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生物选三基础填空(教).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4603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生物选三基础填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生物选三基础填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生物选三基础填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生物选三基础填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生物选三基础填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生物选三基础填空(教).doc

《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生物选三基础填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生物选三基础填空(教).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生物选三基础填空(教).doc

基因工程

1、原核基因和真核基因的结构的区别是编码区是连续的(无内含子和外显子),相同点是都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启动子上都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编码同一蛋白质时真核的基因长,内含子能(能、不能)转录,不能(能、不能)翻译。

2、基因工程的操作环境是体外、操作对象是DNA、操作水平是分子、操作结果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或获得基因表达产物。

3、基因工程理论基础是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样、密码子通用,这种育种的优点是克服远缘不能杂交的障碍,目的性强(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培养周期短,,缺点是难度大、成功率低。

4、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限制性内切酶的专一性体现识别特定的序列和切割位点,切一次的结果是形成两个粘性末端(或平末端),切的是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连接的是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后者连接两个DNA片段。

运载体应具备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三个基本条件,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5、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最核心的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6、EcoRI限制酶和SmaI限制酶作用结果的不同是前者产生粘性末端、后者产生平末端、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作用对象的不同是前者只能连接粘性末端,后者也能连接平末端(效率低)。

7、要使目的基因和质粒上的粘性末端能互补配对应怎样处理?

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防止目的基因自连应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

8、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直接人工合成法、PCR扩增,把真核细胞的基因导入到原核细胞中否(能、否)表达出所需产物,这时提取目的基因要用人工合成法。

9、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相比前者大(大、小)、有(有、无)启动子、有(有、无)内含子、基因多(多、少)、部分能(部分能、全部能)进行物种间交流。

10、PCR技术和DNA复制相比前者解旋方式是高温下,场所是体外,酶是Taq酶,结果是短时形成大量的DNA片段。

相同点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条件原料、模板、酶、能量、引物,并且都是从5’端延伸到3’端。

11、基因表达载体由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目的基因组成。

检测是否导入的方法有检测标记基因、用探针直接检测目的基因。

12、常用的受体细胞有植物受精卵或体细胞、动物受精卵、微生物,将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单子叶植物用基因枪法、我国研制抗虫棉时用的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动物用显微注射法、导入细菌用钙离子处理法。

13、导入后是否表达的检测方法是探针检测mRNA、抗体抗原杂交法、病原体侵染法。

14、植物基因工程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动物基因工程主要用于动物品种的改良,建立生物反应器、器官移植等方面。

15、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化学本质应是蛋白质,基因诊断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DNA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治疗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作用,不能(能、不能)治疗所有的单基因遗传病。

16、蛋白质工程的程序是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顺序→推测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顺序→合成DNA→表达出蛋白质,特点是生产自然界没有(有、没有)的蛋白质。

植物细胞工程

1、细胞工程的操作对象是细胞、细胞器、染色体,操作水平是细胞水平,操作结果是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2、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其理论基础前者是细胞的全能性,后者是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3、细胞的全能性指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原因是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遗传物质,同一个体发育的时期(卵裂、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等)越早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全能性大小依次是受精卵>性细胞>干细胞(分生组织)>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胞核仍保持全能性);全能性体现的标志是形成完整个体,全能性体现的条件是离体(因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

性)、无菌(防止微生物的干扰)和一定的营养和激素。

4、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分脱分化和再分化两步,前者指由高度分化的细胞经诱导后,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的过程。

这时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所需条件是离体、无菌、一定的营养和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该步成功的标志是形成愈伤组织,该步不需(需、不需)光,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5、再分化指愈伤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经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胚状体或幼根和芽,进一步形成完整的小植株的过程。

本过程是可异养(自养、异养)可不需(需、不需)光,这时培养基中加的激素应细胞分裂素多,原因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再分化和芽原基的形成,是固体(固体、液体)培养基,用(用、不用)考虑内源激素的多少,应如何处理浸泡,减少内源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6、组织培养的应用:

①微型繁殖(快速繁殖)②培育无病毒植株(作物脱毒)③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从愈伤组织中提取细胞产物)④制人工种子(胚状体+人造种皮)⑤突变体的利用(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⑥用于培育转基因植物⑦用于单倍体育种

7、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用离心、震动、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诱导融合,融合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共有3种融合细胞,怎样从多种细胞中筛选出杂种细胞选择培养基,其意义是克服了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萝卜橄榄融合后的细胞是异源四倍体,同种细胞能(能、否)这样融合,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动物细胞工程

1、动物细胞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有细胞培养、体细胞核移植、和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依据的原理依次是细胞增殖、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核的全能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增殖;其中细胞培养是其他技术的基础。

2、动物细胞培养要取胚胎或幼龄器官组织进行培养,原因是分裂能力强,把器官组织变成游离的细胞用的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植物组织培养不用(用、不用)这样处理,植物组织如果要处理成单个细胞方法是果胶酶(用15%盐酸解离);培养时需要的条件有无菌、无毒、一定的营养和激素、适宜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用的是液体、合成培养基(液体、固体、天然、合成),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的不同是葡糖糖、动物血清,要保证无菌无毒常对培养液进行无菌处理、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还要定期更换培养液;气体环境常是95%的空气和5%的CO2,后者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3、细胞培养中细胞分裂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将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生长到一定时间要分瓶是因细胞有接触抑制现象,分瓶后的培养叫传代培养,一般传至10-50代停止,这时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型可能会改变,少数细胞会发生突变获得不死性,朝着无限增值的方向发展。

故要保证不发生变异通常把10代以内的细胞放在冷冻条件下保存。

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主要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生物制品,动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基础、检测有毒物质,判断物质的毒性。

5、动物体细胞有(有、没有)全能性,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分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较容易的是胚胎细胞核移植;把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就能体现出的原因是卵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促进全能性表达的物质,用减Ⅱ中时期的卵母细胞;在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卵母细胞之前,去掉卵母的核是为了保证克隆的动物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核,去核的方法是用微型吸管进行显微操作。

6、供体细胞都选传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克隆的动物含2个亲体的遗传性,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7、体细胞核移植中包括的技术有细胞培养、核移植、胚胎移植,形成受体细胞后还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才能细胞分裂和发育。

8、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畜牧业可加速家畜遗传改良的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的繁育,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可增加其存活数量;在医药卫生上,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作为异体移植的供体,用于器官移植,也可作疾病模型。

但体细胞核移植克隆的动物成功率低,克隆动物多数存在健康问题,此外克隆动物的食品安全性上有争议。

9、动物细胞融合过程诱导剂是离心、震动、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等,不能(能、不能)用灭活的噬菌体,转基因时病毒运载体不能(能、不能)灭活,制疫苗时的灭活和诱导剂的灭活道理一样(一样、不一样),诱导后应如何操作筛选,抗体分布于血清、淋巴、组织液、外分泌液,传统的抗体获得从血清中提取,这种方法缺点是少且不纯,单个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一样(一样、不一样),浆细胞在体外不能(能、不能)克隆,癌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能无限增殖、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减少、能扩散).

10、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细胞来源是能产生单一抗体而不能无限增殖的浆细胞和不产生抗体而能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

过程可分为获取细胞、诱导融合、筛选、细胞培养和提取等几步。

胚胎工程

一、体内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

1、胚胎工程的操作对象是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技术手段有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的培养等。

终端技术手段是胚胎移植,理论基础是配子的发生、体内受精的过程、胚胎发育规律、细胞的全能型。

2、精子的产生场所是睾丸(曲细精管),时间是初情期(青春期)开始,过程:

要经历3个阶段两个月长时间:

第一阶段:

精原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多个精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第二阶段是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2(有交叉互换为4)种精子细胞;第三阶段是园形的精子细胞经变形形成分头颈尾三部分的蝌蚪形的精子。

精子的大小与动物的体型无关。

(细胞核形成精子头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形成头部的顶体,中心体形成精子的尾,线粒体形成线粒体鞘膜(尾的基部),细胞内其他物质形成原生质滴。

3、卵子的发生:

(1)发生部位:

卵巢、输卵管。

(2)时间:

卵泡的形成在胎儿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后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受精的过程完成的。

(3)发生过程:

第一阶段:

卵原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多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卵母细胞;外包透明带和卵泡细胞叫卵泡;该阶段在胎儿期时完成。

第二阶段是初级卵母细胞经减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该阶段在排卵前后时完成;然后进入输卵管,准备与精子受精;第三阶段是受精时次级卵母细胞经减II形成卵子和第二极体;当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看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受精完成。

4、正常情况下,一个卵泡只能形成1个成熟的卵子,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刚排出的卵是不成熟(成熟、不成熟)的卵子。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相比相似点有:

最初阶段均进行有丝分裂,不断增加生殖原细胞的数量;经过减数分裂才能形成精子和卵子。

不同点:

①一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1个卵子;精子形状为蝌蚪状;卵子为球形。

②多数哺乳动物卵子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胎儿出生前完成的。

③精子的发生是连续的,卵子的发生是不连续的。

5、受精:

场所:

输卵管。

过程:

受精成功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

1、受精前的准备阶段:

①精子获能:

精子必须在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获得受精能力的生理现象.②卵子的准备:

在输卵管中发育到减II中期,才具有与精子受精的能力;2、受精阶段:

①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

首先发生顶体反应,使其内的酶释放出来并溶解放射冠内的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再把透明带溶出一条孔道,穿越后接触卵黄膜,同时发生透明带反应形成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②精子进入卵黄膜,然后发生卵黄膜封闭作用形成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③原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