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51615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docx

《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docx

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doc

武汉科技馆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

37/37水生态主题展厅设计方案一、展厅设计理念水脉通——武汉,依水建城,以水兴城自古以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文明的起源、进步与发展都得益于水,良好的水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营造和谐水环境,需要以水文化建设为灵魂。

一座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

水,一直与这座城市的命运息息相连,也让这座城市生生不息。

因水而生雄浑浩渺的万里长江滚滚奔流东下,在华中腹地接纳了其最长的支流——秀美温柔的汉水,形成了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登高俯瞰,湖泊是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的景观,如闪烁的颗颗明珠遍布武汉三镇。

水际贯穿着武汉三镇的心脏,如血液一般,成其命脉。

因水而兴武汉襟江带河,各色货物在码头吞进吐出、座座桥梁变天堑为通途,丰富的水资源为武汉人民提供水运、灌溉、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各种水产品及旅游休闲资源。

“水”对这座城市而言,是一种地理概念,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经济发展的依托。

因水而荣长江、汉江环绕武汉市,承载了这座城市数千年的荣光和灿烂,在这两条大河的哺育下,城市建设处处折射着水文化带来的光环。

充分利用好武汉的河流与湖泊,让水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活跃因素”,不断增强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和亲和力,提升武汉市形象。

二、展厅设计概述

(一)主题演绎武汉地处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素有“江城”美誉,拥有深厚的水文化底蕴。

城市的水生态系统具有水资源丰富,水系网络发达的特色,但近年来,武汉水生态系统出现中心城区水体污染严重、湖泊萎缩、中心城区水系统连通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面对如上问题,武汉市立足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以“六湖连通”工程为代表,积极构建江湖动态水网、调整水系网络布局,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展厅遵循“人文、生态、和谐”的线索展开,向公众传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思想,将其贯穿到“水.文化”、“水.生态”、“水.和谐”三大展区中,呼吁观众关注水生态、水环境的保护。

(二)设计概况“水生态”主题展厅位于武汉科技馆B馆底层,展厅指导思想是:

以“水脉通——文化通、水脉通——环境通”为着眼点,围绕“通.和谐”的展馆理念,展示武汉水文化、水生态系统及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体现人水和谐发展的关系,展现武汉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根据指导思想,展厅分为:

“水.文化”、“水.生态”、“水.和谐”三大展区。

三、设计规模展厅规划设计展品展项30项、占地面积2415平方米,展品投资估算为1670万元,环境装饰投资估算2100万元。

序号主题展区展项数量展示面积展品投资1水.文化97752水.生态97303水.和谐12910总计302415四、分主题展区规划及展项设计

(一)水.文化:

设计展项9件1、展示主题及内容:

“水兴武汉文化传承”武汉是千年“江城”,更有“水都”之称,长江之水孕育了武汉,两江之势造就了三镇。

水是武汉城市的依托,江水滋养了武汉千年文化,水文化是武汉重要的文化特征。

同其他特大城市相比,武汉市的水资源优势突出,数百个湖泊、数百条河流点缀其间,丰富的水资源造就了武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部水兴武汉的历史,就是武汉的人文历史。

以“水文化”为主题,最能突出武汉的文化特色,充分地展现武汉深厚的文化底蕴。

2、展区设计思路:

本展区将设置“水生武汉”、“江城文化”、“治水精神”、“百年码头”、“和谐亲水”五大版块9件展项,共同演绎“水兴武汉文化传承”的展示主题。

借助模型、场景、互动多媒体、展板等多种展示形式,营造水文化氛围。

通过介绍水在武汉的形成以及武汉文明兴起、发展中的作用,让观众感受到武汉的形成、进步与发展都得益于水,良好的水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营造和谐水环境需要以水文化建设为灵魂。

展区第一部分以“水生武汉”为出发点,通过追溯武汉城市的形成过程,展示武汉“九省通衢”的独特地理位置,让观众感受武汉与两江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展区第二部分“江城文化”选取最能代表武汉文化传统的“知音文化”和“黄鹤文化”,展示武汉地区传承千年的文化积淀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区第三部分“治水精神”围绕武汉人民与洪水抗争的悠久历史展开,通过再现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和上世纪武汉经历三次大洪水的场景,体现从“大禹文化”到“抗洪文化”,武汉人民继承发扬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展区第四部分“百年码头”以武汉港一百多年来的兴衰变迁为主线,通过再现武汉“码头文化”的三个重要阶段:

内河经济时代、大江经济时代、海洋经济时代,使观众感受到码头文化的历史沿革和与时俱进。

展区第五部分“和谐亲水”以武汉市民最热衷的“渡江文化”和“江滩文化”为代表,通过展现武汉人民生活休闲的典型场景,使观众感受人与水、水与城和谐共存的美好未来。

(二)水.生态:

设计展项9件1、展示主题及内容:

“百湖荡漾生态屏障”生命起源于水,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太阳辐射能量驱动下,水的气态、液态、固态的三态转换和水在大气、陆地、海洋之间循环往复运动,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和万千景观。

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

武汉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江城”、“百湖之城”、“湿地之城”的美誉。

其水域面积约2117.6平方公里,占全市市域面积的1/4,共拥有河流165条,湖泊166个,湿地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丰富的水资源缔造了这座城市特有的社会经济、城市建设、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2、展区设计思路:

本展区设置“地球之水”、“武汉水资源”与“珍贵的湿地”三大板块9个展项,通过场景复原、互动多媒体、生物标本、电子图板、沙盘模型等展示方式介绍地球水资源、水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武汉水网、湿地的形成与演变等科学知识,展现武汉市湖泊水网特点与生态湿地的形成和生物多样性,共同演绎“百湖荡漾生态屏障”的这一展示主题。

“地球之水”向观众介绍水在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循环和分布的,帮助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江城水资源”这一部分展示“百湖之市”武汉拥有的丰富水资源,彰显水赋予武汉亲水临水的城市魅力;带领观众通过虚拟漫游的手段,畅游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东湖秀丽的山水园林景观,突出武汉城市滨江、滨湖的生态特色。

“珍贵的湿地”向观众介绍了“地球之肾”——湿地的形成过程,展示了湿地作为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其他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三)水.和谐:

设计展项12件1、展示主题及内容:

“应对危机重建和谐”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武汉水生态系统出现湖泊萎缩、中心城区水体污染严重、水系统连通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重新审视城市发展规划之后,武汉市政府认识到健康完整的水生态系统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武汉以“六湖连通”工程为代表,积极构建江湖动态水网,调整水系网络布局,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力图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崭新局面。

2、展区设计思路:

本展区设置“生态危机”、“科学治理”、“和谐江城”三大版块12件展项,诠释“应对危机重建和谐”的展示主题。

借助模型、仿真沙盘、互动投影、展板等多种展示形式,展示人水和谐理念。

通过介绍武汉水生态的恶化情况以及政府采取的多方位科学治理手段,以及描绘经过水生态综合治理之后的和谐武汉,让观众感受水生态从被破坏到修复的曲折过程,唤起人们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展厅第一部分“生态危机”聚焦当前武汉水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蓝藻危机”、“水污染”、“濒危生物”、“消失的湖泊”四个展项,使观众充分认识到水生态遭受破坏的严重性。

展厅第二部分“科学治理”展示武汉应对水生态危机的几种代表性措施,包括“引水入城”、“水质监测”、“净水技术”和“污水处理”,使观众了解修复治理水生态系统的具体手段,增强其环保意识。

展厅第三部分“和谐江城”首先描绘实施“三环生态”和“六湖连通”工程的宏伟蓝图,“绿色江城”与“和谐武汉”则进一步勾勒两大工程完成之后,重新恢复生态和谐的武汉新貌。

五、展项目录

(一)水.文化(9项)序号分主题展项名称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水生武汉武汉的形成一千多年前,由于长江江水的冲刷与泥沙淤积,逐渐形成陆地洲滩,诞生了武汉的雏形。

汉阳、武昌均为古城,自隋代以来,形成两城夹江的双城机制。

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将汉阳一分为二,劈出了一个汉口,从而最终确立了三镇鼎立的格局。

该展项展示汉水改道的动态过程,使观众对武汉三镇格局形成的过程有立体的认识。

水面投影+动态模型直径4m高0.8m2九省通衢武汉携两江三镇之利,水陆交通极为发达,自古就被誉为九省通衢。

该展项展示武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物流体系,凸显其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的地位。

电子沙盘+投影3江城文化知音文化知音文化是中国流传千年的精神瑰宝,“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承载了中国人对人生价值的美好追求。

该展项展示子期伯牙古琴台相识相知的场景,体现武汉水文化绵长醇厚的历史起源。

半景画+模型+互动4黄鹤文化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而建,历史上屡毁屡建,至唐代逐渐演变为名胜景点,有着“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该展项展示黄鹤楼雄壮美景和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著名诗篇,体现武汉黄鹤文化的历史积淀,使观众感受武汉浓厚的水文化氛围。

半景画+模型+投影+拓片互动5治水精神大禹文化武汉人民自古以来就与治水结下不解之缘,汉阳晴川地区曾是治水英雄大禹的重要活动地区。

该展项展示大禹治水以及武汉大禹神话园的场景。

图文板+多媒体6抗洪文化19世纪武汉分别遭遇1931、1954、1998三次特大洪水的冲击,解放后武汉人民才真正取得治水的胜利。

该展项展示武汉治水历史的变迁,体现新中国建立后武汉治水成果的飞跃。

造景+投影7百年码头内河经济时代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汉口成为中部地区集散商货的著名码头。

鸦片战争前,汉水口北岸即有“廿里长街八码头”之称谓。

从1861年开埠至代,武汉一直是“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西部诸省“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

武汉这种“码头”优势,催生了武汉人“码头”意识,码头文化应运而生,逐步发展,产生了深厚的积淀。

该展项展示武汉码头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内河经济时代,“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霄明”的繁忙武汉不夜港。

动态模型+投影大江经济时代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后,武汉码头的发展进入“大江经济时代”。

随着租界建立和长江近代轮船运输的日益发展,临长江沿岸开始相继拓建一批近代轮运码头,兴旺发达的港口码头使得武汉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

该展项展示开埠之后近代轮船运输的繁华场景。

海洋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之后,作为中部崛起领军城市的武汉向着国际大都市方向发展,,其航运主业开始由长江向海洋延伸,并由单一水运码头向立体大码头(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及信息港等)转型,其码头文化也正面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一个全新的大码头文化格局正在中国中部重镇的武汉展开。

该展项展现发达繁荣的现代武汉港以及通江入海的“大码头”格局。

8和谐亲水渡江文化江城武汉得水独厚,自宋代起就形成了夏季游泳渡江的民俗。

1956年7月16号,毛泽东首次公开在武汉江段畅游长江,从此每年的7月16号成为了武汉市一个特殊的节日——渡江节。

该展项展示一年一度的武汉国际横渡长江竞技赛的盛况,体现武汉人民奋勇争先的精神面貌。

图文版+多媒体9江滩文化9月22日,汉口江滩公园开园。

漫步江边,亲江亲水,已成为武汉市民热爱的一种草根休闲方式该展项展示汉口、武昌江滩公园的美景和,体现人与水和谐共存的美好未来。

图文版+多媒体

(二)水.生态(9项)序号分主题展项名称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地球水环境地球之水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山,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地层。

海洋水占总水量的97.28%,陆地水为2.72%。

本展项主要通过图文版、模型展示世界水资源现状以及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互动多媒体游戏2循环的水体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

水循环是联系的球各圈和各种水体的“纽带”,对地球气候、地形、物质迁移和淡水资源更新都有重要作用。

本展项通过模型结合电子图文版的形式展示水循环体系,介绍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模型+电子图文版3水生态大观水生生态系统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溪流、水渠、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生态系统。

本展项采用投影和触摸屏互动,让观众通过变换的投影画面了解各种不同的水生态环境及其特点。

投影+互动多媒体4武汉水资源百湖之市武汉水网发达,湖泊星罗棋布,有约166个湖泊,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中心城区湖泊和远城区湖泊。

湖泊不仅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功能。

本展项通过电子书结合图文版的形式,详细介绍武汉的主要湖泊分布情况及其重要功能。

电子书+图文版5漫游东湖东湖位于武汉市之东,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水面积三十三平方公里,湿润的气候和平原湖面山陵相间的地貌环境,孕育出东湖丰富的植物资源。

本展项采用虚拟漫游的形式,让观众观赏东湖美丽的生态环境,了解东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虚拟漫游+互动游戏(皮划艇)6珍贵的湿地湿地的形成湿地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岸和河口的潮间带、湖泊边缘的浅水地带、河川行水区附近,水分充足,最常看到湿地。

在这些区域里,有的是因为大自然的地理变化,有的是因为人类的开发等外力介入,促成了湿地的诞生。

本展区通过多媒体视频介绍湿地形成、演变的科学规律。

多媒体7江城湿地地图武汉市是我国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全市湿地总面积3195.85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62%,其中天然湿地面积1561.8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39%。

目前,拥有黄陂区草湖、江夏区上涉湖、汉南区武湖、蔡甸区沉湖、新洲区涨渡湖、黄陂区木兰湖6个湿地类型保护区。

本展项以蔡甸区沉湖为模型建立复原场景,配合音效展项湿地美丽的景色,通过互动多媒体展现江城湿地的分布情况,图文版同时介绍湿地巨大生态作用。

电子地图+多媒体8水生态生物链水生态系统与陆生的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一样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捕食者)和分解者。

水生态系统同样也具有两条基本的食物链,即牧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碎屑食物链),前者以食草为起点,后者以微生物对动植物残体和有机物碎屑的利用为起点。

本展项主要通过互动桌面游戏,让观众了解湿地生物之间的制衡关系,了解生物链的作用。

互动桌面9江城湿地公园在武汉湿地中栖息着293种野生脊椎动物和173种野生植物,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38种,占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总数的11.41%。

本展项通过场景复原、投影、标本展示江城湿地的生态链,同时配合图文版介绍江城湿地的动植物、物种类和数量。

场景复原+投影+标本+图文版(三)水.和谐(12项)序号分主题展项名称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生态危机蓝藻危机展示蓝藻对于“水生态”的危害。

如“阻隔了空气与水的交换,把水中的氧气耗尽,导致水中所有生物缺氧死亡;是肝癌的重要诱因等。

”图文版+多媒体2水污染展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废物的堆放,掩埋和倾倒等。

电子图文板+多媒体3濒危生物展示以“白鳍豚”代表的水生物,由于工业的发展和环境的破坏正在灭绝,有些已接近生命垂危的边缘。

模型+语音介绍4消失的湖泊由于“围湖造地、围湖养鱼”的发展之殇。

武汉城区湖泊已从建国初的127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剩下的也岌岌可危,如杨汊湖、范湖、沙湖、晒湖、竹叶海等。

本展项主要展示武汉消失的湖泊,以及湖泊消失的原因和危害。

灯箱+多媒体5科学治理引水入城展示武汉市引水入城的科学改造成果。

通过重建江湖联系和建立水网发展构思,将长江、汉江、滠水、举水等水系引入林地、农田、湖泊、道路绿化等构成绿色林网。

电子图文板6水质检测通过小型仪器与观众互动,检测出水质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外的微生物指标,让公众了解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的关系。

模型互动+多媒体7净水技术向公众展示城市五大净水技术:

活性炭吸附技术、臭氧水质净化技术、A/O水处理技术、膜法水处理技术、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

灯箱8污水处理通过仿真模型向公众展示最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动态沙盘9和谐江城三环生态展示构建以长、汉江交汇处为中心、半径为码头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展示目的与内容武汉“码头文化”以码头实业为基础和支撑,“码头文化”是武汉文化的根基。

通过展示武汉“码头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内河经济时代”——“大江经济时代”——“海洋经济时代”,汉水两岸不同交通工具、不同货运作业方式等场景,同样的一派繁忙景象,使观众认识武汉的百年繁荣依托于便利的水运条件,武汉城市的发展变迁,与武汉码头的兴衰流变息息相关。

参考图片:

2、功能描述:

投影:

展示武汉码头发展的三个时代的主要场景。

动态模型:

展示三个时代代表性的运输工具和作业方式。

3、表现形式:

投影+动态模型4、参与方式和操作说明:

观看投影、欣赏动态模型展项名称地球之水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展示目的与内容地球号称“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山,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地层。

本展项展示水在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循环和分布的。

通过介绍世界以及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了解水资源的紧缺及其重要性,帮助观众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参考图片:

2、功能描述多媒体互动游戏:

整体介绍水在地球表面的几大洲的水资源分布情况。

图文版:

介绍水在地球上如何产生,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数量,以及如何进行水循环等知识。

3、表现形式多点触摸屏+图文版4、参与方式和操作说明阅读图文版、触摸查询展项名称漫游东湖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展示目的与内容东湖位于武汉市之东,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浓郁的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是其四大特色。

本展项采用虚拟漫游的形式,带领观众观赏东湖烟波浩渺、碧水粼粼的美丽生态环境,了解东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参观一批以楚文化为内涵的风景点。

参考图片:

2、功能描述虚拟漫游、互动游戏(皮划艇):

观众乘坐皮划艇,开始播放投影片源,带领观众领略东湖美景。

3、表现形式虚拟漫游+互动游戏(皮划艇)4、参与方式和操作说明观众进入皮划艇中,可一边划动划桨,一边观赏漫游片源。

展项名称江城湿地地图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展示目的与内容本展项展示武汉目前拥有的6个湿地类型保护区,通过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湿地资源在武汉的分布,介绍湿地对武汉市水生态、水环境的影响,通过展示让观众了解武汉是我国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

参考图片:

2、功能描述电子地图:

墙面绘有武汉市地图,在湿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区域使用LED灯带标注,展示武汉湿地分布情况。

多媒体:

多媒体详细介绍每个湿地的生态资源和重大功能。

3、表现形式电子地图+多媒体4、参与方式和操作说明观看电子地图,观看多媒体。

展项名称水生态生物链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展示目的与内容:

本展项分别介绍水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捕食者)和分解者,以具体生物为代表展示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通过互动参与的形式展现湿地生物之间的制衡关系,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生物链的巨大作用。

参考图片:

2、功能描述互动桌面:

通过互动游戏,让观众了解生态链的构成及其对生态的重要作用。

3、表现形式互动桌面4、参与方式和操作说明观众参与互动桌面游戏展项名称江城湿地公园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展示目的与科学原理本展项介绍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可以调节气候、控制水流量、防止洪涝、抵御海水入侵、补充地下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等,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自然遗产。

展示江城湿地的碧水连天、鸟飞鱼翔的和谐场景,介绍江城湿地的特色动植物、物种种类及数量,让观众了解湿地的弥足珍贵。

参考图片:

2、功能描述场景复原:

整体展示一副水域宽广的优美湿地风光,,展现江城丰富的珍稀湿地动植物;投影:

展现湿地的湖面清澈,鸟飞鱼翔的和谐场景;标本:

展现江城丰富的珍稀湿地动植物资源;图文板:

介绍江城著名的湿地公园及其中重要的湿地动植物物种资源、数量等。

3、表现形式场景复原+投影+标本+图文板4、参与方式和操作说明观赏场景复原、投影,观察标本,阅读图文板。

展项名称濒危生物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展示目的与内容展示以“白鳍豚”代表的长江濒危生物,使观众了解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鱼类资源迅速减少,使白暨豚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愈来愈匮乏。

由于污染的加剧和环境的破坏,很多古老的珍稀物种已经处在灭绝边缘,亟待拯救和保护。

该展项使观众充分认识到不能容纳白鳍豚生存的长江,最终也必将不能容纳人类的生存。

保护长江,保护像白鳍豚一样的珍稀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参考图片:

2、功能描述:

投影:

展示白鳍豚“淇淇”,采用第一人称的解说方式进行白鳍豚相关知识介绍。

静态模型:

通过背景图片和静态模型展示长江流域其他濒危动植物,当观众触碰某一动植物时,播放“淇淇”对其进行的介绍语音3、展示方式:

投影+静态模型+语音介绍4、参与方式和操作说明观看投影、听语音介绍展项名称污水处理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展示目的与内容该展项完整模拟污水处理厂的制水工艺流程:

水库水→一级泵站加压→净水厂→隔板反应池→蜂窝斜管沉淀池→吸滤池(投加氯气消毒)→清水池→二级泵站→用水户。

展示水的循环利用过程,让人们了解给排水处理工艺和各种设备、设施的作用,重点介绍污水处理这一环节,以真实的表现方式来告诫人们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及时对废水进行处理。

参考图片:

2、功能描述:

动态沙盘:

通过沙盘搭建污水厂的主要设备。

仿真模型:

观众可选择部分设备进行单独演示,展示其工作原理和功能。

3、表现形式:

动态沙盘+仿真模型4、参与方式和操作说明:

观看动态沙盘、听语音介绍重点展项设计方案展项名称黄鹤文化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展示目的与内容该展项展示诗人在黄鹤楼前送别友人的场景以及古诗词拓片,体现黄鹤楼因位处江边视野极佳,又靠近通往长江下游的码头,所以文人墨客多在此抒怀,千百年来留下许多壮美诗篇,形成了的独特黄鹤文化,使观众感受武汉浓厚的水文化氛围。

五、参考图:

2、功能描述:

半景画:

展示以黄鹤楼为背景的江畔壮美景致。

模型:

展示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

投影:

动态显示诗词名句和白云白鹤拓片互动:

观众可以通过亲手制作拓片,熟悉黄鹤文化有代表性的诗词歌赋。

三、展示方式:

半景画+模型+投影+拓片互动四、操作说明:

观看投影、欣赏模型演示、参与拓片互动展项名称六湖连通占地尺寸(米)长×宽×高1、展示目的与科学原理本展项介绍“六湖连通”工程,即把东湖、沙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和杨春湖打通,并与长江连通,展现六湖连通后独特的水环境,对生活环境的改善,充分表现这一重大工程不仅寄托着武汉人“引江灌湖”之梦,同时还能够反映武汉市提倡绿水共生、岛境交融概念的城市规划。

参考图片:

2、功能描述群体互动:

通过观众参与,表现大家携手实践“六湖连通”工程的热情和决心,展现“六湖连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