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5256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能力和前途的坚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自信。

换言之,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在文化层面对本民族自我价值、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前景的自觉持守。

文化自信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以及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

就我国而言,对中国精神的光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性清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文化自觉的当代表现,更是文化自信的切实践行。

最近二三十年,我们肯定民族文化的价值,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对不同学术繁荣时期的价值有深刻认识,对老子、孔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倍加推崇,对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进行认真整理和创造性阐发。

这些都不是外力强加给我们的,而是积淀于我们内心的价值认同,是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坚守。

这也表明,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作为文化自觉最高表现形态的文化自信日益坚定。

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通过文化批判为新的价值重构创造条件。

中国历史上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相互激荡,往往在碰撞中相互吸收甚至相互融合,这中间就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专制政治和专制帝王的批判,都是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

近代谭嗣同、梁启超等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拯救中国。

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清理、对西方文化合理成分的吸纳,进行新的价值重构,我们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还表现为对民族文化当下状况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前景的满怀信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大并践行中国精神,是我们基本的价值取向。

这不仅是价值观自信的表现,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我们坚信文化自信能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摘编自李宗桂《文化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对待民族文化要多些坚守,少些批判。

B.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最高表现形态,二者虽相互关联但是不能够等同。

C.进行新的价值重构,必须以文化批判为基础,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清理。

D.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开始,经过文化批判,其终极目的是新的价值重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文化自信的内涵为立论前提,围绕文化自信从三个方面逐层展开论述。

B.文章第二段阐述文化自觉,用对比论证阐明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关系。

C.第三段通过列举事例,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D.最后一段阐明,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的内容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

B.如果不发自内心地整理传统典籍,就谈不上文化自觉,更谈不上文化自信。

C.只要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新的价值重构,就能树立文化自信。

D.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新的价值重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左手神医

北乔

在江苏东台三仓乡,朱庆树的名头很大,人称“左手神医”。

朱庆树七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这以后他靠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维持生活。

十六岁的时候,村里来一位道人。

在桥头,道人遇上朱庆树,没说上几句话,朱庆树就跟道人离开村子。

他什么也没带,他也没什么可带的。

九年后,在村里人把朱庆树忘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回来了。

一身粗布长袍,一个大药箱,右边空空的袖子随风飘荡。

村里的接生婆一年前生了病,是种怪病,能吃能喝,就是人一天天地消瘦。

朱庆树到村子里时,接生婆已经瘦得不成人样,就像树干挂个皮囊似的。

朱庆树用他的左手替接生婆把脉后,开了个药方。

接生婆吃了十副药,居然好了,又忙着为人们接生去了。

这以后,她除了帮人家接生,还多了件事,就是到处夸朱庆树医术高明。

她说:

“我啊,是把人接到世上来,朱庆树能把人从阎罗王手里抢回来!

朱庆树没有家,也不需要家,天天地这村转到那村。

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管饭管住就行。

有人硬要给他钱,他坚决不收,“我从小就是乡亲们养大的,现在我有吃有住就知足了,我要钱,也没用的。

遇到一些大户人家付钱,他也不要,但让人家买上几副药。

总有些人家是没钱吃药的,这时候,他存的药就会派上用场。

不管到什么地方,遇上什么病人,朱庆树只要伸出左手把把脉开上几副药,就能药到病除。

有些病人,连药都不用吃,朱庆树扎扎针,就能治好。

这样的人,不是神医,是什么?

渐渐地,人们知道了朱庆树的一些事。

原来当年他是跟着那位道人进深山学医去的。

他的右胳膊,是一次采药时被老虎咬掉的。

朱庆树不怎么说话,说得最多的是“医道”。

人们要感谢他时,他说,不用谢,这是医道。

可人们要他细讲什么是医道,他又解释不清,只说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就是医道。

一天,他走到一大户人家门口,从门里窜出一条狼狗,硬生生地从他腿上咬下一块肉,血流满鞋子。

没等他包扎,门里跑出一个家丁,一见是朱庆树,愣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平日里横蛮竖野的样子全不见了。

原来这人家的老爷吃午饭时突然倒在桌边不省人事,呼吸十分的微弱,就和死人差不多。

家丁不是出来看狗咬着谁了,这事他才不管呢。

他家的狗咬人是远近闻名的,遇到有人到门口不咬那才是怪事呢。

家丁是听从吩咐去请左手神医朱庆树的,可没想到出门就撞上了朱庆树。

见朱庆树被狗咬了,他有点恨狗,这破狗,你什么人不能咬,偏咬他,你什么时候不能咬,偏在这档儿咬,完了,老爷的命恐怕是被你这破狗一口咬没了。

朱庆树看出些什么,忍着痛问家丁是不是有什么人病了,家丁吞吞吐吐地开了口。

朱庆树听到一半,随便找块破条缠了一下伤口,就三步并着两步进了院子,身后留下一行血印。

后来,有人说朱庆树,你啊你啊,真是傻到家了,狗把你咬成那样子,你还救狗的主人。

朱庆树淡淡地说:

“医道,道为术之上啊!

这一天,朱庆树刚为一户人家的小儿子看完病,五六个日本鬼子就冲进院子,见到朱庆树,二话不说绑着就走。

县城里一个鬼子大佐得了病,耳朵和眼睛总往外渗血。

这鬼子,朱庆树是知道的,全县的百姓都知道,心狠手辣,杀人如麻。

朱庆树花了两天的工夫,终于把鬼子的病治好了。

村里人听说,朱庆树成了鬼子的座上宾。

过了两天,村里人听说,镇里鬼子营区发生了一次爆炸,所有的鬼子全被炸死了。

朱庆树也在其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就介绍朱庆树为“左手神医”,名头很大,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朱庆树说得最多的是“医道”,可人们要他讲什么是医道时,他又解释不清,说明他并不真正懂得医道,他谈医道只是不想收别人的钱。

C.小说善于通过故事来表现人物,被大户人家的狗咬后仍救狗的主人,体现了朱庆树为人为医的高尚精神。

D.朱庆树小时候父母双亡,靠众人救济才生存下来,后来跟道人进深山学医,付出巨大代价,学成后回报乡亲,这说明他知恩图报。

5.小说中朱庆树救治鬼子大佐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6.小说中表现的“医道”内涵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①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的“新课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

②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③然而,自2004年以来,有4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2551亿元)。

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摘编自北极星环保网)

材料二:

④一旦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突然倍增的洪水如果无处可去,当然会在城市里肆意奔流,于是,道路瞬间成“河流”,广场立即变“湖泊”,建设在河道、湖畔等低洼地带的居民区、工厂等,随之成了泽国。

现今的中国,城市内涝日趋严重。

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来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山林湖泊等生态系统被肆意破坏。

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被柏油路、水泥路等硬化路取代,用来蓄水的低洼地被填平,湿地和湖泊变成了住宅,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充分(如地下车库、地铁等),种种做法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从而直接导致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降低,仅依靠市政管网来排走雨水已是杯水车薪。

另外,受气候变化影响,每年的极端性强降雨频次呈现上升趋势,加之受厄尔尼诺等各类极端天气现象影响,越来越大的降水量也带给城市越来越大的挑战。

(摘编自新华网《雨季总“看海”,城市内涝如何解?

》)

材料三:

⑤城市的排水设置只是内涝问题最下游的原因,解决城市排水系统仅是治标。

建设一个“海绵城市”,让城市的生态系统能够恢复,才是解决内涝的办法。

⑥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⑦我国自2015年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截至2017年4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

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目前,海绵城市试点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作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过程加以检验。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文章《反思城市内涝,建设海绵城市》)

材料四:

⑧理性看待海绵城市,首先应该将其置于城市生态的宏观视野,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

这个前提得到保证后,政策制定者还需要在决策时全面权衡。

首先,从城市的现实规模、生态出发,建设海绵城市有没有必要?

如果一个城市本身就拥有发达的水系足以实现有效排水,那么另投一笔资金建设海绵城市是否划算?

其次,在制定规划时是否对整个城市生态进行过系统的统筹?

假使主政者总是罔顾城市发展自身规律,肆意妄为,那么再有吸附力的“海绵”恐怕也有限度。

⑨解决城市内涝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

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评价,我们是否有可靠的评价系统?

假使都像一些地方“治水”那样,钱花出去了却不问效果,到头来公共财政打了水漂,大家依然只能“看海”。

(摘编自《南方日报》文章《面对海绵城市须回归理性》)

7下列对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结合详实的数据,介绍了十多年来我国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递增的严重的情况,说明人们必须正视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

B.材料四站在理性审视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立场,给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政策制定者能及时采纳,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就可指日可待。

C.从数据上看,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要看到全部功效,还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检验。

D.材料二与材料三都认为从事排水系统的改造虽有其合理性,但是解决城市内涝的关键不在市政管网排水系统。

9.为解决我国城市内涝,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

少善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

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

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

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

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

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

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

同光中,赐玉册、金印。

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

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景也。

镠学书,好吟咏。

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

镠尝与隐唱和。

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棒事。

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

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

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

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

“客已拂衣去矣。

”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B.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C.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D.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射”是指射箭。

《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

B.节度使,官职名。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

后随分封制度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镠军事才能突出。

他年轻时征战黄巢,后又奉旨讨伐自立为王的董昌,均获得了胜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B.钱镠治国有略。

他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使得百姓颇有微词。

C.钱镠赏识人才。

罗隐素有诗名,他委以职务,并同他诗文唱和,即使罗隐出言不逊也一笑了之。

D.钱镠年轻时刚烈任性,会因为小事置人于死地。

至晚年逐渐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美誉。

13.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景也。

(5分)

(2)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棒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正宫]小粱州·九日渡江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注]。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

建安九年秋,王粲偶登襄阳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九日渡江”,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

时逢重阳节,作者却在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

B.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边的江上。

秋风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

C.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抒怀;而自己连登高楼赏美景都不可能,伤心之情难以言表。

D.四、五句移情人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

秋山显得那么形容枯瘦,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山、树如此,人何以堪!

15本曲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结合句子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夸饰客人箫声产生的效果。

(2)《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击山崖情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①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要和谐必有诚。

②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

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确是一无所获。

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

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③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

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

“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

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

蔺相如与廉颇,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

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毒奶粉”“地沟油”等缺乏诚信的事件的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所以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

④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

拿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

楚汉合盟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项羽背弃承诺之后而了吗?

⑤要和谐必有诚。

要想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

对违约诈骗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制度制裁,靠法律约束,不仅让其处处碰壁,而且使之得不到便宜。

⑥有了诚,和谐才能成长;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禁得住考验。

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交流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合作时就会“刀话到嘴边留半句”;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

B.交流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合作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做事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C.交流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

D.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

D.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违约诈骗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制度制裁,靠法律约束,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B.对违约诈骗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让其处处碰壁,而且使之得不到便宜。

C.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D.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制裁,靠法律约束,不仅让其处处碰壁,而且使之得不到便宜。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缘木求鱼文武双全脍炙人口烟消云散

B.缘木求鱼一文一武千古流传烟消云散

C.临渊羡鱼一文一武脍炙人口不了了之

D.临渊羡鱼文武双全千古流传不了了之

20.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用词方面存在多处问题,指出五处并加以改正。

(5分)

《国学备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作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世说新语》《菜根谭》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

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6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全书600多万字。

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2012年3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示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工作细节。

【材料】品行扎实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接孟氏之芳邻一步一个脚印

谦谦君子放下身段孟母三迁光明磊落埋头苦干近朱者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养鸡场销售的斗鸡一般有两种:

狠鸡和蔫鸡。

狠鸡长得粗壮有力、目露凶光,鸡冠鲜红、羽毛漂亮,它们在鸡群中经过多次争斗,有了自己的地位,已算成名成腕儿,所以售价很高。

蔫鸡个头小、眼睛无神、与世无争,它们吃食不多,只能等狠鸡吃饱后才能吃;它们平时也不惹事,吃饱了就呆在角落里,即使有狠鸡过来找茬也很少迎战。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些蔫鸡的标价却高得离谱,甚至比成名成腕儿的狠鸡的还要高。

而大家也总是争相购买这些标价高的蔫鸡,这些蔫鸡往往不会令购买者失望。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解析】A。

“多些坚守,少些批判”无中生有。

C。

“必须以文化批判为基础”说法绝对:

D。

目的错误。

2、B没有用对比论证。

3.C“只要…就…“关系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B(3分)【解析】“并不真正懂得医道错误”,由朱庆树的行医事迹可知他不仅真正懂得而且践行了医道。

5.(6分)

①照应前文并推动情节发展。

这个情节是前文“行医之人遇病就得治”的极佳说明,更是后文鬼子被炸死的条件。

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这个情节说明朱庆树践行医道不分国籍,他在救死扶伤与民族大义上均做到了完美,使人物形象更高大。

③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这个情节很好地彰显了“践行医道,救死扶伤”的主题。

6.(6分)①救死扶伤。

朱庆树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