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docx
《实验二 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 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二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
实验二:
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
一、实验目的:
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
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多边形数字化)。
3、熟练掌握地图坐标定义和投影转换。
4、学会利用空间分析工具进行TIN和DEM数据的生成。
二、实验设备:
1、硬件:
PC台/人(内存:
256M以上,cpu:
P4)。
2、软件:
ArcGIS9.3。
三、实验数据:
新塘镇1:
2.5万地形图
四、实验步骤:
第一步:
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影像配准工具
打开ArcMap,添加“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数字化1-2.5万实验数据.jpg,加载到ArcMap中,会发现“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第二步:
输入控制点
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通过读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控件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如下图所示:
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一般大于7个),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点击“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的“查看链接表
”按钮。
检查控制点的TotalRMSError,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转换方式设定为“二次多项式”
第三步:
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
Georeferencing(影像配准)→Rectify(矫正),打开SaveAS对话框,采用双线性内插,保存TIFF栅格数据。
第四步:
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shapefile
打开ArcCatalog,右击→NEW→shapefile,打开Createnewshapefile对话框,设置步骤如下所示:
单击Add加载,然后单击OK完成shapefile文件的创建,然后将其拖曳到ArcMap上。
第五步:
从已配准的地图上提取等高线并保存到上面创建的线要素中
1、打开“编辑器Editor”工具栏,在“编辑器Editor”下拉菜单中执行“开始编辑命令StartEditing”,并选择前面创建的“xian”要素。
确认编辑器中:
任务为“新建要素CreateNewFeature”,目标为xian。
2、将地图放大到合适的比例下,从中跟踪一条等高线并根据高程点判读其高程,输入该条等高线的高程。
3、进一步练习线要素的其它操作,比如线段的合并、分割、编辑顶点等操作。
数字化完成后,结果如下图所示:
4、将数字化后两部分拼接在一起,打开ArcToolbox,DataManagementTools→General→Append,打开Append对话框,设置两部分的数字化数据,单击OK,执行拼接操作(追加操作)。
5、选择要删除的重复线段,利用Editor中的“SplitTool
”工具可以打断线段,然后就可以可以删除多余的线段。
6、如果两条线段要其连在一起,形成一条线段的话,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按住shift键,选中两条要合在一起的线段,Editor→Merge,即可将两条线段合成一条线段。
第六步:
将数字化后的等高线转成TIN栅格数据
添加3D分析工具“3DAnalyst”,Create/modifyTIN→CreateTINFromFeatures,打开对应的对话框,并设置如下所示:
第七步:
将TIN转成DEM栅格数据
3DAnalyst→Convert→TINToRasters,打开ConvertTINtoRaster对话框,设置如下所示:
五、实验总结:
通过此次实验,我对地形图数字化的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并且全新的认识,数字化不仅仅只是依葫芦画瓢的跟踪扫描,它还有许多细节在里面,比如矢量化点疏密选择,不同线的合并,自动跟踪等等,还有就是数字化的过程中最好顺便也添加好高程属性,这对后面的处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数字化完成后还对数据进行检查、处理,生成我们能够使用的DEM数据或者其他类型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