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5053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87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微生物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食品微生物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食品微生物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食品微生物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食品微生物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总结.docx

《食品微生物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总结.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微生物总结.docx

食品微生物总结

***1.微生物(microorganismormicrobe):

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有时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低等的生物的统称。

***2.分类: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3)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三.微生物的特点:

1.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2.个体小、易培养、代谢活力强

3.繁殖快

4.适应性强,易变异

(1)易变异:

●改变寄主、抗药、驯化、特殊结构形成、生产性状提高等。

●应用:

●诱变育种

●致癌物检验:

Ames试验(即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也称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2)适应性强:

●1、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上的适应性。

●2、对环境条件尤其是恶劣的“极端环境”的适应性。

●3、产生特殊结构适应环境

***食品微生物学:

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一定条件下与食品工业关系的一门学科

1.史前期酿酒、酱、醋以及烘制面包等

2.形态学时期(1676-1861初创期)

***安东.列文虎克(荷兰)

●第一个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

●自制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

3.生理学时期

微生物学直到十九世纪才得到发展原因:

显微镜技术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技术没有建立。

★十九世纪两个焦点问题的争论促使了微生物研究技术的诞生。

☆问题之一:

微生物能不能自发产生;

☆问题之二:

传染病的性质是什么。

●***巴斯德:

微生物学奠基人

(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著名的曲颈瓶试验

●(3)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创立巴氏消毒

●(60~65℃,30min;68℃,15min)

***柯赫:

细菌学奠基人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1)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

(2)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纯培养)

●(3)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

●c)霍乱病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

●d)分离培养出相应的病原菌

(3)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1、病原菌必须来自患病机体;

●2、从患病机体分离,经纯培养必须得到该病原体;

●3、用这种病原体的纯培养物接种健康、敏感的寄主,会引发相同的疾病;

●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与原来相同的病原体。

李斯特(Lister)(英国)

手术消毒技术(1865)

4.微生物学发展期—生化水平

●(1897-1953)

●1897年,E.Buchner用无细胞存在的酵母菌抽提液,对葡萄酒进行酒精发酵成功发现微生物代谢统一性;

●普通微生物学形成;

●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

5.微生物学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1953-现在)

●1953年,沃森(Watson)与克里克(Crick)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及核酸半保留复制假说;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

●揭示微生物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基因工程将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

六、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1.发现和认识微生物前

●8000年前,谷物的烹调、酿造和食品的保藏,这一时期的早期,就出现了食品腐败和食物中毒的问题。

●最早酿造啤酒的证据,是在古巴比伦时代。

●公元前3000-前1200年,犹太人用死海中获得的盐来保存各种食物。

●中国人和希腊人用盐腌鱼保藏食品

2.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1)食品保存罐藏食品

(2)食品腐败

●(3)食物中毒

●(4)食品制造

细菌的大小(分类依据之一)

细菌的基本形态(分类依据之一)

细菌的群体形态(分类依据之一)

***基本形态: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球菌

1.单球菌如尿素小球菌

2.双球菌如肺炎双球菌

3.链球菌如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s)、猪链球菌

4.四联球菌呈田字型。

如四联小球菌

5.八叠球菌呈立方体。

如尿素八叠球菌

6.葡萄球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菌体无规则排列。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杆菌(Bacillus)

菌细胞呈正圆柱形或近似卵圆形的细菌称为杆菌。

根据长度不同分:

长杆菌短杆菌球杆菌

根据菌体形态分:

棒状杆菌梭状杆菌分枝杆菌

根据排列可分:

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

根据芽孢形成可分:

芽孢杆菌无孢杆菌

螺旋状菌

弯曲的杆菌称为螺旋菌。

1.弧菌(Vibrio)菌体仅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号。

如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

2.螺旋菌(Spirillum)菌体有多个弯曲,回转呈螺旋状。

鼠咬热螺菌

衰老型或退化型:

各种细菌在幼龄时或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正常的形态。

在老龄培养物中或培养条件改变时,会出现和正常形态不一样的个体,称为衰老型或退化型,如乳酪杆菌。

多形性:

有些细菌,即使在适宜的正常环境中生长,其性状也很不一致,这种现象称为多形性,如嗜血杆菌。

二、细菌的大小

(一)细菌的大小与表示方法

以μm作为测量单位

表示方法:

球菌:

一般用其d表示,通常介于0.5~2μm之间;

杆菌:

用菌细胞长和直径(宽)来表示,长和宽之间用“×”连接起来,一般杆菌的大小为:

1~5μm×0.5~1μm;

螺旋菌:

其两端的空间距离

(二)细菌的大小测定技术

***1.显微测微尺法:

2.显微照相法:

三细菌的群体形态(分类依据之一)

1.固体培养:

***菌落:

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以母细胞为中心,生长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

长成的菌落联成一片形成菌苔。

菌落特征:

大小、形状、隆起形状、边缘和表面状况、颜色、黏度、硬度、透明度等。

2.液体培养培养1-3天后,观察液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状态。

培养特征:

混浊程度沉淀形态,有无气泡,颜色变化等。

三、细菌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拟核及细胞质;

***特殊结构:

糖被、芽孢、鞭毛和纤毛

1.细胞壁

位于细胞的表面,是一层无色透明,较坚韧而有弹性的薄膜。

约占细胞干重的10-20%。

作用

(1)故定外形:

(2)保护作用:

(3)选择吸收作用:

(4)对鞭毛的支持作用:

(5)化学组成与细菌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敏感性有关;(6)参与细胞分裂。

***1)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G+菌细胞壁,厚约20~80nm。

***肽聚糖网架结构

(肽聚糖骨架(peptidoglycan):

由G、M和短肽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

(肽聚糖含量高,约占细胞壁重的40%~90%,且网状结构致密)。

***填充磷壁酸和少量表面蛋白、少量脂类

革兰氏阳性:

(1)骨架:

①肽聚糖层厚约20-80nm,有约40层左右网状分子组成。

②M,G之间以β-1,4糖苷键连接。

③四肽侧链与M相连,氨基酸分别:

为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

肽桥是一个含5个氨基酸的短肽,将相邻两个四肽侧链的L-赖氨酸,D-丙氨酸相连。

④交联程度高,约90%以上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状结构

(2)特有成份

***磷壁酸:

决定细菌抗原性,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类型:

①壁磷壁酸②膜磷壁酸

生理功能:

①与环境的Mg2+等阳离子结合,提高这些离子的浓度;

②保证G+致病菌与其宿主间的粘连;

③赋于G+特异的表面抗原;

④提供某些噬菌体以特异的吸附受体。

2)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

G-菌细胞壁分两层,厚约10nm。

***外层为脂蛋白、磷脂和脂多糖层,

***内层为肽聚糖层。

(肽聚糖含量低,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10%,且网状结构疏松。

⑴骨架:

①肽聚糖厚度约2-3nm,由1-2层网状分子构成;

②四肽侧链与M相连,四个氨基酸为:

L-丙氨酸、D-谷氨酸、二氨基庚二酸(DAP)、D-丙氨酸。

③无肽桥。

相邻两条四肽侧链的DAP和D-Ala直接相连。

④交联程度低,有的M上短肽游离,细胞壁结构疏松

⑵特有成份

***脂多糖(LPS):

G-菌细胞壁最外层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

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组成。

(脂质A是产毒素的地方,为内毒素。

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是菌体抗原和O抗原的主要成分。

脂多糖的功能(p19)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

分内壁层和外壁层。

外壁层:

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

脂多糖;

脂蛋白、

包括:

蛋白质层:

基质蛋白、

外壁蛋白;

磷脂.

内壁层:

紧贴胞膜,仅由1—2层肽聚糖分子构成,占细胞壁干重5—10%,无磷壁酸。

⏹**3)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丹麦医生HansChristianGram于1884年创立。

基本步骤: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0.5min——番红复染2min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红色。

成分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肽聚糖

磷壁酸

类脂质

蛋白质

含量很高(30~95)

含量较高(<50)

一般无(<2)

含量很低(5~20)

含量较高(~20)

含量较高

**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

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

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

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G+菌:

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不含脂类或含量很低。

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Gˉ菌:

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含脂量高,乙醇脱色时,将脂类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4)无细胞壁细菌

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

缺壁突变:

L型细菌

人工去壁:

部分去除—球状体(G-)

基本去尽—原生质体(G+)

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

支原体

青霉素与溶菌酶对细菌的作用机理

溶菌酶:

使肽聚糖中的糖苷键断裂,而使细菌壁破裂。

青霉素:

抑制肽聚糖生物合成过程中转肽E的活性,干扰了五肽间桥与四肽侧链上的D-丙氨酸L-赖氨基酸之间的联结。

⏹细胞膜:

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柔软、有弹性,半透明薄膜。

“三夹板”结构的磷脂双分子层

1)化学组成

主要包括:

蛋白质、磷脂、糖类、少量核酸

Y***(4)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

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

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3.间体:

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

又称为拟线粒体。

间体的功能:

▪参与隔膜形成

▪与核分裂有关

▪类线粒体功能

▪细菌呼吸

▪芽孢形成

4.拟核(或核质体、核区)

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功能:

负载遗传信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调控细胞各种生命活动。

5.质粒:

细菌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由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

质粒的特点:

❑独立于染色体之外存在,也可以插入到染色体上以附加体的形式存在;

❑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

❑不同质粒携带不同遗传信息。

❑对于细胞生存并不是必要的遗传物质。

❑无质粒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式获得,不能自发产生。

❑可重组、可消除。

质粒的种类

◆大肠杆菌的F因子

◆细菌抗药质粒(R因子)

◆大肠杆菌素质粒(Col因子)

◆降解质粒

◆Vi质粒

6.核糖体:

分散于细胞质中的一种颗粒状物质。

由核糖体核酸(占60%)和蛋白质(占40%)组成。

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7.细胞质:

细胞膜内除核区以外的细胞物质。

无色、透明、粘稠状。

主要成分:

水(80%),蛋白质,核酸,脂类、少量糖和无机盐

特点:

易被碱性染料或中性染料着色。

功能:

含有丰富的酶系,是营养物质合成、转化、代谢的场所

8.细胞质中的内含物:

(1)气泡:

由蛋白质膜构成的充满气体的泡状物。

气泡的功能:

▪调节细胞比重

▪吸收氧气,获取光能,营养物质。

光合细菌和水生细菌。

(2)颗粒状内含物:

⏹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颗粒。

⏹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异染粒》:

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遇甲基胺蓝变紫红色.。

功能:

贮存磷元素和能量,降低渗透压。

种类:

棒状杆菌和某些芽孢杆菌等

聚β-羟丁酸颗粒(PHB)

PHB不溶于水,易被脂溶性染料(如苏丹黑)着色。

功能:

贮存碳源、能源,降低渗透压。

无毒、可塑、易降解,

生产医用塑料、生物降解塑料。

《肝糖粒和淀粉粒》:

都是α-1,4或α-1,6糖苷键的葡萄糖聚合物。

功能:

细胞内主要的碳源和能源贮藏物。

大量存在时,用碘使对其染色,肝糖粒能被碘液染成红色,淀粉粒被碘成蓝色。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1.糖被: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粘液性胶状物质称为糖被。

(1)根据形态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荚膜:

有些细菌分泌的具有一定形状,固定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

与环境有明显边缘。

②微荚膜:

细胞壁表面形成的一层较薄的粘液性物质。

③粘液层:

较厚且扩散至环境中,与环境无明显边缘。

④菌胶团:

许多细菌的荚膜物质积聚在一起形成的有一定形状的结构。

(2)化学组成

水分占90%左右。

还有多糖,多肽,蛋白质,脂及脂多糖,脂蛋白等

(3)糖被的特点:

◎厚度因菌种不同或环境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一般可达200nm。

◎折光性低,不易着色。

◎有抗原性。

◎使菌落具有粘性,可形成表面湿润有光泽的光滑型或粘液型菌落。

◎不是细菌的主要构造,没有仍可存活。

***(4)生理功能

▪贮藏养料。

▪保护细胞:

抗干燥;抵御外界细胞对菌体的吞噬作用。

▪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表面附着作用。

▪与致病力有关。

▪废物排泄场所。

(5)危害

造成食品的黏性变质。

增强致病力;

造成严重龋齿等。

(6)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将蔗糖合成荚膜多糖-葡聚糖:

肠膜明串珠菌

提取胞外多糖-黄原胶:

甘蓝黒腐病、黄单胞菌

***2.芽孢(endospore,spore,细菌分类鉴定依据之一)某些菌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1)芽孢的结构.

▪孢外壁:

层厚而致密,主要成分为脂蛋白,通透性差,不易着色。

▪芽孢衣:

疏水性角蛋白。

▪皮层:

含芽孢肽聚糖、DPA—Ca,体积大,较致密。

▪核心:

含大量的DNA、RNA、蛋白质酶等物质,还含有2,6-吡啶二羧酸(DPA)。

***

(2)芽孢的特性:

Ø抗热、抗干燥、抗辐射、抗化学药物。

Ø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

Ø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

Ø不是细菌繁殖方式.

Ø在菌体中的位置、大小因细菌不同而有差异。

Y***(3)功能抗热抗紫外线抗化学有毒物质抗压力

(4)芽孢的类型

中央芽孢

近端芽孢

顶端芽孢

(5)实践意义:

微生物实验室或工业发酵中常以能否杀死芽孢作为杀菌指标。

保存菌种

细菌鉴定的形态学标志

(6)芽孢的形成(自学)

***(6)伴孢晶体:

有一些芽孢杆菌,在伴随芽孢形成的同时,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斜方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伴孢晶体.

***3.鞭毛(flagellum,复flagella)

某些细菌在细胞表面着生的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生出的细长、弯曲、毛发状的丝状体结构。

判断鞭毛存在:

鞭毛特殊染色技术、

暗视野技术悬滴法、

半固体穿刺法、

根据菌落形态判断。

1)组成:

主要由鞭毛蛋白构成,还含有少量的多糖、脂类和核酸。

(2)结构

鞭毛丝:

球蛋白亚基螺旋排列。

鞭毛钩:

蛋白质亚基组成。

基体:

革兰氏阴性菌:

L环P环S环M环

革兰氏阳性菌:

S环M环

(3)

类型:

单生鞭毛:

两端单生鞭毛单端单生鞭毛

丛生鞭毛:

两端丛生鞭毛:

单端丛生鞭毛

周生鞭毛:

(4)功能

◎运动器官

◎是抗原物质。

◎鞭毛的蛋白质结构特异性决定病毒的特异性,有病毒的吸附位点。

◎是种的分类依据。

***5.纤毛(fimbria,复数fimbriae)

某些细菌的cell表面有一些比鞭毛更细、较短而直硬的中空蛋白质丝状物,称为纤毛。

(1)种类(经典分类)

一是普通纤毛,能使细菌粘附在某物质上或在液面形成菌膜;

另一种为性纤毛(又称F菌毛),是细菌接合作用时传递遗传物质的通道或某些噬菌体吸附于寄主细胞的受体。

(2)作用:

⏹它能使cell附着于静止的表面,增加细菌附着其他cell或物体能力

⏹具有抗原特性

⏹性纤毛对细菌接合起重要作用。

有纤毛细菌:

肠道细菌假单胞细菌霍乱弧菌肾棒状杆菌

四、细菌的繁殖与菌体形态

一般为无性繁殖,二分裂法。

Ø同形裂殖:

裂殖后形成的子细胞大小相等。

Ø异形裂殖:

分裂产生两个大小不等的子细胞。

细菌分裂过程:

Ø①菌体伸长,核质体分裂

Ø②形成横隔壁

Ø③子细胞分离

☆少数有菌毛的菌可进行有性繁殖

五、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1)、有害菌:

假单胞杆菌属

醋酸杆菌属

埃希氏杆菌属

沙门氏菌

变形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属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

(2)有益菌:

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

(3)中性菌:

芽孢杆菌属明串珠菌属

酵母菌:

(Yeast)

⏹单cell真核微生物,

⏹分布于含糖量较高和偏酸的环境中,

⏹发酵糖类,

⏹多数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或产子囊孢子,

⏹细胞壁含甘露聚糖。

种类:

据1982年的资料,已知的酵母有56属,500多种。

(一)酵母菌形态:

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

特殊形态:

柠檬形、三角形、藕节形、腊肠形、假菌丝

假菌丝:

芽体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

其间以及狭小面积相连。

呈藕节状

㈢酵母菌的培养特征

1.固体培养基:

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多数不透明。

培养时间长显皱缩状,干燥;

颜色单调,常见乳白色或奶油色、土黄色、红色。

2.液体培养:

好气性酵母可在培养基表面上形成菌膜或菌醭。

在生长过程中始终沉淀在培养基底部。

在培养基中均匀生长,使培养基呈浑浊状态。

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内质网、微体、微丝、及内含物等,有的菌体还有出芽痕、诞生痕。

出芽痕和诞生痕:

在母细胞的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出芽痕,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称诞生痕。

***1.细胞壁的结构:

三明治结构

外层:

甘露聚糖

细胞壁中间层:

蛋白质

内层:

葡聚糖

Y***2.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1)葡聚糖(维持细胞壁机械强度,骨架结构)

(2)甘露聚糖:

结合了5%-50%的蛋白质。

担负起结构上的功能。

(3)几丁质:

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多聚体。

细胞壁的骨架结构。

(4)蛋白质:

大部分与多糖类结合,与细胞壁稳定性有关。

(5)脂质:

使细胞具有刚性。

(6)壁外成分:

多糖构成的类似荚膜的结构。

细胞膜单位膜,双磷脂层构造,其间镶嵌着蛋白质和甾醇。

1.无性繁殖

⑴芽殖(主要方式)

①出芽方式:

多边出芽、两端出芽、三边出芽、单边出芽。

芽殖过程:

母细胞形成小突起

核裂原生质分配新膜形成形成新细胞壁

③排列:

“芽簇”“假菌丝”

⑵裂殖

借细胞横分裂法繁殖,与细菌类似。

⑶产生无性孢子:

掷孢子(ballistospore):

掷孢酵母属,外形呈肾状。

在卵圆形的营养细胞上生出的小梗上形成的。

孢子成熟后通过一种特有的喷射机制将孢子射出。

(4)有的酵母还能在假菌丝的顶端产生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2.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

1)质配(形成双核细胞)

2)核配(产生二倍体接合子核)

3)减数分裂(单倍体核)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

2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细胞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经过质配、核配形成双倍体细胞——接合子。

接合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子核和周围的细胞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孢子壁,形成子囊孢子。

***凡是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而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真菌叫霉菌,不产生大型子实体。

特点:

▪无所不在,潮湿偏酸环境。

▪种类和数量大。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主要分解菌。

应用:

▪生产各种传统食品:

▪工业应用:

生产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

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

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

基本理论研究:

利用粗糙脉胞霉进行生化遗传学的研究。

农业中的应用:

发酵饲料等。

一、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霉菌的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中空管状菌丝构成。

直径一般3~10μm。

***

(一)霉菌菌丝类型

1.按形态分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类型

2.按分化程度分:

营养菌丝(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

繁殖菌丝:

(二)菌丝的特异化

1.匍匐菌丝:

在固体基质上常形成与表面平行、具有延伸功能的菌丝,称匍匐枝。

假根:

是根霉属真菌的匍匐枝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形成的菌丝。

固着和吸取养料

2.吸器:

是某些寄生性真菌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形成的结构。

3菌核:

是由菌丝团组成的一种硬的休眠体,一般有暗色的外皮。

(又是糖类和脂类等营养物质的储藏体。

4.附着胞:

许多寄生于植物的真菌在其芽管或老菌丝顶端发生膨大,分泌粘状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面

5.附着枝:

若干寄生真菌由菌丝细胞生出1~2个细胞的短枝,将菌丝附着于宿主体上

6.菌索:

在缺少营养的环境中为菌体生长提供基本营养来源,高等担子菌常见

7.菌环和菌网捕虫类真菌由菌丝分枝组成环状或网状组织捕捉线虫类原生动物,从环上或网上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