具特色。

官窑青釉蒜头瓶

官窑青釉蒜头瓶底部

  官窑青釉蒜头瓶,宋,高13.2cm,口径3.2cm,足径5.7cm。

  瓶直口,颈部细长,腹部由凹凸的棱线形成似蒜头状的形体,圈足。

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且遍布器身。

  此瓶釉面肥厚润泽,闪现一种酥油般光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造型上也颇具特色,器身于稳重端庄中以凹凸变化的棱线突出其精巧。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青釉方花盆底部

  官窑青釉方花盆,宋,高9.2cm,口边长15.3cm,足边长13.0cm。

  花盆呈长方体形,敞口,器口镶铜,直壁,平底中央开有一渗水圆孔。

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俗称“铁足”。

通体施粉青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裂纹遍布器身。

  此盆造型规整,釉色青润。

  宋代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的器物,往往在足部无釉处为黑褐色,即所谓“铁足”。

成因是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现此色。

  官窑粉青釉三足瓷炉,高8.6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14.3厘米。

  此炉为仿古器物。

侈口,立耳,束颈,圆鼓腹,三矮足。

青釉,上布满裂纹,釉色晶莹透明,富有光泽。

  炉是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制的器物之一,是仿商周时期青铜鼎样式制作的,是北宋末期出现的复古风气的产物。

王义康

  官窑贯耳瓶,高22.8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9.6厘米。

  宋代瓷器的质地、釉色、式样、产量都远远超过前代,钧窑、汝窑、哥窑、官窑、定窑被誉为当时的五大名窑。

官窑是指由中央官府开设的窑场,专门烧制御用瓷器,其中有不少是仿古造型的陈设品。

这件官窑贯耳瓶即仿自古代青铜投壶造型,直口阔腹,瓶侧筒状贯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相对应,可以穿系绳带。

此瓶釉色厚润,端庄典雅,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

  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6.2cm,足径6.5cm。

  碗撇口,弧壁,瘦底,圈足。

无款。

碗内壁及圈足内施青白色釉,外壁施孔雀绿釉,近足处暗划仰莲瓣纹。

此碗虽未署款识,但其典型的正德宫碗式造型和器足内施淡青白釉的特征表明其为正德官窑器。

青花龙纹瓶

青花龙纹瓶底款

  青花龙纹瓶,高23.5cm,口径4cm,足径6.1cm。

  瓶口微撇,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圈足。

瓶身绘立龙2条,张牙舞爪,龙身卷曲,威武凶猛。

足内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此瓶造型挺拔,为康熙官窑青花中的佳作。

  明正德黄釉盘,高4.2、口径20.7、足径11.9厘米。

  侈口,圆腹,圈足。

除器底外毕施黄釉,底面施白釉,中有青花“大明正德年制”双圈六字楷书款。

正德黄釉是承弘治之作,但釉色不如弘治黄釉那样浅而嫩,显得深而老,胎也较厚,是正德官窑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