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四下3天窗教案教案.docx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四下3天窗教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四下3天窗教案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四下3天窗教案教案
3天窗
课题
3天窗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
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板书:
3天窗)
2.师: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
3.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溢想象,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
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发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茅盾先生笔下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个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件出示4)
慰藉卜落锐利河滩帐子闪烁蝙蝠霸气猫头鹰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帐烁锐”为翘舌音;
前鼻音“滩、蝙”,后鼻音“鹰”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5.指导书写【出示课件5】
“蝙”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扁”,“户”的下面是一横,两竖。
“鹰”笔画较多,注意写的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广”写宽大一些。
6.理解词语【出示课件6-7】
(1)天窗:
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建筑。
(2)锐利:
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也可形容人的目光敏锐,有洞察力。
(3)霸气十足:
很有气势,魄力。
(4)扫荡:
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
说说天窗在哪儿?
为什么开天窗?
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出示课件8】
第一段(1-3自然段):
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然段):
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
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3.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9】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
(最后一段)
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出示课件10】
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
有什么问题?
预设: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掌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身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会质疑,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11、12】
一、读拼音,写汉字。
hǎitānbōlilǎoyīnɡzhànɡziyèyīnɡ
()()()()()
2、形近字组词。
藉()玻()璃()烁()
籍()波()篱()砾()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锐利________ 扫荡________
闪烁________ 霸气十足________
四、《天窗》首先交代了(),接着写了当()时或()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想到应该()。
【答案】
一、海滩玻璃老鹰帐子夜莺
3、藉(慰藉)玻(玻璃)璃(玻璃)烁(闪烁)
籍(学籍)波(水波)篱(篱笆)砾(砾石)
三、锐利-锋利 扫荡-涤荡
闪烁-闪动 霸气十足-自高自大
4、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晚上被逼上床“休息”唯一的慰藉
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2.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出示课件14】
2.导入: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15】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
(2)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
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
让我们走进课文4—7自然段。
本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读。
【出示课件16】(板书“唯一的慰藉”)
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画出来,并做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A.夏天阵雨时【出示课件17】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
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板书:
夏天阵雨时)
预设:
夏天阵雨来了,孩子非常高兴。
从哪些词语看出?
预设:
从“喜欢、仰着脸”看出。
2.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
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课件出示18】第五自然段
我们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一起来填一填吧!
【课件出示19】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到(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这风,这雷,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外面的风雨多么猛烈!
)【课件出示20】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预设:
因为屋里很安静,与外面的风雨交加比起来来,感到外面的可怕的威力,相比较而言,屋里就安稳的多了。
4.语言训练【课件出示21】
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
因而,作者说——【课件出示22】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板书:
“无”“有”“虚”“实”)
B.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板书:
被逼上床休息)
1.出示学习向导:
【课件出示23】
(1)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
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读书,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戏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抓“忘不了”“偷偷”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2)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扯得很远很远。
请根据你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
【课件出示24-25】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 ),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这里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了解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3)小结:
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天窗小小的空白,勾起孩子多少神奇的想象!
(板书:
小小的空白,神奇的想象)
4.师生合作朗读6、7自然段。
5.语言训练:
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
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课件出示26】
(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
(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
6.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想却没有“休息”。
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
因而,作者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抓住中心问题,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并能展开想象,紧紧围绕中心句。
训练学生想象力、理解力和写话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三)总结升华,探知真谛
1.展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比较句子:
【课件出示27】
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得感谢的。
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后一句话较为具体。
)
(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同不同?
(天窗加上引号,有特殊意义)
(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只有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才能走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
(四)拓展练笔,训练读写【课件出示28】
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
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又带给你怎样的想象空间呢?
请你大胆地想象,完成小小练笔。
1.雨天或是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乘汽车、火车或是飞机时,看着窗外的世界,你想到了什么?
温馨提示:
选择一个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第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文段中请用上“也许……也许……也许……”的句式。
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3天窗【课件出示29】
小小的空白 夏天阵雨“无” “有”唯一的慰藉
神奇的世界被逼上床 “虚” “实”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30、31】
一,看拼音,写汉字。
你偷偷从zhànɡ()子里伸出头来,仰起脸看着那天窗,你会从那小玻璃上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biānfú(),也许是bà()气十足的猫头
yīnɡ()。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暖和________ 慰藉________ 猛厉________
神奇________ 确实________
三、填空。
《天窗》是著名作家写的一篇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只有前面一排,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看到的点点面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便成了心灵飞翔的。
【答案】
一、帐蝙蝠霸鹰
二、温暖;安慰;猛烈;神秘;翔实
三、茅盾房子木板窗木板窗天窗天窗窗户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谈感受与体会。
他们一一发现了“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从数量、样子、给人的感觉几个角度描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则是抓住了云的样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则是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再去掉“也许”一引导,“也许”的意味也被孩子们说得无可挑剔。
孩子们不仅读出了文字的温度,还揣摩出了作者的技巧,“直接描述”“比喻”“排比”不费吹灰之力从孩子们的嘴里蹦跳出来,令人满是振奋。
二、小练笔训练,提高读写能力。
教师最后布置了一个小练笔:
透过家里的玻璃窗或是汽车、火车、飞机的窗口,你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学习第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文段里用上“也许……也许……也许……”。
好多孩子的文字里,体现了表达方式的变换,体现对一个事物的准确细腻的描述。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如下:
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教师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
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已,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夏日里下雨,夜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时,所有的木板窗都关闭起来,屋子里黑洞洞的,这时候,屋顶上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这小小的天窗便成了心灵飞翔的窗户。
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文笔生动、流畅,写作时间久远。
课文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对于现代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而,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上下功夫。
文章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奇妙,教学时要借助朗读训练、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只有深深地融入课文,才能使孩子们得到心灵的陶冶。
【作者介绍】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笔名茅盾,生于1896年,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和翻译。
1921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并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同年接编《小说月报》,该刊自第12卷第1期,内容大加改革,除发表大量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外,并经常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的方法,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建设有杰出贡献。
1923年在上海大学教授小说课。
1925年8月,与陈云等领导商务印书馆职工罢工,要求承认职工会和改善生活条件,取得基本胜利。
1927年9月后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幻灭》等小说,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上海,与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6年生活书店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的一日》,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抗战爆发后,应生活书店邀请创办《文艺阵地》杂志,1938年冬,任新疆大学文学院院长,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到重庆,任文化工作者协会常委,皖南事变后,一度赴香港主编《笔谈》。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回上海主编《文联》,并撰写话剧《清明前后》。
1947年到香港任《小说月报》编委,1949年2月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改造者协会主席。
建国后,在周总理建议下出任我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主持日常工作、出访、写评论、扶持文学新人。
他于1981年去世。
发表有《动摇》《追求》《文艺阵地》《虹》《三人行》等小说和《茅盾散文集》等散文著作。
小说《子夜》在建国后曾被拍成电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天窗:
一般指设在屋顶上用以通风和透光的窗子,常见于旧式建筑。
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
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憩息,夜间觅食。
夜莺:
雀形目鹟科的一种鸟。
体色灰褐,是观赏鸟的种类之一。
夜莺的羽色并不绚丽,但其鸣唱非常出众,音域极广。
与其他鸟类不同,夜莺是少有的在夜间鸣唱的鸟类,故得其名。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志在鸿鹄
8岁时茅盾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
在学校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
受父母的影响,茅盾很小就心怀天下。
十二岁时茅盾在会考作文中就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十三岁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车,开始了中学生活。
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命题写作,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
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猎人。
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
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相合,形象生动,故借此自抒胸臆。
先生很是赏识,夸赞他“将来能为文者”。
笔名趣事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
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
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
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
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看拼音写汉字
wèijièruìlìhétānshǎnshuò
()()()()
二、词语巧搭配。
暖和的________ 闪烁的________ 奇幻的________
真实的________ 一扇________ 一道________
一块________ 一条________ 一顶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
(改成反问句)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的奇幻云彩。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从……想象到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片段品析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惟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这是“我”在()的时候,感受到天窗给了“我”唯一的慰藉。
2.用“”画出文中的“我”展开丰富想象的句子,这些句子是句。
3.天窗象征什么?
4.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一句的含义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
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