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4387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docx

《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docx

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

嘉兴一中高三年级选考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卷(10.23)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诗经·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帝命不时。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旧邦新造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家国一体局面形成D.等级秩序十分严格

2.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下列言论与该学派相对应的是

A.“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C.“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D.“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3.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汉代”、“两牛牵引”、“耕作”等词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

A.耦犁B.曲辕犁C.耧车D.大镰

4.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5.元代的王祯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各项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6.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

“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7.明朝初年,地方行政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

但在省级行政上,明朝实行三司分治的制度,即布政司掌理民政、按察司掌理监察地方和刑名司法、都司掌理卫所军政,三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向朝廷负责。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提高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

C.确保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D.解决废除丞相制度所带来的弊端

8.“无徵(验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这一主题思想突出表现在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天演论》D.《变法通议》

9.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同盟会的成立B.武昌起义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D.清帝退位

10.下表是大生纱厂出资额中“私人及团体投资”各部分的比例(合计100%),据此可知大生纱厂

①经营活动被清政府控制②实行股份制经营

③是官商合办的手工工场④投资主体多元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新华日报》4月8日报道“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

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材料所述战役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克服投降阴云,鼓舞必胜信念”

12.《中间地带的革命》写道:

“布哈林在中共六大的会议上指出了中国革命‘左’倾盲动本质,纠正了中共中央一味进攻,不考虑力量对比的‘蠢汉’做法,提出了争取群众、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的任务。

”当时,中共领导的革命应处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3.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有童谣唱到:

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该歌谣的流行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

B.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C.反映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

D.中西合璧开始成为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14.列宁曾指出:

“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和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

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

”这可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经济特区制度

15.一座城市的口号,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史。

有一座城市提出的口号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它曾在《南京条约》中开埠,1984年被列为沿海港口城市。

这座城市是

A.宁波B.厦门C.温州D.大连

16.“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淹没在尘土之中。

”材料主要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

A.适用范围的有限性B.参政方式的原始性

C.地域空间的狭窄性D.行使效果的负面性

17.学界在评价文艺复兴时期一巨著时写道:

该作不再一味沉湎于人文主义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是对当时私欲泛滥和社会混乱的审美观照。

该作最有可能是

A.《神曲》B.《十日谈》C.《哈姆雷特》D.《哲学通信》

18.据《世界人口》关于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记载:

1500~1850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非洲,主要移入地为美洲;1850~1945年主要移出地为欧洲、亚洲,主要移入地为美洲;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为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1500~1850年间存在着人口强制迁移的现象

B.工业革命对1850~1945年人口迁移有重大影响

C.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D.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

19.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由贵族团体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平民的团体共同拥有,二者有各自的议会,各自的考虑,也有各自的见解和利益。

这一思想渗透的核心政治理念是

A.民主B.共和C.分权D.平等

20.美国经济学家查默斯·约翰逊在研究战后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提出了两个概念:

“发展导向型国家”和“调节型国家”。

在“发展导向型国家”,权力最大的部门是制订和执行产业政策的部门,国家政权旨在发展经济,为此而利用市场。

下列属于典型“发展导向型国家”的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苏联

21.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

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了一次观测机会。

汤姆逊称赞道“爱因斯坦发现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整整一个科学思想的新大陆”。

爱因斯坦发现的“新大陆”是指

A.万有引力定律B.狭义相对论

C.广义相对论D.光电效应

22.右图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某一重要改革措施的标志图。

以下对于该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减少盲目生产

B.主要涉及《社会保险法》

C.有利于缓解社会失业压力

D.民众的配合是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

23.有同学认为,用“至暗时刻”来形容1940年的世界形势最为贴切不过,可以用作支持该观点的史实包括

①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军事同盟②法国投降和贝当傀儡政权建立

③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④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在《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写道:

“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

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争霸世界的目的”。

这“两种武器”主要表现为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铁幕演说

C.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25.某区域性经济组织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依靠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这两个“轮子”,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该组织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26.【加试题】1911年武昌起义,各报纷纷以头条新闻发表消息和评论。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报刊

报道标题

报道内容摘录

申报

武昌失守

鄂省城内新军全行叛变,前日调防督署之马步工兵各一队,于轰攻督署时倒戈而起,与署内防兵力战,旋将防兵击逃,署亦焚毁。

民立报

长江上游之血水

革命党者,万恶政府下之产儿,故有倒行逆施之政府,欲求天下不乱而得。

何也?

制造革命党也。

大公报

武昌革党起事之警电

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

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以触发。

盛京时报

武昌叛乱志祥

19日傍晚,革命党约300人潜伏武昌,突袭督署,并随处纵火,督署及藩司署均被烬。

A.各报刊描述不尽相同,均未能真实反映武昌起义事实

B.《盛京时报》立场反动,不可能真实报道武昌起义事实

C.各报观点、态度彼此相异,对武昌起义的反应各不相同

D.历史事实往往错综复杂,很难对其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

27.【加试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于200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到“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秦设监御史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完备于明清(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成为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治起过较好的作用。

”上述言论意在阐明我国

①监察制度起步早历史悠久②监察机关不断完善独立性强有一定科学性

③监察制度有利于防止腐败④专制制度本质决定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有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8.【加试题】洛克说,在猎捕野兔时,谁花费劳动去发现和追赶它,使它脱离原来共有的自然状态,那么,它就成为他的财产。

人们联合成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其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

洛克的以上思想

①体现了他对英国革命成果的辩护②渗透了自然权利学说和社会契约论

③代表了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利益④指出了私有财产制是不平等的根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9.【加试题】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

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

”列宁藐视的回答:

“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

”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B.二月革命中 

C.七月事件中 D.十月革命中

30.【加试题】昆曲和京剧都是中国的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列关于昆曲和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A.昆曲,原称昆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

B.片面追求音乐性、文学性成为昆曲致命弱点

C.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自制有声电影

D.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31.物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其变化可以折射众多历史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

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自此物价开始明显上涨,到1988年物价上涨指数甚至高达20.7%。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

“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是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在继续改革中加以解决。

——据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多项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物价明显上涨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为改变“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的做法是如何“继续改革”的。

(6分)

32.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从投下原子弹到苏联解体是45年,这段时间并不是世界历史上一成不变的时期。

……特殊的国际形势又把整个历史时期整合成一种单一模式,这种形势在苏联解体前一直主导着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

到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法国对共产党中国的承认显然象征着新的全球均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并概括这一体系的突出特征。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的含义,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崭新格局对中国外交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7分)

33.【加试题】一战后,美国总统倡议建立国际联盟,但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

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

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二

西方一评论家说:

“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

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

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威尔逊签署了合约后,带病去美国做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

“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

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

……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

”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

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联关系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

结合国联的具体活动评价其积极影响。

(6分)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美国最终未能参加国联的原因,你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

①美国外交传统使然;②美国的现实处境所致。

(4分)

34.【加试题】唐太宗曾说: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东突厥扬言以“将兵百万”相威胁,颉利可汗侵犯至渭水之北。

唐太宗挺身而出,订立了“便桥之盟”,突厥才撤退回去。

事后,唐太宗对大臣们说:

“我新即位,为国者要在安静。

”因为“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

”贞观三年冬十一月,唐太宗在作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主动反击。

派李勣和李靖等大将分道讨伐东突厥。

最终生擒颉利可汗,把西起阴山、北至大漠的广阔地带收入了版图。

——摘编自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

材料二

(李勣)治并州十六年,以威肃闻。

帝(唐太宗)尝曰:

“炀帝不择人守边,劳中国筑长城以备虏。

今我用勣守并,突厥不敢南,贤长城远矣!

——《新唐书·李勣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东突厥态度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太宗对东突厥的具体政策,说明唐朝不修长城的原因。

概括指出今天我们认识长城价值的角度与唐太宗有何不同。

(6分)

高三历史模拟卷答题卷(10.23)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正能量的人,会对生活乐观,他们知道生活本来就悲喜交加,所以已经学会坦然面对。

当快乐来临时,会尽情享受;当烦扰来袭时,就理性解决。

他们相信改变的力量。

确实无法改变时,就坦然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