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评价.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2651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政策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财政政策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财政政策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财政政策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财政政策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政策评价.docx

《财政政策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政策评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政策评价.docx

财政政策评价

2008年财政政策评价

 

国贸0801

刘璐

20080533

目录

 

一、政策背景3

二、政策措施4

三、取得的成绩6

(一)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骤升骤降。

7

(二)进出口形势复杂,贸易顺差出现波动,贸易增长进入不稳定期。

7

(三)投资增长保持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9

(四)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

10

(五)国际收支状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幅波动,人民币汇率市场调节机制得到强化。

10

四、不足之处11

 

一、政策背景

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同时,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相应地,财政政策就会“有保有压”,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08年我国财政政策结构性特征将呈现七个特点,以下将列出这七个特点的政策背景

1、2007年以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

2、近年来,财政部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主要涉及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等,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

据统计,2003—2006年,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近2000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基本解决了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我国将以“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3、2008年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2008年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就成为必然。

4、目前从数据看,我国外贸顺差较大,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为此,2007年我国出台了鼓励进口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简化企业的进口程序,并实施《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目录》,取消了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等一系列鼓励进口的措施。

同时,充分运用调整关税税率手段,加大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商品出口的力度,意在缓解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受世界经济分工格局影响,外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这种情况短期内很难改变。

5、近年来,国家财政在不断加大支农力度的同时,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措施,同时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面减轻农民负担,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2007年,国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惠及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

6、2007年以来,受猪肉等副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推动,CPI创十年新高。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需求偏热,已接近通货膨胀的边缘,2008年物价指数还有继续上升并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

通货膨胀可能是2008年及今后几年需要认真对待的风险。

7、2007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反弹的态势,月度累计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加快态势,新开工项目及其计划投资额增加迅速,使2008年控制投资增速面临较大压力。

2008年,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卷入.其中,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趋于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2008年宏观经济的表现错综复杂:

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骤升骤降;进出口形势复杂,贸易顺差出现波动,贸易增长进入不稳定期;工业生产增速缓慢,企业利润增幅回落,工业增加值大幅度降低;但投资增长保持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消费需求平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国际收支状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幅波动,人民币汇率市场调节机制得到强化;财政收入将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低速增长。

二、政策措施

根据以上的政策背景,国家制定了2008年财政政策。

1、加大保障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2008年,根据十七大精神,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民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因此,减轻居民消费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将加大,如积极支持“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各项事业发展,改善民生。

通过加大改革,扭转居民未来可能加大支出的预期,促使居民消费长期持续稳定发展,逐步扭转投资、消费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协调关系。

2、对就业特别是创业型就业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财政部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主要涉及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等,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

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我国将以“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提出,国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这表明,就业特别是创业型就业将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

  3、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力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愈加尖锐。

这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项紧迫任务,而节能减排也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

2006年,我国并没有完成单位GDP能耗削减4%的目标。

2007年,国家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前三季度GDP能耗较上年同期下降3%,但与4%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上半年单位GDP电耗较上年同期上升3.64%。

预示着2008年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2008年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就成为必然。

  4、鼓励相关产品进口,促进外贸稳定发展。

预计2008年将进一步采取必要的财政政策措施,支持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减少贸易摩擦。

  5、完善落实支农惠农政策。

财政部日前发布了《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和《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对象,即重点扶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适当扶持正在成长上升、确能带动农民致富、较小规模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将进一步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6、采取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2008年将继续狠抓落实,财政政策也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7、减少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从公共财政本质和对投资进行调控两方面看,2008年,国家将减少一般领域的建设型支出。

从以上分析看,我们认为2008年财政政策将在结构方向出现更大的变化,以促进2008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高效、较快发展。

2008年9月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之时,中国迅速调整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从原先的“防过热、防通胀”,调整为“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

为推动经济增长,我们提出了宏观经济实现“√形”复苏的方案,认为现阶段应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体系,相关的政策措施既着眼于“保增长”,又必须适时、适度的“促调整”,将克服危机影响和实现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具体的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国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三、取得的成绩

200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民经济在内部调整和外部侵扰中波折前行。

这一年,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骤然变动、相互转化、彼此累结,通胀与通缩一线,过热与过冷相随。

2008年的中国经济尽管仍在良性区间运行,但已经遭遇增速上的“拐点”,在经济增长转入慢车道后,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宏观经济的波动性明显增加。

(一)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骤升骤降。

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的规模为99039亿元,同比增长6.8%,比前三季度的平均增速9.9%下降了3.1个百分点。

从全年的情况看,2008年GDP的规模为300670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2007年下降2·9个百分点。

GDP增速连续第六个季度下降,我国经济增速进入下降通道的态势明显,增长速度的“拐点”逐步显现。

十分严峻宏观经济增长从平稳转向波动,各种微观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经济运行中的摩擦与阻滞逐步显露。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尽管仍在正常的区间运行,但在直观上留给人们一个震荡和衰退的预期2008年我国总体物价水平较高,CPI涨幅为5·9%,居于近年来的高位,比2007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但从物价水平的走势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前高后低、骤升骤降的趋势。

与CPI的变化幅度相适应,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突然变化,9月份以后的PPI指数开始一路走低。

从图2中可以看出,自2008年5月起,CPI开始出现下降,而PPI的上涨则一直持续到8月,在此期间,拉动工业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应是企业的存货需求。

大量高价格的存货导致企业在经济增速出现下滑的阶段无力调整生产以适应市场变化,衍生出的成本高企、流动性短缺和消费品价格走低等问题是导致2008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增速骤然下降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11月,PPI再次低于CPI,说明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企业的“去库存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经济的流动性开始逐步恢复。

而至12月,PPI再度上扬,除了年终合同执行的翘尾因素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也成为导致PPI上涨的重要原因,这种波动加重了我国企业脱困和“去库存化”的负担,企业盈利和投资活动有可能被进一步压缩。

(二)进出口形势复杂,贸易顺差出现波动,贸易增长进入不稳定期。

2008年,全国共实现进出口商品总额25616·3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7·8%,增速回落5·7个百分点,但却为同期WTO对世界贸易增长率预测值的4倍,年度贸易形势处于良性增长区间。

2008年我国共实现出口14285·5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7·2%,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

同期,我国实现进口11330·9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8·5%,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

2008年全年共实现贸易顺差2954·6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2·7%,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

从年度情况看,造成我国进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包括人民币升值、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金融危机蔓延至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以及我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化等因素。

但从进度数据看,2008年进出口形势十分复杂,我国的贸易增长进入了不稳定期,中国的贸易政策和相关的贸易支持政策面临深刻的调整。

2008年11月,我国的贸易形势突然恶化,贸易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同时出现负增长,从数据表现上看,进口衰退的程度要快于出口,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突然大幅下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内需萎缩较为严重,企业存在大量库存的压力,整个国民经济在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和销售分配上的流动性依然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11月和12月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这一顺差的取得缘自进口需求的大幅度降低,其贸易状态是不健康的,如果剔除这两个月的数值,2008年贸易顺差仅同比增长1·3%,较2007年下降46·4个百分点,贸易形势十分严峻。

从贸易的地理方向来看,欧盟、美国、香港、日本和东盟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其中中国香港、美国和日本市场仅有小幅增长甚至是负增长,①说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出口状况改善的压力很大。

在进口贸易中,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是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其中除欧盟外,对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口均为微量增长和负增长。

这种进口结构尽管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贸易差额,但对东亚新贸易体系的建立和东亚经济体的整体复苏将带来较大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人民币通过贸易结算走向国际化货币的进程。

在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及织物制品、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家具、鞋类、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塑料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无线电讯设备零附件等10类商品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与2007年相比较,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和无线电讯设备零附件的出口分别下降26%和9%,由于这部分商品大部分属于来料加工产品,广东和江浙一带的电子加工贸易企业会遭受较大的压力。

而进口商品结构中,除大豆和钢材两类商品的进口量分别增长16·5%和2·4%外,其余各类主要商品均呈下降趋势。

其中,集成电路、自动处理设备及零件等商品的进口量大幅度下降,说明我国电子仪器类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进一步萎缩,需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与援助。

更进一步的说,由于加工贸易在我国贸易中的比重达一半以上,上述零配件和原材料的进口下降,也同时预示着下一轮出口总额的减少,2009年的前半期,贸易的严峻形势难以改观。

(三)投资增长保持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72291亿元,名义同比增长25·5%,比2007年加快0·7个百分点。

在剔除价格因素②后,上述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率为14·4%,较2007年下降6%③左右,固定资产的整体投资状况保持稳定。

在投资结构上,第三产业的新增投资达到80875亿元,同比增长24·1%,高于2007年的增速0·9个百分点,是三大产业中接受投资最多的部分,符合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方向;第二产业新增投资为65036亿元,增幅为28%,与2007年同期基本持平;第一产业投资达到2256亿元,增幅为54·5%,比2007年高近20个百分点,体现了我国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切实保障“三农”发展的决心和能力。

这一投资结构的形成与政府的政策取向和积极财政政策启动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可以预计,在2009年上半期,第三产业的投资仍然会居于主体地位,但增速将慢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速。

从区域结构看,东、中、西部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中西部地区保持较快增幅。

在投资性质上,新建投资占据主体地位,2008年1~11月总投资额达到57412·7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26·1%,增速提高8·8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经济还存在重要的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和产品创新空间。

扩建投资和改建投资分别为21071·7亿元和15698·9亿元,增速较2007年同期分别下降5·6个和7·9个百分点,说明产业过剩和市场成长性的限制开始影响传统产业的投资决策,也说明因出口下降导致的需求不足尚未获得内需的有效补充。

在投资资金来源上,由于“保增长”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共同推动,2008年1~11月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投资扩张增速较快,较2007年提高34·7个百分点。

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速在年初出现大比例的下降后,逐步得到回升,2008年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速为5·2%,较2007年下降14·7个百分点,但相比于2008年初则提高11·4个百分点。

外国直接投资逐步恢复,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得到提升。

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共同作用下,2008年12月的贷款出现暴发性增长,新增固定资产贷款超过3000亿元

(四)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

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8488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36·1%,高于2007年0·3个百分点,名义增幅为21·6%,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在剔除价格因素①后,实际增长率为15·7个百分点,较2007年同期实际增长率提高3·7个百分点。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波动的压力下,消费需求出现实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对社会保障投入的持续扩张减少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居民消费倾向得以提升而实现的。

在CPI指数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消费需求总量的上升表明社会成员平均福利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较普遍的提高。

在消费的城乡结构上,城市消费达到73735亿元,同比增长21·3%;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753亿元,增长20·7%。

从城乡消费增速来看,尽管县及县以下的消费量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但城乡消费差距仍进一步拉大。

近期可借鉴杭州式的折扣型消费券和“家电下乡”等模式进一步拉动县及县以下的市场需求,一方面部分补偿不断扩大的消费差距;另一方面适时拉动内需扩张,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五)国际收支状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幅波动,人民币汇率市场调节机制得到强化。

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状态保持稳定。

全年累计利用外资923·95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23·6%,单个项目的外资投入规模扩大,较2007年平均水平提高76%;全年累计实现外贸顺差2954·6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2·7%;至2008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95万亿美元,新增储备4182亿美元,较2007年底增长27·3%。

2008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较2007年同期加快1·1个百分点,M2大大超过了市场预期的15%的水平。

从进度数据看,12月份人民币贷款出现爆发性增长,新增贷款总额高达7718亿元,增速陡升至18·8%,在贷款的拉动下,M2的数值出现大幅度跃升,既说明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有力,也说明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狭义货币(M1)为16·6万亿,增幅达到9·1%,回落12个百分点,较第三季度也回落0·3个百分点。

流通中的现金(M0)为3·4万亿元,增幅为12·7%,加快0·6个百分点。

在M2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M1仍保持回落的趋势,说明居民投资信心不足,储蓄欲望上升,这一趋势会导致我国投资乘数的下降,进而减少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

同期,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03468亿元,比年初增长49114亿元,同比多增12792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66203亿元,较年初增长76863亿元,同比多增22985亿元,人民币贷存比率下降约2个百分点,在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还面临着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难题。

2008年,货币净投放3844亿元,同比多投放541亿元,为缓冲市场的流动性紧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币的汇率弹性进一步扩大,汇率的市场调节机制得到强化。

2008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明显加大,市场的双向调节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人民币买卖的双垄断型市场结构开始出现松动,市场参与主体增多,需求逐步从单边一致过渡到双向买卖,人民币汇率的双边波动态势开始形成,市场的投机心理有所淡化(见图7)。

四、不足之处

工业生产增速缓慢,工业增加值大幅降低,企业利润增幅回落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承载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坚强支柱。

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1%,集体企业增长8·1%,股份制企业增长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9%,分别比2007年下降4·7个、3·4个、5·6个和7·6个百分点。

造成工业增加值下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大量高价的原材料库存、大幅度下降的产成品市场价格、突然变化的要素成本和运行规则等。

国内CPI、PPI指数居高不下,国内企业出于规避经营风险、执行长期合同的考虑,大幅度的增加了企业库存,而到了8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突然大幅下降,企业原有的防范风险的库存成了新的风险源泉,高价的原材料库存在削弱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导致工业增加值总体降低。

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大幅度下降,一方面说明企业的经营环境出现恶化,另一方面也是导致GDP增速下滑和财政收入减收的重要原因。

2008年1~11月,工业品产销率指标值为97·62%,略低于2007的同期98·06%的水平,工业产销衔接状况处于正常范围。

在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库存占用提高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和利润水平受到抑制。

1~11月,全国增长4·9%,增幅下降33·9个百分点,利润增幅下降形势十分严峻。

企业利润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企业以自筹和贷款方式进行投资,从而使投资乘数进一步降低,并导致GDP增速减缓及企业所得税等重要税种大幅减收。

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4·6,较第三季度下降29·2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07,较第三季度下滑了21·6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盈利能力、投资能力和企业信心大幅下滑,企业运行处于经济的下行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