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970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x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x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古三小学梁业欢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5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一、按要求把两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15+7=22 23+11=34

22-9=13 34+6=40

20-8=1280-55=25

12+5=1725-10=15

二、解决问题

1.小东有20支笔,用去8支,又买来5支。

小东现在有多少支笔?

2.有25个同学参加劳动,又来了9个同学,后来走了3个。

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3.小张剪了16朵花,小林剪20朵花,他们送给幼儿园15朵。

他们还剩几朵花?

师:

同学们有没有跟爸爸、妈妈去面包房买过面包?

生:

今天梁老师也带同学们去面包房里看一下,看看里面发生了什么?

出示主题图。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生:

面包店老板娘说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然后有些小朋

友买了8个面包。

师:

还有谁想说说?

生:

面包房里的老板做了54个面包,有一个小女孩说我们

买了22个面包,然后有一个小朋友说买了8个面包。

师:

是吗?

生齐答:

是的。

师:

好的,那根据这几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指名回答。

生1:

面包还剩多少个?

生2:

面包还剩多少个?

师:

从图中的信息我们可以求出现在的面包还剩多少个?

师板书还剩多少个?

师: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有办法吗?

试一试,有问题的跟你的同桌商量商量。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师:

小朋友,除了你的计算,还有没有其他的的计算?

师:

是不是做好了?

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看你们的做法一样吗?

师:

行了没有?

生齐答:

行了。

师:

一齐看看黑板上的两位小老师,先看徐正阳这位小老师的,你能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吗?

生1:

先用面包店老板做出的52个减去一些人买的22个,

再算又有一些小朋友买去的8个面包。

师:

听明白了吗?

生齐答:

听明白了。

师:

是老板做出的52个,先减去第一批人买走的22个,再减去另一批人买的8个,听懂没,你是这样做的吗?

生齐答:

是的。

师:

好的,谢谢!

请第二位的

生:

先算小女孩和小男孩他们一共买的面包加起来。

师:

听听,徐正阳的好像不一样的。

生1:

先算小女孩和小男孩他们一共买的面包加起来,再用老板做的52个面包减去小女孩和小男孩一共买的面包。

师:

这就等于?

生2:

还剩24个面包。

师:

对吗?

生齐答:

对。

师:

原来这道题还可以这样去想,你弄明白他的想法吗?

生齐答:

弄明白。

师:

好的,谢谢。

师:

观察一下两个同学的第一步,想法一样吗?

生齐答:

不一样。

师:

徐正阳同学的第一步,他先怎样?

生:

先减。

师:

先减去其中的一批人买的,对吧?

生齐答:

对。

师:

唐家帅同学的第一步却先怎么呀?

生齐答:

先加起来。

师:

小男孩和小女孩总共买的面包加起来,那你观察一下,他们最后求出什么?

生齐答:

24人。

师:

24人是什么?

生齐答:

面包。

师:

是什么的面包?

生齐答:

还剩下的面包。

师:

还剩下的面包。

哦,原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解决,而这两种方法最后求出的都是还剩下面包的个数。

24个,那你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能不能把这两个同学的这两道算式分别把它并成一个算式。

师:

试一试把这两个算式并成一个算式,看你在并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生试做。

师指名板演。

师:

是不是第二个有点难度?

有困难?

生齐答:

对。

师:

可以了吗?

生齐答:

可以了。

师:

好,第一个,你是这样的举手,这个比较容易,是吗?

生齐答:

是的。

师:

看他并出来的跟刚才的那个同学的想法是否一样?

他先算什么?

生齐答:

54—22

师:

跟刚才的第一个算式是不是一样的?

生齐答:

是。

师:

都是先算54—22.

师:

看第二个同学做的,有没有问题?

生答:

有。

师:

有,是吧,陈思宇你来。

生答:

为什么他第一个算式是54—22的而不是先算22+8的。

师:

那你的意思是说,他明明是先算22+8的,他这样写的话,就变成先算什么了?

生齐答:

先算54—22。

师:

先算54—22,那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指名回答。

师:

你来说说。

生1:

54—22+8,减了22,再减8,如果54—22+8等于40了。

师:

那就跟之前的不一样了,那你的意思是把这个符号改成减了,对不对?

生答:

对。

师:

但问题是我们是根据这里的算式(指着算式)编出来的呀!

想一想,有什么办法?

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先算的话,老师会怎样?

生答:

用框框。

师:

还有什么?

生答:

用横线。

师:

那除这两个,还有没有更好的,看谁在书上或在平时看到过的?

生答:

22+8,再用54—30。

师:

对呀,你的意思我懂了,但现在算式出来了,跟你的意图不一样。

师:

有办法吗?

除了画线,画框框,还有一种方法。

师:

你来说说。

生答:

画括号。

师:

你来试一下,好吗?

看他的这种方法能不能很好的解决。

生:

把算式22+8括起来。

师:

请问这个括号你是从哪里认识它的?

生答:

我从书上看到的,我看到数学书上有一个小精灵说,算式里面如果有象这种括号的话,可以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

师:

那就是说你不单止了解了这个括号,还知道了它的作用,对吧?

生点头。

师:

那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回答:

它的作用像这个算式如果按上面的就减不了,就先用括号它们两个(22+8)括起来,再用54减它们两个。

师:

那简单来说,括号就起到先…

生答:

先算后面的。

师:

好的,谢谢,掌声。

生鼓掌。

师:

好棒,他会在书上寻找答案,的确,数学家早早就约好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给它一个小括号来进行解决。

师板书小括号。

()

师:

小括号的作用它起到先算,本来54—22先算的,当我加了一个小括号,那么这道题就改为先算什么?

梁婉莹

生答:

22+8

师:

是吧?

生齐答:

是。

师:

那这个时候先算22+8等于多少?

生齐答:

30。

师:

那就跟我第一个算式吻合了,然后再用54减30就等于24,好。

师:

其实梁老师今天想介绍的就是这个小帮手,然后现在有个问题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生齐答:

会。

指名回答试一试。

生1:

54减22加8

生2:

22加8,再用54减去

生3:

22加8,再…

师:

有困难了,没关系,试一试,谁再来。

生4:

54减22再加8等于24。

师:

如果我听了你这样读的话,你的答案绝对不等于24.

师:

请坐,好,你来吧。

生5:

24等于22+8

师:

你从右边读过去?

师:

还有谁想读?

好,你来区梓聪。

生6:

22加8,然后…

师:

看来我们的同学都是想方设法地想把它读出来,但是大家在读的过程当中,给听的同学都会有一种误导,他是搞不清先算什么,虽然你们都很努力说加22加8先要算的,所以先把他们读了,再用54减,数学家们不是这样读的,看一看数学家们的读法,它是54减去22与8的和。

师板书。

生齐读:

54减去22与8的和。

师:

再读一次感觉一下,跟你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再读。

师:

不如来试一试,好不好?

生齐答:

好。

师出示题目:

先读一读,再算一算。

12—(5+4)=14—(9—3)=25—(5+15)=

生试读。

师:

第一题,谁来?

生1:

12减去5与4的和。

师:

非常棒,请坐,第二题。

生2:

14减去9与3的差

生3:

14减去9与3的差

师:

好,最后一题

生4:

25减去5与15的和。

师:

懂了吗?

你有没有发现,括号我们的读法是是谁和谁的和,而这里是谁和谁的差,(指着第二题说)

师:

那也就是说减的话是谁和谁的差,加的话是谁和谁的和。

原来我们这样读的话就很好的读通这一道算式了,指着54—(22+8)说,都明白了没有?

生齐答:

明白了。

师:

好,马上算一下,按刚才的提示的括号的作用,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试算刚才3道算式。

师:

一,二,三

生:

快做好。

指名回答。

师:

好,谁来说说第一题的答案?

好,林宇慧,你来

生1:

12减去5与4的和等于3。

师:

好,谢谢,请坐,谁来说说第二题

生2:

1:

4减去9与3的差等于8。

师:

好,最后一题。

生3:

25减去5与15的和等于5。

师:

全对的举手,好,想起刚才的那个括号,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在算式中遇到小括号,那意味着告诉们要怎样?

生:

先算

师板书先算。

师:

好的,谢谢,请坐,碰到小括号就暗示你要先把小括号里面的先算出来,那这样的话小括号的作用明了没?

生齐答:

明了。

师:

现在我们回来一开始解决的,看碰到什么问题?

出示题目:

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

第一次跑走了6只,第二次跑走了7只,现在羊圈里面有几只?

师:

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题。

师:

谁来告诉我题中的信息是什么?

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

好,请你来。

生:

羊圈里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

第一次跑走了6只,第二次跑走了7只,现在羊圈里面有几只?

师:

这是什么?

生答:

信息。

师:

那问题是什么?

生:

问题是:

现在羊圈里面有几只?

师:

有办法解决吗?

能不能马上列式?

师:

好,王鹏飞你说。

生:

6+7+13(只)58—13=45(只)

师:

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吗?

好,请你来。

生:

58—6=52(只)52—7=45(只)

师:

好的,下面请你拿出本子把它并成一个算式,指名板演。

师:

写好没,抬起头来看看老师,看谁的眼睛最明亮?

看你的眼睛有没有发现问题?

哪里?

号,莫付欢你说,发现哪里有问题?

生:

…写括号。

师:

那你在具体看它的括号有没有问题?

生齐答:

有,少了一半。

师:

他的括号,人家是一对的,左边有个小小耳朵,右边有个小小耳朵,他就只写了左边,右边就?

生齐答:

没有。

师:

对了没。

生齐答:

对。

师:

第二题呢?

这道题是不用加括号,这道题谁会读?

(指着第一题)

指名读。

生:

58减去6与7的和等于45.

师:

明了没?

生齐答:

明了。

师:

来,东西合上,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止学会解决问题,还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叫什么?

生齐答:

小括号

师:

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齐答:

先算

师:

那也就是说碰到题目出现一个小括号,那也就是说我们就要先把小括号里面的数先算,而且在我们解决像这样的问题的时候碰到不添小括号时是先算58减6的,当我们又要先算6加7的话,就要给它添一个小括号,同样达到先算的目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讲的。

下面我们来挑战一下好不好?

生齐答:

师:

好,拿出你的练习纸,先看一看第一题,全班读题。

出示题目:

按要求把两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全班读题,读完试做。

师:

有问题的可以跟旁边的同学商量商量。

师:

我们要善于用小括号。

指名板演。

师:

来,一二三

生齐说:

快坐好。

师:

碰到问题了,先看黑板第一题的综合算式里没有出现谁?

生:

小括号?

师:

哪个数?

生:

22

师:

22在综合算式是不是没有出现,没有出现22那你是那谁代替了?

生:

15+17

师:

好的,记住了,现在的话这一道应该不出现谁?

那我不出现14,必须出现什么?

生:

20—6

师:

但是我在写20—6时碰到了?

必须加什么?

生:

小括号

师:

其它的会了?

马上

师:

行了没?

好,抬起头,看看黑板做的,跟你做的?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生齐答:

对了

师:

看来这个小括号有的时候还是挺管用的,好,合起试卷,回想一下刚才那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指名说说。

生1:

我学会怎样使用小括号

师: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小括号?

对吧?

好,请坐,还有吗?

你说

生2:

把两个算式变成一个算式了

师:

你现在会把两个算式变成一个算式了?

生点头。

师:

相当了不起。

生3: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数,再用总数减去小括号里面的数。

师:

在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也会碰到小括号,我们平时可以重视一下。

师:

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