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4144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docx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docx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要点

 

 

————————————————————————————————作者:

————————————————————————————————日期:

 

高速铁路施工四电接口工程

1.1路基四电接口

1.1.1电缆槽

(一)管控要点

(1)检查电缆槽规格型号、层架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尺寸要求(电缆槽外净尺寸为500mmx720mmx375mm,壁厚600mm。

内径长500mmx宽550mmx深300mm,),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2)检查电缆槽安装位置、标高、排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槽采用侧向排水,于外侧壁底部预留泄水孔,泄水孔直径50mm,泄水孔加设铁丝网盖。

(3)检查电缆槽转角的角度、爬坡的坡度是否满足电缆敷设的要求。

(4)检查路基与桥梁、隧道过渡段电缆槽是否顺接,有无错位、落差等情况存在。

(5)检查电缆槽盖板规格、型号、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破损、缺失。

(6)综合接地端子与电缆槽同步形成,按设计预留综合接地端子,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7)强弱电电缆槽应分开设置且间距不小于1m。

(8)路基两侧的电缆槽内侧镶嵌不锈钢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在电缆槽浇筑或预制同步进行。

预埋在电缆槽内的引接铜缆伸出电缆槽长度应不小于30cm。

(9)路基边坡电缆槽整体嵌入路基边坡,其顶部与拱形截水骨架或者六菱块拦水坎顶部齐平,对于已经施工的拱形截水骨架,边坡电缆槽须设置在拱顶处。

(10)上下路基电缆槽跨水沟时,不得占用水沟截面净空,直接从水沟顶跨越,在跨水沟处电缆槽底部设置垂直泄水孔进行排水。

(11)施工上下路基电缆槽前,站前单位须提前埋设好引上引下的贯通地线。

(12)路基电缆槽与桥梁电缆槽采用现浇一定长度的电缆槽在平面及纵面上进行顺接,顺接长度应满足平面上路基电缆槽与桥梁电缆槽的转折角度大于60度,纵断面上转折角度大于30度。

(13)路基地段预设通信信号专用电缆槽,电缆槽位于接触网立柱外侧,声屏障内侧。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电缆槽的排水不畅,容易积水。

预留电缆槽排水坡度和排水管。

(2)电缆槽转角角度太小,不符合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与站后专业对接,转角半径不小于敷设电缆外径的20。

(3)电缆盖板破损、缺失。

加强现场成品保护、联系施工单位及时补齐。

1.1.2过轨管

(一)管控要点

(1)检查预埋过轨管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预埋过轨管的套接、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电缆的保护管不得构成闭合磁路。

(3)检查预埋过轨管的里程、位置、埋设标高、数量、管底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包封(过轨管之间相隔距离不小于50mm,保证混凝土密封,后期过轨管不被压断)、过轨埋设后的通透性,过轨管两端管口的预留长度应符合要求。

(4)检查过轨管与其他专业管槽之间的安全净距。

(5)设置位置应避开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离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不小于1.5m。

(6)通信、信号电缆过轨位置与接触网保护地线及供电线等强电过轨管道的距离不小于1.0m。

(7)过轨管施工应在路基隔排水层施工前完成,过轨管基槽回填采用C25砼,回填至基床底层顶。

(8)过轨管根据过轨形式选择合适管材、管径,电力过轨管采用HDPE管,禁止采用钢管。

(9)过轨管端头封堵采用泡沫填充剂或浸油麻布封堵,每根过轨管两根Φ4mm铁丝。

(10)过轨管管口应打磨光滑,防止穿缆时刺破线缆。

(11)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路堑,基坑需回填至基床表层顶线;路堤及基床表层换填地段的路堑,基坑回填至基床表层底线。

(12)过轨管铺放应整齐,长短对齐,高低一致。

(13)过轨管接续采用管节、扩口钢管或专用连接管件连接并应保证不渗漏水,不宜采用焊接。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预埋过轨管位置及数量与站后专业需求位置不一致。

与站后专业沟通,共同确认过轨位置、过轨管规格型号与数量。

(2)预埋过轨管不通。

过轨管预埋后,做好两端封堵,防止因。

1.1.3人(手)孔井

(一)管控要点

(1)检查人(手)孔井的砌筑方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人(手)孔井的里程、位置、排水设置、预留穿线管的规格和位置以及数量、混凝土标号、施工观感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人(手)孔井设置位置应避开接触网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离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不小于1.5m。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预留手孔井的位置及数量与站后专业需求位置不一致。

与站后专业沟通,共同确认手孔井位置、规格型号与数量。

(2)预留手孔井的排水设置不符合要求。

按要求做好排水设置。

1.1.4接触网基础

(一)管控要点

1、接触网支柱基础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螺栓材质、规格、布置符合设计相关技术标准(图纸)的规定,基础不侵限;

(2)基础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施工允许偏差+50/0mm;

(3)支柱基础纵向间距施工误差为±0.5m;

(4)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基准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1.5°。

(5)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小于±1.5°;

(6)有拉线基础时,CPⅢ立柱基础必须建在拉线基础同一侧;

(7)预埋螺栓综合接地焊接:

在承台预埋地脚螺栓底部弯钩处采用φ16圆钢环向点焊连接为一个整体后,环向筋再与接地主筋可靠焊接;

(8)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严禁烧伤(尤其是外露部分)。

(9)每个接触网基础预埋两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位于接触网基础中心小里程侧路肩以上0.1米处和路肩以下0.1米处,接地端子与承台内地脚螺栓(用U型钢筋搭接焊接)和接地主筋进行可靠焊接。

接地端子表面与混凝土面平齐,接地端子表面进行封堵,防止水泥砂浆等进入端子内。

接地端子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6d,用L型钢筋搭接焊接。

2、硬横跨基础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施工偏差不应大于2°;

(2)同一组基础顶面高程应相等,相对偏差不超过50mm,当位于不同地形、地貌的情况下应符合设计要求;

(3)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允许偏差±20mm,且每个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3、杯形基础外形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

(1)杯形基础中心应符合限界要求,施工允许偏差+50/0mm;

(2)杯口内径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0mm,杯壁厚度允许偏差±20mm;

(3)杯底、顶面高程允许偏差+50/0mm,杯深允许偏差+100/0mm。

4、拉线基础一般设置于距下锚支柱中心基础7m处,施工误差+0.5m,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螺栓布置符合设计相关技术标准(图纸)的规定;

(2)基础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施工允许偏差+50/0mm;

(3)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2°;

(4)基础中心与相应下锚支柱基础中心的连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

(5)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顶面外露(距路肩面)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5、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如下规定:

(施工允许偏差引自《客运专铁路接触网H型钢柱》(通化[2008]1301))

(1)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允许偏差+5/0mm;

(2)螺栓相邻间距允许偏差±1mm;

(3)螺栓对角线间距允许偏差±1.5mm;

(4)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根螺栓顶部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1mm;

(5)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面齐平或略高+5/0mm;

(6)预埋钢板中部预留孔中混凝土略高于预埋钢板顶面+5/0mm;

(7)预埋钢板应水平,高低偏差<5mm;

(8)混凝土保护层允许偏差±10mm;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9)基础横断面尺寸允许偏差±20mm;

(10)基础顶面高程允许偏差±5mm。

6、螺栓、螺母、垫圈及预埋钢板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接触网支柱外露螺栓应涂抹黄油、缠绕胶带进行保护,接地端子表面用胶带缠绕保护。

7、制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需预制1处桥隧型接地端子(车站内需设置2处路基型接地端子),通过分支引接线与贯通地线连接,接地端子连接钢筋要求需与基础内结构钢筋可靠焊接,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管控方法

(1)利用卷尺、直角尺检查接触网支柱、拉线基础螺栓安装工装模具。

(2)使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测量基础螺栓超差、位置误差,检查基础面水平度、基础中心与线路平行和垂直度等。

(3)利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贯通地线接地电阻是否达标。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地脚螺栓预埋位置不对,螺栓间距不正确,外露高度超差或不一致。

使用工装模板确定预埋件位置,利用卷尺、水平尺检查螺栓外露情况及相互位置,并检查外观质量。

(2)基础养护防护不到位,螺纹破坏,螺栓锈蚀等。

加强养护措施,外露螺栓清洁后涂黄油包裹防护。

(3)接地端子预留位置错误、外露不够,无法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达标。

利用模型板控制接地端子预埋位置和外露长度,检查接地端子焊接质量,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

1.1.5声屏障(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声屏障)

(一)管控要点

(1)检查钻孔灌注桩的成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钢筋笼标高、主筋直径、间距、箍筋间距、焊接质量、绑扎质量、保护层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检查桩基础混凝土强度和浇筑的密实情况,预埋螺栓间距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二次浇注混凝土强度和养护情况,检查螺栓的外露长度和垂直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检查H型钢立柱的垂直度、轴线、高程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不平整、落差等情况存在。

(5)检查单元板与单元板之间的橡胶垫安装是否牢固,吸声板的朝向和上下位置的正确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检查跨涵洞地段的钢筋混凝土地梁的钢筋、预埋件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声屏障的接地预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接地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设置声屏障或电缆井地段和无声屏障或电缆井地段的贯通地线埋深不同,施工时应结合声屏障基础或电缆井施工进度及时埋设,并平顺过渡。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声屏障基础预埋螺栓外露部分生锈,立柱安装后长时间松动。

部分焊接安装的声屏障焊缝生锈。

立柱与基础连接的螺栓(外露部分)应采用防腐、放松技术,保持螺栓紧固和不锈蚀,质量无损检测报告和监理单位提供的见证焊接质量检验报告,焊缝要做防腐技术处理。

(2)声屏障外侧流水时间长,对路基边坡产生冲刷,并且漏声。

路基地段声屏障安装应安装设计要求,设置排水设施,外侧排水口避免对路基边坡产生冲刷,同时应做漏声检测,做好技术处理。

1.1.6综合接地

(一)管控要点

(1)线路两侧均埋设贯通地线,贯通地线采用70mm2(或35mm2)的耐腐蚀的导铜缆。

(2)贯通地线保持全线电气贯通,确保各设备接入贯通地线后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3)贯通地线一般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方,距基床底层顶面300~400mm处;石质路堑地段,埋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下方200mm的沟中,并回填细粒土。

长度小于20m的路基地段,贯通地线可敷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中。

(4)长度超过1000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500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横向连接1次。

(5)在制作接触网支柱基础时,按设计要求预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连接钢筋要求与基础内部结构钢筋可靠连接。

(6)电力电缆槽接地端子原则上约1000m设置一处,接地端子与接触网支柱间距应不小于20m.

(7)在路桥、路隧过渡段,在临近过渡段的路基通信信号电缆槽内侧壁处预留接地端子,并预埋分支引接线。

采用L型连接器将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

(8)跨线桥处的路基地段,在桥墩处预留分支引接线,在电力电缆槽内预留路基型接地端子。

(9)声屏障综合接地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声屏障及支架应在结构上预留接地端子,就近与接触网支柱混凝土基础预留的接地端子连接。

(10)综合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线的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地钢筋间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工艺,焊缝长度单面不小于100mm,双面不小于5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十字交叉时采用直径16mm的L型钢筋连接。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未按规定设置预留端子。

按设计、规范要求在指定位置预留接地端子。

(2)焊接质量未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提高焊接质量。

(3)接地电阻大于1Ω。

按照设计图纸或标准图集进行接地系统施工。

1.2桥梁四电接口

1.2.1电缆槽

(一)管控要点

(1)检查桥梁与路基、隧道过渡段电缆槽是否顺接,有无错位、落差等情况存在。

(2)检查电缆槽固定是否牢固,盖板规格、型号、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盖板有无抱箍固定,是否存在破损、锈蚀、缺失、严重变形。

(3)贯通地线敷设于桥梁两侧信号槽内,采用水泥包封(或砂)隔离防护措施,利用梁体横向结构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贯通地线敷设后桥上任一点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贯通地线及分支引接线均采用面积为70mm2(或35mm2)的铜缆。

综合接地端子与电缆槽同步形成,按设计预留综合接地端子,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4)检查电缆爬架预留槽道预留墩号、位置、平行度、槽道表面与与墩身混泥土表面是否平齐。

(5)其他要求同路基段7.1.1。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电缆槽盖板缺失、破损、锈蚀。

加强成品保护、使用合格材料,联系施工单位及时补齐。

(2)电缆槽转角角度太小,不符合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严格按设计标准要求和标准图册要求尺寸进行施工,转角半径不小于敷设电缆外径的20倍。

1.2.2接触网基础

(一)管控要点

(1)箱梁架设后,进行接触网基础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时,人工将接触网基础部分的桥面混凝土凿毛,并清理干净;再次核实螺栓间距,同时校正接触网钢筋和预埋接地端子方向。

(2)在箱梁接地钢筋绑扎时,必须对防护墙和竖墙A的接地钢筋做好标识,以便以后寻找施工。

(3)接触网支柱基础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同路基段7,1,4.

(4)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如下规定:

(施工允许偏差引自《客运专铁路接触网H型钢柱》(通化[2008]1301))同路基段7,1,4.

(5)拉线基础一般设置于距下锚支柱中心基础7m处,施工误差+0.5m,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同路基段7,1,4.

(6)螺栓、螺母、垫圈及预埋钢板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接触网支柱基础螺栓应涂抹黄油、缠绕胶带进行保护,接地端子表面用胶带缠绕保护。

(7)预埋件具有方向性,螺栓应按照设计所给布置图准确预埋,施工中及施工完毕均需不断进行检查校正。

尤其控制支座板位置,应该在浇筑混凝土前保证支座板方向、水平正确、才能保证螺栓不变形。

(8)桥梁接触网立柱基础与梁面台阶处按1:

10顺坡。

(9)桥梁接触网立柱基础、拉线基础内侧应该设置圆倒角(防止磨坏电缆)。

(10)基础中心距箱梁中心:

5650mm;纵向跨距允许偏差±500mm;支柱螺栓外露基础面:

190—220mm;预埋螺栓与基础水平面垂直:

±1mm;螺栓间距:

±1mm;基础距箱梁中心距离:

允许偏差+2mm,0。

(二)管控方法

(1)利用卷尺、直角尺检查接触网支柱、拉线基础螺栓安装工装模具。

(2)使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测量基础螺栓超差、位置误差,检查基础面水平度、基础中心与线路平行和垂直度等。

(3)利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贯通地线接地电阻是否达标。

(4)检查上网电缆预留孔位置及孔径大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地脚螺栓预埋位置不对,螺栓间距不正确,外露高度超差或不一致。

使用工装模板确定预埋件位置,利用卷尺、水平尺检查螺栓外露情况及相互位置,并检查外观质量。

(2)基础养护防护不到位,螺纹破坏,螺栓锈蚀等。

加强养护措施,外露螺栓清洁后涂黄油包裹防护。

(3)接地端子预留位置错误、外露不够,无法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达标。

利用模型板控制接地端子预埋位置和外露长度,检查接地端子焊接质量,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

1.2.3综合接地

(一)管控要点

(1)钻孔桩、基础、墩台身预留接地钢筋、接地端子。

(2)桥梁为桩基础时,在每根桩中选用一根钢筋做接地钢筋,并利用承台底层钢筋网与桥墩内专用接地钢筋焊接相连,用油漆标注。

(3)在每个桥墩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某个侧面、距地面以下(可设于桥墩台上)300mm处,设接地端子,供测试之用。

(4)桥梁为扩大基础时,利用基础底层钢筋网或在基础底层铺设一层钢筋网作为接地体。

基础底层钢筋网采用:

钢筋为Φ20mm、钢筋网间距为:

20cm×20cm。

(5)桥墩中设两根接地钢筋(可用桥墩台内不小于Φ16mm的结构钢筋)一端与扩大基础接地钢筋网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在每个桥墩的墩帽处适当位置设两个接地端子;在每个桥墩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某个侧面、距地面以下300mm处,设接地端子,供测试之用。

(5)在桥墩内设专用接地钢筋2根(Φ20)钢筋横向间距2.1m,在墩身中心线两侧对称设置,距小里程侧墩身砼面0.25m。

(6)在墩顶及基础或墩身底部侧面预留供M16螺母连接用的接地端子。

基础或墩身底部侧面预留的1个接地端子须置于地面以下0.3m,端子顶面和砼表面垂直平齐;

(7)墩顶预留的2个接地端子顶面和砼表面垂直平齐或略高于砼表面2~3mm,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的连接采用标准焊接方式。

(8)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单个桥墩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Ω。

(9)梁体与桥墩的连接导线采用截面为200mm2的不锈钢连接线。

(10)梁体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所有焊接处的电路畅通及焊接质量进行签认,桥面板中预埋的防护墙接地钢筋上端用红色油漆进行标识清楚。

(11)接地端子材质符合Cr≥16%、Ni≥5%、Mo≥2%、C≤0.08%要求,每个接地端预埋端子设有M16内螺纹,其焊接工艺及套筒尺寸满足客运专线综合贯通地线上任意一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Ω规定,在箱梁浇筑前先进行电气回路测试。

(12)施工中必须对接地端子表面采取封堵措施,严禁混凝土及其他杂质进入套筒内。

(13)桥面保护层施作前,在梁两端各布置横向接地钢筋一根,梁体布置纵向接地钢筋4根,纵、横向钢筋采用“L”形焊接在一起。

在梁两端焊接保护层横向接地钢筋连接防撞墙引上接地钢筋。

(14)防撞墙上部墙内设置纵向接地钢筋,与防撞墙引上接地钢筋焊接在一起。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未按规定设置预留端子。

按设计、规范要求在指定位置预留接地端子。

(2)焊接质量未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提高焊接质量。

(3)接地电阻大于1Ω。

按照设计图纸或标准图集进行接地系统施工。

1.2.4贯通地线埋设

(一)管控要点:

(1)在桥梁伸缩缝处,贯通线必须要预留足够的伸长量,保证贯通线不被拉断。

1.2.4声屏障(插板式声屏障)

(一)管控要点

(1)检查钻桥面预埋螺栓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螺栓有无做防腐技术处理;检查螺栓的外露长度和垂直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H型钢立柱的垂直度、轴线、高程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不平整、落差等情况存在。

(3)检查重力式砂浆的抗压强度和养护情况。

(4)其他要求同路基段7.1.5。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声屏障接地阻值未达到设计要求。

单元板之间通过符合设计要求的铜导线相连,连接过程中要做松动检测,。

接地采用的钢板和扁钢要与每根立柱的地脚螺栓紧密相连后,扁钢焊接过程中,要注意焊接尺寸和焊接质量,焊缝处要做防锈技术处理,确保最后接入桥梁接地系统,达到设计要求的接地阻值。

1.2.5综合接地

(一)管控要点

(1)桥梁两侧均埋设贯通地线,贯通地线采用70mm2(或35mm2)的耐腐蚀的导铜缆。

(2)贯通地线一般敷设于通信信号电缆槽内,贯通地线保持全线电气贯通,确保各设备接入贯通地线后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3)无砟轨道预制箱梁接地设置:

每孔梁小里程方向侧设置接地端子8个,分别设置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防护墙、声屏障处桥面6个,桥梁底部2个。

梁面、梁底接地端子距梁端75cm,梁底接地端子距梁体中心线100cm,防护墙接地端子设置高度,距离防护墙底部15cm.

(4)有砟轨道预制箱梁接地设置:

每孔梁起点侧侧设置接地端子8个,分别设置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防护墙、声屏障处桥面6个,桥梁底部2个。

梁面、梁底接地端子距梁端75cm,梁底接地端子距梁体中心线100cm,防护墙接地端子设置高度,距离防护墙底部15cm.

(5)桩基础桥墩、明挖基础桥墩接地设置:

每个桥墩的墩帽顶部左右侧设置2个接地端子。

(6)桥台接地设置:

胸墙接地端子的设置参照桥墩接地端子设置要求实施。

(7)T型梁接地设置:

利用梁体横向结构钢筋同贯通地线实现横向连接。

(8)声屏障接地端子设置:

在每跨梁声屏障的起点侧预制一个接地端子,并与竖墙内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9)用于综合接地纵向和横向钢筋间的连接采用直径16mm的L形光圆钢筋焊接,焊接长度为单面焊大于200mm,双面焊大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10)严格按配料表尺寸下料,顺长度方向允许误差为±10mm,弯起位置误差为±20mm,钢筋不得有马蹄形切口、重皮、油污,下好料后钢筋分类堆放整齐。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未按规定设置预留端子。

按设计、规范要求在指定位置预留接地端子。

(2)焊接质量未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提高焊接质量。

(3)接地电阻大于1Ω。

按照设计图纸或标准图集进行接地系统施工。

1.3隧道四电接口

1.3.1电缆槽

(一)管控要点

(1)检查角钢层架电缆槽接地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隧道与桥梁、路基过渡段电缆槽是否顺接,有无错位、落差等情况存在。

(3)每根过轨管内均预留两根贯穿φ4.0mm铁丝且在两端应预留1m。

过轨管与电缆槽连接的弯曲半径应大于750mm,管口应高于槽底30mm,管口设堵头,以免施工弃渣堵塞。

电缆穿过后应采用防水材料对过轨管与电缆间缝隙封堵,以免漏水浸泡。

(4)其他要求同路基段7.1.1。

(二)管控方法

目测、尺量、仪器测量,查阅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程及施工过程资料进行验证。

(三)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1)缆槽转角角度太小,不符合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与站后专业对接,转角半径不小于敷设电缆外径的20倍。

(2)按设计预留综合接地端子、接地电阻大于1Ω。

按照设计图纸或标准图集进行接地系统施工。

(3)电缆盖板破损、缺失。

加强现场成品保护、联系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