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政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9446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专升本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考专升本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考专升本政治.docx

《成考专升本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政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考专升本政治.docx

成考专升本政治

辨析答案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错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A、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而多党制作为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是指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是我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多党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这是由中..

2、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错书59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也是党在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

3、“评价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就是生产的发展”错

“评价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生产的发展”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以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书581

5、评价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评价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书16

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始终贯穿于整个哲学史。

  马克思之前没有历史唯物主义 

7、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其中第一步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其中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8、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的特性

9、我国经济发展要以速度为中心。

全面小康社会是指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不仅在经济方面要发展政治和文化方面也要发展。

加快经济的发展只是实现小康社会中经济建设的部分,不能片面的认为只要我国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就是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10、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人的活动实质上是实践的,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与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11、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之一的国家学说。

这是一个科学的构想,它以新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2、实践是人适应环境和应付环境的活动。

实践是人适应环境和应付、改造、改变环境的活动。

13、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独创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14、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在于一个人所获得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独立的有机整体,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没有必然的联系。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导致贫富悬殊两级分化。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简答题

1、简述: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

关系:

(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

  

(2)"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事物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可以是力量的不平衡),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分,这称之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含义、关系和意义: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多种矛盾所构成的体系中对事物发展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和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一辩证关系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上,坚持分清主次,学会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

这一原理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两手抓”的重要理论依据。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含义、关系和意义: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是指处于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毛泽东)”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一辩证关系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上,坚持分清主次,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

这一原理是分析一对矛盾(不是多种矛盾关系)如改革中的成绩与失误,科学发展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伟人的功与过等的理论依据。

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意义: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贯彻和体现了这一观点和方法。

1、 3、简述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立中,贯穿着一个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简述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两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

两个步骤:

1.新民主主义革命;2.社会主义革命。

相互关系:

两个步骤互相联系、紧密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简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相互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书8513

4、试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的内容和主要措施。

书8816.

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试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内容及其方针政策。

)书474.

6、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书85.

7、简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以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8、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9、试述: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书9432.

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2.实行两种制度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5.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0、试述客观规律性和意识能动性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1、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历史必然性。

12、试述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特征和意义。

书8920.

1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4、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历史必然性。

15、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书813.

16、简要说明人们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一,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

我们知道,科学早已经证明,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那么,是什么东西使人和猿区别开来的呢?

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猿变成人的一个外部条件。

早在二、三百万年前,地球上气候变冷,森林大大减少,这就使类人猿不能象以前那样靠大自然提供的食物和条件生活了。

地理环境的变化迫使类人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是猿变成人的一个外部条件,显然不是人的本质。

类人猿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自然界不能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

而要战胜自然界,创造物质生活资料,单靠个体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结成一定的关系。

这种结成一定关系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就是劳动。

由此可知,正是由于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劳动,类人猿才变成人,人才和猿区别开来。

劳动是人的活动,劳动把人和猿区别开来,但不是人的本质。

决定劳动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一产生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人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说,人的本质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

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劳动,也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人们结成怎样的社会关系,人们就怎样劳动创造,人们也就怎样存在和发展。

我们还知道,人和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的目的意识性。

人的目的意识性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那么,人的目的意识性也就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现代人和未来人的意识仍然是社会的产物,所以说,不仅劳动创造性,而且目的意识性,都是由于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具有的。

由此可知,人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而存在和发展的,每个人都是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人的本质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17、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基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有三种:

第一,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官僚资产阶级与广大无产阶级和小手工业者、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三,帝国主义与中国无产阶级、农民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基于以上三种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的革命力量有三个历史任务需要完成:

第一,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使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同时,解除封建地主阶级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限制和压迫,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二,推翻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解放无产阶级和工商业资产阶级。

第三,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军事侵略,恢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解放受其压迫的中国无产阶级、农民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

18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9、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群众观点是党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20、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时什么?

如何理解这个标准?

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它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和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书910.

22、中国共产党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式什么。

书5111.

23、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并说明内因外因关系的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书97.

24、简述实践标准的确定和不确定的含义。

1、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辨证法,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

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着的实践对一切认识都能做出确定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

第一、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出确定的检验;第二、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经过实践证实的真理,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3、坚持实践标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既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又要反对夸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的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25、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述了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书485.

26、简述邓小平关于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的、富裕思想的含义。

(简述“先富”和“共富”的客观必然性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和意义。

)书838

27、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进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国富民强和民族振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整套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至关重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28、试述毛泽东关于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

(或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是什么?

1)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中,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总想领导,并服务手人民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工具。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在中央七大上,毛泽东对党领导的军队的宗旨作了高度概括:

我们-这个军队“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这个宗旨是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

 

(3)人民解放军担负的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三项基本任务。

29、试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容和主要措施。

书8816.

30、试述实践和认识关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或,用理论与实际关系的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书1011.

31、简述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武装斗争是夺取政权的必要方式,根据地是巩固政权的保证书487.

32、试述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及其主要手段。

书849.

论述题

1、运用社会意识发作用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书63、

5、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

(4)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政治稳定。

这是主流。

同时,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

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更顺利、健康地发展。

7、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进行整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研究生题)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是,原有的政治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官僚主义、权利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现象,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只要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权利、决策高度集中,法制不健全等现象,严重妨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扫清道路,才能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8.试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书8410.

9、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知道意义。

书86.

10、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本质核心和基本要求?

书8614.

11、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及实践意义。

(或,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书62、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