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1876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docx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docx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与管理的研究》课题

之子课题——《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验》实施方案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小学部孙红果

一、课题的提出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

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等本体特征,更是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对新一代应有素养的挑战。

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去展现客体情境、解决存在问题、体悟客体语言艺术、实践客体运行思路,从而提高整体素养。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靠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同时,学生道德品质、健康个性、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又必须靠语文实践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实现。

在教育教学上,我们几年前就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但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并不乐观。

所谓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存在两大极端:

一种是具备“实践性”,但其实践方式并未超出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的范围。

换句话说,这些“活动课”算不上真正的语文活动课。

一种是当前语文活动课的“非语文化”现象也较突出。

虽然符合“活动”的特征,但活动设计主观上或客观上偏离了目标,可以说脱离了语文学科,孤立地搞综合实践活动。

如此下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研究语文课堂中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的分科教学忽视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也割裂了儿童生活与认识世界的过程,因此提出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口号,主张“从做中学”。

其理论对各国课程编制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人们发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非冰炭难容。

学科课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人类积累的大量知识,活动课程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实现两类课程的优势互补,是我国新的课程计划设计的基本思路。

再纵观我国一些成功的教育改革,如创造教育、主体教育、情感教育等,都致力于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实践体验的组织形式。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语文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具有立足文本、又超越了文本的广阔空间,是与其它课程相结合的跨领域的学习,是应用生活、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

教师有机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的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语文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注重“言语交际性”特点,有其独特的个性。

本研究是一项行动研究,也是一项综合研究。

它要解决的任务是要在语文学习系统范围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寻求语文课堂的综合性活动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1、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主阵地。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

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从语文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课堂成为最重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

但在校园中,学生的视角之处皆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

学校本身就是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大校园中感受大语文教育。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田径场、画廊、校园网……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校本课程资源。

(二)改进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和语文应用的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开放,整个教学过程不能只是为了落实老师的教案,更不能以老师的思维活动来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只有让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才能有利于他们形成综合性学习能力。

语文课堂综合性活动的教学充分体现以下“三性”。

1.趣味性:

综合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为主要依据,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综合性:

综合活动课涉及多种知识技能,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实践性:

注重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知识技能的运用,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3.自主性:

综合活动目标、内容及形式的确定,符合学生的意愿,活动过程主要由学生组织,教师扮演顾问和协助者的角色。

(三)加强语文课堂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1、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语文学科课程资源的可开发性和可利用性,这也是一条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2、对课文内容再度创作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现代人的能力体系中,综合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而在综合实践活

动能力中,发现、创新能力,则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提高质量和开拓空间带来更为有利的条件。

3、对教材内容整合、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各册课本中有许多主题近似的课文,到了一定的阶段,根据

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将这些课文前后联系起来,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专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是很有价值的策略。

4、对课文延伸、拓展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材的延伸、拓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实践的广阔空间。

它虽然立足于文本,但又从根本上超越了文本。

教材所表现的生活虽然很精彩,表现形式也会很精湛,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彼时、彼地。

如果能借助于教材的延伸拓展,就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

5、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是语文应用的田地,鲜活的语言总是与鲜活的生活同构共建。

在应

用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多元智能去解决,而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实践体验的时机得到成熟。

6、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语文的课外学习资源非常丰富。

“课标”指出:

“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这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加强语文课外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我们要让学生密切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1、由语文课延伸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2、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

组织高年级学生,组成环保考察团,与环保局联合举行一次环保考察活动。

参观环保局的一些环境监测仪器,观看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分组实地考察水资源、噪音、白色垃圾等,实地采访部分市民,了解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回到学校,学生们写出调查报告,写倡议书。

通过调查活动,既是语文组课题研究活动,也是我校自然课题的研究活动。

它不仅体现语文学科与社会自然的沟通,而且体现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融合。

3、同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相联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即语文。

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

(1)来自国内外世人关注的新闻的活动。

(2)来自地方文化的活动

(3)来自生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4)来源于自然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实验对象:

五年级一班至六年级五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现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2、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即一边研究、实验,一边改进工作的方法,希望通过此种方法的研究在实践中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和发现新的问题。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2005.6——2005.8)研究准备阶段。

1、对学生进行第一次调查摸底,掌握相关数据与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掌握研究对象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3、与图书室冯玲老师、微机室周贵雨老师协商活动基地-----阅览室、机房开放时间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

4、争取家长支持,召开家长会,宣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阶段:

(2005.9——2006.8)全面实施阶段。

1、根据实验对象的特点及调查摸底情况,制定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主,进行试验。

2、有计划、有目地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边实验边总结,撰写中期实验报告,积累经验文章、活动案例、搜集整理学生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阶段:

(2006.9——2006.11)反思调整阶段。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进行反思、调整,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活动方法等。

2、继续展开实验,汇编经验文集、案例集等。

汇总实验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

(2006.12)全面总结阶段。

 1、将研究中的案例、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2、总结实验过程的得失,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实验报告。

2、教案集。

3、论文。

4、学生研究成果集。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课题实验方案

[日期:

2007-05-05]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一、课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同时强调: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和方法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进展。

但对照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灌输,轻社会实践”的现象。

针对现状,本课题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把小学语文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能力,力求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与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实践是指师生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度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造出让学生有所感受,心灵、情感有所震撼的活动,是一种内在的个人情绪、知识上参与的学习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是以实践论的思想,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基本理论,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

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存量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语文知识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实践的时空,崇尚个体化理解,注重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实践。

它要求在学习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理论依据

1、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现代脑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支持性论据。

脑科学通过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发现:

被动的观察动物,即使处于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其大脑也不会发生任何微小的变化,而主动参与环境的动物,其大脑则会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由此推论到人类的学习活动,不难得出这样的启示:

即人类通过主动地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大脑更多的神经元,而语文时间活动可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语文知识,有利于激发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挖掘大脑潜力。

2、成功智力的观点。

新近的有关智力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ternberg所研究的成功智力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其理论意义为:

成功人生需要成功智力,而成功智力=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

他认为: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有效。

这一理论无独有偶地为注重开发学生实践性智力及创造性智力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作了最终的理论诠释——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和建构知识,通过充分发挥其实践智力而达到成功。

四、研究目标

1、 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研讨,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理论素质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

2、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将语文学科扩展开去,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模式,探索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实施途径及策略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

五、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或座谈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关内容的现状,进行统计、量化分析。

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经常性地开展“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系列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专题研究,尝试实验,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搜察、记录、整理、讨论、比较、分类、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引导学生把课本所学到的知识于社会生活,对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型语文课程体系,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背景,创设真实情境,开展综合性学习。

指导学生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会写活动计划和总结,充分利用图书室、网络等现代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进行简单的学习研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六、遵循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是指一切学习过程都是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喜欢参与的,而不是被迫的、观望的、消极的,在学习过程中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实施这一原则时,教师应注意实现角色转换,不再是代言人,而是参谋、顾问,是以信息诱导来指导学生学习。

2、探究性原则:

注重通过探究过程来学习知识,强调发现问题及探究问题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研究,逐步形成探究性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新知,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4、开放性原则:

学习空间是开放的,要求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学习的途径是开放的,可以交流研讨,可以动手实验,可以尝试演练,可以调查分析,可以参观访问等多种学习途径;学习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实践过程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七、研究措施

1、完善机构,健全组织

调整成立子课题组,以校长为课题组负责人,参加试验的人员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与成果推广。

2、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全体子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语文的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意义。

其次是探讨教法与学法,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探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3、召开课题研讨会,完善语文实践活动的策略

定期召开子课题研讨会,课题组成员交流反思实施课题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对如何改进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课题组成员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现有资源,不断收集相关资料,为课题实验获取理论依据,寻找有效策略,获取研究方略,从而指导学生科学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2、观察法

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它辅助工具,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从而得出规律性结论。

3、教育实验法

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创造一定的条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中发现各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4、问卷调查法

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通过书面语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搜集研究对象的信息和资料。

九、组织管理

学术指导:

张国民

课题负责人:

季静

课题组长:

王丽萍王惠红:

课题组成员:

王礼顾菊萍金美芳杜惠芳周志强

十、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10——2005.1)

成立子课题组,明确实验的目的,初步提出语文学科实践性学习的策略。

2、实施阶段,(2005.2——2006.12)

依据语文学科教学策略进行实施,探索,研究,并根据操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充实,使之逐步完善。

3、总结阶段,(2007.1——2008.8)

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课题组活动记录1

[日期:

2007-05-05]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课题名称: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时间:

3.16

活动地点:

自然教室

参加者:

课题组全体成员

主持:

王惠红

活动内容:

结合课题学习《课程标准》相关理论,重温课题方案

活动过程:

一、    结合课题学习《课程标准》相关理论

1、         学习《课程标准》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容易忽视的部分

2、         教师提出教学中、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3、         共同商量对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科研的能力

二、    重温课题方案

1、         学习课题方案中的重要部分

(1)研究内容

A、小学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B、经常性开展“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系列活动,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专题研究,尝试实验,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记录、整理、讨论等。

C、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型语文课程体系,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背景,创设真实情境,开展综合性学习。

(2)遵循的原则

(3)研究措施

(4)研究方法

语文课题组活动记录2

[日期:

2007-05-05]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课题名称: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时间:

4.5

活动地点:

自然教室

参加者:

课题组全体成员

主持:

季静

活动内容:

听调研课并评课

活动过程:

一、    听陈丽萍老师执教的《秦兵马俑》,王惠红老师执教的《秦

兵马俑》。

二、    赵主任对两堂课进行评析(两堂课结合起来讲)

1、“教学要求”中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人民无穷智慧”改成“中华民族英雄气概及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艺术和智慧。

2、文章第二自然段放在第一课时,在学习规模宏大时,文中有许多数据,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3、第三自然段中文中的过渡句,放在第二课时开头,用于引出“类型众多、形象鲜明”部分的学习。

4、第十自然段要细化,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读时可配乐,增强气势。

 

语文课题组活动记录3

[日期:

2007-05-05]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课题名称: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时间:

4.5

活动地点:

自然教室

参加者:

课题组全体成员

主持:

季静

活动内容:

听调研课并评课

活动过程:

一、    听季静老师执教的《印度洋上生死夜》

二、    赵主任对这堂课进行评析

1、要求学生找出皮埃尔的三次生死抉择,可在第一课时适当渗透。

2、引导学生体会皮埃尔舍个人为大家,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皮埃尔是一个既有责任心又有爱心的人,他的爱是博爱。

3、结尾可提问:

关于生与死,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季静老师提出备课中的困惑,一同探讨。

教科研一得

[日期:

2007-05-05]

来源:

 作者:

董浜中心小学王惠红

[字体:

大中小]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检验,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作业中的开放课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注意作业的多样化

(1)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预习,采用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2)引申阅读

(3)精心摘抄剪接

二、讲求作业的实践性

(1)听说活动

家中看电视、听广播;早仔细读报活动;每节课课前两分钟交流;班会课让学生主持;每周开辟一堂阅读活动课;积极参加社会、学校等大范围举行的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

(2)写作训练

(3)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艺术节、义务劳动等。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评论社会热点问题。

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风俗、参观古迹和祖国河山,拜访名人、收集民间故事等。

教科研心得

[日期:

2007-05-05]

来源:

 作者:

董浜中心小学王惠红

[字体:

大中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落实到实践性语文作业的设计与指导,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趣味性

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

度、全方位的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

2、动态性

实践性作业都是动态作业,可以称之为行为作业或活动作业。

让学生动起来,

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活生生的世界,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实践性作业的特点还有自主性、探究性、综合性、开放型。

 

开放作业

[日期:

2007-05-05]

来源:

 作者:

季静

[字体:

大中小]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随着创新教育的倡导及推广,广大语文教师也越来越意识到小学语文学科中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为此,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倡导学生自由思考、合理想象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是,笔者也无不忧虑地看到:

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延伸——课外作业却被许多人忽视了。

学生的课外时间依然沿袭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途径。

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质这项复杂的劳动在课后变得如此简单、乏味。

这如何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呢?

因此,我认为:

我们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不妨腾出一点时间,设计一些开放的练习,让学生在这块沃土上培育出自己的创新之花。

一、      作业设计的开放,激发学生的创新需求。

1、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学习是人生活动的一种乐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