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60719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docx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docx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战史(中)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

  东野四纵(第四十一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

该纵队是由山东胶东军区地方兵团扩大编成的。

  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以坚持昆嵛山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为骨干,在山东文登县天福山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

1938年9月,第三军与掖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治委员,吴克华任副司令员,下辖六个团,共7000余人(12月,归八路军山东纵队建制)。

1939年秋,第五支队整编为第十三、第十五团,又以黄县、掖县地方武装组成第十四团。

  1940年9月,第五支队改称第五旅(吴克华任旅长,高锦纯任政治委员);

  同时成立新第五支队,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团。

1942年7月,胶东军区成立,第五支队整编为第十六、第十七团,与第五旅同归胶东军区领导。

1943年,胶东军区部队整编,取消第五旅番号,军区直辖五个军分区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六团三个主力团(第十五、第十七团分别编入各军分区)。

1945年9月,胶东军区部队在对敌大反攻中扩编为山东解放军第五、第六师和警备第三、第四旅。

这便是四十一军的前身部队。

四十一军前身部队在胶东地区坚持抗战,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不仅为胶东抗战立下了战功,而且锻炼了部队,并涌现出一大批善打硬仗恶仗的虎将。

塔山阻击战时任四纵副司令员的胡奇才,便是其中的一个。

  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迟浩田在80年代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时,曾在山东临胸听过一位老翁唱过一首抗战歌谣:

  胡奇才,真勇敢,带领八路军打冶源,打死鬼子三十三,活捉一个翻译官。

  许多当年山东八路军的老人,每每谈到胡奇才死打硬拼的狠劲时,无不手翘大拇指称赞不已。

他们都记得抗日战争时期打小张庄的战斗。

那会儿部队连攻了几次也未能拿下敌人小张庄据点。

胡奇才火了。

他将各班排的共产党员和连排干部抽出来,组织起一支敢死队。

随后集中起全团的号兵,吹响了震撼人心的冲锋号。

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一次冲锋就拿下了日军据点。

  之后,胡奇才的狠劲儿就在胶东出了名。

日本人怕跟胡奇才交火,伪军则只有望风而逃的份了,只恨爹娘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

山东的老人说,谁要是叫胡奇才狠上了,不死也得扒层皮。

山东八年抗战,四十一军前身部队得到了锻炼,打出了威风。

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副主任欧阳文率领山东解放军第六师、第五师一部及部分独立团,共1万余人(胶东军区其余部队后来发展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十七军),分批从海路挺进东北,11月进至辽宁安东(今丹东)、庄河、营口等地区,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纵队(辖第一、第二支队,12月支队改称旅)和第三纵队(辖第四、第五旅),归东北人民自治军辽东军区领导,担负剿匪、扩军和开辟根据地等任务。

  1946年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第三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吴克华任司令员,彭嘉庆任政治委员,胡奇才任副司令员,欧阳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蔡正国任参谋长。

下辖由第二纵队第一旅改编的第十旅;由第二纵队第二旅改编的第十一旅;由第三纵队改编的第十二旅。

  全纵队共2.3万余人,属辽东(南满)军区领导。

  当时的东北战局是,国民党军正处在战略进攻势头上,而兵力和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我军,则被迫进行战略防御和退却。

用东北老百姓的话说,“看那架势呀,共产党是不大行了。

”部队中也普遍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悲观情绪。

  但是四纵却用一系列的胜仗,改变了人们对时局的看法:

  ——1946年4月6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军长赵公武,率苦难其第二十五师及“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军第十四师,再犯本溪。

四纵十旅在金钟山阵地顽强阻击了敌第十四师的多次进攻,并趁敌溃败之机发起反击,将溃不成军的第十四师追至苏家屯东南的长岭子、二道沟子一带。

12日,四纵向喘息未定长岭子守敌,再次发起猛攻。

激战至下午,将国民党所谓的“王牌师”

  击溃。

此次战役,四纵共计毙伤国民党军精锐十四师副师长以下1300余人,俘敌600余人。

  ——5月中下旬,为配合东北民主联军的四平保卫战,四纵在239辽南保安第一、第二团的配属下,发起了鞍(山)海(城)战役。

24日,部队扫清鞍山外围据点,25日黄昏,攻克鞍山市,全歼国民党守军第一八四师第五三一团。

随后四纵转兵进逼海城。

29日,四纵从东城突破海城后,向敌守军发起了政治攻势,迫使守敌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瑞率师直和第五五二团宣布起义。

解决海城后,四纵部分部队又挥师大石桥,向该地守敌第一八四师第五五○团展开政治攻势。

该团拒不投降,弃城向营口方向后撤。

四纵部队奋起追击,于6月2日在大甸子、石灰窑将该团全歼。

至此,国民党第一八四师全部被四纵解决。

  鞍海战役,共计歼敌3300余人,争取国民党军起义2700余人。

四纵首创了东北战场上,以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范例。

鞍海战役的胜利,使敌沈阳感到重大威胁,迫杜聿明从北线抽调四个主力师向南回援,从而打破了国民党军向北满解放区继续进攻的计划。

  ——鞍海战役后,杜聿明感到后院太不安全,于是决定先收拾掉南满的共军主力三纵、四纵后,再图北满。

10月,杜聿明调集了八个师10余万兵力,分三路向我南满根据地大举进攻。

在此之前,改变整个战场的被动形势,同时要求第十师归建回援。

  胡奇才在新开岭地区,为美式机械化装备的第二十五师布置下了口袋。

  新开岭位于安东赛马县(今丹东市凤城县)境内。

伏击阵地就选在了新开岭东面一条东西走向的袋形谷地。

此处两边是高山,瑷阳河和宽(甸)赛(马)公路从谷底并行穿过。

只要控制住周围的制高点,任凭你真是“千里驹”也休想通过。

  战斗于10月31日10时打响。

隐蔽集结在新开岭的四纵部队,经过一天

  一夜的激战,对进入山谷的敌二十五师形成袋形包围。

  “千里驹”果非等闲之辈。

在抗战中也算得上是一员勇将的师长李大麻子,立即捉住了战场的关键——老爷山。

老爷山是战场的制高点,可以俯视和控制整个战区,由四纵十一师部分部队防守。

但在美械化装备的第二十五师的猛烈炮轰和疯狂冲击下,老爷山阵地和404高地很快失守。

敌人先是由一个连防守,后又增加到一个营。

最后,又增加到一个团。

  能不能歼灭“千里驹”,就看能不能拿下老爷山。

胡奇才命令十师二十八团务必拿下。

山是那样陡,最陡的地段坡度竟达70度;坡又是那样的滑,一夜的雨雪已将泥土和腐叶泡成了水叽叽的滑梯。

即使没有守敌的密集火力的威胁,爬上去也实属不易。

  星夜兼程赶到了新开岭的第十师二十八团,气都没待喘匀,就开始投入战斗,向老爷山发起了数次猛攻。

但二十八团九次攻击都未奏效,且伤亡惨重。

到最后,全团算上炊事员,就只剩300多人了。

而此时,各路敌军都纷纷向新开岭逼近,其中号称“虎师”的新二十二师距离已不到一天的路程。

  胡奇才心急如焚。

继续打下去,若一天之内再解决不了战斗,就会反被优势之敌所包围,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如果撤,眼看就要打瘫的“千里驹”又会蹦起来,并且更加猖狂。

  纵队几位领导一碰头,认为直到眼下主动权还在我们手中。

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

能不能取胜,就在这最后的几小时。

一咬牙,一横心:

打!

  预备队第三十团全部投入,纵队几位主要领导全部下到师,下到团。

集中全部炮火掩护十师强攻,十一师和十二师则从侧后全力攻击。

  “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

”胡奇才下了死命令,限时务必拿下老爷山,全歼二十五师!

  团长、政委带突击连,参谋长带尖刀排,冒着雨点般的机枪扫射,一鼓作气,终于拿下了老爷山阵地。

纵队炮火随后转向敌二十五师指挥所和山谷中的敌军。

敌坦克、汽车和几百辆大车纷纷起火。

失去了老爷山这个最后倚托的敌第二十五师顿时乱了营,一批批地向赛马集方向突围逃窜,却被早候多时的四纵十一师、十二师部队堵截住了。

  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敌军纷纷举手投降。

当胡奇才和纵队政委彭嘉庆来到黄家堡时,只见我军一个班就俘虏了几百名敌新开岭战役,首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敌美械装备一个建制整师的最佳结果。

因此在战后荣获毛泽东主席、中共伟大的辽沈战役开始了。

  蒋介石也终于看出了我军的战略意图,立刻就“毛”了:

如果一旦让共军卡住了东北咽喉——锦州,东北四五十万国军便将成为瓮中之鳖,在劫难逃!

  10月2日,蒋介石急飞沈阳,召开了最高军事会议。

会上确定:

由华北傅作义部抽调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在第十九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下,东进援锦;以沈阳地区抽调11个师、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在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的指挥下,西出援锦。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

两个重兵集团东西对进,既解锦州之围,又可将我军投入攻锦的东北解放军主力,围歼在锦州地区。

  因此,东野必须在一个星期内攻克锦州,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东总将在塔山一线阻击东进兵团的任务,交给了四纵、十一纵及3个独立师。

  “街亭虽小,于系重大”。

锦州是东北的门户。

塔山又是锦州的门户。

  只要东进兵团突破塔山,要不了半天就能涌到锦州。

一个星期内能否攻克锦州,关键在于塔山一线的阵地能否坚守一个星期。

塔山村是辽东湾上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位于锦州城与锦西城之间,东临渤海,西接白台山、虹螺山,紧贴锦西高地。

两锦公路穿村而过,北宁铁路和村东一公里处的公路平行北上,是锦、葫敌人北进的唯一通道。

塔山阻击部队的防线就以塔山村为中心,东至海边,西至白台山、北山,正面宽12公里半。

地形也都是缓坡丘陵,无险可恃。

  塔山北距锦州外围不到20公里,南距锦西敌人的前沿阵地只1、2公里。

  而且塔山南面的大东山、小东山、影壁山一线高地,全被敌人所占据,使得我军阵地完全处于敌居高临下炮火射程之内。

狭窄的地形也不允许四纵等部队开展运动防御战,只能作阵地死守。

兵力上敌众我寡,装备上敌强我弱,地势上敌高我低。

四纵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接受了塔山阻击的任务。

  总部要求他们必须像一颗坚硬的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那里不能后退一步。

  四纵政委莫文骅从四野总部开会回来后,传达了总部首长的动员令:

塔山阻援战斗意义十分重大。

要拿下锦州,又必须把近在咫尺的锦、葫援敌堵住。

因此,能否把援敌阻于塔山以南,就成了锦州能否攻克的关键。

一定要告诉指战员们,这次阻援绝不比攻城任务来得轻松,拿不出过硬的本领是经不起,熬不过的。

  东野总部首长对四纵顽强的战斗作风是蛮有信心的。

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在给四纵的电报中写道:

“你们必须利用东自海边西至虹螺山下一线约20余里的地区,作英勇顽强的攻势防御,利用工事大量杀伤敌人,使敌人在我阵地前横尸遍野..而使我军创造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

  10月10日,敌人不等烟台的第三十九军到达,便在飞机、大炮和海军舰炮的掩护下,以新六军暂六十二师、五十四军第八师、六十五军第一五一师向我军阵地扑来。

  吴克华和莫文骅在纵队指挥所里,不断地接到前沿部队的报告:

敌机低空投弹,炮弹密如蝗群,几十分钟落弹5000余发。

工事全被摧毁,铁轨枕木漫天飞舞,平地犁松了几尺土。

炮伤甚大,一部分人震昏,耳鼻出血。

敌冲锋队形密集,连、营、团长带头,督战队押后,不顾地形条件,犹如一群疯狗,任凭怎样射击,还是毫无知觉似的“哇哇”叫着往上冲。

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踏尸而过,一梯队垮了,二梯队上;二梯队垮下去,三梯队、四梯队上。

打也打不光,堵也堵不住。

拼命死冲上来的敌人和我军战士绞在一起,抓头发、揪耳朵、摔跤、滚打,拼老命地于。

我前沿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呈现拉锯状态。

  吴克华称这种集团冲锋为“饭馆子”战术——大块肉猛往上端,叫你吃不光、喝不尽,最后活活撑死。

看来要想不被撑死,就得中止敌人“上菜”,吴克华把纵队参谋长李福泽叫来,让他通知炮兵,集中人力轰击敌人后梯队集结地域,叫敌人的冲锋接不上茬;同时通知前沿部队加强阵地前反击和二梯队反冲击。

敌人不让我们喘口气,我们也不能让他们舒舒服服。

  在我军的顽强阻击下,第一天就打退了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