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一课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5289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初一课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初一课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初一课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初一课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初一课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初一课练答案.docx

《语文初一课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初一课练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初一课练答案.docx

语文初一课练答案

语文初一课练答案

【篇一:

201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题解答(全册重要课文)】

txt>一、朗读全文。

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

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标题好,因为一切所见所闻所想都由散步而起,也就是说“散步”是全文的“线索”。

换一个角度(从景物描写和抒情哲理的角度):

标题可为:

《生命》,《幸福》,《希望》,或是这三者合起来《生命,幸福,希望》....

理由:

叙事加抒情散文寓意深刻,此篇文章写初春散步,而其实散步之中自有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散步,作者体会到了从来被忽视的日常小事中流露出的情感,从而生发出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家人的珍惜之情。

二、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理解:

这是三代人,“我”的一家三口和母亲;母亲是因为老了,累了,而作者也愿意背负;儿子因为年龄小,妻子愿意背负;“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出于对各自背上的亲人的关爱,出于对生命的赞美和爱护;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确,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整个世界,母亲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到了垂暮之年,儿子应该好好让其享天伦之乐,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小心翼翼地背着;儿子是未来的希望,是新生事物,是“我”的延续,所以,“我们”小心翼翼地,这对于作者来说,就是整个世界

2、《秋天的怀念》课后练习说明

一、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

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二、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

“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尽其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忍住哭声”说出的话语,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读之令人怆然。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的神色”见出母亲的耐心、慈祥。

即使是“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了。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仅仅因为“我”勉强同意出游,母亲就“喜出望外”,展开话题,提起“我”儿时的趣闻逸事,她有些“忘情”,忘乎所以,暂时忘记了眼前的烦恼,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才从“梦”中惊醒。

5.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她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

“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的内心比“我”还沉重。

三、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课文最后一段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

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四、阅读下面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比较一下:

同样是写母亲,这段文字的写法与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一段文字,写“我”因为突然返回,得以从一个客观的视角观察母亲凝思伫立的神情,从而意识到母亲的精神压力绝不在“我”之下,她一定是为“我”熬过了不知多少个“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并作深层反思,阐发了“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的道理。

《秋天的怀念》以叙事为主,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多有联想和想象。

课内阅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第一处:

“母亲喜欢花?

?

”。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

“别人告诉我?

?

”。

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

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

为什么?

答:

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

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

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

为什么?

答: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

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

“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

“柳絮因风起”一句好。

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陈太丘真不是人!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讨好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字词解释

元方:

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

过了正午。

至:

舍去:

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

(友人)才到。

乃:

才。

戏:

玩耍,游戏。

引:

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

回头看。

信:

诚信,讲信用。

时年:

这年(那时)。

相委而去:

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

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非:

不是。

惭:

感到惭愧。

礼:

礼貌。

不:

不,“不”通“否”,语气词,无意已去:

已经离开。

哉:

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

则:

就是信(则是无信):

信用

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

离开今意:

到、往

2.委古意:

丢下、舍弃今意:

委屈、委托

3.顾古意:

回头看今意:

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ou(三声)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题目解说

陈太丘,汉朝人,字仲弓,原名叫做陈寔太丘县令。

古代习惯将官员所任职的地名附在姓氏后。

“期”是约定的意思。

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文章鉴赏

该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之友:

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

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道理:

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6、我的老师(作者:

魏巍)

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其中,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文章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一句开头,引出对蔡老师的回忆。

接着,文章列举有关蔡老师的七件小事,不仅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更表达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深深依恋,“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

”“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最后,文章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等,直接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与开头相呼应。

浓厚的感情贯穿全文,使文章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三本文的感情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

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边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老师真的要打“我”吗?

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这句话中,“好像”和“轻轻”两个词语,把蔡老师假装发怒的情形形象地写出来,而“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的“处罚”结果更是把老师的慈爱、儿童的机灵、师生间的亲密友善充分表现出来。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这里为什么用“狡猾”一词呢?

)“狡猾”本是贬义词,这里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儿童的”,这样它就具有了“调皮”“淘气”的意思。

作者这样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天真调皮的神态,反映了“我”与蔡老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

3、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感情?

)学生对老师的爱首先体现在学习、模仿上。

“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学生对蔡老师的喜爱、依恋之情。

4、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使用第二人称更便于直接抒情。

行文至此,文章改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蔡老师,可见,记忆唤醒了“我”对蔡老师的强烈的思念,一个“你”字,把作者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篇二: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答案】

xt>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项中对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下列语境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b.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c.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翼翼,谨慎、严肃)

d.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形容言语、动作有意思)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节目。

b.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c.兰州市文明办、城管局、绿化委联合开展、策划的“我给金城添抹绿”大型爱心志愿活动,得到了市民很多的响应。

d.在韩国学生赵承熙制造了校园枪击惨案后,立即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某些部门稍一放松,那些制假造假的地下工厂又如雨后春笋一般兴旺起来。

c.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便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5、周日到了,同学张力到你家一起写作业。

作业完成后,张力提议到附近的网吧去打电子游戏。

他说反正作业也写完了,就对父母声称到外面的小区去买学习用品,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4分)

(1)你怎样拒绝他的提议?

(40字以内)(2分)

(2)如果你还想劝说他也不要去网吧,你又会说些什么?

(2分)

6.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7.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

①,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③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⑤“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一句话:

“,”

⑥《钱塘湖春行》一诗结尾写诗人被美丽的春色所陶醉,留连忘返的诗句是:

“,”。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⑧,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2分)?

()

a.《论语》记录了孔子的一句话:

“吾日三省吾身”。

b.《金色花》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所作。

c.《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写狐鬼故事著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大多以谈狐说鬼的形式讽刺了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

d.《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

它反映了我们的先民对自身起源的探索。

9.名著阅读(4分)

(1)《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

例如:

a.《乌龟和老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b.《蚂蚁和蝉》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

c.《狼和小羊》告诉我们要互相合作才能活的更好。

d.《两只口袋》提醒人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

上面的四个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2)《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

(2分)

二、第二部分(60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

1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2分)

1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2分)

(二)阅读《一个美丽的故事》这篇文章,完成15-18题。

(13分)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

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但即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

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

我有两个愿望。

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你真聪明”。

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你一点也不笨”。

可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

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

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

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

15、从小男孩的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

老师满足了他的愿望吗?

(3分)

16、从文中看,你认为老师是怎样的人?

(3分)

17、“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这句话除了讲天气、时间外,还有别的意思吗?

(3分)

18、文章最后缺少了一个揭示主题的结尾,请根据你的理解运用形象的语言加以补充。

(4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9--24题(17分)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④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

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⑤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19、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3分)

20、第①段和第②段划线句都是描写,分别衬托了“我”的

心情和孩子们的心情。

(3分)

21、“我”对放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

请概括回答。

(2分)

22、第③段哪些语句体现了小弟弟对风筝的喜爱?

选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分)

23、第⑤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2分)

24、探究:

“我”为什么称毁坏小兄弟风筝这一幕为“精神的虐杀”?

(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

洗脚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多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的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

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而外,似乎没有多少。

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

“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乙]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

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把毛巾拿来。

”父亲说。

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

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

“不,还是让我给你擦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

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

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

“好了好了,洗好了。

”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