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2259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1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docx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docx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总43页)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分析

一、总酸

白酒中有一定的酸类物质,他的少量存在,能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固有的芳香,并对香味成分起缓冲作用。

因此酒中的酸类含量与白酒风味有极大关系。

酸类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酸量过少,酒味寡淡后味短。

酸类又会影响白酒的甜味感觉,过酸的白酒甜味减少,并失去回甜。

酒中的酸类有挥发性和不挥发性之分,前者是构成就的“后味”的重要物质,后者除对酒的后味有影响还对酒的醇和有影响。

但是,白酒中的含酸量过大时酸味露头酒味粗糙,甚至入口有点酸味,而使酒的风味和品质严重下降。

白酒中的各种酸类是伴随酒精发酵而产生的,当酒醅在不正常条件下发酵,如发酵温度过高,酸类就会增加,酒醅中的在蒸馏时随之进入酒液中,一般酒尾含酸大于酒身,酒身又大于酒头。

白酒含酸过量是白酒质量不佳的特征,所以白酒所含“总酸”量一般不得超过—100ml(以醋酸计)。

——中国酒

挥发酸即使香气又是呈味物质,非挥发酸缺乏香气。

这些酸与白酒的后味关系很大,各种挥发酸各具不同的香气和味道,分子愈大香欲柔软、后味愈长。

测定的酸低,但香气浓郁。

分子小的酸刺激性强,白酒中曾检出琥珀酸及氨基酸等非挥发酸,但在非挥发酸中,乳酸占在到优势,乳酸比较柔和,但过量呈涩味或使酒出现酸馊味。

琥珀酸、氨基酸呈鲜味,是谷物非蒸馏酒的重要成分,因此量小很难左右的,酒风味在挥发酸中,丁酸呈汗臭,己酸柔和,乙酸刺激性强,甲酸尤重。

除甲酸外,这些酸在就内起到调节味道的作用特别是味长有关。

——白酒生产工艺学

酸类物质的香气及风格特征,

有机酸

沸点℃

风味特征

甲酸

闻有酸味,进口刺激和涩感,极强的刺激臭。

乙酸

118

醋酸气味爽口带甜,醋酸刺激臭。

丙酸

闻有酸味进口柔和、微涩醋酸刺激臭。

但较乙酸淡薄。

丁酸

轻的黄油样臭,奶酪腐败及汗臭,似大曲酒气味,能增加窖香。

戊酸

87

脂肪臭,似丁酸样气味。

己酸

205

较强的脂肪臭,有刺激感同丁酸,但较淡薄,似大曲酒气味,稀时能增加香气。

庚酸

223

强的脂肪臭,有刺激感,同丁酸但较淡薄。

辛酸

脂肪臭,唯有刺激感,放置后混浊同丁酸,但较淡薄。

月桂酸

225

月桂油气味微甜有刺激感置后混浊。

乳酸

——

惟有酸味,酸中带涩,适量有浓厚感,能增加白酒的醇厚性,比较柔和,带给白酒以良好的风味,但过浓时则呈涩味,使酒呈馊酸味。

琥珀酸

——

酸味低,有鲜味。

柠檬酸

——

柔和,带有爽快的酸味。

酒石酸

——

酸味中带有微苦。

富马酸

——

同酒石酸。

氨基酸

——

呈谷物的鲜美味,是非蒸馏酒的重要成分。

异戊酸

 

 

异丁酸

 

 

葡萄糖酸

 

 

酸类物质香气成分的阀值

月桂酸

异丁酸

癸酸

丁酸

壬酸

乙酸

戊酸

丙酸

20

辛酸

15

 

 

从单一香味成分感官实验结果看出,每种有机酸各有不同的香气,因其刺激阀值和理解度的差异,在香气和味觉上也有不同。

——白酒生产技术

酸是白酒中的重要呈味物质,它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所特有的芳香。

白酒的含酸量大小对酒质有明显的影响,含酸小酒质寡淡后味短,含酸大酒质粗糙、涩,而是当的酸能起到缓冲作用,增加甜味,而过量影响甜味和风格,因此含酸量一般—100ml

在白酒中乙酸、乳酸、己酸是构成有机酸的骨架,同样决定酒的香型、风格基础和要素之一。

清香型:

总酸中75%是乙酸。

浓香型:

己酸为主,比例为20—40%,其次是乳酸20—30%。

酱香型:

一半是乳酸,构成50%。

酱香型中乳酸含量高于浓香型与清香型的比例一倍

各白酒的酸以清香型为低,浓香型≌酱香型,而构成总酸的主要成分是己酸、乙酸、乳酸、丁酸。

酸共分挥发酸和不挥发酸

挥发酸:

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

不挥发酸:

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酒石酸、琥珀酸、柠檬酸等。

白酒香型与酒中酸的关系概念

酱香型:

(以茅台酒为代表)含量特别高以甲酸、乙酸、丁酸、己酸、乳酸、氨基酸为最多。

浓香型:

(以泸州老窖为代表)以丁酸、己酸、氨基酸为主,但含量不及酱香型。

清香型:

(以汾酒为代表)主要是乙酸其次是乳酸其他酸含量特别少。

香型与“有机酸”含量关系

总酸:

浓≌酱>清

清香型:

乙酸>乳酸>己酸   顺式(+)

酱香型:

乳酸>乙酸己酸     反式(-)

浓香型:

己酸>乳酸>乙酸   反式(-)

各白酒气象色谱检出有机酸一半为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己酸、乳酸、庚酸、辛酸等,各种酒的“总酸”以清香型为低,而构成总酸的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酸、乳酸、丁酸,清香型的总酸中75%为乙酸。

浓香型普通一己酸含量为高,所占比例亦高为20——40%其次是乳酸,一般在20——30%之间变化,个别样品至少达50%。

酱香型酒中(代表样品中)有一半是乳酸构成,酱香型中的乳酸含量较高于浓香型与清香型的比例则高一倍。

如此看出有趣的是乙酸、乳酸、己酸在各香型酒中有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地位,它与各香型中所表现出来是含量上构成“总酸”的比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及特征,与酯相对立。

我们也可以将乙酸、乳酸、己酸看成是构成白酒的有机酸类的固件,同样是决定酒香型、风格的基础和主要因素之一。

——贵州酿酒

酸类物质的生成及来源

总的来说在发酵过程中,尤其是在固态法自然菌种发酵中,必然会产生各种酸类,他们是伴随乙醇而产生的,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即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而生成)其次乙酸和乙醛也可以氧化醋酸,在微生物和媒介的帮助下,低级的酸也可以逐步合称为较高级的酸,蛋白脂肪也能分解为氨基酸和脂肪酸。

1、由醋酸菌将葡萄糖变成醋酸。

2、由乳酸菌将葡萄糖变成乳酸。

3、由丁酸菌将葡萄糖或含氮物质生成丁酸。

4、由乙醇、乙醛氧化为醋酸。

5、由低级酸合成高级酸(合成发酵)。

6、由脂肪生成脂肪酸。

酸是形成香味的主要物质

丁酸带甜,无刺激臭,具有不愉快的气味,浓时非常臭,稀时则发清香,似水果香气。

己酸,有不愉快臭,味刺激辣。

乳酸,有浓厚感,多则发涩,柔和或呈酸味,是一种嗅之愉快感,呈味成分更重要。

酸是形成酯类的前提物质,没有酸一般就不会有酯,酸还可以构成其他香型物质。

二、总酯

在白酒中组成香味的重要物质是酯,在白酒中香味物质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酯重,优质酒含量较高平均在——%而普通白酒在%以下  。

酯是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地说酯是一种芳香物质,在白酒中能增加香气,一般白酒总酯量应为100ml以上(以乙酸乙酯计)粮食酒应为100mL以上,微量分析表明我国白酒中酯类超过三十重之多,芳香的酒和名酒中一般含酯量均较高平均在100mL以上,白酒中所含各种酯类其香气和对酒质的影响是不同的。

酯类物质的香气及风味特征

酯类

沸点℃

风味特征

甲酸乙酯

似桃香味,伴有涩感,近似乙酸乙酯香气,果香稀薄。

乙酸乙酯

77

香蕉、苹果香味,带涩,乙醚状新鲜香气。

乙酸乙戊酯

142

四梨样苹果香。

乙酸异戊酯

 

香气极好,含量过浓时酒呈现怪味。

乙酸丙酯

 

 

乙酸正丙酯

 

如乙酸乙酯状,果实香较浓。

乙酸丁酯

 

 

乙酸正丁酯

 

新鲜爽快的果实香。

乙酸异丁酯

 

苹果及梨的芳香。

乙酸戊酯

 

泸州型茅香型酒的助香。

乙酸己酯

 

 

丙酸乙酯

99

果实芳香、菠萝香味,微涩似芝麻香。

丁酸乙酯

120

似菠萝带脂肪臭、爽快可口。

丁酸戊酯

 

 

丁酸庚酯

 

 

丁二酸乙酯

(琥珀酸乙酯)

 

汾酒的呈香,起重要作用,是汾酒的重要成分之一与汾酒的典型性有重要关系,琥珀酸乙酯的含量比茅台、泸州特曲高二倍。

戊酸乙酯

145

似菠萝香,味浓刺舌,日本称吟酿香。

异戊酸乙酯

 

果实香,浓厚的果实香。

戊酸戊酯

 

白酒的助香剂。

戊酸丙酯

 

 

己酸乙酯

167

似菠萝香,味甜爽口,具有大曲酒香,愉快的窖底香。

正己酸乙酯

 

果实香,似红玉苹果香。

己酸庚酯

 

 

己酸丁酯

 

 

己酸丙酯

 

 

庚酸乙酯

187

似苹果香略同辛酸乙酯。

正庚酸乙酯

 

果实香。

庚酸己酯

 

 

辛酸乙酯

206

似梨样感,菠萝香与庚酸乙酯均有较好的果实香味。

此外还有很多高级多碳酸、高级脂肪酯、异物酯等,都具有特殊的香味。

正辛酸乙酯

 

同辛酸乙酯和庚酸乙酯。

葵酸乙酯

244

似玫瑰香冲鼻放置后混浊。

乳酸乙酯

69—70(36mm)

香弱味微甜,适量有浓厚感多则带苦涩,过浓时青草味,淡时呈优雅的黄酒味

乳酸丙酯

 

 

月桂酸乙酯

269

有月桂香味,带油珠状放置后混浊。

肉豆蔻酸乙酯

295

似苹果黄油样。

棕榈酸乙酯

185(10mm)

无香或油状。

油酸乙酯

 

 

亚油酸乙酯

 

 

十四烷酸乙酯

 

 

酯类物质香气成分阀值   单位毫克/升

乙酸乙酯

17

乳酸乙酯

14

乙酸异戊酯

月桂酸乙酯

丙酸乙酯

>4

辛酸乙酯

棕榈酸乙酯

>14

乙酸异丁酯

丁酸乙酯

葵酸乙酯

油酸乙酯

十四烷酸乙酯

所谓阀值(或称香味界限值)是人们对某些香味成分能感觉到的最低限度,也就是说阀值越小,呈味的作用越大,因此就可以推测每种香味成分在整个白酒中起得作用大小,同时对作为品评参考依据。

香味单位(或香味强度)

 

就是说:

白酒各种香味成分的香味强弱,不仅和它在酒中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它的香味阀值大小有关。

酯过浓时所呈的臭味(杂味)

乙酸乙酯    过浓时   带有溶剂臭

乳酸乙酯    过浓时   呈青苹果臭涩口苦

壬二酸半    过浓时   有油臭

乙醛乙酯    过浓时   有油臭

丁酸乙酯    过浓时   有汗臭  脂肪臭

己酸乙酯    过浓时   呈脂肪臭

棕榈酸乙酯  过浓时   无香或有油臭

酯类中的大多数具有水果样芳香,是构成白酒香味的主要成分,酯的单体香味成分以脂肪族1——2个碳香气弱持续时间短,3——5个碳具有脂肪臭,含量不宜超过6——12个碳,6——12个碳的香气浓持续时间长,12个以上的酯几乎没有香气,乳酸乙酯香气弱,但对酒的口味有浓厚带甜的感觉。

——白酒生产技术

酯类是白酒香气的重要组分,这些酯类虽然其结合酸不同,但几乎都是乙酯,在个别优质酒中曾发现有乙酸异戊酯,发酵期短的普通白酒在酯类中乙酸乙酯含量最多,除酒精及水外位居第二,发酵期长的优质酒都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这两种酯是传统清香型酒的主体香,但含量要适宜,不能过多,丙酸乙酯在酒内发现不多,丁酸乙酯比丁酸气味好的多,稀薄情况下有水果香,过浓时仍有汗臭,己酸乙酯为泸香型酒主体香气,稀薄情况下有红玉苹果香。

乳酸乙酯有着较柔和的香气,但过多则呈青草味,其他尚有酮酸酯,香气极好,但一般在白酒中含量不多。

——白酒生产工艺

在白酒中影响最大几个酯

白酒中三大主酯:

      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

白酒中起重要作用的酯:

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戊酸戊酯、庚酸乙酯、

二丁酸乙酯(琥珀酸乙酯)

酯在清、浓、酱香型中的地位

己酸乙酯占30——40%、丁酸乙酯4%、乳酸乙酯小于己酸乙酯否则影响风格。

浓香型:

    基本顺序是:

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甲酸乙酯、丁酸乙酯

从含量来看:

己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甲酸乙酯、乳酸乙酯

 

 

清香型

 

            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但含量适宜不能过多另外汾酒中琥珀酸乙酯也很高,但乳酸乙酯在汾酒中、西凤酒中为主,是主体香气。

乙酸乙酯比其他型中高二倍,乳酸乙酯比其他型高近二倍,其他酯含量极少或根本没有。

顺序是:

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琥珀酸乙酯

            汾酒中的琥珀酸乙酯的含量比茅台泸州特曲约高二倍,是呈味的重要成分之一,与汾酒的典型性有重要关系。

 

其酯最为复杂,虽酯比浓香型低,但从低沸点甲酸乙酯到中沸点的辛酸乙酯,等各种酯都有是它的重要特点,所以酱香型白酒有低而不淡、香而不艳的风格特点。

酱香型含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均较高其次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庚酸乙酯、乙酸戊酯各种酯都有。

酱香型中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是主香,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庚酸乙酯是助香,其他为陪衬香。

 

酱香型

 

 

 

 

 

 

 

 

 

酯类物质在白酒中的生成及来源

酯类是发酵后期生成的是有酸、醇的作用而形成,也有微生物的作用而形成有的酵母(生香酵母)能生成各种酯。

如:

  

醋酸和乙醇发酵后期生成乙酸乙酯,   己酸和乙醇生成己酸乙酯,由己酸菌生成了己酸乙酯,己酸菌不但能够将酒精转化为乙酸、丁酸、己酸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它还可以转化醋酸、己酸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己酸乙酯。

酯类:

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酸化合物是个曲酒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各种香的典型性重要物质,各种香型都离不开它,它是固态发酵法中非常重要的生成物,没有它存在酒就会失去了理想的香味。

香型与“酯”的关系

在白酒香气香味成分中,脂肪酸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色谱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含量较高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等,含量虽少香味较好的有乙酸异戊酯等,此外尚有一些高级脂肪酯,乳酸乙酯在三种香型酒中的地位则十分有趣和微妙。

主要有三大特点:

①三者之间相差不是悬殊,区间值不会超过二倍左右。

②清香型酒与酱香型酒的乳酸乙酯的比较接近。

③在浓香型酒中“乳”小于“己”否则会影响风格,在酱香型酒中“乳”必须大于“己”却小于“乙”2——3倍左右。

其关系式A乙%酱、B己%浓、C乳%清

酱香型酒特别是其典型代表茅台酒,由于它有着极好其独特的工艺及伴随着微生物作用,还有它极为特殊的个性,就是醛、酮(酸及酯)、酸以及茅香化合物等,在风味和典型性的重要位置,并作三大主酯所能左右,也就是说三大主酯并不是茅台酒的主体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酱香型与浓香型、清香型酒的显著不同之外。

在各白酒中,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含量较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低,但感官品评时它的具有优雅的香气,对协调口味,也有着微妙的作用。

清香型:

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

酱香型:

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

浓香型:

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

总酯的含量:

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

名优白酒三种子香型与酒中主要微量成分酯的关系概念

酱香型:

含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均较高,其次是己酸乙酯。

浓香型:

以己酸乙酯含量最高,其次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甲酸乙酯、乳酸乙酯。

清香型:

主要是乙酸乙酯,比其它型高三倍,乳酸乙酯比其它香型高近二倍,其次酯含量极少或根本没有

有人认为,白酒中含酯量过高,会引起人们在饮用时有不舒适的感觉,甚至头晕,另外酯类是高分子物质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因此酒中含量过高,在白酒加浆时会引起混浊,音响质量。

酯是白酒的重要香气之一,白酒除酯后则香气大减,普通白酒成分除酒精和水外,乙酸乙酯居于第三位,优质白酒有时乳酸乙酯略高于乙酸乙酯。

北方传统老白干型白酒乙酸乙酯及乳酸乙酯是主体香味,就是泸香型或酱香型酒中乙酸乙酯及乳酸乙酯也是相当高的。

酯经酯化酶的作用,将一个酸元鱼另一个醇元结合脱水而成的。

在实验室里,在PH2的情况下,羧酸与醇也可以合成酯,蒸馏时的酒醅酸大,亦能产生部分酯,但白酒中的酯,主要是发酵时,经酯化酶的作用而产生的。

……在白酒中还检出少量的乙酸异丁酯及乙酸异戊酯这是泸香型酒长期发酵,特别双轮底中乙酸异戊酯含量较高,适量的乙酸异戊酯香气极好,过量则使酒呈现怪味。

——白酒生产工艺学

三、醇类

据研究,白酒香味中需要有一定的高级醇。

它呈苦涩味和辛辣味,稍多就会使酒味不正,并会引起饮酒者眩晕(俗称“上头”)而为恶醉之本。

白酒中高级醇的含量不得超过100mL(以戊醇计)。

杂醇油是一种高级醇(高分子饱和一元醇)的混合物,所谓高级醇是指分子量比乙醇大的醇类,也就是碳原子多于酒精的醇类。

在酒精发酵中不可避免的会形成微量的高级醇,由于很像油状物质故称为“杂醇油”。

据分析我国白酒中的高级醇有十多种,影响白酒品质较大的是丙醇、异丙醇、异丁醇、正戊醇、己醇和庚醇这些是构成白酒中高级醇的主题。

酒中高级醇的产生,是由于发酵过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在分解(即在酵母作用下脱氨基酸和脱羟基)而来的。

各种白酒原料由于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品种和数量个不相同,高级醇的产生式复杂的(包括不同的途径和方式)。

高级醇是影响酒香的成分也就是造成不同品种的酒,甚至同一品种酒,或同意酒厂的各批酒的品质有所差异的原因之一。

白酒中还含有一些多元醇类,被认为在白酒中有甜味和助甜的作用,几种多元醇的甜味强度排列是:

乙六醇>戊五醇>丁四醇>丙三醇>乙二醇>乙醇。

多元醇为粘稠体,还可以给酒带来丰满“醇厚”和“稠和”(即绵软)的口味,可以改善酒体。

此外白酒中含有—丁二醇,被认为它是白酒质量的重要成分,在白酒中起着缓冲、平衡的作用,能是酒产生优良的酒香和绵甜的口味。

甲醇,能无限的荣誉酒精和水中,有刺鼻的气味比酒精好上口,但不如酒精刺激性大,白酒中的甲醇吗,是酿酒原料中含有的果胶质经过水解及发酵二成的,如用纯净的甘蔗发酵则成品中没有甲醇,用含有果胶质较多的原料酿酒或辅料中含有较多的果胶质如甘薯和甘薯蔓等成品酒中甲醇含量就会增加,用一般原料酿酒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甲醇。

甲醇具有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视神经中的盲点有毒害,因此,在酒中的检测中特别要注意甲醇的含量,我国白酒标准规定甲醇的限量即一般粮食原料酿造的白酒中甲醇不得超过100mL薯类及代用品为原料的白酒中不得高于100mL。

醇类物质的香气及风味特征

醇类

沸点

风味特征

甲醇

有温和的酒精气味,具有烧灼感,淡薄时柔和有毒性,对人体有害。

乙醇

酒精香气,稀释带甜有温和的烧灼感。

β-笨乙醇

似蔷薇、玫瑰香气,持久性强,微带苦涩。

乙二醇

 

具有醇甜味,次于丙三醇。

乙六醇

 

具有浓厚的甜味,是多元醇中最甜的醇。

丙醇

 

有风信子香味,极苦。

正丙醇

同酒精香气但香味比酒精重,似醚臭,有苦味,有风信子香味,微苦。

异丙醇

 

 

丙三醇(甘油)

290℃

味甜柔和有浓厚感。

丁醇

 

有极好的脂肪香味,过多则苦,呈汗臭。

正丁醇

刺激臭,香气极淡,稍有茉莉香,主要是杂醇油香,带苦涩味,而不苦,味极淡薄。

异丁醇

107℃

如同丙醇香气,微弱的戊醇气味,带有脂肪香,具苦味感,似葡萄香味。

仲丁醇

具有较强的芳香,爽口,味短。

叔丁醇

似酒精香气,有燥辣感。

丁四醇(赤藓醇)

 

具有浓厚的醇甜感。

丁二醇

179-182℃

有甜味可使酒发甜,稍带苦味,具有小甘油之称有调和后味酯作用,同时可增香。

异二丁醇

 

 

戊醇

 

苦涩,呈汗臭。

正戊醇

137℃

微具刺激臭,似酒精气味。

异戊醇

132℃

有杂醇油气味,刺舌,捎带苦味,具典型杂醇油气味,酒头香。

叔戊醇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戊己醇(阿拉伯醇)

 

有浓厚的甜味感

活性戊醇

 

有浓厚的杂醇油香。

旋光性异戊醇

128℃

类似杂醇油气味,稍有芳香,味甜。

己醇

 

呈汗臭。

正己醇

155℃

强烈的芳香,味持久,有浓厚感。

己六醇(甘露醇)

 

均有浓厚的醇甜感

环己六醇(肌醇)

 

 

庚醇

 

 

辛醇

 

 

酪醇(羰基苯乙醇)

 

具有愉快优雅的香气,也是一种重要的呈香物质,但在酒中含量稍高时饮之有为苦味,持久性强。

正十二醇

 

 

正十四醇

 

 

正十六醇

 

 

癸醇

 

 

α-联酮

双乙酰(联乙酰)

 

有蜂蜜状的浓厚香味,也是奶酪及饼干的重要香气,可增加酒的香气,特别是进口香,有调和诸香之作用。

嗅之有馊味,浓时酸馊气味,细菌臭,黄酒、清酒腐败臭。

醋翁(3-羟丁酮)

 

有刺激性但可增香也有调和味觉之作用。

乙硫醇

 

极稀时酒内呈现水煮萝卜的气味。

 

α-联酮

双乙酰亦称联乙酰,醋翁亦称3-羟丁酮,丁二醇一般习惯上包括于α-联酮类中,这并不十分确切,因丁二醇系醇类,这三种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许多食品如蜂蜜、咖啡、醋、卷烟、乳制品内部有。

奶酪在发酵中添加生成双乙酰强的细菌可以提高质量。

双乙酰有时酱油的香气成分之一,今年研究蒸馏酒中如威士忌、金酒的双乙酰含量对风格有积极的影响。

白酒中双乙酰及丁二醇是呈甜味物质,并可能有助香作用,特别是在回味上使之有醇厚感3-羟丁酮的地位尚不清楚,啤酒或果酒非蒸馏酒,是双乙酰为大敌,含量稍高则严重引起质量下降,也就是α-联酮在蒸馏酒中是呈香物质,在非蒸馏酒中便成为异味物质。

质量好的酒双乙酰及丁二醇含量多,次酒含量少反之3-羟丁酮是少而次酒含量多。

醇类物质香气成分阀值  ㎎/l

己醇

正十四醇

>5

异戊醇

正十二醇

辛醇

活性戊醇

32

正十六醇

异二丁醇

>10

癸醇

丙醇

>720

β-苯乙醇

戊二酮

异丁醇

75

丁醇

>5

双乙酰

 

 

杂醇油、多元醇

1、杂醇油

白酒中的怪味很大部分便是过量的杂醇油带来的,这些杂醇油都带有一定的苦味。

但是杂醇油绝不是个有害成分,它只是在过量时才伤白酒风味,适量的杂醇油则是白酒中不可缺少的香气成分和口味成分,如果缺少它表舅就会十分寡淡,因此它是白酒香气成分和风格上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关键是含量多少。

杂醇油是高级醇的混合物包括异戊醇、丁醇、异丁醇、丙醇、异丙醇和少量的环状醇,除异戊醇微甜之外其余都是苦味。

2、多元醇

白酒中的甜味大部分来自多元醇,多元醇为粘稠体,均能给白酒以丰满的醇厚感,它是酒中醇甜和助香的主要物质,又起到缓冲平衡酯作用,是白酒产生优良的酒香和绵甜的口味。

多元醇的异体很多,其中有丙三醇(甘油)、丁四醇(赤藓醇)、己六醇(甘露醇)、戊五醇(阿拉伯醇)、环己六醇(肌醇)。

他的甜味强度排序是:

乙六醇>戊五醇>丁四醇>丙三醇>乙二醇>乙醇>丁二醇>双乙酰。

醇在各型白酒中的含量

酱香型总醇含量较高,它虽于清香型含量相当,或略高,但它种类齐全

酱香型醇含量200mg/100mL以上

浓香型醇含量200mg/100mL以上

清香型和酱香型相似。

构成醇的主要成分有正丙醇、异戊醇、异丁醇等可达80%以上或到90%以上其中正丙醇可达50%以上,连同异戊醇、可达70——80%高达90%,在浓香型中较低可达65——70%。

正丙醇    酱香型中的含量最高茅台在100mg/100mL

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

异戊醇一般含量为50——60mg/100mL

酱香型>清香型>浓香型

正己醇10mg/100mL酱香型中甚微

醇在不同香型中的含量关系

浓香型低≧酱香型高≌清香型高

香型与醇类含量的关系

各白酒的醇类有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己醇、庚醇、辛醇等,现仅有从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