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文言文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6706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文言文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九上文言文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九上文言文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九上文言文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九上文言文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上文言文整理.docx

《九上文言文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文言文整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上文言文整理.docx

九上文言文整理

21、陈涉世家中考题整理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吴广素爱人将军身被坚执锐会天大雨

等死,死国可乎扶苏以数谏故陈胜王

以激怒其众从民欲也祭以尉首。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辍耕之垄上以数谏故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固以怪之矣

上使外将兵 楚人怜之   皆指目陈胜  

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

诸郡县苦秦吏者广故数言欲亡尉果笞广

并杀两尉或以为死     今亡亦死

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或以为亡发闾左谪戍渔阳

度已失期比至陈属举宁

怅恨久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若为佣耕

皆次当行楚人怜之念鬼

又间令吴广(间:

暗地里)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行收兵。

皆刑其长吏,吴广以为然

今或闻无罪

卒中往往语(往往:

经常)皆指目陈胜(目:

看着)

二.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译文:

3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译文:

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6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7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8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9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0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1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2、天下苦秦久矣;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4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5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首,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工个。

17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18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9“苟富贵,无相忘。

20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三、背诵默写.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1、《陈涉世家》中表示陈胜从小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3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的决心。

(1分)

四、重点问题.

1.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

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

请简要作答。

(3分)

2.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2分)

3.文中“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天下苦秦久矣。

”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4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5.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6.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7.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8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9、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

(3分

 

10、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

(2分)

 

11、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

12选段划线处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2分)

 

13.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

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3分)

 

14.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16.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2分)

答:

1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

20.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

(3分)

21.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4分)

22.起义军从“至陈”到“计事立王”的这部分内容可分为四个阶段,请从文段中找出能高度概括另外两个阶段的词组,并依次填写在下面方框内。

(每空两字)(2分)

至陈→→→计事立王

23.在《陈涉世家》一文中,陈胜在起义前分析天下各种形势时,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得出了起义“宜多应者”的判断。

文段中的哪两句话可以证明陈胜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写出句子的序号即可)(4分)

答:

五、对比阅读、

(一)2014年江苏省宿迁市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

之。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日: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

“毋

妄言,族矣!

”粱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下相:

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

项羽的叔父.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辍耕之垄上()

(2)若为佣耕()

(3)毋妄言,族矣()(4)皆已惮籍矣()

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

译文:

7.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

(3分)

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二)(江苏省泰州市2006年中考试题B卷)

[甲]陈胜者。

阳城人也,字涉。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

“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伙颐①!

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

①伙颐:

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

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

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①比至陈:

()②或说陈王曰: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2分)

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三)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司马迁的《陈涉世家》)

【乙】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

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

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元用归馆,

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

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

阚,无遗者。

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

元周骇服。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

指北方的金国。

②矜:

自夸。

③他语:

说别的事情。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  元用素强记

B.广故数言欲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车六七百乘  虽乘奔御风(《三峡》)

D.凡三千余言  余幼时即嗜学(《送东阳马生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陈胜佐之取纸追书之

B.祭以尉首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收而攻蕲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

D,陈涉乃立为王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12.对【甲】【乙】两段文言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顼是(   )

A.【甲】文写陈胜、吴广杀两尉时,运用了“笞”“挺”“夺”“杀”这一连串的动

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激烈的格斗场面。

B.【乙】文中“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一句,写出了沈元用非凡的记忆力,由此

可知沈元用的记忆力比肃王强。

C.【甲】文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

【乙】文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D.【甲】文表现了陈胜的远大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

【乙】文表现了肃王沉稳

而谦虚的性格。

13.请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分)

译文:

(2)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3分)

译文:

22、《唐雎不辱使命》

一、解词。

长跪而谢之使毕于前以头抢地耳

仓鹰击于殿上天下缟素寡人谕矣

岂直五百里哉布衣之怒故不错意也

虽千里不敢易也今日是也秦王怫然怒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秦王色挠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秦王不悦请广于君

愿终守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二、翻译。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5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6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8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9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1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三、重点问题。

1.唐雎举“专诸之刺王僚、聂政之刺韩傀、要离之刺庆忌”三个事例的用意是什么?

(2分)

答:

2.课文三四段描写了唐雎和秦王你来我往的斗争过程。

在针铎相对中,秦王态度由“怒”到“谢”,请结合下面图示认真梳理情节后,在选段中提炼出能概括斗争变化过程的短语,并依次填写在A、B、C、D四个方框里。

(4分)

天子发怒------------B-----------------C----------------D

3.段四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秦王,虚写唐雎。

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分)

答:

4.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答:

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2分)

6.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4分)

7.(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8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分)

答:

9.请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这句话,写出这两句话的“潜台词”。

(2分)

10.填空。

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

“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11.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12.简析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的表达作用?

13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2分)

14、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

(2分)

答:

15选文通过写唐雎冒死与秦王抗争,终于使秦王辞穷色挠的故事,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了唐雎()的性格特征。

(2分)

16有人说:

“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

”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

结合选文,发表你的见解。

(2分)

答:

四、对比阅读。

(一)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学科网()--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节选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注】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卒]“猝”,突然。

11[郎中]宫廷的侍卫。

21.选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2分)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太守谓谁

B.安陵君其许寡人谭中鱼可百许头

C.且秦灭韩亡魏且壮士不死即已

D.夫韩、魏灭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22.选出下面全是主谓短语的一组()(2分)

A.天子之怒免冠徒跣怀怒未发天下缟素

B.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寡人谕矣

C.图穷匕见还柱而走群臣惊愕自引而起

D.秦王不悦彗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殿

23.解释下面如点词的含义(每小题1分,共2分)

①长跪而谢之()②使毕使于前()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两个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译文:

②图穷而匕首见。

译文:

25.甲、乙两文分别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英雄人物形象的?

(4分)

答:

2011中考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长跪而谢之()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4)图穷匕首见()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2分)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

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

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荆轲的沉着冷静。

2014年四川省广安市

(二)文言文阅读

【甲】秦王谓唐雎曰: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

赵王自效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

“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雎;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

“何谓也?

”对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效迎,卒(cù)然①见赵王,愿君忘之也。

”信陵君曰:

“无忌②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卒然:

突然。

“卒”,通“猝”。

②无忌:

信陵君的名。

25.用“∕”给下面的句子节奏。

(只划一处)(1分)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岂直五百里哉

(2)天下缟素

(3)破秦人(4)吾有德于人也

2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2)无忌谨受教。

译文:

28.从古到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分)

答:

29.【乙】文中唐雎劝说信陵君的方式与【甲】文中唐雎劝说秦王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分)

答:

(三)(2011山东烟台)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13分)

【甲】秦王怫然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乙】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

‘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然后能改B、为:

何为者也或异二者之为

C、以:

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之:

要离之刺庆忌甚矣,汝之不惠

2、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秦王对唐睢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分)

愤怒---------------------------------------------道谦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___________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2分)

5、唐睢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睢主要是靠_________取胜,晏子主要是靠________取胜。

(2分)

23、《隆中对》

一、解词、

利尽南海信义著于四海谓先主曰

将军宜枉驾顾之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将军岂愿见之乎由是先主遂诣亮遂用猖獗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此诚不可与争锋愿诸君勿复言总揽英雄

二、翻译

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将军宜枉驾顾之。

 

4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5挟天子而令诸侯

6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7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8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9)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10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1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三、重点问题、

1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

细读上面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出两点即可)

答:

2、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

(2分)

①孙权:

②益州: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1)曹操:

(2)孙权:

(3)荆州、益州:

(4)戎越:

4.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此时此刻刘备的心理活动。

(不超过40字。

3分)

答:

6.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

(3分)

答:

5.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答:

7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4分)

 

8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

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分)

 

9.“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3分)

11.简答:

(3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

12.填空(3分)

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

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13.简答题(3分)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

14.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

细读上面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出两点即可)(3分)

答:

四、对比阅读、

(一)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