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61608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docx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docx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第9讲《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学生版

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自然的语言》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奇妙的克隆》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科普文的阅读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一、说明文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方法的多样性,是说明文展示效果的重要条件,通常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列表格、引用等。

因为要说明的事物和达到的效果的特殊性,对说明方法的选择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否则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功效。

二、课文分析

《奇妙的克隆》从细菌的裂变这一特性说起,说明了克隆的本质就是无性繁殖。

接下来课文进一步对克隆的详细内容作了科学的解释,把高深的科技说得生动形象。

接着文章对克隆实验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说明:

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研究的成果和贡献;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使读者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最后又从克隆羊“多利”的出生预示了克隆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造福及对克隆的理性思考。

行文脉络清晰,说明事理步步推进。

  作者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精心组织材料,分四个小标题向我们介绍“克隆”,但作者不是仅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

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的知识,又展现了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

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现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

例:

阅读理解。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雨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的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⑤这叫逆温层。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1.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答:

________。

3.“高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

4.指出“逆温层”出现的季节、气候条件、高度、原理、现象及利用这一现象的成果。

答:

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高度上?

答:

________。

6.“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

7.对这个语段的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基础演练

1.下列选项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匿迹(nì)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

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B.斤斤计较C.满院狼藉D.昂首阔步()()

(2)A.得心应手B.迫不急待C.原形毕露D.令人喷饭()()

(3)A.在所不昔B.谈笑风声C.难能可贵D.记忆犹新()()

(4)A.哭笑不得B.以物谕人C.入木三分D.花团锦族()()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

(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

(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B.制定C.确定D.肯定

(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A.神圣B.神奇C.神异D.神秘

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

开花日期,“前者”是指:

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分泌(mì)渗透(sèn)胚胎(pēi)

  B.两栖(xī)乳腺(xiàn)哺乳(bǔ)

  C.脊椎(jǐ)爪蟾(chán)濒临(bīn)

  D.草莓(méi)繁衍(yǎn)匍匐茎(jìng)

6.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

(这里指想象,假想)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

(相处没有冲突,没有问题)

  C.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

  D.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面临,面对)

7.下列句子中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

  A.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B.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C.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D.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8.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个的一项是()

  A.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B.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C.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

  D.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9.试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③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

  ④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

巩固提高

(2017﹒内蒙古满洲里初二自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予报农时,选择插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辟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嚷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

为了便利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1.这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字,请找出来,连同正确的字一起写在下面。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文中写到“此外还有多方面意义”,请用“   ”将作者对此所作的具体说明标出。

3.文中写到“还可以利用来引种……,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其“利用”的是:

()

A.第一个“利用”是物候学,第二个“利用”的是物候资料。

B.第一个“利用”是物候资料,第二个“利用”的是物候学。

C.两个“利用”的都是物候学。

D.两个“利用”的都是物候资料。

4.文中最后一句“我国有很大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中,“很多地方”是指:

()

A.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

B.许多可以耕种的山区土地。

C.许多不可以耕种的山区土地。

D.许多不可以耕种农作物的适应情况的许多方面。

5.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B.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C.物候学的研究除了“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之外,所有的“多方面的意义”。

D.物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

(2017﹒重庆初二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气候的威力(节选)

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

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

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

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

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

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

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

这还不是最低温度。

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

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

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

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

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

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

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

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

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

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

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

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2017﹒河北衡水初二自测)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7.文段中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8.为什么叫这种鱼为“克隆鱼”?

9.简述“克隆鲫鱼”的过程。

10.举例说明本段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17﹒四川剑阁初二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引起世界舆论哗然的“多利”

  最近,英国的一只小羊——“多利”引起世界舆论哗然,从普通百姓到专家、学者、政府官员,都在谈论有关“克隆”技术的话题。

  虽然多利跟一般的小羊没有什么区别,但它的来历却非同寻常。

它是一只“复制品”,采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的一只“克隆羊”。

  10亿年前,自然界就存在有性繁殖的生物,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一直都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

而多利没有生父,它是在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以威尔莫特和肯贝尔为首的研究小组的操纵下诞生的。

他们从一只母羊体内提取一个卵细胞,去掉细胞核,制成具有生物活性但无遗传物质的卵“空壳”,与此同时,从另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细胞核,与上述那没有遗传物质的卵细胞融合,生成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的卵细胞。

当这个细胞分裂繁殖成为胚胎时,研究人员将其植入又一只母羊子宫。

一段时间后,母羊产下小羊“多利”。

这一科研成果向人们展示,当代生物技术已使生命所遵循的有性繁殖规律发生了突破,科学家创造了生命可以无性繁殖和“复制”的奇迹。

因此,一经国际上最有权威的英国《自然》科学杂志刊文宣布,人类首次有“克隆”培育法,即用成年绵羊的体细胞繁殖绵羊获得成功,竟像哥白尼发现太阳中心说、原子裂变理论得到验证那样引起强烈反响。

  “多利”的诞生完全采用了基因分子克隆技术,了解克隆技术的科学家指出,利用这种技术将来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像工厂流水线制造产品一样,大量“复制”优质动物,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医学和拯救濒危动物方面,这种技术也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继英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羊成功后,美国科学家也宣布,他们用类似技术成功地复制出两只猴子。

实验的负责人表示,与英国羊不同的是,美国猴子是采用胚胎细胞克隆培育的,如进一步改进技术,便可从成年猴子身上提取细胞进行繁殖。

有人说,这进一步表明,人类“复制”自我已不再是神话。

16.从选文的内容看,“克隆”的含义是。

17.为什么说“多利没有生父”?

(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20字)

18.“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会引起强烈反响?

19.美国科学家克隆猴子与英国科学家克隆羊,在技术上有什么不同?

20.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加粗的字注音。

⑴胚胎()⑵蟾蜍()⑶哺乳()⑷脊椎()

⑸濒临()⑹牲畜()⑺渗透()(8)两栖()

2.解释加点的词,然后再解释全词。

⑴两栖:

(2)繁衍:

⑶濒临:

⑷相安无事: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在题后括号内改正。

(1)一切准备就序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

(2)他将黑班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班蛙卵中。

()

(3)就是培养克隆鲫鱼成功的那个研究所,设法把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带了鲫鱼卵细胞的核。

()

(4)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线素,促使他排卵。

()

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⑤这叫逆温层。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叫逆温层?

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

____

3.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