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021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套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共4套)

目录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1)2

一、单项选择题2

二、辨析题7

三、简答题8

四、材料分析题10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12

一、单项选择题12

二、辨析题18

三、简答题19

四、材料分析题20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21

一、单项选择题22

二、辨析题27

三、简答题28

四、材料分析题30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4)32

一、单项选择题32

二、辨析题37

三、简答题39

四、材料分析题41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答案】A。

  2.()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答案】B。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答案】C。

  4.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学生促成的纪律

  【答案】D。

  5.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B。

  6.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答案】A。

  7.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

  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

  【答案】B。

  8.灵感现象是()的结果。

  A.直觉思维

  B.综合思维

  C.聚合思维

  D.分析思维

  【答案】A。

  9.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答案】C。

  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

11.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答案】D。

  12.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这是防御机制中的()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答案】B。

  13.“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句话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B。

  14.“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D。

  15.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灵活性

  B.独创性

  C.发散性

  D.流畅性

  【答案】D。

  16.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C。

  17.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答案】C。

  18.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D。

  19.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B。

  20.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B.学生的异常心理

  C.学生的异常行为

  D.学生的心理状态

  【答案】A。

二、辨析题

  1.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

如果一位教师能够用启发式的思想去使用讲授法,那么题干的结论就是不成立的。

因此,不能单纯地说某一种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的,这取决于教师是怎么使用这种方法的。

  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

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4.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答案】这种锐法是不正确的。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它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

  3.简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

  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致;(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4.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参考答案】

  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即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即每次时间长、次数少)。

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而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1)复习要及时;

  

(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四、材料分析题

  1.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

  

(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

  

(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

  (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2)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3)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训练,注重运用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4)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进行德育应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实际出发,要重视训练和强化。

这样才不会导致德育与实际的脱节。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

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不正确。

他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

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

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

  1.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答案】B

  2.()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A.实践活动法

  B.实验法

  C.发现法

  D.参观法

  【答案】C。

  3.中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服教育法

  【答案】B。

  4.吃过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

这是()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后效

  【答案】B。

  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力的发展

  D.科学技术

  【答案】C。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

  A.1856

  B.1860

  C.1862

  D.1866

  【答案】C。

  7.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

  A.优等生

  B.后进生

  C.全体学生

  D.中等生

  【答案】C。

  8.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提高学生的成绩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答案】A

  9.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年。

  A.1951

  B.1957

  C.1945

  D.1949

  【答案】B

  10.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编写教案

  B.设计教法

  C.设计板书

  D.做好备课计划

  【答案】B。

11.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答案】A。

  1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C。

  9.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年。

  A.1951

  B.1957

  C.1945

  D.1949

  【答案】B。

  10.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编写教案

  B.设计教法

  C.设计板书

  D.做好备课计划

  【答案】B。

  11.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答案】A。

  1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C。

  1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C.倡导性学习

  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答案】B。

  18.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的是()

  A.课堂教学

  B.专题活动

  C.综合实践活动

  D.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D。

  19.下列属于合理信念的是()

  A.学习取得的成就必须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B.像你希望别人对你那样对待别人

  C.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权过问

  D.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答案】B。

  20.思维反映的是()

  A.过去的经验

  B.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D.人的愿望

  【答案】B。

二、辨析题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从单一走向了多元。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的特点之一。

除此之外,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的另外两个特点是:

由甄别走向发展,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

①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实现教学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实现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2.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3.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

其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会基于自已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4.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

例如,给动物学家一块动物身上的骨头,他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动物形象来。

这对于缺乏动物解剖学知识的人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有:

(1)知识;

(2)社会;(3)学生;(4)科学和教育的发展;(5)政治、文化与哲学。

  2.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参考答案】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3.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

  【参考答案】

  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有: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4.简述良好情绪的标准。

  【参考答案】

  

(1)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

  1.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

“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候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

”这位教师的学生说:

“我们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一样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

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结合德育原则,谈谈教师应如何处理上述材料中的问题。

  【参考答案】

  

(1)显然,材料中的教师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材料中的教师“总是把我们当犯人一样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这表明该教师不信任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做到严与爱的结合。

  

(2)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管理学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

同时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多用正面教育,多表扬、激励。

  (3)教师只有遵循这些德育原则,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

“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

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接着,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

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并且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

  

(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1)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

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过分地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体验敏感,多疑。

这些特征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诗时,弗兰克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得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

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诗再被公开读,从此不想写诗,不再积极上进。

  

(2)应该争取到弗兰克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

“弗兰克同学的作文这次写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

”这样既尊重了弗兰克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

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A.劳动

  B.模仿

  C.学习

  D.本能

  【答案】B。

  2.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

  【答案】B。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A.进行个别教育

  B.组建班集体

  C.建立班级秩序

  D.指导学生学习

  【答案】B。

  4.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

  C.气质有好坏之分

  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答案】A。

  5.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大学》

  B.《春秋》

  C.《学记》

  D.《论语》

  【答案】C。

  6.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