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8406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热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热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热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热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热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热点1.docx

《经济热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热点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热点1.docx

经济热点1

要通过三个因素来分析通胀性质:

货币供给、需求压力和成本因素。

关于这三个因素对本轮通胀影响的重要性,市场上不同的观点各有侧重。

持传统货币学派的观点强调2009年货币和信贷的扩张是导致本轮通胀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劳动力供给因素导致的工资成本长期上涨是引起通胀的重要因素。

类似的观点认为,整体通胀的上涨是由于农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相对其他产品价格呈长期上涨的趋势。

我认为结构性因素和供给因素可能起到了推动价格的作用,但本轮通胀与过去10年中的两次通胀一样,主要是需求拉动,呈现周期性特征。

  货币增发通过拉动总需求影响通胀。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通胀是货币超发的结果,但货币总量和通胀的关系并不稳定,尤其是广义货币(M2)。

例如2007—2008年通胀上升前,M2并没有显著上升。

货币的扩张主要是通过拉动总需求从而影响通胀的,也就是说,货币的扩张最终能够转化成多大的通胀压力,取决于货币扩张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总需求。

因此,在预测通胀时不能只关注货币因素,也有必要参考其他的指标,尤其是反映需求压力的指标。

  □【金融】

  

2011年,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非常大,虽然政府部门各自的统计数据不一,但各种数据均显示CPI指数都将继续上涨。

政府会采取各种政策来调控物价,但是此起彼伏,难以达到调控预期,总体物价仍将上扬,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升高,生活质量下降明显。

美国为刺激本国经济发展,继续让美元贬值,转移压力。

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中国受到的冲击不小于2010年。

美国经济的疲软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一直伺机进入中国的海外热钱持续增加。

认为中国央行系列政策组合的制定和推出都很难控制热钱的进出,热钱涌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应善以利用。

2011年内加息应该是主要调控手段,政府可能会适时调整人民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人民币或将适度、渐进地升值。

  □【物价】

  2011年政府主导性投资快速扩张的影响广泛而深入,市场驱动性投资行为还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将降低,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更多投放选择不再是实业。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余波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

在汽车、家电、家具、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2010年居民自主消费动力较强;2011年,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老百姓普遍收入增速放缓,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同比降幅较大,实际消费增长将有所回落。

2011年总体物价水平在达到一个高点后将趋稳,并有所回落。

肉、蛋产品价格已呈恢复性上涨,明年有可能继续保持上涨态势,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存在贬值的可能,将推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再度上涨,输入型通胀因素不可忽视。

  谈到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电价、水价、天然气、煤气价格的变动,认为政府虽然想压低价格,但由于市场化的因素增强,2011年电价、水价、天然气、煤气价格将稳步增长。

 

  面对席卷全国的“柴油荒”,预测政府今年底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成品油市场消费又进入旺季,农业、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拉动消费以及拉闸限电的极端措施,加之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成品油市场的垄断地位对市场变化的滞后性,诸多因素结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无序,使得柴油需求大幅增加。

在2011年春季前后,柴油荒将缓解,但汽油和柴油的价格将借此上涨。

“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了促进节能减排的机制,但近期出现的一些情况表明,节能减排对行政管理的依赖程度依然过高,依靠行政命令、实行“一刀切”的管理办法控制能源消耗,已产生一定负面效果,而且维持成本较高,2011年这种情况难以改变,令人担忧。

  □【房价】

  谈及老百姓关心的房价问题,预测从今年开始的房市调控来看,明年会有更大的行政手段介入房市,例如个别城市试点房产税,但全面推广难度大,成本高,群众尚难普遍接受。

“发展是第一要务”决定了对各级政府的考核仍难改变唯GDP的做法,房地产行业对GDP的贡献相当大。

在国内一线城市,由于政府调控力度大,房价在2011年上半年回有所回落,成交量减少但下半年又会有所抬升。

除去住房的刚性需求外,通胀的压力,资产保值的需求会迫使资金回流。

此外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在2011年都不会明显的下降,尤其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支线机场所通达的三线城市的房价还会上涨。

为拉动消费,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会加大。

回到中国国内的宏观经济来看,从2009年起,国内经济一直处于良好复苏的过程中。

这期间,由于政府调控有过短暂的回落,但实际上总体而言,需求保持了较好且平稳发展,因此宏观经济在短暂回落后又开始快速反弹。

以季度数据衡量,2010年的2季度可能是我国GDP环比增速的底部,从月度数据来看,6、7月份是经济增速的底部,从今年8月份以后,经济回归到平稳增长的轨道。

我国的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巨大,这是由诸多投资和消费因素决定的。

总体看,我国经济存在巨大的内需增长空间,城市化和工业化在快速推进,人均收入刚超过3700美元,处在消费高速增长的阶段。

其次,政府、银行、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表现良好,为投资和消费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本面“后盾”。

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投资来看,2002年这一轮上升周期启动以来,名义投资增速基本维持在24%-30%的水平。

政府对投资的调控能力很强。

今年投资增速下降最明显的是基础设施,这部分是基数原因,部分是政府控制新开工项目。

基建投资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调节项”。

企业的投资则具体表现为,经济复苏后,企业加库存非常谨慎,在经历了短暂的去库存之后,企业进入加库存周期。

补库存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这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

而消费方面,消费增长保持强劲势头,这也是国内经济能够快速回升的重要原因。

在通胀预期较强的情况下,消费增长一般较好。

例如,10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长18.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累计增长29.6%。

在国际贸易方面,今年进出口一直好于市场预期,不过近期有放缓的趋势。

虽然全球经济依然不是很好,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依然很强。

中国对美欧日出口占全部的50%左右,其他市场占一半左右。

由于对新兴市场出口的增长较强,整体出口增长仍能保持在15%左右。

在总量发生变化的同时,中国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资本品占比持续大幅上升,消费品占比则大幅下降。

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全球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

目前,对于未来一年投资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政府政策,特别是对房地产、通货膨胀等问题的政策。

政策的总体基调包括: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货币信贷目标收紧、准备金率还可能作为主要量化工具、明年仍存在再度加息的可能、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大的升值空间,而最受社会关注的房产税可能以试点的方式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将表现为长期化。

以下是几个具体方面。

短期来看,通货膨胀压力很大。

三季度通胀迅速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三方面:

通胀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国内天气因素导致的食品价格(主要是蔬菜)上涨。

在经济回升的过程中,连续两年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通胀的压力上升,资产价格、原材料价格、CPI先后大幅上涨。

无论是过去十年还是现在,食品都是CPI的主要贡献,非食品的贡献很小,食品中最重要的是粮食、蔬菜和肉禽,短期内这三类食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也决定了CPI的水平。

食品价格将长期上涨,但由于今年粮食丰收、猪肉供给增加很快,明年预期较为稳定。

预测明年CPI涨幅高于今年,但仍处于合理的水平。

在政策面,如果要“防通胀”必然要求控制货币增速,宽松的货币环境或将终结。

今年的货币信贷整体依然是比较宽松的,从M2增速看,今年超过了2002到2007年的平均水平。

在连续两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中国面临的是经济强劲增长和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回归到正常化的轨道,2011年的货币政策可能会从紧。

尽管今年10月央行开始首次加息,但相对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较大的通胀压力,利率水平仍较低,明年利率水平仍有逐渐上调的空间。

对于未来投资的大方向,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十大任务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这十大任务包括:

扩大内需、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节能环保、资源价格改革)、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具体来看,前八大任务对明年或者更长期的行业投资具有方向性很强的指导意义。

【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

 展望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给经济注入新动力,新兴战略性产业规划的启动、居民消费升级和城镇化进一步加快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但考虑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尚未全面恢复,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判断经济增速将较2010年有所下滑。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世界经济还没有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

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低于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将对我国外需、物价和汇率等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一)全球经济处于四重经济周期下行的叠加期  从短周期看,回补存货周期带动下的全球经济快速回升已于2010年一、二季度见顶,在政策刺激效应递减、库存回补结束的影响下,2010年二季度开始主要经济体先后出现增速回落趋势。

从设备更新周期看,因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回报率较低,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尚未到来,处在“产业换挡”调整期。

从房地产周期看,目前欧美等国房地产市场依然极度低迷,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从技术创新长周期看,目前全球正孕育着新能源、低碳技术革命,但尚未出现重大技术突破。

四重经济周期处于下行的叠加期,因此,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二)财政金融风险仍待化解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隐患尚未消除,部分国家实施财政紧缩政策后续影响不容忽视;金融体系潜在风险依然较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据IMF估计,2007~2010年全球金融机构累计出现的有毒资产规模可能达到4万亿美元,目前仅核销了一半左右,其中欧洲较为滞后。

坏账和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使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和市场流动性都受到严重制约,金融体系功能完全恢复还有待时日,金融机构还没有做好推动实体经济进入新周期的准备。

因此,当前世界经济仍面临着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短期内无法进入下一轮经济上升期。

  (三)各国经济政策将明显分化  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

目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失业率分别维持在9.6%、10.0%和5.2%的高位,明各国的经济复苏只是从低谷恢复性反弹,并未带动就业增长,是一种无就业复苏。

  发达国家已着手采用“二次政策刺激”来对冲“二次衰退风险”,这将严重影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节奏,新兴市场国家受到国际“热钱”的追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行压力较大。

全球性货币超发正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

在美国经济真正好转之前,美联储将继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大量放出,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加上国际投机资本的借机炒作,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2011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进一步分化,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将基本维持宽松取向甚至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但新兴市场国家宏观政策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压力,有的甚至转向中性或紧缩取向。

  “十二五”开局注入新活力国内环境进一步好转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总体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9.5%左右。

总量上供求平衡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工业品价格受产能过剩影响有一定下行压力,农产品价格涨幅受自然气候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服务业价格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有一定上涨压力,政府主动推出的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和环保类收费改革对物价水平也有一定影响。

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需求与上年大体相当,国际收支状况将进一步好转。

  ■固定资产投资形势预测  由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大批“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加上前两年大规模开工的项目投资增长惯性较强,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仍然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的有利条件较多;但对部分传统行业的新增产能投资的限制、房地产商可能出现观望徘徊而放缓投资进度、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规范性要求的约束等因素将影响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特别是新兴产业尚未发展到企业开始大规模产业兴替型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阶段,民间投资自主增长意愿不强,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4%左右,实际增速比2010年有所回落。

  ■消费形势预测  2011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工资水平变化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房价、物价上涨对部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较大负面影响,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出现效应递减现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8.5%,实际增长14%左右,与2010年持平。

  ■进出口贸易形势预测  

外贸出口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发达国家高失业率使居民消费增长疲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将减弱对原材料进口的新增需求,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对贸易结构调整有较大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带动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品出口增长快于传统优势产品,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将比2010年有所回落。

初步预测,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6%左右,进口增长20%左右,顺差1650亿美元,同比下降13.2%左右。

  2011年宏观政策展望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通过数量型工具痕格型工具并用的方式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保持7万亿元左右,企业从证券市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大于2010年,全社会资金宽松有度。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导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点、民生工程、民间投资等鼓励性投资方向和投资主体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坚决抑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项目的新开工,严格把好政府新开工投资项目质量关。

“十二五”开局注入新活力国内环境进一步好转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导下,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

(一)有利条件

1.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启动将带来一大批产业升级投资项目的开工,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中央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布局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必将带动各地区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并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区域轮动的新格局。

3.随着“新非公36条”政策不断细化和落实,民间投资领域逐步拓宽,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4.“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收入分配改革启动将使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有了体制性保障。

5.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将推动城乡居民消费进一步活跃,消费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繁荣局面。

(二)困难和挑战

在民间资本和居民消费的带动下,我国经济自主性复苏动力不断恢复,对2011年经济增速形成有效支撑。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结构调整面临诸多体制性结构性障碍。

转方式、调结构面临财税体制、资源价格管制、政府过度介入投融资领域等体制性障碍,也受到高耗能行业产能总规模过大的结构性限制。

其次,各地投资冲动强烈,财政金融系统性风险较大。

我国长期存在的过多依靠能源资源投入支撑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出现根本性转变。

第三,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供求“紧平衡”危及物价稳定。

农业生产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资源供给与快速人口城市化对农产品商品量需求之间维持十分脆弱的紧平衡关系,稍有天灾就矛盾突出。

第四,当前,房价与居民收入之间、保障房建设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迅速得到根本缓解。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强化,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短期增速,加大下一阶段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和压力。

第五,各种要素成本上升压力较大。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地价、工资和利率汇率等要素价格上涨的压力逐步累积。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总体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9.5%左右。

总量上供求平衡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工业品价格受产能过剩影响有一定下行压力,农产品价格涨幅受自然气候影响有较大不确定性,服务业价格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有一定上涨压力,政府主动推出的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和环保类收费改革对物价水平也有一定影响。

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需求与上年大体相当,国际收支状况将进一步好转。

■固定资产投资形势预测

由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大批“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加上前两年大规模开工的项目投资增长惯性较强,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仍然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的有利条件较多;但对部分传统行业的新增产能投资的限制、房地产商可能出现观望徘徊而放缓投资进度、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受到规范性要求的约束等因素将影响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特别是新兴产业尚未发展到企业开始大规模产业兴替型固定设备更新投资阶段,民间投资自主增长意愿不强,预计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为24%左右,实际增速比2010年有所回落。

■消费形势预测

2011年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工资水平变化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储蓄消费型增长模式使我国消费有较强稳定性,但房价、物价上涨对部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有较大负面影响,家电下乡、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等扩大消费政策出现效应递减现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8.5%,实际增长14%左右,与2010年持平。

■进出口贸易形势预测

外贸出口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发达国家高失业率使居民消费增长疲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明显增多。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将减弱对原材料进口的新增需求,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对贸易结构调整有较大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带动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品出口增长快于传统优势产品,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可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将比2010年有所回落。

初步预测,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6%左右,进口增长20%左右,顺差1650亿美元,同比下降13.2%左右。

2011年宏观政策展望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通过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并用的方式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全年保持7万亿元左右,企业从证券市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大于2010年,全社会资金宽松有度。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导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增长点、民生工程、民间投资等鼓励性投资方向和投资主体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坚决抑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项目的新开工,严格把好政府新开工投资项目质量关。

  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在复苏的轨道上运行,相比2009年,出口又重新成为拉动增长的需求因素,但通胀也开始抬头,展望2011年,会有许多新的变化值得高度关注。

  警惕世界经济新危机来袭

  我在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前就说过,如果美国的资产泡沫破灭,其后的经济轨迹必定是一个大“L”型,因为美国的资产泡沫规模是日本的几十倍,即使美国经济远比日本强大,如果日本用了长达15年时间才走出由泡沫破灭所形成的萧条,美国也至少要用8~10年才走得出来

    2011年经济增长趋降、通胀趋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始终是被出口和投资这两大需求拉动的,2009年为了摆脱美国次债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国**用4万亿元的财政支出与10万亿元的贷款来刺激投资,由此形成了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需求结构。

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外需恢复增长,投资增长率仍在高位,中国经济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增长格局,但前面的分析说明,由于2011年美国经济很可能发生再度探底,由此引起中国的外需显著萎缩,所以2010年需求格局将不可能被2011年所重复。

  现在也有很多舆论主张要实施“宽财政”政策,这是想回到2009年以财政主导的投资来为经济提供需求增长的动力,但我看是很难的。

主要原因是2009年财政所主导的**投资增长,是在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虽然**主导的投资重点是在“铁、公、基”类项目,但是基础设施投资也有过剩问题。

  

  但通胀势头在2011年却会更加强劲。

2010年推动通胀的力量基本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所构成的,而2011年将会从一个力量演变成三个力量。

即食品价格上涨的动力不会消失,由国际价格上涨所形成的输入型通胀,和由工资上涨所形成的“工资-物价螺旋”也开始成为新动力

 

  美元不断增发将致使美元持续贬值,各国为了保出口就必须稳定与美元的汇率,办法就是也与美国同步增发货币,这就是巴西财长所说的“货币战争”。

如果世界各国都在增发货币,货币狂潮就会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严重通胀。

而且美国的金融危机与经济萧条越深重,美联储发的货币就会越多,全球的通胀程度就会被不断提升。

所以,2011年将是全球性通胀的开始年份,中国的输入型通胀也必然会在这一年重新抬头。

  工资的上涨首先不是因为分配关系有了实质改变,而是因为中国已经到了一般所说的“刘易斯拐点”。

如此,2010年以来劳动者工资的上涨与其后时间里的持续上涨,到2011年及其以后年份就都会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新力量。

  如果2011年推动通胀的力量由一而三,则当年的通胀率水平将会明显高于2010年,我认为CPI的上涨幅度应该在5%~6%。

  怎样选择宏观调控政策

  通胀率在向上,经济增长率却在向下,这就给宏观调控出难题了,因为压抑通胀的同时也会压抑增长。

  回顾以前各年的宏观调控方针,基本上都是正确的,唯一的一次失误是在美国次债危机发生后2008年仍实施强力宏观紧缩,由此加速了当年下半年的经济下滑。

应汲取教训,就是不能仅仅根据国内经济的发展状态来决定宏观政策取向,而是应该时刻高度关注国际经济发生恶性波动的可能性。

  2010年与2009年相比,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都在上升,因此许多人都在呼吁应把反通胀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要回到2007年“紧货币、稳财政”的调控轨道。

有人提出,2009年为了反危机过多投放了货币,已经成为目前通胀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把以前过多投放的货币收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