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9789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docx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 第2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docx

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第2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有解析

第2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考真题】

1.(2020·海南卷)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

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

这主要得益于

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所恢复与发展,结合所学,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发展,故C项正确;自由放任此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已经被抛弃,排除A;此时福利国家规模扩大,排除B;D项是90年代,排除D。

2.(2013·全国卷)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B.扩大政府开支C.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D.增加政府税收

【答案】C

【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实行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财政紧缩或者扩张措施。

材料提示:

英国撒切尔政府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

可知选C。

英国撒切尔政府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也借助于现代供应学派。

最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尝试运用货币手段,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通货膨胀,而不是传统的凯恩斯财政手段。

可知A、B、D错。

3.(2019·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

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选项排除。

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4.(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解析】C项与题意不符。

B、D两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把权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更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传统。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所以A项正确。

5.(2017·江苏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1990—2003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是服务业比重增加,农业、工业比重减少,变革趋势基本相同,故D项正确。

高收入国家只是在农业上投入比例减少,不能说“忽视农业生产”,排除A项;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例明显高于工业和农业,故B项中“发展均衡”的说法错误;三类国家的产业结构变革明显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故C项错误。

6.(2016·海南卷)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三国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也就是三国第三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比重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故B项错误;三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不是严重失衡,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模拟考场】

1.(2020·山东省曹县三桐中学月考)有学者认为,用历史的观点来看,保守主义思潮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总是交替出现的。

当国家干预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时,保守主义思潮便会抬头;而当保守主义带来种种副作用时,国家干预思潮又会膨胀。

由此可知,该观点意在

A.削减政府开支以缓解经济滞胀B.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局限性

C.弱化市场机制以发挥计划作用D.强调混合经济模式成为必然

【答案】D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学者认为保守主义和国家干预此消彼长,单一的思潮综思潮长期实行总会出现经济弊端,但是另一种思潮能可以弥补,由此可知,学者意在说明将两种模式结合,形成混合经济模式,D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学者观点表达时经济正处于“滞胀”时期,排除A;B、C片面解读材料,排除。

2.(2020·全国专题练习)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

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

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看,两难命题是加大干预和减少干预之间的抉择。

20世纪七十年代,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滞涨,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改革福利制度。

故答案为D项。

古典自由主义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存在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难题,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也不存在减少干预的顾虑,排除B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政策,不存在上述问题,排除C项。

3.(2020·全国专题练习)“撒切尔夫人的上台预示着崇尚自由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撒切尔主义政治哲学登上历史舞台。

在西方集体向右转,东方集体偏左的特殊历史时代,撒切尔主义与其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版本——里根主义贯穿了整个冷战时期。

为此,传记作家尼古拉斯·瓦普肖特曾将其比喻为二人的‘政治联姻’,使得自由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对材料中所说的“撒切尔主义”评论正确的是

A.是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完全回归B.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否定

C.是在经济滞涨状态之下的政策调整D.是“新经济”出现后的产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撒切尔主义”只是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完全不干预,因此并非是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完全回归,也不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否定,故AB排除;70年代经济危机的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滞涨的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撒切尔上台后改行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新经济”出现于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故D项错误。

4.(2020·全国专题练习)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20世纪70、80年代推行改革。

她采取的措施包括,实行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大自由市场的作用等。

撒切尔夫人的这些做法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B.放弃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

C.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解经济“滞涨”

【答案】D

【解析】20世纪70年代英国出现经济“滞胀”,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严重,撒切尔夫人推行的改革有利于缓解经济“滞涨”,故答案为D项;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排除A项;英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并非放弃对经济的管理,排除B项;撒切尔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

5.(2020·和平·天津一中月考)如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图。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A.战后繁荣,持续发展B.经济危机,地位下降

C.通货膨胀,赤字加重D.知识经济和信息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经济”现象,故D项正确;美国战后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保持持续繁荣的状态,70年代出现了滞胀,排除A项;90年代美国经济再度繁荣,地位没有下降,排除B项;C项是70-80年代的现象,排除C项。

6.(2020·贵溪市实验中学月考)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以往翻了一番还多,导致税收和政府支出大幅度上扬的局面。

这种情况受到越来越多西方人的批评,被认为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

这表明

A.高福利需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来支撑B.福利制度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C.过度的福利开支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D.福利国家建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增多,导致政府支出大幅度上扬,说明福利开支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即过度的福利开支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故选C;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福利制度与西方意识形态无关,B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7.(2020·贵溪市实验中学月考)法国政府决定从1985年起实行减税,计划从1986年起的5〜10年内,将税收和社会分摊占GDP比重由45.6%下降到37%,并在各财政年度中规定了具体的减税目标。

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国80年代也实行了大幅度减税。

以上国家规模化减税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社会转型B.减少财政赤字

C.刺激经济增长D.激活企业活力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20世纪80年代主要西方国家在税制改革上实行大幅度减税。

依据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知识可知,其目的是通过减税减轻企业的负担,调动其积极性,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故C项正确;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不是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减少财政赤字、激活企业活力不是主要目的,故BD错误。

8.(2020·全国课时练习)英国《经济学家》预测:

“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雅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这表明欧洲国家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D.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可以看出,福利制度出现许多问题,故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2020·全国课时练习)“1960年,日本制订《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

”这不能说明()

A.日本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B.日本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

C.日本步人计划经济的轨道D.日本的这一举措推动了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日本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订经济计划只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的手段,这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有本质不同,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说明日本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的建设经验,通过国家力量干预经济,而且也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ABD不符合题意。

10.(2020·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月考)20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经济出现了滞涨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三十年,被一些经济学家戏称为“英国病”。

“英国病”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B.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

C.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盛行D.资本主义世界新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C

【解析】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模式,70年代出现“滞涨”现象,主要是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失灵导致“滞胀”的出现,C正确。

A是经济危机之前经济理论模式,B是经济危机表现,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形成。

11.(2020·江西临川一中月考)根据下表,可以推知二战后发达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A.农业经济急剧衰退B.美国工业落后世界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答案】D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减少,服务业就业人口大大增加。

这说明这些国家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也出现变化,即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故D正确;农业就业人数的减少不意味着农业经济急剧衰退,故A错误;从表格数据中无法得出美国工业落后世界,故B错误;表格体现不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C错误。

12.(2018·陕西渭滨·期末)下图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呈增长的总趋势

B.70年代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发展缓慢

C.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折发展历程

D.国家干预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C

【解析】根据折线图内容可知,二战后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基本上是持续上涨的,不能体现其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所以C项理解不准确,符合题意,故选C项;根据折线图内容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基本上呈增长的总趋势;在70年代增长趋势有所放缓,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由于此时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问题;二战后美国采取了强有力的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故ABD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3.(2016·沙坪坝·重庆一中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

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为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和整个70年代,美国经历三轮严重的经济问题:

经济减速、物价上涨。

1981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进行改革。

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基础上里根政府提出了《经济复兴法案》。

该法案可简要概括为:

“减缓和稳定货币供给”、“降低税率”、“缩减政府福利支出”和“减少政府干预”。

经过改革,美国经济于1982年12月走出危机,并持续增长65个月,成为战后和平时期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同时,通货膨胀水平下降到3%~4%的较低水平,失业率在1988年底回落到5.3%。

——摘编自朱太辉《美国里根政府改革的策略和战略值得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及其不断深化的原因。

(2)(原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里根政府的政策和之前的不同之处。

综合材料一、二,归纳中美两国经济改革的相似之处。

【答案】

(1)核心内容: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原因:

党和国家正确的方针指导;思想不断解放;改革实践不断深化;理论界的不懈探索;经济不断发展。

(2)不同:

由原来的凯恩斯主义变为采纳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由原来的国家全面干预变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原来的国有化政策变为实行部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

相似:

改革前都面临严峻的经济困难;根据国情及时调整基本指导方针;减少国家的干预,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经过改革,都促进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成效显著。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根据材料来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就是如何处理好市场和计划的关系问题。

市场和计划到底具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们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深化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所学知识出发,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努力、思想的解放都是重要因素。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里根政府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当时美国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其中就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在当时已经不能够缓解危机,因此改革选择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由原来的凯恩斯主义变为采纳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由原来的国家全面干预变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原来的国有化政策变为实行部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

中美改革的相似之处就是都有危机,而且最终结果都是好的。

归根到底还是如何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即减少国家的干预,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经过改革,都促进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成效显著。

14.(2020·全国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

中世纪

教会负责本教区内的慈善事业。

16世纪30年代

法国世俗政府控制公共福利设施和资金募集渠道。

1601年

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建立“贫民习艺所”,强迫贫民劳动。

1883—1889年

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法令,批准国家建立健康保险计划,工伤事故保险计划和退休金保险计划。

1905年

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后又相继制定了“教育法”“退休金法”“劳工介绍法”。

1911年

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包括工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0世纪30年代

法国通过立法,规定为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援助。

1945—1947年

法国连续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最终形成了包括个体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网。

1946年

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囊括失业、疾病、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的保障,几乎每个公民都可享有保障。

1948年

1948年,英国宣布成为第一个“福利国家”。

——摘编自周弘《欧洲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

依据表内容,围绕“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予以解释。

(要求:

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问题:

欧洲国家为何能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解释:

19世纪以来,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提供了条件。

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同时,工业革命的深入,使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社会矛盾加剧,这也迫使资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加之工人运动的兴起,这些都推动资产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社保法案。

思想上,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使全社会日益关注个人的权利和幸福,这为社保体系建立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

总之,社会保障体系能在19世纪后的欧洲建立,正是此时欧洲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发生变化的反映。

考生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提出问题:

示例2:

为什么是欧洲国家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解释: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3:

在社保体系建立过程中,为什么英、法、德三国表现最突出?

解释: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4:

为什么欧洲国家社保体系建立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

解释: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5:

为什么欧洲社保体系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解释:

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6:

社保体系的建立对欧洲国家有何影响?

解释: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社会保障体系的演变”可提炼出论点是欧洲国家为何能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从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社会矛盾、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的兴起、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其他论点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