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学设计.docx
《所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见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见教学设计
所见教学设计
导读:
本文所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所见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
一、由画入诗,理解诗题:
1、师: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
(板书:
画播放牧童骑牛图)
2、师:
谁说一说,怎样的画面?
3、(好一幅牧童骑牛图、蝉儿鸣叫图、歌声响林图、乡野风光图)
4、师:
正是这一幅普通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从而演绎成一首诗(板书:
诗),题目是——所见(生齐读)
5、师:
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
二、由诗入画,体会内蕴:
(一)、赏牧童骑牛图:
1、师:
诗人究竟如何表现所见的?
请大家自由读2—3遍,字音正确,停顿得当。
(播放古诗)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指名读。
(字正腔圆,推荐给大家一种读诗的好方法——缓缓地读)
4、谁再一试?
(在或急或缓中体味到古诗的节奏美)
5、最后一位。
(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
6、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师:
诗人所见是怎样的牧童呢?
(课件呈现前两句)同桌间相互议一议,括号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样理解?
(师进入学生讨论间倾听指导)
8、指名分句回答,并请学生板书。
9、诗中的留白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此时,一个什么样的牧童豁然呈现于眼前?
10、指名说。
11、用朗读表现出来。
谁读前两句?
(你离诗人不远了,陶醉是读诗的一种境界。
)
(二)鉴牧童捕蝉图:
1、师:
就在这旷野中,林阴下,小小牧童骑着牛,就这样旁若无人地唱着,就这样陶然自在地唱着,如云行天际,如水流山野。
忽然歌声停止,这是为何呢?
(播放后两句)
2、齐读后两句。
3、师:
其中你最欣赏诗人用的哪个字或词?
为什么?
(由所见猜测内心、打破了牧童原来的平和的环境,气氛紧张、犹如听到蝉鸣、表现出牧童的反应机灵、写出了牧童怕惊跑了蝉儿,体现出牧童站在那儿仔细察看蝉儿的确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
4、师:
区区10个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丰富的意蕴,让我们一起细嚼慢品,女声读(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读(一山更比一山高)
5、师:
学到这里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
诗人写就此诗,想表现或表达什么?
6、指名说。
(你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你品到了诗的精髓,你捕捉到诗的灵魂)
7、师:
请大家闭上眼睛,齐背古诗,由此诗再现诗人所见的清新画面。
(标出箭头)(播放全诗,播放音乐)
三、同题拓展,积累古诗:
师:
可见画中的画境可以入诗,诗中的意境可以入画,诗和画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密,(板书:
入)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一百四十余首为画而题写的诗,《题画》就是其中的一首。
(播放《题画》)请大家参看译文,自由诵读,看谁最先会背。
指名背诵。
师:
你还积累过哪些表现儿童生活的诗句?
指名说。
四、创作实践,提升表达:
1、其实,我们多彩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画面可以入诗,请你做回小诗人,以观察到的儿童生活的某个画面为内容,创作一首小诗。
(播放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2、学生创作诗歌。
3、诗歌展示。
4、师评:
五、结语:
本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在画与诗、诗与画之间走了个来回,感受到极平常极普通的字词,带给我们的无穷新意、无穷妙趣,课后把你创作的诗歌与你的亲朋好友一同分享,好吗?
教学反思:
浏览了很多教案,我最终选择了这篇,原因是此教案的问题设计有深度,可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而不是简单的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问题一: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牧童?
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
他生活的很悠闲,很潇洒,无拘无束,他是一个机灵的小男孩,他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
通过他们的回答我感受到学生能够透过文字,体会到文字背后的东西。
问题二:
后两句,其中你最欣赏诗人用的哪个字或词?
为什么?
学生对于每个字都有自己的体会,如:
“捕”体会到牧童可能在思考:
我要想个办法把知了给逮住,如果用捉就不能表现他的机灵。
“忽然”也可以看出牧童的机灵。
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之后,我问:
“想象一下:
牧童是怎样捕知了的?
”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回答得很好!
生1:
他可能轻轻地从牛背上下来,跑回家拿个网兜子,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知了附近,用网兜子把知了捕到。
生2:
他可能站在牛背上,让牛走到知了附近,然后轻轻用手去捉知了。
生3:
他可能把有知了的树枝轻轻地拿下来,准备用手去抓,可知了却忽得一下飞走了。
最后,我出示一些关于描写儿童的古诗,让学生读一读,多做一些积累!
所见教学设计
(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组教材:
《所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可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
温暖的春天即将过去,我们就要迎来好玩的夏天了。
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生自由发表意见)
2、你们的夏天可真有趣。
可以放牛、可以捉虫子呀!
古时候有个叫袁枚的诗人,他特别喜欢走动。
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里,看到一幅非常有趣的画面,于是呀,他把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首《所见》。
(板书课题)配乐指名读,
谁认识这两个字?
你怎么认识的呢?
指名读课题。
释题:
“见”什么意思?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
让我们也来看看图。
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人袁枚看到的和你们所说的一样吗?
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
录音范读、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听出来了吗?
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小牧童、树上有一只蝉、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3、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
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
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多读几遍。
4、离开了古诗,这些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生字认读——指名读并小老师读---齐读)
师出示卡片,学生认读,启发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注意翘舌音、前鼻音:
振蝉;平舌音:
所
所: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
闭:
门+才,大家做动作:
闭上我们的眼睛、闭上我们的嘴巴。
立:
立正、起立就是这个立。
蝉:
虫+单,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
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
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
人们也就叫他“知了”。
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
牧童:
放牛的孩子
捕:
是一个动作。
5、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
齐读古诗。
大家读的真好。
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
请四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同学,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
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
(朗读评价)
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
(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三、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课件出示画面(播放音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
(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
多快乐呀!
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
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课件出示一、二句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学生自由练读----男生读----齐读)
师:
读了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到牧童的自由、快乐、和悠闲)牧童在干什么?
他的心情怎样呢?
师:
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边说边做动作)
师:
好神气呀!
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
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
(播放笛子曲:
《快乐的小牧童》齐读)
师:
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
好听吗?
“嘘!
咦?
歌声怎么停了?
你们看,(课件出示画面:
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
)
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
在牛背上听到了什么呢?
(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
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
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学生体验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
师:
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
”(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
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齐读)
师:
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指名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
(指大树上的“蝉”)
师:
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
怎么办那?
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讨论交流想到的各种方法)(踩石头、踩牛背)
师:
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师:
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
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
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吧?
师:
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指导背诵,读出第一句的愉快语气,读出第二句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诗、林”,学生认读。
2、师范写,生跟写。
3、分析结构和字形,给生字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练习书写。
所见教学设计(三)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适过查字典和联系诗句理解“欲”、“捕”、“鸣”的意思。
2、想像诗中的情景,并续编故事。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图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用,并通过反复诵读,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通过想象力来弥补诗中的空白。
“注意朗读时追求诗的韵律和平仄,音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拖长些,表现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想象能力,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想像诗中的情景并续编故事。
一、教学目标:
1.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和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诗句,理解“欲”、“捕”、“鸣”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深文。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写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新课
同学们,把你收集的古诗试着背诵一下吗?
老师:
我这里也有一首古诗,你想听吗?
(二)听教师配乐朗诵《所见》
(三)揭题,释题。
1、齐读课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吗?
(指名说说)揭题,释题。
小结:
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2、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
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四)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自己把古诗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试着理解诗的内容并读准字音。
2.指名让学生读古诗:
进行指导。
这首诗共有几行?
每行几个字?
学生:
这首诗有4行,每行五个字。
老师:
我们把这种格律的诗叫‘五言诗”。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
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理解“欲”、“捕”、“鸣”的意思。
(五)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读‘五言诗’可以用“二、三“读法,也就是读完前两个字要稍冉停顿,第三个字要读重音,声音也要拉长些,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根据古诗的内容最后一行要读得轻一些。
“忽然”一词要读得快一些。
3.练习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配乐读。
(4)齐读。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