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浙教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952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浙教版.docx

《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浙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 浙教版.docx

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浙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10月月考试题浙教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写班级、姓名、考号。

3.必须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答题,答在其它地方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Fe-56Cu-64Zn-65Mg-24O-16S-32Na-23C-12Cl-35.5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进行科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碱性溶液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C.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D.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烧碱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碳酸钙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用亚硝酸钠替代食盐烹调食物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小明想除去卫生间瓷砖上的铁锈痕迹,在用清水洗涤之前,他从家中选择了一种最合适的物质对铁锈进行处理,这种物质是(▲)

A.汽油 B.食盐水 C.白醋 D.米酒 

4.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硫酸钾(K2SO4)B.碳酸氢铵(NH4HCO3)

C.磷酸二氢铵(NH4H2PO4)D.尿素[CO(NH2)2]

5.科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6.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如对酸的认识就是如此.下列各项是不同时期对酸的认识,其中与我们现在所学酸的定义最相近的是(▲)

A.有酸味的物质 B.只有氢才是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一切酸中都含有氧 D.与碱作用时失去原有性质的物质 

7.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

A.HClB.CO2C.NH3D.O2

8.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

C.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蝴蝶兰花的溶液不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9.小李以“百崧河水污染情况调查”为研究课题,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定百崧河水样品的酸碱度,你建议他使用(▲)

A.紫色石蕊试液B.蓝色石蕊试纸C.无色酚酞试液D.pH试纸

10.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植物灭菌治病。

配制好的溶液,若用铁制容器盛放,铁制容

器内壁上会产生一层红色物质。

下列解释和结论正确的是(▲)

A.铁的表面被腐蚀了,使铁生锈,该红色物质是铁锈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置换出铜,红色物质是铜

C.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红色物质是铁锈

D.铁与硫酸铜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红色物质是铜。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u+2HCl=CuCl2+H2↑B.2AgCl+Zn=2Ag+ZnCl2

C.Fe+ZnSO4=FeSO4+ZnD.Hg(NO3)2+Cu=Cu(NO3)2+Hg

12.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3.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硫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一次性就能把它们区别开的试剂是(▲)

A.酚酞B.硝酸钙C.氯化钡溶液D.石蕊试液

14.往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些无色溶液中有(▲)

A.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B.一定含有银离子

C.只有硫酸根离子,没有银离子D.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

15.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④

16.下面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一部分,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三种金属的位置从左到右顺序填写正确的是(▲)

A.Fe、Mg、AgB.Mg、Fe、Ag

C.Mg、Ag、FeD.Fe、Ag、Mg

17.下列各组固体,只利用水不能进行鉴别的是(▲)

A.碳酸钠和碳酸钙B.硝酸钾和氯化钾

C.硫酸铜和氯化铁D.硫酸钠和硫酸钡

18.下列各组内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BaCl2、NaCl、H2SO4B.Ca(OH)2、HCl、H2SO4

C.KOH、Na2CO3、HClD.Na2CO3、AgNO3、HCl

19.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关于甲乙两种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A.铁  镁B.锌  镁C.锌  铁D.铁  锌

20.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A.NaOHB.Na2SO4C.CaCO3D.Na2CO3

21.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22.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

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2:

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3:

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4:

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

23.你玩过“盖房子”的游戏吗?

如图所示,游戏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来堆物质。

根据上述游戏规则适合图中②、④、⑥三处位置的物质是(▲)

 

A

石灰水

氯化镁溶液

一氧化碳

B

碳酸钠溶液

二氧化碳

硫酸铜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氯化镁溶液

D

氢氧化钡溶液

氯化铵溶液

氧气

2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通过NaOH溶液

B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l2(CaCO3)

加水、过滤、蒸发

D

HNO3溶液(HCl)

加适量AgNO3溶液、过滤

25.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

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Mg2+

C.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Mg2+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Mg2+

二、简答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6.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b.熟石灰;c.纯碱;d.食盐;e.烧碱,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e)填空。

(1)在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剂的是__▲_____。

(2)精制石油时用来中和过量酸的是__▲_____。

(3)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______。

(4)使用较广的一种建筑材料是___▲____。

27.现有H+、OH-、NO3-、Fe3+四种离子,请写出它们可能组成的酸、碱、盐的化学式:

酸---_____▲_____;碱---____▲______;盐---_____▲______。

28.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从组成上看,两者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硫酸与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类反应叫______▲___反应。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___▲____。

(5)请写出把硫酸转化为盐酸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据《中国剪报》最近报道,慢性腹泻患者宜喝酸牛奶。

酸牛奶中的酪蛋白易于消化吸收,能使胃容物的酸性增强,还可促进钙的吸收。

(1)喝酸牛奶后,胃容物的pH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钙尔奇D”是一种常见补钙剂,下图是“钙尔奇D”说明书的一部分。

思考后,请填写下列空白:

写出胃液与“钙尔奇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30.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上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

(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

式▲。

 

31.右上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__▲____.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___(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2.右图表示NaCl、Na2C03、AgN0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问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_______▲_______两溶液之间。

(填字母)

(2)E是_____▲___溶液,

(3)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____▲___溶液。

3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CO3、Na2SO4、CuSO4、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震荡溶液无色透明;

(2)取少量溶液滴入盐酸,有气泡产生(3)取

(1)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4)在(3)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且有气泡产生.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

34.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

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

(2)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

(3)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

(4)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

由此可知:

该废水溶液呈▲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35.证据是科学探究中获得结论的最重要的依据。

让我们一起经历一次寻找证据的旅程吧。

【实验目的】制取纯净的硫酸钡

【反应原理】Na2S04+BaCl2=BaS04↓+2NaCl

【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硫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硫酸钡。

(1)实验中,能直接观察到说明硫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是:

▲。

(2)判断任一反应物是否完全反应的证据可按如下方法获取:

猜想

方案

证据

结论

氯化钡可能已

完全反应

取少量滤液,加入稀硫酸溶液,观察现象

无白色沉淀生成

氯化钡已完全反应

硫酸钠可能已

完全反应

▲.

▲.

硫酸钠未完全反应

(3)如果实验证明氯化钡已经反应完全,要寻找硫酸钡已纯净的证据,我们可以从证明实验制得的硫酸钡中没有__▲__(填具体物质)来设计实验方案。

36.某科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⑵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

只有Na2SO4          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

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

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猜想是 ____▲____ 。

【实验探究】⑶①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_____▲___ 。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同时指出【实验探究】②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7.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

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猜想

验证方案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将褪色后的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

三、分析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10分,第38题11分,共29分)

38.现有10克铁、铜固体混合物,将它放入一定量的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克氢气,求:

(1)混合金属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

39.实验室有一瓶硫酸废液,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纯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8.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33.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砂去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43.9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

(2)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

(2)计算结果的影响是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据图回答:

(1)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原溶液中___▲____ 离子个数不变。

(填离子符号)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

(3)m1的值为 __▲____ 。

(4)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城北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科学(答题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Fe-56Cu-64Zn-65Mg-24O-16S-32Na-23C-12Cl-35.5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C

D

B

D

C

D

B

D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B

B

A

D

D

C

C

C

A

B

二、简答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60分)

26.

(1)d;

(2)e;(3)c;(4)b。

27.酸HNO3;碱Fe(OH)3;盐Fe(NO3)3。

28.

(1)_____酸根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3H2SO4+Fe2O3=Fe2(SO4)3+3H2O_____________;

(3)____中和_______反应;

(4)____浓盐酸_________;

(5)______H2SO4+BaCl2=BaSO4↓+2HCl___________________。

29.

(1)减少;

(2)____CaCO3+2HCl=CaCl2+H2O+CO2____,复分解。

30.

(1)X可以是Fe等;化学方程式___H2SO4+BaCl2=BaSO4↓+2HCl___。

31.

(1)现象是白色沉淀;

(2)CO32-;(3)化学方程式___CuSO4+2NaOH=CU(OH)2↓+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___没有生成沉淀、气体和水,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_。

32.

(1);

(2)E是_____________溶液;(3)C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

33.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填化学式)

34.

(1)水溶液呈性。

(2)B为____________;肯定含有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35.

(1)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猜想

方案

证据

结论

氯化钡可能已

完全反应

取少量滤液,加入稀硫酸溶液,观察现象

无白色沉淀生成

氯化钡已完全反应

硫酸钠可能已

完全反应

.

.

硫酸钠未完全反应

(3)我们可以从证明实验制得的硫酸钡中没有____(填具体物质)来设计实验方案。

3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合理的猜想是 ________ 。

【实验探究】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________ 。

【评价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将褪色后的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3)他的解释是。

三、分析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10分,第38题11分,共29分)

38.现有10克铁、铜固体混合物,将它放入一定量的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克氢气,求

(1)混合金属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

 

39.实验室有一瓶硫酸废液,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纯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8.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33.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砂去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43.9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2)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

(2)计算结果的影响是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向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

据图回答:

(1)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