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3303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docx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docx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

海南大学

《微观经济学》期中论文

题目: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xxxx

学生学号:

xxxx

学院年级专业:

xxxx

任课老师:

xx老师

阅卷分数:

阅卷老师: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从亚当斯密到李嘉图,自由贸易的理论早已落地生根。

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政策效应分析显示其弊大于利。

全球贸易自由化是当前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自由化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走之路。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开放性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努力与国际经济接轨。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自由化应该是“开放性”、“中性化”、“政府干预弱化”和“过程性”四个基本特征的统一。

面对我国当前贸易整体水平较低,贸易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现状,我国应加快国内经济转型与升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我国经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与完善相关经济贸易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加快经济贸易的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实行循序渐进的开放模式,积极参与服务贸易谈判,努力创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我国全面参与国际分工的进程,不断提高我国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稳妥推进国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顺应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大势,就一定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主动性,最终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社会总福利H-O定理贸易自由化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自贸区国际竞争力中国全球对策

一、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

亚当斯密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指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

两国产生贸易的动机是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上的。

如果外国供应的商品比本国的还要便宜,最好用本国擅于生产的东西和它交换,这样国际贸易就发展起来了。

贸易的发展使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从生产能力低的行业转移到发达兴旺的出口行业中来,这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再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形成了国际分工。

结果是商品产量增加了,人们的消费也增长了。

亚当斯密认为,各国按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建立在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的基础上的。

自然优势是超乎人力范围之外的气候、土壤、矿产和其他相对固定状态的优势。

一国在生产特定商品时所具有的自然优势有时是非常巨大的,以致其他国家无法与其竞争。

后者应向这一国家购买这种商品而不要自己制造它。

而像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发展纺织和冶铁那样的特殊技术或技巧,就是获得性优势。

一国在生产和出口某种商品上具有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也就是具有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

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李嘉图在其代表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指出每一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产品,而应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商品交换。

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

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都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二、关税壁垒对及其政策效应分析

1、含义及作用

关税是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是国际贸易政策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政策手段。

关税的征收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保护国内的产业和市场,特别是幼稚型和战略性产业,可以调节进出口贸易,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2、关税征收经济效益的局部均衡分析

对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征税行为不仅影响到国内价格,还会影响到世界市场价格。

现在假设进口的世界价格以来所选择的关税,即进口价格是关税的函数。

通常我们定义贸易条件作为一个国家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之比。

因此,进口价格的下降就意味着贸易条件的改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关税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改善。

假定世界市场上只有两个国家,本国(中国)和外国,本国是大国,它能通过改变贸易商品的交易量影响该商品在另一国的价格。

它们都生产和消费一种同质的商品,生产该产品的产业在两国都是完全竞争的。

因此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市场价格的函数。

汇率固定不变,商品在两国之间运输时无成本的。

(1)实行关税政策后的两国均衡

假定这时这个大国实施进口关税,国内价格会提高,国内价格的提高事本国生产扩大,导致生产者剩余增加、价格提高和消费下降;又使需求减少,导致消费者剩余下降从而使进口需求下降。

由于是大国,本国进口的下降必然影响外国的出口,客观上要求外国出口削减,同时还导致外国商品的价格下跌。

由于外国产品价格下跌,假定本国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要小于关税的幅度,两国价格的差额恰好等于关税。

由于征收关税本国价格上升,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本国政府因为征收关税收入增加,进口国关税净效益待定。

由于征收关税出口国价格下降,福利减少。

如果这个大国由于征收关税而获益,出口国却因此而受损,且本国单位福利受益等于外国单位福利损失,两两相抵消,这样世界经济遭受损失,其原因就在于资源的低效配置。

由此可见,关税的征收打破了资源的均衡配置。

(2)实现自由贸易时的两国均衡

实行自由贸易后,本国的商品价格会下降,外国的商品价格会上升。

在本国出口等于外国进口时达到均衡。

因为是大国,在自由贸易时,均衡价格也是国内价格。

这时本国的进口需求恰好等于外国的出口供给。

从进口国来看,价格下降使本国消费增加,导致消费者剩余增加。

价格下降使本国生产减少,导致生产者剩余损失;与此同时,实行自由贸易产生转移效应后,本来是本国消费者的一部分福利转移到了生产者。

实行自由贸易后产生的转移效应,将本来是本国生产者的一部分福利转移到了消费者,这样进口国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后的总效益是增加的。

从出口国来看,价格上升使生产扩大,导致生产者剩余增加;与此同时,价格上升又使外国消费减少,导致消费者剩余下降。

实行自由贸易产生转移效应后,本来是外国消费者的一部分福利转移到了外国生产者。

这样出口国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后的总效益是增加的。

2002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只有547.67亿美元,东盟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以后,通过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关税水平不断下降,到2012年底,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4001亿美元,是10年前的7.3倍,年均增速超过20%,同年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与此同时,双边投资高速增长,中国赴东盟各国的旅游人数持续攀升,双方在农业、环8保、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这些无疑都给中国及东盟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除此之外,目前,中国我国正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5个自由贸易区,已签署10个自由贸易协定,分别是:

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除与哥斯达黎加的自贸协定外,其他9个自贸协定已经开始实施。

正在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挪威、冰岛、瑞士商建5个自贸区。

此外,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结束了与韩国的自贸区联合研究,正在开展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

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或组织的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力促进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有力促进国内经济的转型,为国内的经济改革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非关税壁垒及其政策效应分析

1、含义及分类

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

指发达国家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

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

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

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

后者是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海关手续或通过外汇管制,间接地限制商品的进口,其主要措施有:

实行外汇管制,对进口货征收国内税,制定购买国货和限制外国货的条例,复杂的海关手续,繁琐的卫生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包装装潢标准等。

2、主要非关税壁垒经济效益的局部均衡分析(假定条件同关税壁垒类似)

(1)进口配额的福利效应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由于本国(中国)是大国,世界市场价格也是国内市场价格。

我们可以认定固定的世界价格作为水平的出口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

假定本国现在实行出口配额,限制进口。

外国在本国实行配额以后的价格既是外国的出口价格,也是本国的进口价格。

国内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导致国内价格上升。

假定国内价格增长恰好等于实施配额总量,又导致了国内需求量的减少和供给量的增加。

这个大国实施进口配额,国内价格提高,这使得本国生产扩大,导致生产者剩余增加、价格提高和消费下降;又使需求减少,导致消费者剩余下降从而使进口需求下降。

由于是大国,本国的进口下降必然影响外国的出口,客观上要求外国需求削减,同时还导致外国商品价格下跌。

由于物价上涨,本国供给量增加,需求量下降。

同时外国生产因价格下跌减少,需求却扩大,从而使出口减少。

由此可见,实施进口配额的最终结果是本国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本国政府因为实施配额增加了租金收入。

而社会净福利收益在租金收入小于生产损失和消费损失之和时是减少的。

(2)出口补贴及其经济贸易效应

与进口配额假设一样,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本国企业现在得到补贴,利用这一补贴,这一生产企业在生产出口品中可得到收益。

因此,它就不愿意在国内市场上出售低于此价格的商品。

这时国内价格也必须提升。

在此价格水平,国内需求下降,供给提升,而出口也得到上升。

相应的变化也出现在出口供给中,由于国际价格的变动,出口数量增加,相应的由于补贴的增加,出口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

因为在世界市场生产该产品的能力和产量都很大,所以来自外国的需求是下降的,从而导致出口价格下降,这样出口国的贸易做法使其贸易条件降低,并导致福利损失。

 

4、H-O定理分析

1、内容

如果A国相对于B国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则自由贸易情况下,A国将扩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而降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并增加进口。

2、可行性分析

根据H-O定理,贸易自由化将促使发展中国家丰裕资源(劳动)的充分使用,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提高国民整体福利水平。

同时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得进出口增加,出口的增加会带来相关产业的增长,进口的中间品会带动产出的增加从而会增加就业,进口的资本货物如果用于更新改造,会使生产率提高,如果用于新建企业,则会带动就业的增长。

所以贸易自由化发展是中国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走之路。

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自由化应是有选择、分段的贸易自由化,成功的先例大都是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开放性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努力与国际经济接轨,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往来这就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寻求以全球为对象的对外经济关系和发展战略,在开放和合作中发展自身的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来实现工业化目标提高工资水平、提高社会福利。

与此同时要尽量解决好:

持续的外向型增长、内部因素对经济发展的羁绊、全面的自由化与中性的贸易政策、积极的产业政策以及出口导向转型之间的关系。

出口扩张、产品差异化和实行高度选择性贸易政策是通往持续增长的最保险的道路。

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自由化应该是“开放性”、“中性化”、“政府干预弱化”和“过程性”四个基本特征的统一。

总而言之,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应鼓励其发展。

 

五、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对策

通过对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及相关贸易壁垒的分析,结合我国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贸易自由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我国需要从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选择符合国情的发展策略,以应对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加快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我国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产业,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服务业比重,扩大国内消费。

要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优势贸易产业,继续积累和扩大在资源密集型的旅游业和劳动密集型的如对外工种承包和劳务输出等传统服务业上的比较优势,过改组、改造不断提高这些行业的知识含量、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增加贸易的附加值,提高贸易质量和档次,扩大这些领域服务贸易的出口,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

要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经济贸易,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经济贸易整体水平提高。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健全贸易的创新机制,促进贸易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积极开拓技术、知识型占优势的新兴服务业。

使我国贸易业产业结构趋于平衡。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我国经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在现有各高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专业中加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有条件的院校、科研所要积极筹建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为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不断输入新生力量。

其次,应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资,建立门类齐备的经济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业务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GATT的有关条款及我国经济贸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提高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人才,应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经济贸易人员培训机构。

最后,我国应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

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国内经济贸易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引进人才,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在加强国内经济贸易人力资源保护的同时,还应防止人才流失对国内经济贸易所造成的损失。

3、建立与完善经济贸易的管理和协调机制体制

第一,从目前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出发,制定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同时,相应增强监管能力,健全国内配套措施,支持国内产业特别是一些尚处于初级阶级的产业的成长;

第二,国内企业要抓紧时间,提高自身素质,按国际竞争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迎接国外企业的竞争和挑战;

第三、政府应加大在教育、培训,以及研究开发的能力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经济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第四、实行产业政策倾斜,提供优惠促进发展。

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向服务业特别是经济内部主要的创汇行业、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倾斜。

另外,将税收、信贷等财政优惠政策与之结合。

促进生产经济行业的产业结构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市场的需求变化。

4、加快经济贸易的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我们应加强对GATT、GATS、WTO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

尽快制定和完善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不违背经济贸易总协定和WTO规则的法律法规,如《国际服务贸易法》、《商业组织法》等。

要按GATS要求,增强我国经济贸易政策的透明度,要在某些虽有立法但法规之间存在空隙、法规条文抽象、操作性不强的领域加以完善,要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上与国际接轨,并依据国际标准废除妨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法律,修改内容不符合市场要求的法律致力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配套,要制定和引入与WOT规则相符的竞争政策,保护性立法和主动性法律、法规。

5、实行循序渐进的开放模式

我们应结合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稳妥、慎重、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经济贸易市场。

在既考虑国际惯例,又考虑国情的基础上来确定经济的开放度和保留度,实行梯度开放的策略,包括行业梯度、地域梯度、业务梯度、股权梯度、数量和规模梯度。

国家应有目的地禁止开放、有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别,对不同地区也应区别对待,如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东部地区要优先发展,而中西部等则可待成熟了再进行推广。

6、积极参与服务贸易谈判,努力创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

在贸易谈判过程中应坚决要求发达成员在劳动力流动、金融市场准入、技术服务、跨境旅游等方面做出让步,并以此来换取发展中成员更大的服务贸易市场。

7、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我国全面参与国际分工的进程

各种区域性或跨区域市场一体化或自由化贸易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一样也在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我国应继续加强同东盟的经济合作,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同中亚及俄罗斯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提升能源、矿产等资源类项目开发开采的合作水平;继续强化东亚合作,积极稳妥的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大力推动同其他国家及组织的自贸谈判等。

同时,顺应世界贸易发展和区域经济整合趋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亚太经济整合及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中来,以更大的勇气与决心推动我国全面参与国际分工的进程。

六、结论

以贸易的自由化为特点的发展趋势,已成为我国跻身于世界贸易竞争和提高贸易竞争力所必须正视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实施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客观上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内产业的成长,不利于增加本国福利,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趋势相违背。

但在适度范围内的实施有利于保护本国幼稚型、成长性产业,为国内产业适应更大范围、更强力度的国际竞争争取时间,为我国相关贸易管理体制与法规的调整赢得时间。

2、我国当前贸易整体水平较低,贸易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3、针对国际贸易自由化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我国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我国贸易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及法制建设以及其他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改革蓝图,《决定》中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论述,彰显新一届中央领导层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改革决心,伴随中国(上海)自贸区对贸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的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内环境将越来越好,国际竞争力将不断增强,中国对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与引领作用将不断凸显,最终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1]格林纳为:

国际贸易前沿问题[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萨尔瓦多:

国际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2

[4]冯宗宪: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韩立余:

WTO案例及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隆国强等:

加工贸易:

工业化的新道路[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