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 单元测试 4.docx
《北师大版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 单元测试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 单元测试 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单元测试4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
A.玉米B.大肠杆菌C.病毒D.蓝藻
【答案】A
【解析】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发生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大肠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再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mol/L,除去析出物
C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成蓝色
D通过调节NaCl溶液的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
【答案】D
【解析】
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不能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A错误;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所以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mol/L的目的是获得粘稠物,B错误;DNA丝状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沸水浴才会呈现蓝色,C错误;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DNA溶解度不同,DNA在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在0.14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酶具有专一性,木瓜蛋白酶可以水解DNA中的蛋白质类杂质,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
3、DNA的鉴定:
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3.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两个着丝点B.有四个DNA分子
C.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D.有四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一个四分体含有两个着丝点,A正确;一个四分体含有四个DNA分子,B正确;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D错误。
4.下列①②③④均是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够直接证明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是( )
①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能够自我复制,保持前后代连续性
③能指导蛋白质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是由于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但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①错误;少量噬菌体侵染细菌,进入的只是DNA,却释放大量的噬菌体,说明DNA能自我复制,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②正确;进入细菌的只是DNA,却能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说明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③正确;实验结束后,没有比较释放的噬菌体之间的差异,无法说明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④错误。
所以正确的是②③,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根据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判断各自可能发挥的作用。
5.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A项错误;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B项错误;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且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相连,C项正确;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应该与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相连,D项错误。
【点睛】
DNA分子结构的信息解读
图示信息解读
(1)基本结构——脱氧核苷酸
①由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组成,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1∶1∶1。
②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
(2)主要特点
①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其中: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
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
表示磷酸基团),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尿嘧啶U不与脱氧核糖连接,A项错误;碱基和磷酸基团连接在脱氧核糖的两侧,B项、C项错误,D项正确。
7.如图为tRNA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处两条链中间的化学键表示氢键
B.tRNA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在a处
C.tRNA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
D.c处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C
【解析】图中RNA在部分区段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b处两条链中间的化学键表示氢键,A项正确;tRNA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在a处,B项正确;tRNA是由几十个到上百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C项错误;c处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D项正确。
【点睛】DNA与RNA的结构:
(1)DNA:
一般为双链,部分病毒的DNA为单链。
(2)RNA:
一般为单链,但在部分区段可以形成双链。
8.基因为MmNn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B.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
C.基因N与n、n与n分别在MⅠ、MⅡ期分离
D.该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A错误;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B错误;基因N与n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n与n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C正确;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染色体的数目、行为,以及细胞质的分裂方式,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
9.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图①、图②、图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图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为图①和图③;
(5)图④中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
(1)
(2)(5)B.(3)(4)(5)C.
(1)(3)(4)D.
(1)
(2)(4)
【答案】D
【解析】图①、图③属于有丝分裂,图②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动物睾丸中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目,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形成四分体;图④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0.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35%的A、20%的C、35%的G、10%的T。
它有可能是一段
A.单链DNAB.单链RNAC.双链DNAD.双链RNA
【答案】A
【解析】该核苷酸链中含有碱基T,因此为DNA;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而该核苷酸链中A≠T、C≠G,因此不是双链DNA。
综合以上可以知道该核苷酸链为单链DNA,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DNA与RNA的判定方法:
(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
(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
(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
(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
11.A和a、B和b分别代表两对同源染色体,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是Ab,则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
A.AbB.ABC.abD.aB
【答案】AD
【解析】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是A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A和b移向一极,而非同源染色体a和B移向另一极,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Ab)和一个第一极体(aB);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第一极体(aB)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aB);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其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Ab)和一个第二极体(Ab),因此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Ab、aB、a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分裂后期,能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出非同源染色体A和b移向一极,非同源染色体a和B移向另一极,进而推断出同时生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
12.下列有关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两条主链上的对应碱基以氢键连接成对
B.配对碱基的互补关系为A-G,T-C
C.各个碱基对的平面之间呈平行关系
D.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内侧
【答案】B
【解析】DNA分子两条主链上的对应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A与T配对,G与C配对,A正确,B错误;DNA两条链之间碱基对的长度大致相等,两条链反向平行,因此各个碱基对的平面之间呈平行关系,C正确;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正确。
13.如果把人的精原细胞核中的46个DNA分子用15N标记,此细胞在不含标记的环境中依次经过1次有丝分裂和1次减数分裂,则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92条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DNA有92个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含放射性的DNA是46个
D.形成的8个精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细胞最少占25%
【答案】A
【解析】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人的精原细胞中的46个DNA分子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形成92个DNA,这92个DNA都含有32P,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92条,A正确;该细胞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32P,每个DNA分子在只有一条链含有32P.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细胞中含有32P的DNA仍然有46个,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DNA有46个,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DNA有46个,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含放射性的DNA分子数为0-46个,C错误;由题意可知,该精原细胞的每个DNA分子的四条脱氧核苷酸链都被32P标记.因此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的每个DNA分子上都有一条链被标记;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复制后每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2个DNA分子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32P标记.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产生的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32P标记,因此最终所产生的八个精子中,最少有50%(一半)含32P标记.D错误。
14.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在由精原细胞形成如图所示的细胞过程中,没有发生的是
A.基因突变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DNA的半保留复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雄性动物精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没有a基因,而细胞中出现了a基因,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说明姐妹染色单体还没有分开,B错误;图中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该精原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图中的姐妹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复制形成的,说明细胞发生了DNA的复制过程,D正确。
【点睛】本题通过细胞分裂图考查了减数分裂和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考生首先要明确精原细胞的基因型,并且确定图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明确图中a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而来;考生还要能够识记减数分裂的详细过程,根据分裂过程进行相关判断。
15.下列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含量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图丙可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
量变化
D.图丁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答案】C
【解析】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A错误;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的变化,B错误;据图丙可知,S型细菌曲线的起点为0,且在R型细菌之后,故该图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C正确;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所以曲线在开始段有所下降,后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所以曲线上升。
而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通过繁殖使数量增多,曲线上升,故图丁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D错误。
【点睛】解答AB选项,关键能准确掌握判断子代噬菌体放射性的方法,方法如下
16.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核膜内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C.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
D.细胞核中出现胰岛素的mRNA说明细胞已分化
【答案】B
【解析】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中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A项正确;核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解体,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不存在核膜,B项错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C项正确;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换言之,胰岛素的mRNA只出现在胰岛B细胞中,所以细胞核中出现胰岛素的mRNA说明细胞已分化,D项正确。
17.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
当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内含有2条Y染色体
B.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
C.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被32P标记
D.32P可能出现在DNA、RNA等物质上
【答案】A
【解析】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已经完成了复制,但着丝点并没有分裂,所以处于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时的细胞内含有1条Y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B项正确;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染色体完成复制后,每个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被32P标记,所以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被32P标记,C项正确;DNA和RNA的元素组成中都含有P元素,因此32P可能出现在DNA、RNA等物质上,D项正确。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熟记并理解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并与XY型性别决定、染色体组、核酸的元素组成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对选项逐一分析。
18.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其中一个精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镜细胞中有一个不含A和a的精细胞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有两个基因型为Aa的精细胞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C
【解析】依据减数分裂的过程可知:
在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且不含同源染色体。
图示所示的精细胞中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和精原细胞相同,说明该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后所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并没有发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A和a所在的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进而进入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两个基因型为Aa精细胞;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不含A和a,当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产生了2个不含A和a的精细胞。
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熟记并理解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且抓住题图中“精细胞中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和精原细胞相同”这一信息,结合联系减数分裂的过程对选项逐一分析。
19.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D.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答案】C
【解析】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AX、AY、aX、aY,A项正确;与正常细胞相比,突变体Ⅰ中的A基因变成a基因,其成因可能是基因突变,B项正确;突变体Ⅲ中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所在的片段移接到Y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导致基因A和a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分离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项错误;突变体Ⅱ中的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部分,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D项正确。
【点睛】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遗传定律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与正常细胞中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染色体的形态组成为参照,找出其差异性变化,据此分析其变异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人的下列各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A.早期胚胎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D.成熟红细胞
【答案】D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早期胚胎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和分化形成,含有同源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含有染色体,故D正确。
二、综合题
21.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具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病;无荚膜的不具有毒性,不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
如图所示为1944年美国学者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
请回答:
(1)实验A,老鼠患败血病死亡。
以后各实验中,老鼠的存活情况分别为: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接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
(3)肺炎双球菌的毒性由荚膜物质引起,荚膜物质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________控制。
(4)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存活存活死亡存活致病肺炎双球菌的DNADNA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考查对实验方法、结果的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明确使R型菌转化的物质。
(1)煮沸杀死的S型菌不会使老鼠B死亡;R型菌不会使老鼠C死亡;S型菌的DNA会使R型菌发生转化为S型菌,导致老鼠D死亡;S型菌的蛋白质不会使R型菌发生转化,不会使老鼠E死亡。
(2)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接受了致病肺炎双球菌的DNA,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
(3)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毒性由荚膜物质引起,荚膜物质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DNA控制。
(4)该实验通过对比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2.如图为不同生物或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猪的不同组织细胞的DNA分子碱基比例大致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三种生物中的DNA分子,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3)假设小麦DNA分子中(A+T)/(G+C)=1.2,那么(A+G)/(T+C)=__________。
(4)假如猪的某一DNA分子中有腺嘌呤30%,则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__________。
(5)小麦的DNA分子中,(G+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碱基总数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的组织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小麦140%31.3% 18.7%
【解析】试题分析:
DNA分子由脱氧核苷酸组成,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
在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氢键越多,热稳定性越高。
(1)猪的不同组织细胞中DNA分子碱基比例大致相同,是因为它们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
(2)根据图中数值可判断小麦中G+C所占比例最大,而在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小麦DNA的热稳定性最高。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因此只要是双链DNA分子,(A+T)/(G+C)的值均为1。
(4)据A+G=T+C=50%,则鸟嘌呤占20%.若所有鸟嘌呤分布在一条链上,则分母缩小一半,一条链上的鸟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40%。
(5)DNA分子中(G+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在单链DNA中该比例均相等;已知一条链中G+C=35.8%,因T与C分别占32.9%与17.1%,则可推知该链中的A为1-(G+C+T)=31.3%,G=35.8%-17.1%=18.7%。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DNA分子结构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对第(5)题中的T和C进行计算,要熟练运用某种碱基的比例等于在两条单链中比值之和的一半的公式。
23.I.某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过程可用下图来表示。
其中图甲表示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关系(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图乙表示该动物(2n=4,基因型AaBb)某一器官内的细胞分裂图像。
请据图回答:
(1)从细胞分裂方式看,图甲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