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5087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docx

《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docx

8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

适用的安全法规要求合规性评审表

评审时间:

2017年1月2日

序号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简介和重点关注条款

执行情况

备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10条第1款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当建筑单位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关审核;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符合

有消防图纸并报消防机关审批

第10条第3款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符合

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了消防验收

第14条第1款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各所属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三)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四)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符合

有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有负责人,有宣传教育,定期进行消防检查,配置消防器材、设施和安全标志,消防通道畅通

第16条第2款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二)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三)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四)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符合

有防火档案,有每日巡查记录,有消防培训,制定预案并演练

第17条第3款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

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符合

天燃气库房严禁火种。

第18条第1款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

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符合

进行动火作业的有动火许可证,确保安全

第18条第2款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符合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第19条第1款消防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未经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

符合

有检测报告,合格证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13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符合

有检测、已申报

第14条第2款用人单位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符合

已申报

第19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符合

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制度和档案等

第22条第1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不符合

没有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第22条第2款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不符合

严重职业危害岗位未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第23条第1款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符合

有急救药箱

第24条第2款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不合

有检测

第32条第1款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符合

有体检

第32条第2款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符合

按要求处理

第33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符合

已建立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5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符合

已明确

第17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符合

安全负责人已按规定实施并履行职责

第19条第1款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符合

已配备安全主任并设置安管办

第20条第1款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符合

已培训考核,持证

第21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符合

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

第22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符合

已进行了培训

第23条第1款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符合

电工持证上岗

第24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符合

暂无新扩改项目

第28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符合

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

第29条第2款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符合

设备有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有检测

第33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符合

没有构成重大危险源

第34条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

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符合

生产、生活区分工,安全距离符合要求,有标志和逃生出口

第36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符合

有告知牌

第37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符合

已提供合格的劳保用品,并按规使用

第38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符合

按要求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31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符合

无造成环境污染的事故

35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

第十一条机械制造企业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按照以下标准平均逐月提取:

(一)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的,按照2%提取;

(二)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的部分,按照1%提取;

(三)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至10亿元的部分,按照0.2%提取;

(四)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至50亿元的部分,按照0.1%提取;

(五)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部分,按照0.05%提取。

符合

36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为了有效地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该规定。

符合

严格遵守此规定

37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报告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不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

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事故隐患进行查处,或者对举报的不履行、不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符合

38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第5条第1款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符合

已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第17条第1款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

符合

按要求实施

第17条第2款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通过合同委托、同意的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

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质量以及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负责。

符合

按要求实施

第20条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

使用单位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符合

建立特种设备档案

第26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符合

本公司特种设备档案包括所列内容

第27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符合

特种设备每月进行自查,有关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测

第28条第1款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符合

特种设备已实施检测

第28条第2款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符合

按规定规定规定执行

第31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符合

应急预案包含其内容

第32条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

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符合

无电梯不适用

第39条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符合

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

49

工伤保险

条例

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符合

全部参加工伤保险

第10条第1款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

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符合

按时缴纳

5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规范了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落实了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符合

规范了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52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符合

为从业人员均配备了适用的劳保用品

53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规定了选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原则和要求。

符合

有配带劳保用品

5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规定了各级安全培训的内容。

符合

制定了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55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第11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后方可任职。

考核不得收费。

前款规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称为注册安全主任。

注册安全主任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符合

安全主任经考核合格后任职

56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单位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符合

本公司确立了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

单位应当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符合

实行明火作业均要求办理动火许可证

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符合

设置了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及标志等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

符合

每日有巡查记录

60

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规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矿山、建筑施工安装单位和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必须聘任不少于一名专职注册安全主任。

符合

有专职注册安全主任。

61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第21条物品入库前应当有专人负责检查,确定无火种等隐患后,方准入库。

符合

入库前有检查

第39条库房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

照明灯具下方不准堆放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零点五米。

符合

符合要求,无移动式照明灯具

第40条库房内敷设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

符合

配电线路均穿金属管

第41条库区的每个库房应当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保管人员离库时,必须拉闸断电。

禁止使用不合规格的保险装置。

不符合

没有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

第42条库房内不准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符合

库房无家用电器和电热器具

第43条仓库电器设备的周围和架空线路的下方严禁堆放物品。

对提升、码垛等机械设备易产生火花的部位,要设置防护置。

符合

按要求设置

第44条仓库必须按照国家有关防雷设计安装规范的规定,设置防雷装置,并定期检测,保证有效。

符合

有防雷装置,并定期检测

第46条仓库应当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

进入甲、乙类物品库区的人员,必须登记,并交出携带的火种。

符合

有防火标志

第48条库房内不准使用火炉取暖。

在库区使用时,应当经防火负责人批准。

符合

无明火作业

第52条消防器材应当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不准堆放物品和杂物。

符合

按要求摆放

第56条库区的消防车道和仓库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等消防通道,严禁堆放物品。

符合

安全通道无堵塞、畅通

7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甲类厂房与甲类厂房之间间距应不小于12米

符合

甲类厂房与丙类仓库之间间距应不小于12米

丙类厂房与办公楼之间间距应不小于10米

7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第4.1.1条第4款灭火器的选择应考虑灭火剂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符合

均选择干粉类灭火器

77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2+…qn/Qn≥1

  式中:

q1:

q2:

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

Q2:

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符合

生产和储存场所均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78

安全标志

4.1禁止标志

4.1.1禁止标志的含义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

如:

禁止吸烟,禁止拍照,禁止跳下,禁止启动,禁止烟火,禁用手机、对讲机;

4.1.2禁止标志的基本型式是带斜杠的圆边框。

符合

禁止标志符合规范

4.2警告标志

4.2.1警告标志的基本含义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

如:

当心电缆,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中毒,当心触电,当心伤手,当心辐射,当心机械伤人,当心扎脚;

4.2.2警告标志的基本型式是正三角形边框。

符合

警告标志符合规范

4.3.1指令标志的含义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

如:

必须戴防护眼镜,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防毒面具,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穿防护鞋,必须加锁,必须戴防护手套,必须系安全带,必须穿防护服;

4.3.2指令标志的基本型式是圆形边框。

符合

指令标志符合规范

4.4.1提示标志的含义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的图形标志。

4.4.2提示标志的基本型式是正方形边框。

符合

提示标志符合规范

82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标志牌应设在与安全有关的醒目地方,并使大家看见后,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它所表示的内容。

环境信息标志宜设在有关场所的入口处和醒目处;局部信息标志应设在所涉及的相应危险地点或设备(部件)附近的醒目处。

符合

标志设立在适宜场所

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故应对法

第二十二条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符合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符合

已制定应急预案

第五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符合

无此行为

第五十六条 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符合

按公司事故管理制度进行报告和处理

87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符合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符合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符合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符合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

对发现、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