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0209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docx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docx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想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2)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示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善于合作、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

(2)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准备

多媒体,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检验相关性质所需仪器。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讲述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讲授新课

板书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活动探究:

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

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分析: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

活动探究: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现象:

塑料瓶变扁了

分析:

CO2溶于水后,瓶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小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1.977g/L)比空气大;为空气的1.5倍

3.溶解性:

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4.干冰的升华:

气体C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

放映干冰升华的录像:

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

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就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二)化学性质

1.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活动探究:

  反应方程式:

跟水反应:

CO2+H2O===H2CO3

碳酸的分解:

H2CO3===CO2↑+H2O

3.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讨论:

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人们常常在室内生个火盆,这是为什么呢?

那为何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答:

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当生炭火盆时,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Ca(OH)2接触,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水,刚开始时由于有水的生成,而且来不及蒸发,所以看上去墙壁反而潮湿,过一段时间,水分蒸发掉,墙壁就干了,整个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CO2+Ca(OH)2===CaCO3↓+H2O

(三)CO2对生活的影响

1.作灭火剂: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2.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

(四)CO2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

(1)产生:

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

(2)危害

(3)防止措施: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师随笔

 

备课资料

1.趣味化学资料

笑谈二氧化碳功与过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气体,通常是由有机物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等所产生。

要谈二氧化碳的功过得失,不能不提到二氧化碳的另一副面孔——干冰。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当飞机把干冰撒在空中,它立即升华,向云层夺取大量的热,使云层冷到-40℃。

每克干冰能造成100亿个小冰晶,周围的云雾碰到小冰晶,便以它为中心凝成大水滴,于是就下起雨来。

干冰外表像冰,可作为防腐剂,它比冰优越得多。

干冰熔化时不会像冰那样变成液体,它全部升华,四周干干净净。

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汽化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

当“119”的电话铃声大作时,消防员会带上相应的灭火器具赶赴失火现场,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中二氧化碳功不可没。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或产生的二氧化碳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本领。

在失火现场,二氧化碳大显神威。

但是,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过大时,人却受不了了。

原来,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因此,如需进入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场所,应该先进行通风排气,通风管应该放到底层;或者戴上能供给新鲜空气或氧气的呼吸器,才能进入。

二氧化碳气体还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

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热量更难流失,地球的平均气温也会随之上升,从而形成温室效应。

它会使地球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

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

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虽然迄今为止,我们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应想尽办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长,不可听天由命任凭发展。

 

2.实验改进

对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

二氧化碳的制取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然后探究它的性质。

一般的实验都分为两部分——制取和检验。

制取的装置如右图。

收集之后再来检验性质,主要方法有: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可燃性;用高矮不一的蜡烛检验其密度大小;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能否与之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及该物质的酸碱性。

但上面的实验有两点不足:

①实验不连贯,耗时太长,不利于课堂操作;②反应物混在一起不便于分离回收。

针对这两点,改进实验如下图。

滤网不仅可以将大理石与稀盐酸分开,也可以使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面增加,使得反应更充分。

有利于节省药品,导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使气体与溶液反应,多余的气体将从较短导管导入紫色石蕊溶液,与其反应;超出的气体又被导入烧杯底部,观察蜡烛变化便可得知其密度大小和可燃性。

此改进实验综合了传统分散的实验,克服了以前实验存在的不足,成为了一个连贯、快捷、方便的实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归纳和器具的整理清洗都有帮助。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2)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课件演示及因操作错误导致实验失败的教训,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

(3)通过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尾气的处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看待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2)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为美化环境献计献策。

重点难点

重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学准备

酒精灯、铁架台、试管、火柴、CO气体、新鲜鸡血、氧化铜等。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复习与巩固

你知道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请说出来,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二、合作探究

[提问]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变成固体,那么固体二氧化碳称为什么?

它有什么性质?

有哪些用途?

1.请观察课本P119图6-18,完成下表。

二氧化碳的用途

对应的性质

光合作用

灭火

化工产品的原料

气体肥料

2.从上表中你可以获取什么结论?

你还知道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

请说出来,并指出它是利用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3.归纳与小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

(2)化工产品的原料;(3)干冰作制冷剂;(4)光合作用;(5)气体肥料。

[观察与思考]请观察课本P120图6-20,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温室效应”?

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

(2)地球为什么喊“救命”?

(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严重?

[问题与情景]我们知道,碳的氧化物有两种: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它们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相同呢?

为什么?

回答:

(1)它们的性质应该是相同的,因为它们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

(2)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虽然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一个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不同。

问题:

究竟哪种说法是对的呢?

下面通过实验来证明。

[活动与探究]

实验6-7:

一氧化碳的燃烧

小结:

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

2CO2

[问题与情境]1.在煤炉的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

你能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

2C+O2

2CO;C+O2

CO2;C+CO2

2CO;CO+O2

2CO2

2.在冬天用煤(或木炭)取暖或用燃气洗澡时,若室内不通风,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那么,为什么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呢?

[活动探究]

实验6-8:

交流:

一氧化碳的毒性

[讨论与交流]课本P122讨论: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问题与情境]一氧化碳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

实验6-9:

小结: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uO+CO

Cu+CO2

问题:

1.在上述反应中,什么物质是还原剂,什么物质是氧化剂?

2.举例说明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用途。

三、课堂小结

1.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为什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启示?

四、练习与巩固

1.课本P123:

第1、2、3、5题。

2.调查与研究:

课本P122。

 

板书设计

教师随笔

 

备课资料

1.化学知识卡片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

2.思想方法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鉴别方法

(1)物理方法:

①将两种干燥的气体分别充入两个相同的气球中,并使气球的体积相同。

扎紧气球口,放手,下沉的是CO2,能悬浮基本不动的是CO。

②将两种干燥的气体分别充入到两个软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了的是CO2,不变的是CO。

(2)化学方法:

①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的是CO。

②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CO2,不变的是CO。

③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装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CO2,气体能燃烧且火焰呈蓝色的是CO。

④将两种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使黑色氧化铜变红的是CO,不变的是CO2。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了解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和性质,了解石油和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5)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的现有资源(图片、资料、讨论),认识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以及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图和文字介绍石油和煤综合利用的产品,知道煤和石油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燃烧和爆炸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进行估算,培养珍惜资源、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

并激发学生为将来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而努力学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巩固并深化对氧气化学性质、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化学性质、水电解等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为今后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有机化合物、化学与生活等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对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在内容的安排上还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

本单元内容是前后呼应,层层递进的,旨在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燃料燃烧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明白化石燃料燃烧的利与弊。

本课题运用大量感性图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觉地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切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甲烷、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命题趋向有:

(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研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防火措施,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迁移,考查对某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的理解;(3)各种燃料的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其中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将是开放性试题及研究性学习题命题的热点,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

学情分析

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

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

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学习必须突破仅抓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发散角度认识燃烧、燃料、能源及环境这条教学主线。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对前六单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新情境条件下的应用性归纳总结,又能与第十二单元呼应,启发并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准备:

图片(见教学设计中的图片)。

2.实验准备:

镊子、试管、橡皮塞、烧杯、导管、气球、白磷、红磷、热水、冷水。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想到什么?

(答:

火)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介绍火与人类的发展,展示:

课本图7-1~7-3。

师:

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发表看法,注意鼓励学生)

二、合作探究

师:

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好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

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

生:

发光、放热等。

师:

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

生:

氧气。

师:

对,燃烧就像你们所说,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一)实验探究,总结燃烧条件

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

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

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问题入手:

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

探究一:

操作步骤

1

用镊子取两小块白磷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白磷有无变化。

2

用一支试管竖直插入盛热水的烧杯中,罩住白磷不松手,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

(实验后不要取出试管)

3

再用一支大试管竖直插入盛冷水的烧杯中,罩住白磷不松手,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

  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物质的着火点。

同学们实验探究,然后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板书】

(1)可燃物

(2)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即可呢?

事例分析证明。

下面的现象如何解释?

演示:

把分别盛有少量红磷、白磷的大试管同时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请同学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说明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下表给出的是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可燃物

白磷

红磷

木炭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60

320~370

558

700~750

  一般来讲,着火点低的物质比较易燃,着火点高的物质比较难点燃。

展示教材如图所示,大家思考老师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谁的更好呢?

更体好在哪里?

练习:

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有可燃物 ②有足够的氧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使用铝合金作外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点评:

燃烧需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是否使用铝合金外壳无关,故选A。

注意:

着火点是使可燃物能够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物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一般条件下,只能降低或升高温度,但却不能降低或升高着火点。

(二)联系实际,明确灭火原理

过渡引言:

我们知道了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那么如果我们需要灭火应该怎么办?

(答:

破坏燃烧的条件!

)如何破坏?

我们不妨以身边的事件为例来想想办法。

师:

请同学们想想遇到下列情况怎么办?

(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及其运用的原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理念。

去掉对教材上P130的课上探究,作为课下家庭实验探究)

·一包炸药的导火线在远处被点燃了!

·家里油锅起火了,怎么办?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怎么办?

学生思考,小结归纳:

依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

破坏燃烧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既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可采取:

移走或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板书】

(1)清除或隔绝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三)视频展示,获取安全常识

师:

展示灭火常识,用视频展示逃生的方法,体现化学知识的应用。

生:

观看幻灯片及视频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以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

【过渡引言】发生火灾我们首先想到灭火器,那么各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是什么样的呢?

师:

播放视频,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生:

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渡引言】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地燃烧,如果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经常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投影】

师:

同学们想想,这些图标在哪些场合最容易出现呢?

生: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等。

师:

为什么在这些场合容易出现呢?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四)实验探究,理解爆炸原因

【演示实验】教师按照教材P132实验7-2做实验,用投影打出实验装置。

生: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爆炸原因。

师:

总结归纳要点,面粉颗粒是可燃物,面粉颗粒弥漫开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达到着火点,燃烧迅速并处在有限空间内。

练习: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爆竹集中在一个市场出售以便于管理

B.面粉厂、纺织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

C.在实验室点燃氢气前首先检验氢气纯度,而一氧化碳、甲烷则不需要验纯

D.发现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排风扇

【解析】若爆竹集中销售,一处爆竹爆炸,则整个市场都存在危险。

面粉、棉花、汽油都属于易燃物,故要求严禁烟火。

CO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在使用前都必须验纯。

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应用任何电器设备,以免产生火花而导致爆炸。

【答案】B

三、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畅谈本节课的体会,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布置作业

【作业】调查你的家庭、学校或一些大商场的防火措施,通过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板书设计

教师随笔

备课资料

1.化学识卡片

提高警惕,时时注意防火防爆

一、处处留心,做安全防火的有心人。

1.用液化气做饭时,要有人看管,防止饭液溢出,扑灭炉火,造成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或遇火引起爆炸。

2.外出乘车、乘船,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杜绝爆炸隐患。

3.夜间液化气泄漏,千万不要开灯,应立即打开门窗,疏散室内人员,此时要杜绝一切火源,不要开启任何电源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4.夜间行驶的汽车,发现汽油泄漏时,也应立即杜绝一切火源,疏散乘客。

5.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要远离可燃物,防止发生火灾,鞭炮千万不要独出心裁地放入玻璃瓶或其他有限的空间内点燃,以防爆炸伤人。

二、处惊不变,随时灭火小窍门。

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

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家中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